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857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钻石分级Word格式.docx

3.3.4

荧光强度fluorescencedegree

钻石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的可见光强弱程度。

3.3.5

荧光强度对比样品masterstoneoffluorescencedegree

一套已标定荧光强度级别的标准圆钻型切工的钻石样品,由3粒组成,依次代表强、中、弱三个级别的下限。

3.4

净度分级claritygrading

在10倍放大镜下,对钻石内部和外部的特征进行等级划分。

3.4.1

钻石的内部特征internalcharacteristics

包含在或延伸至钻石内部的天然包裹体、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详见附录表A.1)。

3.4.2

钻石的外部特征externalcharacteristics

暴露在钻石外表的天然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详见附录表A.2)。

3.5

切工分级cutgrading

通过测量和观察,从比率和修饰度两个方面对钻石加工工艺完美性进行等级划分。

3.5.1

标准圆钻型切工roundbrilliantcut

由57或58个刻面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圆形切工(见图1)。

标准圆钻型切工各部分名称见图2、图3。

冠部俯视示意图亭部俯视示意图

图1标准圆钻型切工冠部、亭部俯视示意图

图2标准圆钻型切工侧视示意图

图3标准圆钻型切工各刻面名称示意图

3.5.2

直径diameter

钻石腰部圆形水平面的直径。

其中最大值称为最大直径,最小值称为最小直径,1/2(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值称为平均直径。

3.5.3

全深totaldepth

钻石台面至底尖之间的垂直距离。

3.5.4

腰girdle

钻石中直径最大的圆周。

3.5.5

冠部crown

腰以上部分。

有33个刻面。

3.5.6

亭部pavilion

腰以下部分。

有24或25个刻面。

3.5.7

台面tablefacet

冠部八边形刻面。

3.5.8

冠部主刻面(风筝面)uppermainfacet

冠部四边形刻面。

3.5.9

星刻面starfacet

冠部主刻面与台面之间的三角形刻面。

3.5.10

上腰面uppergirdlefacet

腰与冠部主刻面之间的似三角形刻面。

3.5.11

亭部主刻面pavilionmainfacet

亭部四边形刻面。

3.5.12

下腰面lowergirdlefacet

腰与亭部主刻面之间的似三角形刻面。

3.5.13

底尖(或底小面)culet

亭部主刻面的交汇点,呈点状或呈小八边形刻面。

3.5.14

冠部角αcrownangleα

冠部主刻面与腰部水平面的夹角。

3.5.15

亭部角βpavilionangleβ

亭部主刻面与腰部水平面的夹角。

3.5.16

比率proportion

各部分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包括以下要素(详见图4)。

3.5.16.1

台宽比table

台面宽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

(1)。

---------------

(1)

3.5.16.2

冠高比crown

图4

冠部高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

(2)。

----------------

(2)

3.5.16.3

腰厚比girdle

腰部厚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3)。

---------------(3)

3.5.16.4

亭深比pavilion

亭部深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4)。

-----------------(4)

3.5.16.5

全深比totaldepth

全深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5)。

------------------(5)

3.5.16.6

底尖比culet

底尖直径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6)。

---------------(6)

3.5.17

修饰度finish

抛磨工艺的评价。

4颜色分级

4.1颜色级别

4.1.1颜色级别

按钻石颜色变化划分为12个连续的颜色级别,用英文字母D、E、F、G、H、I、J、K、L、M、N、<

N代表不同的色级。

亦可用数字表示,详见表1。

4.1.2颜色级别划分规则

4.1.2.1待分级钻石与某一比色石颜色相同,则该比色石的颜色级别为待分级钻石的颜色级别。

4.1.2.2待分级钻石颜色介于相邻两粒连续的比色石之间,则以其中较低级别表示待分级钻石颜色级别。

4.1.2.3待分级钻石颜色高于比色石的最高级别,仍用最高级别表示该钻石的颜色级别。

4.1.2.4待分级钻石颜色低于“N”比色石,则用<

N表示。

表1钻石颜色级别对照表

 

钻石颜色级别

D

100

J

94

E

99

K

93

F

98

L

92

G

97

M

91

H

96

N

90

I

95

<

2.荧光强度级别

4.2.1荧光强度级别

按钻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发光强弱划分为“强”、“中”、“弱”、“无”4个级别。

4.2.2荧光强度级别划分规则

4.2.2.1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与荧光强度比对样品中的某一粒相同,则该样品的荧光强度级别为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4.2.2.2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介于相邻的两粒比对样品之间,则以较低级别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4.2.2.3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高于比对样品中的“强”,仍用“强”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4.2.2.4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低于比对样品中的“弱”,则用“无”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3.分级要求

4.3.1客观条件

颜色分级应在无阳光直射的室内环境中进行,分级环境色调应为白色或灰色。

分级时采用专用的比色灯,并以比色板或比色纸为背景。

2.人员要求

从事颜色分级的技术人员应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颜色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4.净度分级

5.1净度级别

分为LC、VVS、VS、SI、P五个大级别,又细分为LC、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十个小级别。

对于质量低于(不含)0.0940g(0.47ct)的钻石,净度级别可划分为五个大级别。

5.2净度级别的划分规则

5.2.1LC级

在10倍放大镜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

下列情况仍属LC级:

1.额外刻面位于亭部,冠部不可见。

2.原始晶面位于腰围内,不影响腰部的对称,冠部不可见。

3.内部生长线无反射现象,不影响透明度。

4.钻石内、外部有极轻微的特征,经轻微抛光后可去除。

5.上述情况对以下级别划分不产生影响。

1.VVS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VS1、VVS2。

1.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极难观察,定为VVS1级。

2.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难观察,定为VVS2级。

2.VS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1、VS2。

1.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难以观察,定为VS1级。

2.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比较容易观察,定为VS2级。

3.SI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SI1、SI2。

1.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定为SI1级。

2.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观察,定为SI2级。

4.P级

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P1、P2、P3。

1.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可见,定为P1。

2.钻石具很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易见,定为P2。

3.钻石具极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极易见,定为P3。

2.分级要求

5.3.1环境要求

在10倍放大镜下分级,采用比色灯照明。

5.3.2人员要求

从事净度分级的技术人员应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净度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6切工分级

6.1测量项目

6.1.1规格

单位:

毫米(mm),精确至0.01。

6.1.1.1最大直径。

6.1.1.2最小直径。

6.1.1.3全深。

6.1.2比率

比率测量取整数,必要时精确至0.5。

6.1.2.1台宽比。

6.1.2.2冠高比。

6.1.2.3腰厚比。

6.1.2.4亭深比。

6.1.2.5全深比。

6.1.2.6底尖比。

6.1.3冠角

度(°

),精确至0.5。

2.测量方法

6.2.1仪器测量法

使用钻石比例镜、全自动切工测量仪以及各种微尺、卡尺,直接对各测量项目进行测量。

6.2.210倍放大镜目测法

使用10倍放大镜目测各测量项目。

6.3比率分级

6.3.1比率级别

分为:

很好、好、一般三个级别。

6.3.2比率级别划分规则

各部分比率级别划分详见表2,比率级别由全部测量项目中的最低等级表示。

表2比率分级表

级别

测量项目

一般

很好

台宽比

≤50.0

51.0~52.0

53.0~66.0

67.0~70.0

≥71.0

冠高比

≤8.5

9.0~10.5

11.0~16.0

16.5~18.0

≥18.5

腰厚比

0~0.5

(极薄)

1.0~1.5

(薄)

2.0~4.5

(适中)

5.0~7.5

(厚)

≥8.0

(极厚)

亭深比

≤39.5

40.0~41.0

41.5~45.0

45.5~46.5

≥47.0

底尖比

2.0(小)

2.0~4.0(中)

>4.0(大)

全深比

≤52.5

53.0~55.5

56.0~63.5

64.0~66.5

≥67.0

冠角

≤26.5°

27.0°

~30.5°

31.0°

~37.5°

38.0°

~40.5°

≥41.0°

4.修饰度分级

1.修饰度级别

在10倍放大镜下分为:

2.影响修饰度的要素

6.4.2.1钻石刻面留有抛光纹。

6.4.2.2钻石腰围不圆。

6.4.2.3冠部与亭部刻面尖点未对齐。

4.刻面尖点不够尖锐。

5.同种刻面大小不均等。

6.台面和腰部不平行。

7.腰呈波浪形。

6.4.3修饰度级别划分规则。

6.4.3.1无6.4.2项所列各项或仅有轻微6.4.2.1项,为很好。

6.4.3.2仅有6.4.2.1和6.4.2.2两项或仅有6.4.2.2一项,为好。

6.4.3.3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均为一般。

6.5分级要求

6.5.1采用仪器测量法测量时,所用仪器应满足各测量项目的精度要求。

6.5.2技术人员应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正确掌握仪器测量和10倍放大镜目测的方法和技巧。

6.5.3采用10倍放大镜目测法测量比率时,应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比率测量,并取得统一结果。

7钻石的质量

7.1质量单位

钻石的质量单位为克(g)。

准确度为0.0001。

钻石贸易中仍可用“克拉(ct)”作为质量单位。

1.0000g=5.00ct。

钻石的质量表示方法为:

在质量数值后的括号内注明相应的克拉值。

例0.2000g(1.00ct)。

2.质量的称量

用准确度是0.0001g的天平称量。

质量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第4位。

换算为克拉值时,保留至小数点后第2位。

克拉值小数点后第3位逢9进1,其他忽略不计。

8钻石分级证书

8.1钻石分级证书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是钻石分级证书中必须具备的内容。

8.1.1证书编号。

8.1.2质量

8.1.3规格

表示方式:

最大直径×

最小直径×

全深。

8.1.4颜色级别及荧光强度级别。

8.1.5净度级别。

8.1.6切工。

比率:

应有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全深、台宽比、腰厚比、亭深比、底尖比的测量值。

修饰度级别。

8.1.7净度素描图。

8.1.8签章和日期。

8.2其他

钻石分级证书中可选择的内容。

如:

比率级别、颜色坐标、净度坐标、备注等。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见钻石内、外部特征类型

表A.1常见钻石内部特征类型符号表

编号

符号

名称

说明

01

点状包体

钻石内部极小的天然包裹物。

02

云状物

钻石中朦胧状、乳状、无清晰边界的天然包裹物。

03

浅色包裹体

钻石内部的浅色或无色天然包裹物。

04

深色包裹体

钻石内部的深色或黑色天然包裹物。

05

内部纹理

钻石内部的天然生长痕迹。

06

内凹原始晶面

凹入钻石内部的天然结晶面。

07

羽状纹

钻石内部或延伸至内部的裂隙,形似羽毛状。

08

须状腰

腰上细小裂纹深入内部的部分。

09

空洞

大而深的不规则破口。

10

破口

腰部边缘破损的小口。

11

击痕

受到外力撞击留下的痕迹

12

激光痕

用激光束和化学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裹物时留下的痕迹。

管状或漏斗状痕迹称为激光孔。

可被高折射率玻璃充填。

表A.2常见的钻石外部特征类型符号表

编号

原始晶面

为保持最大质量而在钻石腰部或近腰部保留的天然结晶面。

表面纹理

钻石表面的天然生长痕迹。

抛光纹

抛光不当造成的细密线状痕迹,在同一刻面内相互平行。

刮伤

表面很细的划伤痕迹。

烧痕

抛光不当所致的糊状疤痕。

额外刻面

规定之外的所有多余刻面。

缺口

腰或底尖上细小的撞伤。

棱线磨损

棱线上细小的损伤,呈磨毛状。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镶嵌钻石分级规则

B.1镶嵌钻石的颜色等级

B.1.1镶嵌钻石颜色采用比色法分级,分为7个等级,与未镶嵌钻石颜色级别的对应关系详见表B.1。

表B.1镶嵌钻石颜色等级对照表

镶嵌钻石

颜色等级

D-E

F-G

I-J

K-L

M-N

对应的未镶嵌钻石颜色级别

B.1.2镶嵌钻石颜色分级应考虑金属托对钻石颜色的影响,注意加以修正。

B.2镶嵌钻石的净度等级

B.2.1在10倍放大镜下,镶嵌钻石净度分为:

LC、VVS、VS、SI、P五个等级。

B.3镶嵌钻石的切工测量与描述

B.3.1对满足切工测量的镶嵌钻石,采用10倍放大镜目测法或仪器测量法,测量台宽比、亭深比等比率要素。

B.3.2对满足切工测量的镶嵌钻石,采用10倍放大镜目测法,对影响修饰度的要素加以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