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696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Word文件下载.docx

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全国Ⅰ,40

(2)

全国Ⅲ,22

全国Ⅱ,19

2013·

全国Ⅱ,21

★★★★★

5年5考

[核心提示]

1.一个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一个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两个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4.三对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必背术语]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3.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答案:

 ①决定 ②反作用于 ③决定 ④反作用 ⑤决定 ⑥反作用于 ⑦生产力状况 ⑧经济基础状况 ⑨上升的 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⑫推动作用 ⑬物质财富 ⑭社会变革 ⑮群众 ⑯群众

核心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法】 最常见的考法是结合现实热点材料,如“中国梦”、“正能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热点为背景,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如“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材料”。

较常见的考法是以“一带一路”规划等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或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涉及体现类、原因类等题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从性质上说,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示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类别

物质与意识

区别

研究

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命题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预测题型:

选择题、主观题】

(2017课标Ⅲ,21)“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

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表述错误,认为社会意识会自主变化的观点否定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③表述错误,社会意识的变化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也可能滞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燃放烟花爆竹虽是千百年的习俗,但是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说明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我国空气质量的不断变化引起人们环保意识的变化,说明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②④正确。

 C

[对点训练] (2017江苏单科,32)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

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材料表明(  )

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

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花山岩画描绘的各种人物、器物以及天体图形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反映,由此可见,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正确且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发展进程与生产方式的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A、B、C与题意无关。

 D

失分点 错误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提醒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并不是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双重性,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矫正训练] (2014·

广东卷)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

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职业教育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境地,说明职业教育存在矛盾,而这一矛盾又为扭转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A

核心考点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考法】 最常见的考法是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改革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要求能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较常见的考法是结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等综合考查。

如“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知识说明……”,涉及的题型有认识类、说明类、依据类等。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基本矛盾

辩证关系

基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态的规律

提醒 

(1)两个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它作为主要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命题点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016·

课标Ⅰ,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破题思路:

 第一步,提取题干中心意思。

国家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二步,把握设问指向。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因。

第三步,确定答题知识。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第四步,分析题肢。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①错误。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③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排除③。

②④是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因。

[对点训练] (2015·

课标Ⅰ,1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回答问题。

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我国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已经到了自觉的阶段,排除③;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要不断地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且依法治国不能成为标志,所以④说法错误,应排除。

①②符合题意。

失分点一 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的

   历史发展

提醒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人的思想动机不能决定其发展。

[矫正训练1]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贞观政要》中的“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分别说明了①④,可以入选。

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因此②说法错误;

③说法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错误。

 B

失分点二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醒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矫正训练2] 2016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旨在为市场主体减负、增加职工现金收入。

这种调整体现了(  )

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①③不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法】 最常见的考法是结合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站在人民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分析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较常见的考法是以民生政策为材料背景,单独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如“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知识说明材料”“运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分析材料”。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提醒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2.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命题点 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标Ⅲ,22)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完成下题。

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讴歌劳动者。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讴歌劳动者的原因。

人民群众的作用。

讴歌劳动者,是强调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①④正确。

②③本身正确,但不是讴歌劳动者的原因。

[对点训练] [2017课标Ⅰ,40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

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本题考查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

解答本题,首先要答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然后具体分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

要根据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要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

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失分点 错误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

提醒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矫正训练] 人民日报启动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编辑记者将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用心去走,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在行进中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

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发展的趋势④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③错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决定社会发展趋势;

④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发展新理念 勾勒新路径

提取信息

连线

解读信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①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九大报告》,是今后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②是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强调,实现既定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③这一发展理念,将成为及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信息①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五大发展理念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信息②

(2)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信息③

(3)

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信息④

(4)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要发挥“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作用。

【注】 把左栏的“提取信息”与右栏的“解读信息”通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

【高考押题】

1.绿色发展理念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一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  )

①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服从自然,听命自然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自然 ④认识自然,改变规律

A.①③   B.①④

 自然界是客观的,规律也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①③正确;

“听命自然”“改变规律”的说法错误,②④错误。

2.党的十九大中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今后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理念上是怎样做到与时俱进的。

 ①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新理念,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提出新的发展理念,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

③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