工作总结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3960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作总结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作总结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作总结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docx

《工作总结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作总结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docx

但近两年来,粮食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普遍重视,国家和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和扶持粮食生产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0万吨左右。

  

(二)粮食加工企业初具规模

  根据20xx年市粮食局进行的粮油企业情况调查,**市有粮油加工企业575户。

其中:

碾米企业374户,年生产能力62.7万吨;

面粉加工企业76户,年生产能力40万吨;

食用油加工企业96户,年生产能力25万吨;

饲料加工企业29户,年生产能力140万吨。

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有:

文君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大西南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市奇格速冻食品厂、瑞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嘉里、新希望、互利达、红旗、迎先、美好、龙达、汇能、蜀玉、江丰、沙渠、天红等粮油加工企业。

其中瑞玉米业、文君米业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花中花、红旗油脂、青城米业等企业被**市农业委员会认定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瑞玉、花中花、美好面粉、大西南面粉等12家企业获得了省粮食局、省粮食行业协会确定的四川省粮食产业化100家龙头企业。

  (三)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壮大

  全市目前已形成以粮食流通企业、加工企业、农技服务组织等为主的粮食产销中介服务组织,它们上接市场、龙头企业,下联广大农户、生产基地,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链接起来,推动了粮食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优质化生产,在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粮食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粮食加工企业实力较弱

  我市粮食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品牌知名度不高。

总的来看,我市乃至全省的粮食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形势较严峻。

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低三少上(以下以20xx年全省数据为例):

a、设备利用率低,大米产能400万吨,生产100万吨,面粉产能170万吨,生产60万吨,菜油产能140万,生产21万吨。

b、利润低,全省440家主要粮油加工企业,总利润4000万,平均每家不足10万元。

c、规模低,收入和产值上亿元去年仅3家。

三少指:

a、名牌少,仅10家企业进入省级名牌企业。

b、外商投资少,全行业仅2家。

c、140多家省级农口龙头企业中粮油企业只占10余家。

  

(二)农企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联结松散

  据调查,真正从品种选育、栽培、种植、收割、储运、加工、销售建立完整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很少,真正与农户保持高履约率、大规模带动、与农民长期合作的龙头企业也很少,反哺型龙头企业更少。

多数企业和农民的关系仅处在简单的买卖关系上,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实际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粮食产业链随时可能断裂。

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农民出售粮食有了价格的保护,是否参与粮食产业化经营组织,与他们种粮的根本利益几乎没有关系,因而种粮农户对粮食订单不抱有多大利益的冲动和诚信合作的欲望。

龙头企业要获得稳定的粮源,必须对种粮农户进行相应的扶持,包括配套的服务、高于市场的收购价格,甚至实行第二次利益分配,以博取种粮农户的长期信任。

维持与种粮农户的合作链接,龙头企业要以牺牲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代价,且承担着市场风险。

  (三)优质粮种植布局分散,生产不规范,优质不优价

  虽然近年来我市小麦、稻谷、油菜等农产品大量采用了农业部门推荐的的优质品种,但由于投资相对不足,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和市场的对接,加之农民种粮重产量轻质量,生产粗放,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科技使用水平不高,造成生产的粮食品种特性各异,粒色粒径不一致,优质粮外观商品性差,加工品质不稳定,往往不符合粮食加工企业对优质粮源的要求。

因此我市优质粮种植面积虽不少,但优质专用粮规模效应不突出,难以发挥其优质增效的作用。

  (四)粮食产业化保障体系不健全

  一是粮食加工创新体系不健全。

农业科研推广单位把注意力放在生产环节,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研究农产品的深加工。

企业由于受人才和效益影响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投资搞优质粮的研究、推广和生产。

二是粮食产业化发展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缓慢。

不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不足,资金缺乏,处于空壳状态。

三是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最后1公里”问题没有解决,信息难以进入农户手中,农民仅凭经验种粮,生产的粮油和市场的要求有差距。

  (五)粮食产业化发展资金不足

  几年来,虽然对粮食产业化不断进行政策扶持,仅我局近年来已投入粮食产业化扶持资金210万元,但这些投入毕竟是有限的,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仍然面临资金匮乏的窘境。

由于粮食产业是相对弱势产业,投入产出比低下,难以吸引足够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同时农发行等信贷部门调整资金供应政策也使贷款难度加大,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三、粮食产业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扶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江泽民同志指出“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深刻阐明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加快企业资产重组,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国有粮食企业全面改制改组,形成较有规模的、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大中型粮食企业。

鼓励各种不同所有制的粮食企业探索内联外引、重组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尤其是优势龙头企业要增强扩张意识,千方百计做大做强。

二是要突出重点。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要打破过去“撒花椒面”的做法,对重点企业要予以重点倾斜。

要先行抓好文君米业、瑞玉米业、花中花等3到5家我市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全市粮食产业化发展。

三是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作和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市场意识,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增强科技意识,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

  

(二)培育区域特色,加速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大宗产品优质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加快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要依靠龙头企业建立一批稳定的粮食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形成专业化、优质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区域高效粮食生产格局。

以打造优势产业带为重点,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

一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围绕打造产业带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

实践证明由我市文君米业、崇州国储库、瑞玉、花中花等龙头企业建设的基地得到了较好发展,缺乏龙头企业支持的基地相对发展缓慢,因此要把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作为扶持龙头企业的一项重要依据。

三是要抓好粮食标准化生产。

粮油品种的选择要突出优质、高效,发展的方向是无公害,保证粮食安全,认真抓好无公害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力争申报和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三)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完善粮食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发展订单农业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滞后有关。

因此要积极协助农民建立跨区域的民间粮油生产、加工、销售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以农技部门为服务主体,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管理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自身经济效益,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市场竞争,开拓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产前、产中、产后的多层次服务水平,适应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新需要。

二是龙头企业要让利于民。

龙头企业在维护自身利益、加快发展的同时,也要让出一部分利润给农户,帮助和带动农民致富。

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入股、雇工等形式吸纳农民参与龙头企业经营,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让农民尽快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实现由“生产什么就加工什么”到“加工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转变。

  (四)用活用足政策,抓住我市粮食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机遇,发展粮食产业

  20xx年市委、市政府在**镇**村进行优质粮食规模化经营改革先行试点,国有粮食参股企业四川文君米业作为业主单位承担了试点任务。

该试点项目通过“大春种水稻稳粮、小春调结构抓钱”的模式租用农民土地实施规模经营。

具体作法有三条:

通过走企业化道路,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实行整村流转,发展现代农业;

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转变农民身份。

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大春经营总体盈亏平衡,小春已实现较大赢利;

试点区农民社保就业、集中居住等状况显著改善,收入明显提高;

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成为现实。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粮食规模化经营综合改革试点推广到我市三圈层8个市县。

随着我市成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我市对涉农产业的投入将大幅度增加,全市农业产业将进入快速、持续发展的新轨道,因此要鼓励粮食重点龙头企业做到目光长远,抓住良机,积极参与到粮食规模化经营试点等中来,努力克服各种短期的困难,用好各项扶持政策,不断发展壮大。

  (五)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粮食企业发展后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粮食龙头企业要加大对企业主管、经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班,以强化企业经营者崭新的经营理念,提高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

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粮食加工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开发中心,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

要积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优先引进和开发大宗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组织力量对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面向国内外市场打造一批精品名牌,依靠科技力量增强龙头企业的发展后劲。

要健全技术推广、职业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粮食市场网络建设,为龙头企业和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生产技术服务。

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不惜重金聘用、吸引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参与粮食产业创业,下大力气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为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六)加强组织领导,促进粮食产业化加快发展

  一是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推行粮食产业化的重要意义,转变思想观念,将粮食产业化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高度重视。

二是成立机构。

成立以政府领导挂帅,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粮食产业化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理顺管理体制,搞好统一规划,按照现代农业和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协调、规划粮食产业化工作。

三是加大投资。

逐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稳步扩大金融信贷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企业、农户等社会资金,形成多种渠道、多途径、多元化的融资投资机制,为粮食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实行目标管理。

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对在粮食产业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中介组织以及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奖励,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粮食产业化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