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444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Word下载.docx

A.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B.质量好的商品价格高,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B或D。

【错因分析】要明确,商品的质量相当于理论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购买者来将,他让出价值,就是想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

如果使用价值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有利于商家销售,实现价值。

这也是所有企业重视商品质量的原因。

选C。

B项说法不对,决定商品价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价值决定价格。

D的说法也不对,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正确答案】C

【归纳拓展】一般的情况下,涉及到商品的质量问题,要想到使用价值;

涉及到商品的价格问题,要想到价值。

同时要明确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不能同时兼得。

【练习2】从2008年9月开始,“三鹿奶粉”事件在中国乳制品行业无疑像一枚重磅炸弹,好多企业纷纷加紧自己产品的质量把关,象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的产品就全部通过国家质检局的多次检测,乳品销售量逐渐回升。

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是因为

A质量好需求量就大B质量高经济效益就好

C质量高决定价格高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范例3】

(09东北三省四校二模24题)假定某国在一年内,商品的价格总额增长8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20%,则该国一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元的购买力。

该国这一年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4.0投资增加B0.66物价上涨

C1.5物价下跌D0.25投资减少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B或D。

【错因分析】做这类问题我们千万不能慌张,可以采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办法。

假定:

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都没有变化的时候,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是1,即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都是1;

那么,当商品的价格总额增长80%,变成了1×

(1+80%)=1.8,货币流通次数同理是1×

(1+20%)=1.2,我们知道,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速度),所以现在需要的货币量是1.8/1.2=1.5,也就是变化后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比原来要多了,在本题中,该国并没有多发行货币,所以1元的购买力要充当原来1.5元的购买力,即货币升值。

这说明社会的总供给<社会的总需求。

即出现了买方市场(买者占优势),会可能发生的是消费购买力不振,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所以本题选C

【归纳拓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多少货币,主要取决于:

①商品交换规模。

②货币流通速度,因此,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可以看出,根据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正比;

而货币流通速度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反比。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是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提出的。

在不兑现的纸币流通条件下,因纸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过多的纸币也不会自动退出流通。

因此,在社会商品可供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流通中的纸币数量倒决定了一般物价水平。

【练习3】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价格水平下跌4%,货币平均流通次数由5次减为4次。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国要保持币值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应

A.增加32%B.增加26.4%C.增加40.8%D.减少6%

【范例4】

(09北京海淀期末检测)近期,国务院决定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

这是政府运用手段调节经济,这种手段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

()

A.行政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

B.财政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C.经济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D.法律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

【错因分析】本题在考察宏观调控的手段,由题意可知,国务院运用的是税收来调控经济,为什么能够调控,是因为税收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选B的考生可能觉得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宏观调控手段里面没有财政手段,只有经济、法律、行政手段。

D项根据题意这不属于法律手段

【归纳拓展】我们要掌握宏观调控经济手段课本上是怎样说的。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的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然后根据实际做题的经验总结,我们知道,经济手段常用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练习4】2008年上半年,为控制CPI的过快上涨,政府运用了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物价回落,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杠杆A.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B.有政府强制力的保证

C.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利益D.能够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范例5】

(09北京海淀期末检测)我国去年连续发行三期国债,居民购买踊跃。

购买国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

对这一分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它是

A.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B.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C.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D.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B或D。

【错因分析】要知道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在我国,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我们实行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这样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就出现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项太绝对化,B项应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是按劳分配。

D根据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的原理,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应该是按劳分配。

【归纳拓展】总结一下,我们目前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有三点:

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练习5】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改变单纯依靠劳动“挣钱”的状况,开始通过经营家庭财产“赚钱”。

下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①某人购买国债获得的利息②某退休职工每月领取的养老金

③某业主出租房屋收取的房屋租金④某个体劳动者个体经营的税后所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范例6】

(09北京海淀期末检测)企业老总当“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

②重视人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③采用现代管理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④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劳动生产率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C或D。

【错因分析】①说法错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是劳动工具而非劳动者。

③项说法虽然对,但是和题意无关,企业老总抢夺技能“明星”是强调劳动者的作用,而非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④的说法是正确的,课本上有原话。

误选A、C或D。

的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

【正确答案】B

【归纳拓展】我们看一下劳动者劳动技能的高低究竟有什么影响:

①首先,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水平。

②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

【练习6】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沿海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走出困境,我们政府和企业应该

增强市场和用户意识

不断采用高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引导企业将重点转向国内市场

A

B

C

D

【范例7】

(09北京崇文期末检测)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震惊全国,再次给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针对婴幼儿奶粉事件,温家宝总理指出:

“一个企业家身上应流着道德的血液。

”企业家身上的“道德的血液”是指

①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②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③遵守职业道德④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错因分析】错选的考生没有认真地读题。

我们要知道在本题的具体情景中,“道德的血液”的具体含义。

实际上我们说,这个比喻的说法是强调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而不是泛泛地说企业要怎么做。

是在强调人的因素,而非管理等其它物的因素。

所以我们应该先把②排除掉,因为它强调是企业而不是企业家要怎么做。

这样我们就不会误选了。

【归纳拓展】做题,有的时候,不是我们知识上的欠缺,而是做题的习惯不太好,一定要认真仔细地读懂题意。

然后再细心的作出选择。

【练习7】2008年3·

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为“消费与责任”。

“消费与责任”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此

A政府要积极履行职能,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

B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要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

C消费者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要树立维权意识

D新闻媒体作为市场监管的主体,要依法惩处侵权行为

【范例8】

(09北京海淀期末检测)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签定劳动合同

①体现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②核心原则是协商一致

③有利于国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④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错因分析】考生误选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

比如选B或C的考生一定是忘了签定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是平等自愿原则。

所以②的说法是错误的。

③的说法也不对,我们一定要记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对任何资源的配置,起基础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是国家。

明确这两个知识点,就不会做错本题了。

【归纳拓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其中核心原则是平等自愿;

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

【练习8】对于农民工来讲,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坚持和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

对于劳动合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劳动合同是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经劳动行政部门鉴证后生效,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②签订劳动合同,不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③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签订劳动合同,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范例9】

(09北京朝阳期末检测)2008年雪灾,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而购买了保险的居民和企业却真切地感受到了保险的优越性。

因为这种保险

①是国家对受灾居民和企业的救助②是对企业、个人有利的投资行为

③是补偿灾害损失的有效措施④能够解决多数社会成员的最迫切需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考查知识点】商业保险的性质和作用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B或C。

【错因分析】考生要想做对本题,需要先明确保险的分类和作用。

根据题意,我们知道在题中的保险是商业保险,因为有个关键词是“购买”。

①项是社会救济的范畴,这不属于商业保险的业务范围。

④项的表达也不对。

因为光靠商业保险解决不了多数社会成员的最迫切需要。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择是D②③

【正确答案】D

【归纳拓展】我国商业保险一般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财产保险主要业务是:

办理各种财产保险,包括企业财产、货物运输、运输工具以及个人财产等项保险业务,并办理国际财产保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

商业保险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

多年来,我国的商业保险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练习9】2008年,雪灾、地震接连袭来,参加了商业保险的居民或企业真切地感受到了保险的巨大优越性。

这是因为商业保险

A.体现了国家对受灾居民和企业的救助B.实现了参保居民或企业的财产增值

C.解决了所有受灾居民的最迫切需要D.分散了参保高考资源网居民或企业所遭受的风险

【范例10】

(09北京宣武期末检测)三十年风霜岁月悄然流逝,改革开放的绩效,犹如鲜花朵朵在全国各地绽放。

3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年前,随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风险签订“大包干”合同,中央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推向全国。

30年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吹响科学发展的集结号。

中国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亿万农民的生活即将翻开更加美好的一页。

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因为

①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

②我国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把农业搞好

③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错因分析】误选的原因是没有把握题目和选项的因果逻辑关系。

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因为什么?

让我们答原因。

①项明显构不成因果联系。

不是因为农业是第一产业我们就要重视发展农业,而是因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②项把这种作用给夸大了。

这样的说法太绝对。

综合以上本题的正确解答应是D.③④

【归纳拓展】我们重视发展农业的原因有三点:

①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

②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③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练习10】2008年6月1日,由检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修订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正式施行。

《办法》规定,对政府土地管理工作严格实行问责制,这是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举措。

加强土地管理是

A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B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D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前提

【范例11】

(09唐山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2009年春节前就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旨在帮助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的“春风行动”,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利用积累的资本、技能等经济要素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各地结合扩大内需要求实施的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项目,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机会。

材料二:

党中央、国务院1982年到1986年连续出台“五个一号文件”,党的十六大以来,又连续出台6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11个“一号文件”立足于不同时代具体的三农问题及时有效的提出了不同的主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有效地指导着中国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正是在“一号文件”指导下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新时期又不断地指导着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建设。

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经济意义,并列举三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办法。

(15分)。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审题时光看到了经济意义,而忽略了后面还有让我们列举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错因分析】除了审题的不认真外,考生们在答主观题的时候很少列出提纲。

往往一看完材料就马上匆匆作答。

结果写了一半,发现和题意不符,划掉重写。

既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心情。

最重要的是高考时答题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地方有限。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一定要在心中列出提纲,设问有几个方面,我答几点,想清楚后再写,这样把握会更大些。

【正确答案】第一是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

第二是农民工通过返乡创业,集聚资本、技能等经济要素,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

第三是有利于减少大规模的异地流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

第四是有利于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个新农村建设。

(12分)列举一项1分。

如:

兴办企业、兴办农家游项目、特色养殖等

【归纳拓展】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

每答一题都要遵循固定的解题思路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

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

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

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

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内在美)

【练习11】材料:

2008年1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

会议指出,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就业,这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要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积极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

二要加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培训。

三要扶持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门槛,搞好金融服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符合规定的给予财政贴息。

四要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五要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六要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

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谈谈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意义。

(12分)

【范例12】

(09武汉高三2月调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年,某县被确定为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区。

试点前,该县A村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生产已陷入“农业比较效益低一一种田缺乏积极性——土地粗放经营或抛荒——农业比较效益更低”的恶性循环。

2005年开始,A村成为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样本村。

经过几年推进,A村共2621亩耕地通过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

土地经营权流转后,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或股份收入,还可以到农业企业或专业大户上班,获得工资收入。

以下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前后A村耕地及利用及收益情况。

耕地

面积

抛荒

土地

流转

粮食

单产

每亩所获

纯收益

村民年

纯收入

2004年(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前)

2823亩

717亩

 

812斤/亩

216元

2113元/人

2008年(土地经

营权流转改革后)

2621

1132斤/

952

6927元/人

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现象?

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15分)

【典型错误】本题的主要错误是考生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概括不全。

第二问基本上错误不多。

答的普遍还可以。

【错因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见到材料比较长,而且有个图表,就晕了。

乱答一气。

我们没有发现其实这个图表正好是解答本题的一把钥匙,是关键信息。

因为图表给我们一个时间上的分水岭,即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前后,如果看到了这点,本题就不会丢分很多了。

【正确答案】①材料一表明,A村在土地在流转前,土地利用率低,粮食单产低,农民从土地上得到收益和人均收入少;

土地流转后,土地利用率、粮食单产、农民的土地收益和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这说明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要素在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中更好地发挥了作用。

(5分)②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当前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需要;

是增加粮食产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

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10分)

【归纳拓展】本题的第二问是个很常见的设问角度,建议考生把第二问的答案给背诵下来,并要灵活的运用。

【练习12】材料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实现上述目标任务?

(6分)

【范例13】

(09北京西城期末检测)材料一几年间,从“苏丹红”、“孔雀石绿”、“瘦肉精”、“嗑药”多宝鱼、治病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