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734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急预案干熄焦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7遇有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机组运行。

3.7.1锅炉亏水、满水。

3.7.2炉管爆破,不能保证安全运行时。

3.7.3所有水位计损坏。

3.7.4不名原因的或不能很快消除的超温、超压事故。

3.7.5除氧器水位超低。

3.7.6两台锅炉给水泵同时停止运行。

3.8在下列情况下停炉需要领导批准。

3.8.1水冷壁、省煤器、蒸发器或过热器的局部焊口处有明显的裂缝,漏汽、漏水时。

3.8.2给水管道发生剧烈震动,检查管道的支架和固定部分是否良好,如发现

缺陷汇报组长,找检修人员迅速消除。

3.8.3锅炉给水管破裂,能维持正常水位时。

3.9注意事项:

3.9.1有吸入空气危险部位不要打开,如有必要打开时,与中央控制室操作人

员取得联系,确认无问题时逐渐打开。

3.9.2主控室操作人员在操作时不得离开操作台。

3.9.3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告并处理,避免事故扩大化。

4、干熄焦系统故障(事故)应急方案

4.1干熄焦系统故障(事故)应急方案

4.1.1红焦溢出事故

在提升机、装入装置向干熄炉装入红焦时,有时由于干熄炉预存段料位计的

故障、提升机以及装入装置限位的故障或者操作失误等原因,红焦会从干熄炉口

或者装焦漏斗中溢出,造成装入装置不能正常运行。

此时应立即停止干熄焦的装

焦操作,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4.1.1.1红焦溢出原因

4.1.1.1.1干熄炉预存段上上限料位故障。

4.1.1.1.2提升机或装入装置限位故障。

4.1.1.1.3装焦时间过短。

4.1.1.2红焦溢出后的处理:

当红焦从干熄炉溢出或从装入装置装焦漏斗溢出后,会妨碍装入装置的正常运行,装入装置不能往关闭方向动作,另外从主控室装入区监控画面上可观察到红焦洒落在装入装置周围。

一旦发现红焦溢出,操作人员应立即到现场确认,同时通知焦炉停止往另外一个焦罐装入红焦,准备湿法熄焦,并根据现场焦炭溢出的情况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在排焦温度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排焦量,尽快降低干熄炉内焦炭的料位,但是由于此时的操作是在干熄炉盖打开的情况下进行的,必须充分注意气体循环系统各部位的压力和温度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为避免溢出红焦对装入装置及周围的设备造成损坏,应立即洒水冷却,并及时清理,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干熄炉盖关闭。

在红焦洒水冷却及清扫焦炭过程中,要组织得当,避免被红焦及蒸汽烫伤。

焦炭清理基本结束后,应立即对装入装置以及周围仪器、油管、水管等设备全面检查,对损坏部位组织抢修,使其恢复正常。

组织机械、电气仪表,操作人员对红焦溢出原因全面分析,事故原因排除后,提升装入系统手动运行3~4次,确认系统动作正常,可恢复装焦作业,手动装入2~罐红焦后,确认一切正常后投入自动运行。

4.1.2循环气体成份异常

4.1.2.1可燃气体H2、CO含量异常升高

4.1.2.1.1可燃气体含量异常升高的原因

4.1.2.1.1.1循环气体系统负压段出现泄露,吸入空气,导致CO含量升高。

4.1.2.1.1.2装入生焦。

4.1.2.1.1.3干熄焦锅炉炉管破损漏水或炉顶水封槽、炉顶旁通、紧急放散阀、

焦粉冷却套管等漏水造成。

4.1.2.1.2应急处理:

立即加大系统氮气鼓入量,并开启系统各部位临时充氮点,逐步降低排焦量和循

环风量,尽力控制住可燃气体含量的继续上升,并严格控制好系统氧气含量,防止爆

炸事故发生。

同时,当班组长及巡检工对整个干熄焦循环气体系统检查确认(二人以

上),并随时与主控室保持联系确认系统各部位压力有无异常及气体成份。

如负压段出

现泄露,立即堵漏做好临时补救措施。

如属水冷部位漏水造成,当班组长可根据实际

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后,中断水冷系统。

如锅炉系统炉管爆破造成,立即向车间、厂

部领导汇报,启动应急预案,停炉处理。

4.1.2.2可燃气体O2含量异常升高

4.1.2.2.1循环气体O2含量异常升高的原因

4.1.2.2.1.1循环气体系统负压段出现泄露,吸入大量空气。

4.1.2.2.1.2空气鼓入量过多。

4.1.2.2.1.3预存段压力波动很大或出现大负压,加大了负压段泄露。

4.1.2.2.1.4气体分析仪故障,取样管堵。

4.1.2.2.2应急处理:

环风量。

并严格监视好可燃气体成份,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同时,当班组长及巡检工

对整个干熄焦循环气体系统(人孔、膨胀节等部位)检查确认(二人以上),查明氧气

含量升高原因,并及时处理。

检查过程中随时与主控室保持联系确认系统各部位压力

有无异常及气体成份。

如负压段出现泄露,立即堵漏做好临时补救措施。

必要时,关

闭一次除尘、二次除尘放灰格式阀及插板阀,关闭空气鼓入调节阀前手动阀。

查明原

因并处理结束,待循环气体氧气含量在1%以下并且不再上升时逐步恢复生产。

4.1.3循环气体系统爆炸事故

4.1.3.1爆炸产生原因

4.1.3.1.1循环气体O2含量和可燃气体含量均较高,混合气体到达爆炸极限,遇

高温发生爆炸事故。

4.1.3.1.2循环气体中氧气含量超标,粉尘异常燃烧发生爆炸事故。

4.1.3.1.3锅炉系统发生爆管事故,导致可燃气体成份急剧上升,在停炉过程中,

大量空气漏入系统,发生爆炸事故(特别注意)。

4.1.3.1循环气体系统发生爆炸后,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确认有无人身伤害事故,

及时妥善处理。

干熄焦生产按紧急停炉处理。

4.1.3.2现场检查确认爆炸事故发生具体位置和损坏程度,确认爆炸部位是在循环

气体系统正压段还是负压段,根据实际情况,即使开启各部位充氮点,调节好充氮量,

要求将爆炸部位从系统中隔开(氮气保护,防止空气进入循环气体系统)。

4.1.3.3加大干熄炉底的充氮量,严防冷却段焦炭燃烧。

4.1.3.4爆炸原因查明,爆炸部位检修结束后,系统充氮置换,氧气含量检测合格

后恢复生产。

4.1.4干熄焦大停电事故处理

干熄焦系统全面停电后,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尽快恢复送电,并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处理措施。

全面停电后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尽快查明停电原因,及时恢复送电;

防止循环气体中H2、CO等可燃成分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防止干熄焦系统设备及仪器、仪表等被烧坏;

防止锅炉因超压或缺水等原因而损坏;

系统恢复送电,按锅炉系统优先原则。

详细操作步骤如下:

4.1.4.1立即向工长、车间领导、厂调进行汇报。

4.1.4.2同焦炉联系,改用湿熄焦。

4.1.4.3联系电气负责人员到干熄焦现场,查明原因,尽快送电。

4.1.4.4组长及巡检工立即赶赴现场检查停电设备并做好随时送电恢复的准备。

4.1.4.5当红焦在运输过程中时,组长及巡检工应迅速做好送电后立即将红焦手动装入干熄炉的准备。

4.1.4.6主控操作人员停电后检查各调节阀的开关状态,随时同现场人员保持联系,以确认现场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各电动阀的开关状态,做好送电后恢复的准备。

4.1.4.7送电后,主控室操作员立即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将主蒸汽遮断阀关闭,循环风机出口风门关闭,并指导配合现场进行系统的恢复。

4.1.4.8启动环境除尘风机。

4.1.4.9现场操作员首先将红焦手动装入干熄炉,之后检查焦罐变形情况,确认无问题后投入自动运行状态。

4.1.4.10主控室操作员检查中央各电器报警点(主要是各机组冷却水流量、计装空气压力等),待各警报消除后,开始同现场操作员一起进行各设备的恢复工作。

4.1.4.11开启除氧器给水泵,向除氧器供水;

开启加药泵。

4.1.4.12待除氧器水位恢复正常后,开锅炉给水泵,向锅炉供水。

4.1.4.13当汽包水位到达上限以上时开启锅炉循环泵。

4.1.4.14主控室操作员对系统各参数进行全面检查;

现场操作员对现场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开排出装置吹扫、自动给脂泵,准备随时开启排出装置。

待各系统均正常后开启循环风机,一、二次除尘装置投入运行,逐渐恢复。

4.1.4.15缓慢增加循环风量,根据系统温度开排出装置,并使排焦量随循环风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

4.1.4.16根据干熄炉料位及焦炉的出炉计划,及时联系焦炉侧,安排干湿熄焦。

4.1.4.17长负荷过程中,随时注意系统参数变化及各设备的运转状况,如发现任何问题,严禁增加风量及排焦量,待问题解决经确认后方可升负荷。

4.1.4.18运行中确保气体冷却器入口水温正常。

4.1.4.19根据炉水水质投入连续排污。

4.1.4.20根据实际压力、水位、温度,将除氧器水位、压力,锅炉蒸汽压力、温度,汽包水位投入运行。

4.1.4.21系统稳定后,联系调度,暖管后缓慢开启主蒸汽遮断阀,恢复汽轮机运行。

4.1.5仪表压缩空气压力突然下降或者中断

由于外界原因,干熄焦用仪表压缩空气压力突然下降或者中断后,会给干熄焦系统控制调节带来致命的影响,有计划的停气检修时,整个干熄焦系统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锅炉降负荷,系统部分阀门提前做好手动调节工作。

如属突发故障,此时干熄焦系统应立即开始停止装焦降负荷,按保温保压处理。

在主蒸汽压力、温度无法正常控制时,立即停止汽机运行,倒用大气放散。

应急操作要点如下:

4.1.5.1仪表压缩空气压力低下时,组长、主控巡检工、电气仪表人员必须全面配合,及时处理,避免大事故的发生。

4.1.5.2主控工立即在主控画面上逐一检查干熄焦系统所有气动调节阀、气动切断阀等阀门的开启状态,组长及巡检工同时做好现场确认工作,对失控阀门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

仪表用压缩空气故障后,调节阀或切断阀会出现三种状态:

不动作、全开、全闭,此时务必逐个确认,避免疏漏。

4.1.5.3仪表压缩空气故障后,应急处理中必须严格保证以下几个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锅炉给水系统、主蒸汽放散系统、过热器减温、预存室压力、循环气体充氮系统、空气鼓入装置调节阀应全部关闭(关闭手动阀)。

4.1.5.4做好系统调节确认工作的同时,立即安排人员迅速查找引起仪表压缩空气压力下降的原因,尽快恢复风压。

4.1.5.5仪表压缩空气恢复正常后,系统阀门状态迅速恢复,逐步将各调节阀投入自动,待其运行稳定后恢复干熄焦生产。

4.1.6干熄焦系统循环冷却水压力低下应急处理

4.1.6.1确认联锁报警设备的运行状态。

4.1.6.2如锅炉循环泵停止运行,第一时间现场处理并及时恢复循环泵的运转。

4.1.6.3确保锅炉给水泵的正常运行。

4.1.6.4确保炉顶水封槽给水,可切换到消防水侧,但是倒用泵之后必须严格检查确认有水供给到水封槽内(该加压泵易憋气)。

4.1.6.5保证循环风机的运行安全。

4.1.6.6查明循环冷却水流量压力低下原因,及时处理后恢复生产。

5、锅炉系统故障(事故)应急处理

5.1锅炉亏水

5.1.1现象

5.1.1.1零度水位计指示负值增大,汽包水位计白。

5.1.1.2给水流量不正常的小于蒸汽流量(爆管除外)。

5.1.1.3严重亏水后,过热器温度高于正常值。

5.1.1.4干熄炉内部可燃气体成份迅速升高。

 

5.1.2原因

5.1.2.1自动给水及调节阀失灵。

5.1.2.2所有水位计失灵。

5.1.2.3运行人员误操作。

5.1.2.4给水泵、给水管路故障、水压下降。

5.1.2.5炉管爆破。

5.1.3处理

5.1.3.1当水位降低时,应立即校对水位计,经判断确实缺水,解列自动,手动加大给水,迅速恢复正常水位。

5.1.3.2如果水压低,立即启动备用泵。

5.1.3.3经上述处理后,水位继续下降,各水位表显示一致,确实水位-480mm以下,应立即停炉,禁止锅炉上水。

5.1.3.4恢复运行,需要上级批准。

5.2锅炉满水

5.2.1现象

5.2.1.1高水位警报响。

5.2.1.2各水位计指示超过正方向指示规定值。

5.2.1.3给水流量不正常的增大。

5.2.1.4缺水严重时,主蒸汽温度下降,主蒸汽管发生水冲击、法兰处跑汽。

5.2.2原因

5.2.2.1给水自动调节装置失灵。

5.2.2.2水位计蒸汽流量或给水流量指示不正常。

5.2.2.3运行人员误判断造成操作失误。

5.2.2.4锅炉负荷增长太快。

5.2.2.5给水压力突然升高。

5.2.2.6运行人员疏忽大意,对水位监视不够,自动和手动调节整不及时或操作。

5.2.3处理

5.2.3.1当锅炉汽压及给水压力正常,而汽包水位超过正常值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5.2.3.1.1验证汽包水位计指示的正确性,必要时冲洗水位计。

5.2.3.1.2若因给水自动调节失灵而造成水位计升高时,应手动关小调节阀,减少给水。

5.2.3.1.3当调节阀不能控制水位时,应关小手动给水阀,或采用旁路手动给锅炉上水。

5.2.3.1.4若水位继续升高,应开启事故放水阀。

5.2.3.2经上述处理后,汽包水位仍继续上升,应根据情况加大放水量,汽温下降应立即开过热器及蒸汽管道各处疏水阀。

5.2.3.3如汽包水位超过可见水位时,应向相关单位发出事故讯号,并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5.2.3.3.1立即停止锅炉机组运行,停止循环风机运行。

5.2.3.3.2停止向锅炉上水。

5.2.3.3.3关闭主蒸汽遮断阀及旁路阀,开主蒸汽放散压力调节阀。

5.2.3.3.4加强锅炉放水,并密切注意汽包水位计上部可见水位的出现。

5.3汽水共沸

5.3.1现象

5.3.1.1汽包水位计内的水位发生急剧的波动,看不清水位。

5.3.1.2过热蒸汽温度急剧下降。

5.3.1.3严重时蒸汽管内发生水冲击和法兰处向外冒气、溅水花。

5.3.1.4饱和蒸汽含盐量增大。

5.3.2原因

5.3.2.1炉水品质不合乎标准。

5.3.2.2未按要求进行排污。

5.3.2.3增加负荷过快。

5.3.3处理

5.3.3.1加大表面排污,严重时进行下部排污,并注意水位计水面变化。

5.3.3.2温度下降时开过热器及出水管上各泄水门。

5.3.3.3将炉内水位调整到比正常稍低一些。

5.3.3.4通知化验人员取样化验。

5.3.3.5必要时降低锅炉蒸发量。

5.3.3.6停止加药。

5.3.3.7在炉水品质改变前不准增加负荷。

5.3.3.8经以上处理后,仍不能恢复正常,作停炉处理。

5.4水位计爆裂

在锅炉开车过程及正常运行中,特别是冲洗水位计时,水位计的玻璃板(管)突然爆裂,炉水及蒸汽喷出。

5.4.1原因

5.4.1.1水位计玻璃板(管)质量不符合规定,制造质量差,有缺陷。

5.4.1.2安装不正确,受热膨胀后引起压力不均造成破裂。

5.4.1.3冲洗操作不当,没有及时对水位充分预热就猛关水位计阀门。

5.4.2处理方法

二只水位计当其中一只爆裂时,应监视另一只水位计。

在防护措施得当情况下,立即关闭爆裂水位计的汽、水阀门,更换爆裂的玻璃板(管),安装好后先开少许(半扣)的汽空间阀门,使用微量蒸汽吹热玻璃板(管),再开炉水端阀门,打开放水阀,直至放水阀有汽水混合物放出,然后将放水阀关严,再将汽、水二端阀门至正常位置。

如蒸汽喷射较为严重,需停炉处理。

汽包上所有水位计都同时爆裂时,应立即按紧急停炉事故处理,然后迅速更换玻璃板(管),待水位计全部修复后再使锅炉按开车程序投入运行。

5.5蒸汽管路故障

5.5.1蒸汽管路有下列几种故障:

5.5.1.1蒸汽管路爆破。

5.5.1.2管路发生水冲击和振动。

5.5.1.3螺丝断裂,法兰漏汽。

5.5.2蒸汽管路爆破的原因

5.5.2.1投入蒸汽管路,没有慎重的暖管和疏水。

5.5.2.2管路的支架安装不当。

5.5.2.3管路本身在安装上有缺陷或用错钢材。

5.5.2.4蒸汽管路的情况监视不够。

5.5.2.5焊接质量差。

5.5.2.6蒸汽管路被腐蚀。

5.5.3现象

5.5.3.1管道破裂有严重的响声。

5.5.3.2节流孔板后有破裂时,蒸汽流量大于给水流量,如节流孔板前有破裂时给水流量大于蒸汽流量。

5.5.3.3蒸汽压力下降。

5.5.3.4瞬时水位升高。

5.5.4处理

5.5.4.1有轻微地漏汽而影响不大,不需紧急停炉,但应报告组长,视故障点发展情况而定。

5.5.4.2若炉管爆破时,应紧急停炉,这时应特别注意水位。

5.5.4.3管路发生水冲击时,报告组长,将所有疏水阀开启。

5.6锅炉给水管破裂故障

发生泄露点后,首先确认其管路系统,若是低压管路且为气体冷却侧,则将气体冷却器短路,除氧器给水泵给水直接进入除氧器;

若是高压给水管路或是低压主给水管路,则应对干熄焦系统进行保温保压操作。

5.6.1高压给水管路或低压主给水管路故障。

5.6.1.1通知工长、车间、厂调,汇报具体泄露部位及影响(蒸汽发生量)。

5.6.1.2当泄露不严重,能够满足除氧器及锅炉正常用水时,听从领导安排,按正常的保温保压程序进行停炉操作。

5.6.1.3当泄露严重,不能够满足除氧器及锅炉正常用水时,紧急停炉,准备检修,如泄露部位在省煤器入口或省煤器出口至汽包入口,锅炉系统应立即降温降压、停炉检修。

5.7锅炉爆管事故

干熄焦锅炉气流通道是循环气体通道的一部分,锅炉炉管内走水、汽,锅炉炉管间走循环气体。

当炉管破损后,漏出的水或汽随循环气体进入干熄炉内,与红焦发生水煤气反应,造成循环气体中的H2和CO含量急剧上升。

如果不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会发生爆炸事故,损坏设备并危及操作、检修人员的安全。

5.7.1锅炉炉管爆破的原因

5.7.1.1锅炉炉管在制造、焊接、安装或酸洗中存在缺陷,经受不住干熄焦生产的正常波动而磨损。

5.7.1.2锅炉炉管材质存在问题,或炉管局部材质存在缺陷,造成炉管内壁腐蚀后变薄而破损。

5.7.1.3锅炉供水水质不良造成炉管内壁结垢后受热超温而破损。

5.7.1.4锅炉给水溶解氧长期超标对锅炉低温区炉管产生氧腐蚀而造成炉管破损。

5.7.1.5循环气体的高温腐蚀或其中夹带焦粉对炉管磨损使其强度下降而破损。

5.7.1.6锅炉水压试验压力过高、次数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隐患,经过一段时间生产后破损。

5.7.1.7锅炉汽包或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过高,安全阀动作失灵时造成炉管内压力超过承受能力而破损。

5.7.1.8锅炉炉管断水或局部水循环不良造成炉管超温而破损。

5.7.1.9锅炉入口温度过高造成炉管超温而破损。

5.7.1.10锅炉出口循环气体温度长期处于低温状态,造成锅炉下部省煤器炉管因低温腐蚀而破损。

5.7.2锅炉炉管破损的判断

5.7.2.1循环气体中的H2含量突然急剧升高,靠正常的导入空气燃烧的方法难以控制循环气体中H2的浓度。

5.7.2.2锅炉蒸汽发生量含量明显下降或锅炉给水流量明显上升,而且给水流量明显大于蒸汽发生量。

5.7.2.3预存室压力调节放散管(SV917炉下放散管路)有明显的蒸汽冒出。

5.7.2.4锅炉底部、循环风机底部有明显的积水现象。

5.7.2.5二次除尘格式排灰阀处有水迹或排出湿灰。

5.7.2.6气体循环系统内阻力明显变大,系统内各点压差发生明显变化,循环风量明显降低。

5.7.2.7干熄炉预存段压力大幅度波动。

5.7.2.8锅炉外壁有表皮剥落或变色现象。

5.7.3锅炉炉管破损后应急处理

确认锅炉炉管破损后,为防止事态扩大而损坏其他设备,应当根据干熄焦系统所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迅速对干熄焦系统运行作出调整,尽量将干熄焦各系统的异常波动降到最小,然后对锅炉破损的炉管进行处理。

5.7.3.1锅炉炉管破损后,漏出的水汽随循环气体进入干熄炉,与红焦发生水煤气反应生成大量的H2和CO,造成循环气体中可燃成分特别是H2浓度急剧上升,此时应立即加大系统充氮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空气鼓入量,严格控制O2含量(务必保证在1%以下),尽量降低可燃气的含量。

5.7.3.2炉管破损后,要严格控制好预存室压力(压力异常升高时,可适当打开干熄炉顶放散阀调节)。

5.7.3.3锅炉底部积水时,应打开锅炉底部排水阀排水。

5.7.3.4锅炉炉管破损后,大量的蒸汽会被抽至环境除尘站,此时放散系统立即倒大气放散。

5.7.3.5锅炉炉管破损后会造成气体循环系统阻力变大或循环气体中H2、CO等可燃成分浓度升高,严重时可能会冲开锅炉系统防爆口,操作人员及检修人员此时尽量不要靠近防爆口区域(包括膨胀节处),以免伤人。

5.7.3.6炉管破损后应对锅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处理。

先检查锅炉外部集箱,将干熄炉料位排到下限料位,慢慢地将锅炉汽包压力降低。

如检查确认锅炉炉管破损部位在集箱处,而且可以在锅炉外部进行补焊。

可以不将干熄炉红焦完全熄灭,只是将锅炉入口温度降到300℃以下,停止循环风机运转,锅炉泄压后炉水排空,在锅炉外部对破损的炉管进行焊补。

焊补完后进行水压试验,确认完好后进行锅炉、干熄炉的升温操作,直至转入干熄焦的正常生产。

5.7.3.7如果判断炉管破损发生在锅炉内部,必须进入锅炉作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则应将干熄炉的红焦完全熄灭。

此时需将干熄炉预存段料位排到下下限以下。

待干熄炉内红焦完全熄灭(T2温度在450℃以下),锅炉入口温度降到300℃以下后,停止循环风机运行,打开锅炉各处人孔,进行气体置换,检测确认锅炉内部CO及O2浓度合格,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后,进入锅炉内详细检查。

5.8锅炉各部位炉管损坏事故具体分析及处理

5.8.1CDQ锅炉省煤器管道损坏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8.1.1现象

进入锅炉的给水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