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439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皖西南联考高一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苯的密度比水小,分液时,在水层的上层,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A正确;

B.钠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最后生成碳酸钠等,故B错误;

C.不能排除AgCl的干扰,应先加入盐酸,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故C错误;

D.加热可以使碳酸氢钠分解,除不了碳酸氢钠中的碳酸钠,应该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除去碳酸钠,故D错误;

故选A。

3.在Na2O2与水反应中,叙述正确的是

A.O2是还原产物

B.NaOH是氧化产物

C.Na2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D.Na2O2中,-1价的氧既得电子,又失电子

D

本题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高频考点,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难度不大。

Na2O2中O元素化合价为-1价,在2Na2O2+2H2O═4NaOH+O2↑的反应中,只有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A.O2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

B.NaOH既不是还原产物又不是氧化产物,故B错误;

C.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错误;

D.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Na2O2中,-1价的氧既得电子,又失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4.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下列某种溶液,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这种溶液是

A.三氯化铁溶液   

B.饱和硫酸镁溶液

C.稀盐酸   

D.饱和硫酸铵溶液

C

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应用,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熟悉胶体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三氯化铁溶液是电解质溶液,能引起胶体聚沉,但不能溶解氢氧化铁沉淀,故A错误;

B.饱和硫酸镁溶液是电解质溶液,能引起胶体聚沉,但不能溶解氢氧化铁沉淀,故B错误;

C.加入稀盐酸是电解质溶液,会引起氢氧化铁胶体聚沉,继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铁沉淀会溶解,故C正确;

D.饱和硫酸铵溶液是电解质溶液,能引起胶体聚沉,但不能溶解氢氧化铁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大理石与稀盐酸   

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

C.锌粒与稀盐酸   

D.碳与水蒸气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离子反应反应的条件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A.大理石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为离子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属于复分解反应,为离子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Zn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为离子反应,也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碳跟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为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离子反应,故D错误。

6.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硝酸反应:

+2H+=H2O+CO2↑

B.足量的盐酸与铁粉反应:

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Ba2++OH-+

+H+=BaSO4↓+H2O

D.氯化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3++4OH-=

+2H2O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A.碳酸钙与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CO2↑+H2O,A错误;

B.盐酸与铁粉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B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Ba2++2OH-+SO42-+2H+═BaSO4↓+2H2O,故C错误;

D.氯化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Al3++4OH-═AlO2-+2H2O,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K+、Na+、

、Br-   

B.Na+、K+、

C.K+、Cl-、Fe3+、

   

D.Mg2+、Al3+、Cl-、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

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

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MnO4-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故A错误;

B.AlO2-与氢离子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Fe3+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故C错误;

D.Mg2+、Al3+、Cl-、NO3-之间不反应,且都是无色离子,都不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8.今年冬季安徽省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属于哪种分散系

A.溶液   

B.胶体   

C.乳浊液   

D.悬浊液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注意分散系的分类标准,侧重于常识性内容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

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雾和霾都是气溶胶,属于胶体。

9.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涉及的化学反应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AgS   

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

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   

D.每生成1molX,转移电子数为2NA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判断,注意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为易错点。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Ag2S,故A错误;

B.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故B错误;

C.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C错误;

D.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每生成1molX,反应转移2NA个e-,故D正确;

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1︰2︰3   

C.3︰2︰1   

D.3︰4︰3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三种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大小没有关系,c(Cl-)取决于溶质的物质的量难度及化学式组成。

设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mol/L,2Cmol/L,3Cmol/L,

溶液的体积比为3:

2:

1,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3×

C:

2C:

3C=3:

4:

3,

11.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与氯化铵发生如下反应:

xCl2+yNH4Cl=yNClx+(x+y)HCl,当消耗6.72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时,生成0.100mol氮的氯化物,则此氮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A.NCl2   

B.NCl3   

C.NCl4   

D.NCl5

本题主要考查了氯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等问题,难度不大。

由原子守恒得:

Cl:

2x+y=xy+x+y,H 

:

4y=x+y,解得:

x=3,y=1,则此氮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NCl3;

当消耗6.72L(标准状况)的氯气,即0.3molCl2时,生成0.1mol氮的氯化物,也就是说消耗3molCl2时,生成1mol氮的氯化物,验证正确。

故选B。

12.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O2和O3   

B.同温度、同体积的CO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SO2和CO2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考查物质中原子数目计算、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可以借助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

A.O2和O3都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质量相等,O2和O3质量相等,则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等,故A正确;

B.同温度、同体积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压强,若二者所处压强相同,则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目,都是双原子分子,含有相同的原子数目,若所处压强不同,含有的原子数目一定不相同,故B错误;

C.同体积、同密度的SO2和CO2质量相等,二者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物质的量不等,物质的量之比为44:

64=11:

16,每个分子都含有3个原子,所以含有原子数目之比为11:

16,故C错误;

D.同压强、同体积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温度,若二者所处温度相同,则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目,每个分子都含有3个原子,含有相同的原子数目,若所处温度不同,含有的原子数目一定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3.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A.灼烧

B.过滤

C.分液

D.蒸馏

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离方法和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关键,难度不大。

A.灼烧是在坩埚中进行的,不能在蒸发皿中进行,故A错误;

B.过滤实验要用到玻璃棒的引流作用,故B错误;

C.分液要在分液漏斗中进行,下层液体从下边漏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

D.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不能深入液面以下,故D错误。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LHCl和1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标准状况下,1gH2和14gN2的体积相同;

③28gCO的体积为22.4L;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及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明确物质的状态、所处的状况,明确pV=nRT、pM=ρRT即可解答。

①标准状况下,1LHCl的物质的量为

,但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①错误;

②标准状况下,1gH2的物质的量为

=0.5mol,14gN2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其体积相同,故②正确;

③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若在标准状况下,28gCO的体积为

×

22.4L/mol=22.4L,故③错误;

④两种物质只有都是气体时,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即物质的状态不确定,体积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④错误;

⑤由pV=nRT可知,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则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故⑤正确;

⑥由pM=ρRT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⑥正确;

1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另一种化合物为NaCl 

D.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单质的分类、元素守恒的应用等,题目难度不大,解题时注意守候思想的应用。

A.金刚石的构成元素为碳,属于非金属单质,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B正确;

C.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碳单质)和NaCl,故C正确;

D.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碳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16.将2.4g镁、铝混合物粉末溶于75mL4mol/L的盐酸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250mL1.5mol/L的NaOH溶液,待反应完全,此时溶液中除Na+、Cl-外,还大量存在的是

A.

   

B.Al3+,Mg2+

C.Mg2+,

D.Al3+,Mg2+、H+

本题考查了镁、铝的性质,明确离子存在的条件是解本题的关键,本题整体分析较简便。

将2.4g镁、铝混合物粉末溶于75mL 

4mol/L的盐酸中即n(HCl)=0.075L×

4mol/L=0.3mol,发生反应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根据计算2.4g无论全是镁还是全是铝都是盐酸过量,则溶液中变成HCl、MgCl2、AlCl3混合溶液,再加入250mL1.5mol/L的NaOH溶液即n(NaOH)=0.25L×

1.5mol/L=0.375mol,据原子守恒,溶液中的氯离子有0.3mol,钠离子有0.375mol,所以最后溶液中除NaCl外还有其他钠的化合物,说明混合后的溶液呈碱性,溶液肯定没有氢离子,镁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铝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以偏铝酸根离子存在,所以混合后的溶液中还存在的离子是偏铝酸根离子;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7.实验室用18.4mol·

L-1的浓硫酸来配制500mL0.2mol·

L-1的稀硫酸.

(1)所需仪器除了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外,还需要哪个仪器才能完成该实验,请写出:

________.

(2)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现有①10mL;

②50mL;

③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应当选用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容量瓶上标有容积、温度和浓度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烘干

C.配制溶液时,把量好的浓硫酸小心倒入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②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1)500mL容量瓶

(2)5.4mL;

①(3)搅拌;

引流(4)D(5)①④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该题难易适中,注重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规范实验操作能力;

该题的难点在于误差分析,注意明确误差分析的方法。

(1)配制500mL 

0.2mol•L-1的稀硫酸,配制过程为:

计算、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使用的仪器有:

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还缺少500mL容量瓶;

(2)配制500mL 

0.2mol•L-1的稀硫酸,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

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

≈0.0054L=5.4mL,量取5.4mL浓硫酸,需要选用10mL量筒,即①正确;

(3)配制过程中总共两次用到玻璃棒,分别为:

稀释浓硫酸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稀释过程;

转移溶液时使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液体流到容量瓶外边;

(4)A.容量瓶上标有容积、温度和和刻度线,容量瓶上没有标出浓度,因为容量瓶可以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即配制的溶液的浓度不确定,故A错误;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烘干,因为定容时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容量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不影响配制结果,故B错误;

C.配制溶液时,把量好的浓硫酸倒入小烧杯中进行稀释,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C错误;

D.容量瓶有瓶塞,配制时需要摇匀,所以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避免影响配制结果,故D正确;

故选D;

(5)①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①正确;

②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热的溶液体积偏大,待到冷却后溶液的体积会偏小,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②错误;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没有影响,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故③错误;

④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④正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18.以下是有关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俗称铁红,甲为强酸,乙为还原性气体,丙为强碱溶液,G为红褐色沉淀,I的颜色呈浅绿色.

(1)若F是由Na+和

组成的溶液,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列举A物质的一种用途:

(2)若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丁属于单质、酸、碱中的________.

(3)若A中混有杂质Al2O3,除去杂质的方法是加入过量的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若向Ⅰ溶液中滴加过量的K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5)由E和A组成的混合物与稀H2SO4作用,固体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且生成的Fe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反应物中A、E、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6)有一瓶存放时间较长的硫酸亚铁,外观上并无明显变化,但某学生怀疑其有部分因氧化而变质,请你设计1个检验硫酸亚铁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

如果有变质,当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应如何除去变质的杂质?

(1)H2SO4;

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2)CO;

酸(3)NaOH溶液;

Al2O3+2OH-=2AlO2-+H2O(4)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Fe2++2OH-=Fe(OH)2↓;

(5)1:

4(6)取少量硫酸亚铁样品盛于试管,加蒸馏水使之溶解,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说明样品有变质,若溶液不呈红色,则未变质;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还原铁粉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混合物计算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5)中注意利用守恒法进行解答,难度中等。

A俗称铁红,化学式为Fe2O3,G为红褐色沉淀,应为Fe(OH)3,I的颜色呈浅绿色,为亚铁离子的溶液;

甲为强酸,乙为还原性气体,丙为强碱溶液。

(1)若F是由Na+和SO42-组成的溶液,则甲为强酸H2SO4,A为Fe2O3,可以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2)若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判断乙为还原性气体CO,还原氧化铁为铁和二氧化碳气体,E为Fe,铁和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证明丁为稀酸;

(3)若Fe2O3中混有杂质Al2O3,可以用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Al2O3+2OH-=2AlO2-+H2O;

(4)亚铁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被迅速氧化为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涉及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2OH-=Fe(OH)2↓、

(5)Fe和Fe2O3与稀H2SO4作用,固体恰好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说明生成FeSO4,且生成的Fe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1,设氢气为1mol,则Fe2+为4mol,而n(H2SO4)=n(FeSO4)=n(Fe2+)=4mol,硫酸中H原子生成氢气、与氧化铁中O原子结合生成水,根据H原子守恒,氧原子物质的量为(4mol×

2-1mol×

2)÷

2=3mol,根据O原子守恒n(Fe2O3)=1mol,根据Fe元素守恒,金属Fe的物质的量为4mol-1mol×

2=2mol,故反应物中Fe2O3、Fe、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

2mol:

4mol=1:

4;

(6)若硫酸亚铁变质,亚铁离子会被氧化成铁离子,可使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方法为:

取少量硫酸亚铁样品盛于试管,加蒸馏水使之溶解,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说明样品有变质,若溶液不呈红色,则未变质;

如果变质,硫酸亚铁溶液中存在硫酸铁,为了不引进新的杂质,可以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铁粉,将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

19.

(1)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2)在实验室中要测定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的纯度,可用下图装置中的部分仪器.

①上述装置中多余的仪器是________(填A、B、C、D等序号).

②要完成上述实验目的,网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若取用样品的质量为2.5g,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280mL(标准状况),则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________.

(1)B

(2)①B②2Na2O2+2H2O═4NaOH+O2↑③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