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687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4、《氓》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尔卜尔筮(shì

),体无咎(jiù

)言 

你用龟板、蓍(shī)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尔,你。

卜,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

咎,灾祸;

蓍,一种草。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 

唉,姑娘呀,不要担心心爱的男人。

士,男子的通称;

耽,担心。

C、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说,通“脱”。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5、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6、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

(1)与

(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

(1)与

(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

(1)与

(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

(1)与

(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7、 

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载”字的意思是一致的。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意为等你老了,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不相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8、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B、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诗两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9、简要分析《氓》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

10、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意义。

①至于顿丘:

古义 

今义 

②秋以为期:

③泣涕涟涟:

④渐车帷裳:

⑤总角之宴:

二、《离骚(节选)》 

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朕(zhè

n) 

险隘(yì

惮(dān)殃 

B. 

败绩(jí

菌(jǖn)桂 

朝搴(jiǎn) 

C. 

荃(quá

窘(jiǒng)步 

踵(zhǒng)武 

D. 

皇舆(Yú

申椒(shū) 

桀(jié

)纣 

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謇謇:

忠贞的样子 

苗裔:

后代 

孟陬:

正月 

揆:

揣度 

B.踵武:

脚后跟 

肇:

开始 

扈:

披 

弃秽:

指弊政 

C.纫:

编 

骐骥:

骏马 

名余曰:

名字 

荃:

香草名 

D.汩:

水急流貌 

惮:

害怕 

灵修:

神明 

宿莽:

经冬不凋的草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我出生在寅年的正月里啊,庚寅日是我的生日。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父亲观察揣度我出生时的情况啊,方赐给我一个美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字叫正则啊,我的名叫灵均。

4.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课文前五节诗叙述自己的身世、志向和自修,表达了自己志洁行芳的品性。

B.后七节诗中世人表达了不屑与小人为伍,坚持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C.课文通过诗人身世、志趣、理想及遭遇的叙述,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D.课文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主人公形象。

他主张美政,忧国忧民,追求真理,但面对强大的统治阶级,也表现了愚忠而软弱的一面。

5.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

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B.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的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

D.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具有异彩纷呈之美。

6、填空题 

(1)《离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 

《 

》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

他们写的这种诗体后世称为“ 

”“ 

”。

(2)按要求默写诗句。

A.表现诗人非凡外貌的句子:

, 

B表现诗人坚守节操,不同流合污的句子:

C.表现痛斥奸佞误国的句子:

(3) 

按课文填空 

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曰黄昏以为期兮, 

乘骐骥以驰骋兮, 

(4)按理解填空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句子。

“风”本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开创我国 

主义诗歌的先河;

“骚”本指以 

的《离骚》为代表的 

,它开创我国 

诗歌的先河。

现在一般以“风骚”泛指 

拓展练习:

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遭受忧患)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方正:

(2)穷:

(3)信:

(4)约:

(5)微:

(6)廉:

(7)迩:

2).用原文回答问题。

(1)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 

(2)“离骚”的含意是 

(3)屈原用“离骚”为作品命名的原因是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4).概括本段文意。

三、《孔雀东南飞》 

1、下列“相”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D、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2、 

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昼夜勤作息 

可怜体无比 

处分适兄意 

千万不复全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莫令(让)事不举 

②便言多令(美好)才 

①故(故意)作不良计 

②大人故(特地)嫌迟 

①幸(幸亏)可广问讯 

②幸(希望)复得长妇 

①徒留无所施(用处) 

②留待作遗施(施舍)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 

县令遣媒来 

B、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丁宁 

C、大人故嫌迟 

故作不良计 

D、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凡庸”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六合”与《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义不同。

6、下列几句中最能概括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一项是(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③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④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⑤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7、翻译句子。

(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译:

(2)、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8、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谢阿母,母听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1). 

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事事四五通 

通:

通晓 

耳著明月珰 

著:

著名 

却与小姑别 

却:

可是 

好自相扶将 

扶将:

服侍 

(2). 

面对被休的命运,刘兰芝看似没有悲伤,她在拜别婆婆,诗歌却浓墨重彩地描写“新妇起严妆”。

请补充分析“起严妆”的作用。

(尽可能补出三点以上,但要注意不得与上面所讲重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能从刘兰芝的“新妇起严妆”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请大家联系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以及自己的实际,来谈一谈你得到的启示。

(要写出两点以上的启示) 

(二)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

钗头凤·

和陆游 

唐婉再游沈园,和之。

不久抑郁而亡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下面两小题,请任选一题。

⑴陆游的《钗头凤》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你写一段1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⑵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请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词中“人空瘦”的“空”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上邪( 

《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诗歌中的“我”希望“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却又从反面设誓,开列了“与君绝”的条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习与探究 

对下列问题说说你的理解和认识。

⑴文中说《孔雀东南飞》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纯洁的爱情,特别强调说刘兰芝忠于爱情。

你认为刘兰芝是一个爱情至上者吗?

(2)人们对焦母、刘兄怀有指责之意。

你认为能一味地指责焦母、刘兄吗?

说说你的理由。

(3)你对刘兰芝、焦仲卿以死殉情的做法认可吗?

请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四、《汉魏晋诗三首》 

1、阅读《归园田居》,回答

(1)-(5)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少小适俗韵 

韵:

气质性格 

B.方宅十余亩 

方:

四方四正 

C.桃李罗堂前 

罗:

排列 

D.羁鸟恋旧林 

羁:

束缚 

(2).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去来江口孔守船,绕传月明江水寒 

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故人四辞黄鹤楼,烟花三元下扬州 

C.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D. 

少五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山关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两句直言不讳,表明喜爱山林自然的本。

“俗”是指读书做官的社会风尚,“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诗人视官场为尘世之罗网,出仕则是错误地落入尘网。

这也是诗人从痛苦的经验中得出的清醒的认识。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

“旧林”“故渊”即诗末的“自然”。

“恋旧林”“思故渊”的背后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和唾弃。

D.以上六句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用的是较为具体的语言,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刻画了一个辞官归隐后闲适恬淡的自我形象。

(4).“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①这几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②“暖暖”和“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此处能不能互换?

③后两句没有写人,你可以想象得出这里生活的情景吗?

(5).表现本诗主题思想的是哪一句?

2、【拓展性训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5)题。

(一)《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织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缾①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②,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择去家万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春然有归欤③之情。

何则?

质性自然,非娇厉④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⑤,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以巳岁十一月也。

(二)陶渊明传(节选)萧统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

“聊遇弦歌⑥,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

“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⑦,曰:

“吾常德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秔⑧,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

“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语 

①求之靡途 

②心惮远役 

③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④送一力给其子 

⑤ 

会郡遣督邮至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诸侯以惠爱为德 

② 

家叔以余贫苦 

③不以家累自随

④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⑤送一力给其子 

(3).翻译下列各句 

①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②聊遇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③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4).关于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原因,

(一)文说的是 

(二)文说的是 

(5).陶渊明当初为什么要做官?

试综合两段文字,写出三点原因,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① 

③ 

3.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化用《诗经》的句子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用了“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情景相生。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