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04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5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考前演练题涵盖各个考点共57页Word文档格式.docx

绍叔有至性,帝常使人节其哭。

征为左卫将军,至家疾笃。

卒于府舍。

帝将临其殡,绍叔宅巷陋,不容舆驾,乃止。

绍叔卒后,帝尝潸然谓朝臣曰:

“郑绍叔立志忠烈,善必称君,过则归己,当今殆无其比。

”其见赏惜如此。

(选自《梁书》P201)

[注释]①东昏侯:

南朝齐最后一任的皇帝,后为梁武帝所杀。

②直后:

待卫人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遣宾客辞退B.刺史萧遥昌苦要引要挟

C.托候绍叔等候D.悉归之兄室归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颇疑于帝帝于绍叔处置酒宴之

B.以为其事当如是帝将临其殡

C.荥阳开封人也雍州实力,未易图也

D.绍叔请以此众一战事母及祖母以孝闻

3.下列选项中,全部表明郑绍叔“立志忠烈”的一组是(3分)

①绍叔独固请愿留②初起兵,绍叔为冠军将军

③所闻纤豪无隐④绍叔请以此众一战

⑤臣愚不及,此皆圣主之策⑥其见赏惜如此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绍叔对梁武帝十分忠心,他拒不接受刺史萧遥昌的任命,被萧遥昌关在牢里,幸好得到同乡搭救才幸免于难。

B.郑绍叔预先知晓亲叔兄郑植行剌梁武帝的阴谋,便让他亲眼看到雍州的强大实力,使他打消了行剌的念头。

C.郑绍叔对母亲、祖母非常孝顺,对兄长则恭谨有礼。

梁武帝怕他为母亲去世悲伤过度,常常派人劝他节哀。

D.梁武帝失势时曾谢绝郑绍叔的追随,后来则对郑绍叔委以重任。

郑绍叔死时,梁武帝亲自到他家中吊唁。

5.断句与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昔萧何镇关中汉祖得成山东之业寇恂守河内光武建河北之基今之九江昔之河内我故留卿以为羽翼前途不捷我当其咎粮运不继卿任其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卿才幸自有用,我今未能相益,宜更思它涂。

②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二)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

少颖悟,刻志为学,积数年不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

父景之识为远器,临终语其妻曰:

“是儿当大吾门,善训迪之。

”母攻苦守志,督深甫力学。

越帅方滋、钱端礼皆荐深甫有廊庙才,调昆山丞,为浙曹考官,一时士望皆在选中。

司业郑伯熊曰:

“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

”深甫曰:

“文章有气骨,如泰山乔岳,可望而知,以是得之。

绍熙改元,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

知阁门事韩侂胄破格转遥郡刺史,深甫封还内降云:

“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

三年,除工部侍郎。

入谢,光宗面谕曰:

“京尹宽则废法,猛则厉民,独卿为政得宽猛之中。

”进兼吏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官。

四年,兼给事中。

陈源久以罪斥,忽予内祠①,深甫固执不可。

姜特立复诏用,深甫力争,特立竟不得入。

张子仁除节度使,深甫疏十一上,命遂寝。

每禁庭燕私②,左右有希恩泽者,上必曰:

“恐谢给事有不可耳。

嘉泰元年,累疏乞避位,宁宗曰:

“卿能为朕守法度,惜名器,不可以言去。

”召坐赐茶。

有余嘉者,上书乞斩朱熹,绝伪学,且指蔡元定为伪党。

深甫掷其书,语同列曰:

“朱元晦、蔡季通不过自相与讲明其学耳,果有何罪乎?

余嘉虮虱臣,乃敢狂妄如此,当相与奏知行遣,以厉其余。

金使入见不如式。

宁宗起入禁中,深甫端立不动,命金使俟于殿隅。

帝再御殿,乃引使者进书,迄如旧仪。

拜少保。

乞骸骨,授醴泉观使。

明年,拜少傅,致仕。

有星陨于居第,遂薨。

(选自《宋史》第14册P89)

[注释]①内祠:

又名宫观使,京内闲职。

②燕私:

古代祭祀后同族亲属的私宴。

A.是儿当大吾门宏伟

B.深甫疏十一上,命遂寝平息

C.当相与奏知行遣,以厉其余警诫

D.金使入见不如式如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加足于上有星陨于居第

B.以警困怠陈源久以罪斥

C.乃敢狂妄如此乃引使者进书

D.卿能为朕守法度且指蔡元定为伪党

3.下列选项中,全部表现谢深甫“守法度”的一项是()

①一时士望皆在选中②深甫力争,特立竟不得入

③恐谢给事有不可耳④上书乞斩朱熹,绝伪学

⑤当相与奏知行遣⑥乃引使者进书,迄如旧仪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⑤⑥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深甫少年时就立志向学,他的父亲知道他有远大的才能,临死时要妻子好好教育他。

B.谢深甫颇具慧眼,他认为文章的气格风骨就如同山岳一样,凭此可识别文章的优劣。

C.谢深甫坚决反对朝廷授予陈源久内祠之职,张子仁被任命节度使时,谢深甫又上了十一次奏疏表示反对。

D.宁宗视谢深甫为能守法度的重臣,谢深甫曾经多次上疏请求离职,都得不到宁宗的批准。

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

①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

②宁宗起入禁中,深甫端立不动,命金使俟于殿隅

(三)

杨伯雄,字希云,真定藁城人。

海陵留守中京,丘行①在幕府,伯雄来省视,海陵见之,深加器重。

是时,海陵执政,自以旧知伯雄,属之使时时至其第,伯雄诺之而不往也。

他日海陵怪问之,对曰:

“君子受知于人当以礼进,附丽奔走,非素志也。

”由是愈厚待之。

海陵篡立,数月,迁右补阙,改修起居注。

海陵锐于求治,讲论每至夜分。

尝问曰:

“人君治天下,其道何贵?

”对曰:

“贵静。

”海陵默然。

明日,复谓曰:

“我迁诸部猛安②分屯边戍,前夕之对,岂指是为非静邪?

“徙兵分屯,使南北相维,长策也。

所谓静者,乃不扰之耳。

”乙夜,复问鬼神事。

伯雄进曰:

“汉文帝召见贾生,夜半前席,不问百姓而问鬼神,后世颇讥之。

陛下不以臣愚陋,幸及天下大计,鬼神之事,未之学也。

”海陵曰:

“但言之,以释永夜倦思。

”伯雄不得已,乃曰:

“臣家有一卷书,记人死复生,或问冥官何以免罪,答曰,汝置一历,白日所为,暮夜书之,不可书者是不可为也。

”海陵为之改容。

六年,上幸西京,欲因往凉陉避暑,伯雄率众谏官入谏。

上曰:

“朕徐思之。

”伯雄言之不已,同列皆引退,久之乃起。

是年,至凉陉,徼巡果有疏虞。

上思伯雄之言,及还,迁礼部尚书,谓近臣曰:

“群臣有干局者众矣,如伯雄忠实,皆莫及也。

”上谓伯雄曰:

“龙逄、比干皆以忠谏而死,使遇明君,岂有是哉!

”伯雄对曰:

“魏徵愿为良臣,正谓遇明君耳。

”因顾谓宰相曰:

“朕与卿等共治天下,事有可否,即当面陈。

卿等致位卿相,正行道扬名之时,偷安自便,徼幸一时,如后世何?

除定武军节度使改平阳尹先是张浩治平阳有惠政及伯雄为尹百姓称之曰前有张后有杨卒年六十五谥庄献。

(选自《金史》第三册P281)

[注释]①丘行:

杨丘行,杨伯雄之父。

②猛安人:

少数民族的一个分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之使时时至其第叮嘱

B.海陵锐于求治急切

C.六年,上幸西京宠幸

D.群臣有干局者众矣才干器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伯雄诺之而不往也不问百姓而问鬼神

B.自以旧知伯雄陛下不以臣愚陋

C.伯雄不得已,乃曰同列皆引退,久之乃起

D.欲因往凉陉避暑因顾谓宰相曰

3.句式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君治天下,其道何贵B、不可书者是不可为也

C.鬼神之事,未之学也D、或问冥官何以免罪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海陵对杨伯雄十分赏识,执政时他让杨伯雄经常到他的府上走动,杨伯雄拒绝了他的好意。

B.杨伯雄认为治理天下的正道是“静”,因此他认海陵徙兵分屯的政策扰乱民生,是十分错误的。

C.杨伯雄为海陵讲鬼神之事时,委婉劝诫海陵要想死后免罪,生前便须谨慎行事,海陵听后很受触动。

D.海陵认为杨伯诚之才干、忠实,群臣当中无人能及,希望众大臣做到知无不言,敢于进谏。

5.断句与翻译

①君子受知于人当以礼进,附丽奔走,非素志也。

②正行道扬名之时,偷安自便,徼幸一时,如后世何?

(四)

郑一鹏,字九万,正德十六年进士。

性伉直,居谏垣中最敢言。

帝用中官崔文言,建醮①乾清、坤宁诸宫,西天、西番、汉经诸厂,五花宫两暖阁、东次阁,莫不有之。

一鹏言:

“祷祀繁兴,必魏彬、张锐余党。

先帝已误,陛下岂容再误?

臣巡视光禄,见一斋醮蔬食之费为钱万有八千陛下忍敛民怨而不忍伤佞幸之心况今天灾频降京师道殣相望边境戍卒日夜荷戈不得饱食而为僧道靡费至此此臣所未解。

”报闻。

宫中用度日侈,数倍天顺时。

“今岁灾用诎,往往借支太仓,而清宁、仁寿、未央诸宫,每有赢积,率馈遗戚里。

曷若留供光禄,彰母后德?

”帝命乾清、坤宁二宫暂减十之一。

侍郎胡瓚、都督鲁纲督师讨大同叛卒,列上功状,请遍颁文武大臣、台谏、部曹及各边抚、按、镇、监赏。

“桂勇诛郭监等,在瓚未至之先。

徐氈儿等之诛,事由朱振,于瓚无与。

瓚欲邀功冒赏,惧众口非议,乃请并叙以媚之。

夫自大同构难,大臣台谏谁为陛下画一策者?

孤城穷寇尚多逋逃,各边镇、抚相去数千里,安在其能犄角也?

”请治瓚等欺罔罪。

赏乃不行。

时诸臣进言多获谴,而一鹏间得俞旨②,益发舒言事。

诸疏皆侃侃。

会武定侯郭勋欲得虎贲左卫以广其第,使指挥王琬等言,卫湫隘不足居吏士,而民郭顺者愿以宅易之。

顺,勋家奴也,其宅更湫隘。

一鹏与同官张嵩劾勋:

“以敝宅易公署,骄纵罔上。

昔窦宪改沁水园,卒以逆诛。

勋谋夺朝廷武卫,其恶岂止宪比?

部臣附势曲从,宜坐罪。

”尚书赵璜等因自劾。

诏还所易,勋甚衔之,而一鹏复以李福达狱劾勋。

桂萼、张璁因坐以妄奏,拷掠除名。

九庙灾,言官会荐遗贤及一鹏,竟不复召。

久之,卒。

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少卿。

(选自《明史》6册P765页)

[注解]①醮:

祭坛。

②俞旨:

表示应允的圣旨。

A.今岁灾用诎穷尽

B.每有赢积,率馈遗戚里获利

C.卫湫隘不足居吏士低下狭小

D.部臣附势曲从,宜坐罪定罪

A.事由朱振,于瓚无与一鹏与同官张嵩劾勋

B.乃请并叙以媚之欲得虎贲左卫以广其第

C.尚书赵璜等因自劾桂萼、张璁因坐以妄奏

D.大臣台谏谁为陛下画一策者而民郭顺者愿以宅易之

3.下项选项中,全部体现郑一鹏“伉直敢言”的一项是()

①先帝已误,陛下岂容再误?

②帝命乾清、坤宁二宫暂减十之一

③大臣台谏谁为陛下画一策者④大臣台谏谁为陛下画一策者

⑤时诸臣进言多获谴,而一鹏间得俞旨⑥以敝宅易公署,骄纵罔上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⑤⑥

A.郑一鹏认为宫中祭祀之风兴起,是魏彬、张锐余党在作怪,皇上不应一错再错。

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

B.胡瓚、鲁纲、桂勇等人贪功冒赏,并希望皇帝一并赏赐朝中大臣及守边将领,其阴谋被郑一鹏揭穿。

C.郑一鹏以“骄纵罔上”的罪名弹劾郭勋,反而被桂萼、张璁诬告,以“妄奏”之罪名被拷打、免职。

D.虽然谏议官推举遗漏的贤才时提及了郑一鹏,但是郑一鹏最终没有被朝廷再次召用,直至死去。

见一斋醮蔬食之费为钱万有八千陛下忍敛民怨而不忍伤佞幸之心况今天灾频降京师道殣相望边境戍卒日夜荷戈不得饱食而为僧道靡费至此此臣所未解。

①各边镇、抚相去数千里,安在其能犄角也?

②诏还所易,勋甚衔之,而一鹏复以李福达狱劾勋。

(五)

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

性聪敏,博学,善属文。

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

引曰:

“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

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

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

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公孙挺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

“管幼安、袁曜卿亦但安坐耳。

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

引善隶书,为当时所重。

高宗尝披奏事,指引署名曰:

“此字笔势翩翩,似鸟之欲飞。

”引谢曰:

“此乃陛下假其羽毛耳。

”又谓引曰:

“我每有所忿,见卿辄意解,何也?

”引曰:

“此自陛下不迁怒,臣何预此恩。

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

引奉密旨南行,外托收督赕物[注]。

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

“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

(选自《陈书》P262)

[注]收督赕物:

监督接收南方少数民族为赎罪而缴纳的财物。

A.望之俨然整齐B.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重生

C.此乃陛下假其羽毛耳凭借D.尽遣儿弟下都为质人质

A.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君子正身以明道

B.亦复何忧惧乎臣何预此恩

C.为当时所重我每有所忿

D.未是择君之秋似鸟之欲飞

3.下列各项中,全部反映萧引“不事权贵”性格的一项是()

①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②左右近臣无所造请

③此自陛下不迁怒,臣何预此恩④引奉密旨南行,外托收督赕物

⑤引一皆不许⑥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③④

A、萧引正直守法,聪明博学。

他善于写作文章,他的隶书书法在当时也颇有名气。

B、为了躲避战祸,萧引不得不举家迁往岭南,等到欧阳纥起兵造反,他便返回北方。

C、萧引受到高宗称赞而不肯居功,高宗多次想给他升职,却因有人从中阻挠而无法实现。

D、宦官李善度、蔡脱儿对萧引十分不满。

吴璡写匿名信举报萧引,他们出来作证,导致萧引被免职。

5.翻译断句。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

①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

②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参考答案

1.A(B、邀请;

C、探望;

D、馈赠)

2.D(A、对/在;

B、这/他的;

C、表判断/表陈述;

3.C(②是说郑绍叔受皇帝重用;

⑥是说郑绍叔被皇帝赏识)

4.C(A、并未被关在牢里;

B、让郑植看城防的是梁武帝,其目的是让郑转告东昏候;

D、因为巷子窄小,皇帝的车驾无法到其家中)

(1)昔萧何镇关中/汉祖得成山东之业/寇恂守河内/光武建河北之基/今之九江/昔之河内/我故留卿以为羽翼/前途不捷/我当其咎/粮运不继/卿任其责。

(2)①你的才华自然会受到重用,但是我现在不能提携你,你应当另谋其他的出路。

[“幸自”译为“原本,本来”也可,“相益”也可译为“对你有所补益(帮助)”;

“涂”通“途”。

]

②朝廷派阁下来打我的主意,今日便宴,正是你取我性命的好机会啊。

[“见”译为“我”,“良会”译为“好机会”。

参考译文:

郑绍叔字仲明,是荥阳开封人。

梁武帝到司州后,任命他为中兵参军,领长流,由此他更加依附于高祖。

高祖被免去司州之职,准备回到京城,便辞退遣散宾客僚属,只有绍叔坚持要求留下。

高祖对他说:

“你的才干自然会受到重用,但是我现在不能对你提携,你应当另谋出路”。

绍叔说:

“臣已委身于君,决无二心。

”高祖还是坚持不留下他,之后他只好回到寿阳。

剌史萧遥昌极力邀请想任用他,但他坚持推辞不受。

萧遥昌大怒,要将他囚禁起来,后被人解救而得免。

到高祖为雍州剌史时,绍叔从偏僻的小路西归雍州,补宁蛮长史、扶风太守之职。

东昏侯杀害了好几位朝廷大臣后,又对高祖颇为猜疑。

郑绍叔的哥哥郑植是东昏侯的侍卫人员,东昏侯派他去雍州,假托去看望绍叔,实际上是暗中让他去当刺客。

绍叔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把这一情况密报高祖。

郑植到雍州后,高祖在绍叔的住处设宴招待他,戏谑他说:

“朝廷派你打我的主意,今日便宴,正是你取我性命的好机会啊。

”宾主双方大笑。

高祖让郑植登上城墙,仔细看府署,但见士卒、器械、舟船、战马,都很富实。

郑植回来后对绍叔说:

“雍州实力强大,确实不容易对付。

”绍叔说:

“哥哥你回去后,请将这里的情况详细禀告天子。

哥哥如果来攻取雍州,我这当弟弟的就率领这些兵士与你决一死战。

”绍叔一直把哥哥送到南岘,最后抱头痛哭而别。

高祖率师起义后,任命绍叔为冠军将军。

改骁骑将军。

随从高祖东下江州。

江州被攻克后,留下绍叔监管江州事务。

高祖说:

“昔日萧何镇守关中,汉祖得以成就山东之伟业;

寇恂镇守河内,光武得以建立河北之基业。

今天的九江,就是昔日的河内。

我特意留下你,当作辅弼我的骨干力量。

前方打不赢仗,我要承担其罪责;

粮运无法保证,你就要担负起责任。

”绍叔流着眼泪与高祖拜别,从此,督江、湘粮运没有缺乏的时候。

绍叔从小失去父亲,以事奉母亲、祖母十分孝顺而闻名,对待兄长恭敬而又谨慎。

在朝廷担任显要官职后,所得的俸碌、赏赐以及四方进贡、馈赠的礼物,全部送到哥哥家里。

他对事奉皇上忠心耿耿,凡在外面听到什么,都对皇上没有丝毫隐瞒。

每次向高祖汇报事情时,成效显著的,就说“下臣才学疏浅,这些成绩都是圣上英明决策的结果”,如果出现失误,就说“下臣见识短浅,本以为这件事应当如此,几乎因此误了朝廷的大事,臣之罪过实在不轻”。

高祖越发亲近信任他。

因母亲去世而辞官。

绍叔天性孝顺,高祖常常派人前去劝他节哀。

被授以左卫将军一职,他到家时疾病加重了。

最后死于官邸。

高祖准备亲临吊唁,但因为绍叔住宅所处的街巷狭小简陋,容不下皇帝的车驾,高祖只好作罢。

郑绍叔去世后,高祖曾伤心地对朝臣说:

“郑绍叔立志忠烈,如果是好事,就把功劳归绍于君主,如果有过错,就把责任归于自身。

当今世上大概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了”。

他是这样受高祖赞赏并让高祖惋惜。

1.C(A、光大,动词;

B、废止;

D、遵照)

2.A、在,介词(B、来/因为;

C、竟然/才;

D、为了,介词/是,动词)

3.D(①指谢深甫有慧眼;

④这是余嘉的行为。

4.B(联系前后文,“得之”指凭此识别人才。

泰山一样的气骨也只能看出文章的优,而看不出“劣”。

5、断句与翻译。

(1)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

(2)①文士世间并不缺少,但寻求如同谢深甫这样有眼力的人,实在很少。

[“乏”、“者”、“鲜”是关键]

②宁宗起身进入宫禁,谢深甫立正不动,命令金使在殿角等候。

[“端”、“俟”“隅”是关键]

谢深甫少年时就聪颖灵悟,立志求学,连续几年晚上很少睡觉,晚间就打一瓶水,把脚放在上面,来警醒自己,不让自己困倦懈怠。

父亲谢景之知道他抱负远大有才能,临死时对妻子说:

“这孩子将要光大我们的门户,好生教育启迪他。

”母亲刻苦守节,督促谢深甫努力学习。

越地守帅方滋、钱端礼都推荐谢深甫,说他有朝廷大官的才干,调昆山县丞,任浙江曹试考官,当时有名望的人都被选入。

司业郑伯熊说:

“文士世间并不缺少,但寻求有眼力如同谢深甫这样的,实在很少。

”谢深甫说:

“有的文章有气格风骨,就如同泰山高峰,可以一望而知,凭此可以找到他们(这些人才)。

绍熙改元,谢深甫被授予右正言一职,又调任起居郎兼权给事中。

知阁门事韩侂胄被破格调任遥郡刺史一职,谢深甫封还内廷降出的批示说:

“君王用爵位官禄来考验激励天下的人才,本来就只可重视而不可轻视;

用法律命令来防止天下侥幸干进,更是应该谨守而不可改变。

现在韩侂胄突然超越五级而转任遥郡,侥幸的门户一开,攀比援引就接连到来,拿什么去拒绝他们?

请求罢免这项任命。

绍熙三年,授任工部侍郎。

入宫谢恩。

光宗当面告知他说:

“京兆尹宽厚就废弛法令,严厉就危害百姓,只有你任政能做到宽严适中。

”又提升兼任吏部侍郎,兼任详定敕令官。

四年,兼任给事中。

陈源长期因罪贬斥,忽然单独授予宫观使,谢深甫坚决认为不可以。

姜特立重新下诏进用,谢深甫极力争辩,姜特立最终不能入朝。

张子仁授任节度使,谢深甫上奏章十一次,任命就中止了。

每逢宫中亲属私宴,左右的人有希望得到皇帝恩惠的,皇帝必定说:

“恐怕谢给事有不同的意见吧。

嘉泰元年,谢深甫多次上奏要求离职。

宁宗说:

“你能替我守护法度,爱惜国家官位,不能说离开。

”召他坐下赐给茶。

有个叫余嘉的人,上书请求将朱熹处斩,以杜绝伪学,而且指责蔡元定是伪党。

谢深甫扔掉他的奏书,对同僚们说:

“朱元晦、蔡季通不过是自己互相研讨彰明他们的学问罢了,真有什么罪过吗?

余嘉是像虮子虱子一样的小臣,竟然狂妄到这个地步,应当一起上奏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