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40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Word格式.docx

9+1+29+1+59+1+3

二、新课

谈话: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配有描述比赛场面的画外音:

"

现在运动场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组跑步、跳绳、踢毽决赛,还有......"

由此,促使学生走进运动会场。

2.解决"

还有多少盒"

饮料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

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3、强化"

凑十法"

①教师引导:

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

回想一下,怎样算的?

我们来看屏幕。

先指出:

纸箱内有9盒饮料(闪动),箱外有4盒饮料(闪动),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

所以要用9+4计算。

(板书:

9+4)

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

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

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屏幕上同步显示过程)。

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

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

先让学生结合屏幕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

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

9加1得10,再加3得13。

然后,在9+4后面板书"

=13"

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

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

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

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3)教师口述:

看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算式是(此处稍倾停,等待学生回答)9+6。

(板书出算式)

(4)让学生讲座怎样算?

得数是几?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9加几)

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5,那么9+2、9+3......怎样算?

得数是多少呢?

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分组活动。

1.收集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运动会正在进行的还有哪些项目?

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各组要有专人记录收集的信息)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明确提出:

各组准备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教师整理板书出学生提的问题。

3.解决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4.评价。

(1)请学生评议一下哪些组观察仔细,问题提得好?

哪些同学积极发表意见,想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实际,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四、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题。

2.做练习十七第2题。

主要让学生说出:

第一个加数是9没有变,第二个加数不同(变化了),得数也不同(也随着变化)。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9加几

9+3=9+5=9+7=

第二课时9加几练习

练习课

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学生练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熟练、正确地计算。

口算卡、情境图

指导练习

1、出示课本99页的第2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这两道题要我们做什么?

怎么算?

(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完成课本99页的第1题。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情境,要求左右两边一共有多少羊?

该怎样列式?

(列式:

9+7)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99页的第3题。

请学生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画内容,要列加法算式,应该提什么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和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要求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4.完成课本100页的第4题。

提问“大括号”是什么意思?

(一共有多少个布娃娃?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布娃娃,该怎样列式,说一说计算过程。

5.完成课本100页的第5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题中给出蜜蜂采花蜜的图,图下是:

□+□=□,没提出要计算的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图意,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有多少只蜜蜂?

或有多少朵花?

)并根据提的问题列式、计算,再说出计算的过程。

6.独立完成课本100页的第6题。

完成后,全班讲评。

7.完成课本100页的第7题。

这一道是10以内的加法和9加几的混合练习,用这来巩固知识,并会区1分不同的计算方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会做了吗?

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9加几练习

9+7=16(只)

9+3=12(只)

9+8=17(颗)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叫做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初步学会解答一半用图画一半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为正式学习解答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做准备。

自主探究法和范例教学法相结合

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主体图和小棒

一.复习

1.口算。

9+3=9-4=19-9=9+6=

9+8=9-9=10-9=9+9=

2.9+7,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课本102页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填在书上。

二.新授课

1.出示课本101页的例3的主体图。

(1)提问:

图中告诉我们有什么?

(乐队有5人)

又告诉我们什么?

(唱歌的有9人)

要我们求什么?

(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

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写出来,都把它叫做已知条件。

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叫做问题。

提问:

这道题的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

第二个已知条件是什么?

问题是什么?

我们现在已学过的题目,一般都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

请大家同桌的互相说一说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和问题。

(2)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为什么?

(因为是把唱歌的人和乐队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列式:

9+5

我们今天学的这种一半用文字表示的应用题叫图文应用题。

(板书课题)

小结:

我们以后做这样的应用题时,都要首先看清楚题中告诉我们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并列出算式来。

(3)9+5怎样计算呢?

请同桌的同学用摆小圆片的方法,讨论9+5怎样计算。

9+5=14(人)

在14后面写有“(人)”,这“(人)”是单位名称,应用题解答完后都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2.完成课本101页的做一做。

出示主体图。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原来有9个,小朋友拿来6个南瓜。

请大家把这道题的两个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该怎样列式。

9+6=15(个)

提问9和6分别表示什么?

得出15个,这15个表示什么?

15后面括号里的“个”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102页的第1题。

要求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9+3=12(只)你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课本102页的第3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3.讨论:

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比较,有那些地方相同,那些地方不同?

汇报:

相同点:

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都是根据加法的含义列式计算的。

即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不同点:

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比较简单。

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是用图和文字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图画应用题难一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吗?

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

解决问题 

9+5=14(个) 

第四课时8、7、6加几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主体图、小棒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出示主题图:

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

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应该买多少张门票?

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

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

8+5应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

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

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

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

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

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

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

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

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

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

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布置作业

8、7、6加几 

8+5=13

7+5= 

12

6+7=13

第五课时

一﹑课型:

二、学习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7,6加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法:

尝试指导。

学法:

自主学习法。

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

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挂图、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6+56+78+69+38+89+8

6+87+49+48+58+77+9

2、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

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十九的第3题

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在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练习十九的第4题

用课件出示贝壳图。

让学生讲图意,问:

一共有多少个贝壳?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7+5=12

问:

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十九的第8题

出示螃蟹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

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练习十九的第6题)

采用送信的方式,以第6题为主,另加一些得数是12、13、14、15的算式。

在加几个得数不是12、13、14、15的算式。

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算式都有一个“朋友”,有的有几个,有的一个也没有。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7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第六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与学法:

情境演示和小组研讨法相结合。

合作探究法。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手段:

挂图。

教学步骤: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7+66+58+68+8

7+58+47+76+67+4

2.听算。

8+29+49+57+38+3

9+68+76+410+87+5

1.出示例4。

屏幕显示:

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

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

此时,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兔?

(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算出得数。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

引导学生:

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

使学生明白:

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

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

教师板书:

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

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

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

[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

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

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

比如:

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

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

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

填完后,集体订正。

有错误及时纠正。

若出现把10一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

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

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2.如果时间允许,以第2题的式题为主,再适当补充一些,

7十69十72+84+510一69+4

9-48+610-23+717-1012+7

由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最后,学生集体订正

用数学

例410+5=15(只)

第七课时

一、课型:

三、教法与学法:

四、学习重难点:

五、教学手段:

六、教学步骤:

1、看卡片说得数

9+39+49+68+57+48+77+9

9+98+47+68+97+56+56+7

6+87+49+97+98+50+9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6=1511()1=107()5=1215()3=12

7()8=158()0=89()9=00()10=10

一、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

(2)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

有()条鱼,游走()条。

还有几条?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

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

你们爱游泳吗?

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会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

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作业:

练习二十第5题

3、在()里填“+”或“—”。

二、指导练习

3、练习二十第3题

4、练习二十第4题

(3)问:

(4)会列式吗?

第八课时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自主辅导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自主探究法。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加法。

使学生掌握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