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296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听课记录文档格式.docx

叶的形状象针,聚集于一点,呈扇子形,互相穿插,给人以乱中有序之感。

3、树木特征(举例)

a、柳树(线条是比较柔软的、下垂,柳叶是窄长的,随风飘荡,姿态优美。

b、梧桐(叶子大,树干光滑。

c、雪松(锥状树,枝叶从上方向下方伸展。

d、棕榈(叶子象扇子。

4、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树木的热爱。

(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给自己的树"

起个名子吧!

如:

多姿多彩的树、静静的树、古老

的榕树、飘扬的柳树茂密高耸的大树、被狂风吹斜的树、灌木丛茂密的矮树、雪地里的松树等。

四、作业:

(1)描绘1—2棵树。

(或者小组合作表现一组树

木,也可以表现树木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

(2)注意树的特征。

(形状、特点、色彩、肌理,可以结合速写等形式,加入自己的想象也行。

)(3)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大屏幕播放树木图片)

(4)讲评

五、小结、拓展:

再度欣赏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加深学生对树木的自然美、树木风景画的艺术美的感受。

六、课外拓展:

调查校园里的树木。

(附:

调查表)

附件四

调查表一

校园里的树木

调查小组:

指导老师

联络电话:

班级: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年月日

编号:

树名:

物候:

□吐芽□长新叶

□花苞□开花□落花

□结果□果熟□落果

□落叶□枯萎

生长状况:

树高:

米树木的年龄:

八年级美术《生活巧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2、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尝试

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3、会关注日常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表现出初步的设计意识,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

|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类型课。

以日常生活用品的造型设计作为本课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与查找各种与手机有关的资料,能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学习活动。

参与资料收集,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导入中,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生活用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

课中,着重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等,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

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的主要教

学策略有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和演示法。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CAI运用

激趣导新1、新奇的日常生活用品欣赏(双层自行车、汽车旱冰鞋、有趣的餐具等)

2、小结:

设计的基本要求。

3、观察:

这把椅子在造型上有何创新之处?

点击课件目录中引子”部分

手机的'

发展历程从最早的老式手机到人们广泛使用的普通手机再到最新设计和展示的新款手

机图片,以课件自动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欣赏。

点击课件目录中欣赏一”部分交流、讨论与学习1、讨论:

从手机发展的历程来看,你觉得近年来手机在哪方面的变化最大?

2、说一说:

这款手机由哪些部分构成?

猜一猜:

这两款手机最适合哪些人使用?

3、依次欣赏各款造型上富有特色的手机,并分析每种手机所适合的不同消费群体,使学生逐步了解不同手机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4、思考:

如果为运动员设计一款手机,你会怎样去考虑?

5、手机色彩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6、手机材质与手感、质感分析。

7、小结学习情况。

点击课件目录中新授”部分”

四、

学生活动1、交流:

你觉得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中的手机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老师小结

学习情况并与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手机图)

2、作业要求:

根据有关手机资料,针对生活需要,设计一款新颖的个性化手机,并用铅笔、彩笔等工具画出设计图。

3、学习小提示。

点击课件目录中活动”部分

五、

作业讲评1、分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设计图及其设计思路。

2、师生互评。

点击目录中欣赏二”部分拓展1、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设计。

2、椅子巧设计。

3、杯盘的多样化设计。

点击课件目录中拓展”部分

七、

总结下课老师总结本课情况,提出课后要求:

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奇特的视觉图形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行图形思维训练。

难点:

学生对图形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

(教师)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提问揭题。

(1)播放图1,请同学们猜一猜:

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并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看到的是

什么内容?

(2)在学生产生争论之后,师生共同解析。

(3)揭示今天的课题:

《奇特的视觉图形》。

2.图形体验,师生互动。

(1)请大家看看并谈谈《上升与下降》(教材第12页)这张图形的奇特之处在哪里?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张作品给人们一个奇妙的时空反转世界,空间的上下、左右、内外、前后乍看似乎合理,然而仔细一看,却又是处于矛盾之中。

在画面中,图形和底纹不再安分守己,底纹会转换成图形,而图形也会转换成底纹,二维平面的图形还会变成三维立体的物体,三维立体的物体也可以转换成二维平面的图形。

图中的阶梯就是一个典型。

(3)教师简介作者。

(4)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并探讨一个问题:

这些图片新奇在哪里?

比如说图

2:

究竟是静的还是动的?

教师提示观察的方法:

注视图片一分钟,你发现了什么?

教材中的《电灯树》的新奇之处在哪里?

3.启发想象,自主探究。

(1)在欣赏了一些设计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美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探讨创意图形怎样设计?

学生讨论、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新的分类:

通过欣赏、对比了解了一个图形一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部分的两个形,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图形创意中,往往把两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如图3中,张着

血盆大嘴的鳄鱼嘴里,正好是一只可怜的白天鹅的形象,人们不禁为正被吞吃的天鹅担心、忧愤。

(3)小结与提升:

较早对图形与底纹之间的互换互借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鲁宾,他的

《鲁宾杯》(见教材14页)就是的一个精彩的例子,你认为是一个酒杯还是两个人头的侧面像?

【解析】两种解读都能看到。

但是,在任何时候,你都只能看见面孔或只能看见酒杯。

如果你继续看,图形会自己调换以使你在面孔和酒杯之间只能选择看到一个。

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

鲁宾使这个经典的背景幻觉图广为人知。

鲁宾是从一张19世纪的智力玩具卡片

上获取的灵感。

鲁宾在研究中指出:

凡是被封闭的面都容易被看成是图”而封闭的这个

面的另一个面则会被看成是底纹”在一般情况下(其他因素相等),较小的区域或更为封闭的区域容易看成是图”较有意义的区域可能会被看成形”。

而当两个毗连的区域

中,图形与图形没有较大的区别,或者图形之间虽然差异较大,但是互为依存,无法单独分开时,图形即底纹,底纹也就可以成为图形,正形与负形正是运用了这种视觉可调节的特点。

中国的八卦图形就是非常典型的正形与负形的组合。

4.布置作业,表达创意。

(1)请同学们利用正形、负形的关系,设计一组奇特的图形,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构思。

(2)要求:

生动、构思巧妙、奇特。

(3)下课前请同学们上台展示并表述自己的创意,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第二课时: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能够运用空间、明暗、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美术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3.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

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学生对图形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图形创意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你们会做吗?

同桌一起大胆的做。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打开投影仪,在光影下做石头、剪子、布”手形。

你们看到这

些影子想到了什么?

你还能用手变成什么?

(2)用手能做出更有创意的影子吗?

鼓励学生到投影前展示手形,同学们大胆地联想影子上出现的是什么?

(3)出示课题:

《影子的联想》。

2.赏析图片,主动探究。

(1)课件展示钢笔的形象。

同学们从影子里看到了什么?

并联想到了什么?

犀利的笔尖犹如锋利的刀剑。

(2)继续用课件展示书上的图片并提出问题:

说说这些作品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把这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教师小结:

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会投下影子,影子是物体的真实奴仆,影子是虚的、消极的。

然而在诗人和设计师的丰富想象下,影子活了起来,有了生命,成了实体。

李白有诗云: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他把影子看作是可以与之对酒当歌的知音。

在设计师的眼中,物体投下的影子,可以是与本体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其他物体,它可以是虚幻的,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体,可以与它握手,可以与它起舞,可以把它当凳子坐,也可以把影子中的自己的头发剪去。

神奇的影子就在大家的手中创造出来了。

3.构思作业,探索实践。

(1)根据某一个物体,利用其影子设计一组图形,并说说作品的含义。

(2)建议利用影子的形状来丰富视觉语言,可以传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4.交流创意,评价拓展。

(1)师生共同探讨作业存在的问题:

影子的联想是否合理?

是否把自己所想所感的东西表达出来了?

是否合理地利用了各种美术工具、观摩过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作业是否有创新?

(2)布置课后作业:

找一些奇特的视觉图形,欣赏这些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

第三课时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

3.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尝试运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图形。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十六开铅画纸。

(教师)课件、有关视觉创意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

1.观察感知,强化概念。

(1)课件展示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的海报作品。

先请同学们观察感知,然后谈谈构成画面的元素有哪些?

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大凡成功的创意图形,往往吸引受众注意的,要首推其在视觉传达中所表现出的新奇感。

何谓新奇?

新奇即独特,它是创意的特色和亮点。

这幅法兰克福的爵士音乐节的广告招贴中,设计者运用了同形异构的表现手法。

在树与小号两个熟悉的形象之间寻求具有共性的元素,发现其造型之间的相似性,并使之在视觉中得到融合,造成视觉形象的陌生感,从而使广告画面产生清新悦目的感召力。

(3)强化概念:

该画面所透射出的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并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的能量。

在视觉艺术表现上,我们称之为陌生感,这种陌生感至少包含着两个层面:

一是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二是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

我们称之为同形异构”和异形同构”今天要

学习的同构图形是指把不同的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结合不再是物的再现或并举在同一画面,而是相互展示个性,将共性物合二为一。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课件展现图片《为什么和平迟未实现》,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要将和平鸽与人头骨两者联系在一起?

有何寓意?

(2)归纳:

作者利用异形同构的方法,将和平鸽、人头骨这两样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把和平与战争这对立的两极、差异的双方,互相借用,互相重合,融合为一个紧密的视觉幻象,给人的视觉造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发人深思。

(3)说说教材中第16页其他作品的创意。

(4)说说图4、图5和教材第17页作品有什么奇特之处?

除了能同构图形之外,他们又有了哪些不同之处?

眼睛的形状没有变化,但是把眼白部分替换成了晴朗的天空。

(5)教师归纳:

上述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片中虽然保持了图形的基本特征,但其中某一部分被其他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

这种构思方法称为元素替代。

3.同构图形,元素替代。

(1)以同构或元素替代的手法设计一组图形,并说说自己的创意或构思。

建议小组合作,也可单独完成。

(2)教师巡回辅导。

4.表述构思,展示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内在创意。

(2)先将完成的作业悬挂在教室进行观摩,再在课后选拔优秀作业在校园橱窗展览。

第四课时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3.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尝试运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直观想象的空间。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16开铅画纸。

(教师)课件、幻灯机、有关错觉的图片资料。

1.欣赏激趣,感知错觉。

(1)课件展示图7,图中究竟有几个人?

分别有哪里?

据说可以找到9张脸的人,智商

可以达到180。

(2)图7的圆线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课件将图片遮住一半再让学生观察,能看到一样的幻觉吗?

每一个小圆的缠绕感”通过大圆传递出去产生了螺旋效应。

遮住图片的一半,幻觉将不再起作用。

1906年英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弗雷泽创造了以整个系列的缠绕线幻觉图片。

(3)睁大眼睛看看这两个疯狂”的螺帽(图8):

你知道直钢棒是怎样神奇地穿过这两个看似成直角的螺帽孔的吗?

【解析】两个螺帽实际是中空的,虽然它们看起来是凸面的,所以两个螺帽并不互相垂直。

螺帽被下方光源照到(一般光线应来自上方),这给人们判断他们的真实三维形状提供了错误信息。

(4)托兰斯肯弯曲幻觉(图9):

哪条线的曲线半径最大?

【解析】这三个圆弧看起来弯曲度差别很大,但实际它们完全一样,只是下面两个比上面那个短一些。

视觉神经末梢最开始只是按照短线段解释世界。

当线段的相关位置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延伸概括后,弯曲才被感知到。

所以如果给定的是一条曲线的一小部分,你的视觉系统往往不能察觉它是曲线。

(5)教师归纳总结:

错觉就是指人不正确的知觉。

在图形创意中,利用错觉设计图形,

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2.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片,提出问题:

这两个人坐在同一个台阶上吗?

走这个奇怪的楼梯会发生什么?

最低一级和最高一级台阶分别在哪儿?

哪个人是坐在井口的上沿的?

看起来像螺旋,但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同心圆,为什么?

学生欣赏讨论各个图形的有趣之处,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是猫躲着老鼠还是老鼠躲着猫呢?

英国艺术家彼

得?

布鲁特斯在幻觉的基础上创作了这幅迷人的令人模棱两可的图形。

请同学们着重分析这幅《猫和老鼠玩捉迷藏》作品的巧妙、奇特之处。

3.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1)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到因特网上收集有关错觉的图形资料。

(2)根据收集到的图片,准备相应的文字解说。

4.共享成果,开拓视野。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小组成果,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错觉图形。

(2)课外继续收集有关错觉的图形资料。

高中美术听课记录:

时代的脉搏

一、导入

欣赏三幅《门神》,比较分析:

1•门神是用来干什么的?

2.《抗战门神》与传统门神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点出本课主题“美术与社会思潮”。

二、作品欣赏

观赏《一辈子第一回》和《大批判》。

比较分析:

1•它们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分别跟什么样的社会思潮相联系?

(按:

前者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者翻身做主,参与选举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

事情。

后者把工农兵形象跟现代商业广告并置在一起,反映了政治和商业对当代社会的

影响。

学生可能对《大批判》所使用的“文革”时期“工农兵”图像不太了解,教师可以做必要的提示,最好找几张“文革”时期的类似图像来对比。

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形式特征。

教师最好回忆和参考一下第二单元第6课《从传统到现代》和第三单元第10课《通俗的浪潮》的相关内容。

三、分组讨论

第一组: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第二组:

《麦积山雕塑》;

第三组:

《牡丹亭还魂记》插图。

讨论:

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的作品?

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思潮?

四、集体讨论完成“思考与交流”和“活动建议”。

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完成这两个练习;

也可以全班一起,依次完成。

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补充、点评。

五、比较分析

出示作品《梦露》和《大宫女》,分析:

1.从内容和主题上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时候的思潮和观念?

2.它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区别?

跟传统美术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这两件作品的作者都是美国的,安迪沃霍尔表现的是20世纪50〜60年代流

行文化中的电影明星;

游击队女孩是一个匿名的艺术家团体,她们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

女权主义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思潮的反映。

都挪用了已经存在的图像,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加工;

一个采用了大量复制的手法,一个则改变了原来图像

的一部分内容。

六、总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美术创作跟社会环境紧密相连;

在某些时候,社会思潮对美术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