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881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一居士Word文件下载.docx

乃离合字

灯谜中常用

按笔画

字一拆为三

”“

六十一上人

辛上人

欧阳修的

是略语

而辛

弃疾的

为隐语

两别号相映成趣

传为文坛佳

更令人赞叹的是清末有位潦倒

一生的老秀才为当地两位惨死的背

盐工写的数字挽联

流一头汗

磨两脚茧

饿三餐

为四处难

养五口人

爬六县山

恨七沟八滩九道水

九九归一

小寒

得一吊钱;

烧九棚炭

背八包盐

放七次

遭六回险

算五个命

发四季烦

挂三儿两老一堂客

一一积九

大年

哭九声天

道尽了背盐工悲惨的命运

出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令人一洒

同情之泪

l一282004年第6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02期

No.6,2004JournalofFuya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umNo.102

欧阳修《六一诗话》写作原因探讨

Ξ

张明华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 236032)

摘要《:

六一诗话》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颍州是欧阳修热爱的地方,欧阳修曾在颍州组织和参与了一些文学活

动,其自号“六一居士”也是从颍州开始的,这也促进了《六一诗话》的产生。

西昆诗人创作的众多杂史,给《六一诗

话》的产生提供了文体条件;

而西昆诗人和西昆诗歌本身也成了《六一诗话》的重要内容。

从欧阳修本人的创作经历

看,他先后著有《杂书》和《归田录》两部杂史《,六一诗话》正是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关键词:

六一诗话;

欧阳修;

西昆诗人;

颍州;

归田录;

杂书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310(2004)06-0039-05

  关于《六一诗话》的写作,欧阳修本人有一个简

短的说明“:

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

”[1](P3)

这个说明虽然透露出一些信息,但用来解释《六一

诗话》的写作成因,毕竟太简单了。

本文试结合有

关资料,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思考。

尝试论之。

一《、六一诗话》写于汝阴,即今天的安徽省阜

阳市,当时称颍州,汝阴是旧称。

颍州是个上州,又

离北宋都城开封不远,是所谓近藩。

苏颂《苏魏公

文集》卷六十一《少府监致仕王君墓志铭》“:

由京师

舟行,东南五百里而近郡曰汝阴,地濒淮颍,厥土良

沃,水泉鱼稻之美甲于近甸,言卜居者莫不先之。

故自庆历以来,贤士大夫往往经营其处,以为闲燕

之地。

”欧阳修在皇 元年春天如愿从扬州移知颍

州后,就深深爱上了这里的自然美景和淳朴的民

风,他在《寄河阳王宣徽》一诗中,说这里“肥鱼美酒

偏宜老,明月清风不用钱”,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颍州西湖的美景更令他流连往返。

到任的第二天,

他就到西湖“种瑞莲黄杨”,并写下了这样一首好诗

《初至颍州西湖(一作“到颍治事之明日行西湖上”)

种瑞莲黄杨(一作“因与郡官小酌其上聊书所见”)

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运许主客》:

“平湖十顷碧琉

璃,四面清阴乍合时。

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

我来迟。

啼禽似与游人语,明月闲撑野艇随。

每到

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卮。

”在其《与韩献王》书

中他说“:

汝阴西湖,天下胜绝。

”第二年,欧阳修就

在颍州买地造房,打算卜居于此。

欧阳修知颍州的

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却形成了伴随他后半生的

“颍州情结”。

在《思颍诗后序》里,他说“:

皇 元年

春,予自广陵得请来颍。

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

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窃位二府,宠荣已至而

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

其思颍之念,未

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

也。

”[2](P600)其《续思颍诗序》说“:

皇 二年,余方留

守南都,已约梅圣俞买田于颍上。

其诗曰:

幽游琴

酒逐渔钓,上下林壑相攀跻。

及身强健始为乐,莫

待衰病须扶携。

此盖余之本志也。

时年四十有四。

其后丁家艰,服除还朝,遂入翰林为学士,忽忽七八

年间,归颍之志虽未遑也,然未尝一日少忘焉,故其

诗曰: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盖叹前

言之未践也。

时年五十有二。

自是误被选擢,叨尘

二府,遂历三朝……今者蒙上哀怜,察其实病且衰

矣,既不责其避事,又曲从其便私,免并得蔡,俾以

偷安……而复蔡颍连疆,因得以为归老之渐,冀少

偿其夙愿,兹又莫之幸焉。

”[3](P604)在欧阳修后期的

诗歌中“,汝阴叟”是他最常见的自称。

熙宁四年,

65岁的欧阳修致仕后终于定居颍州,其欣喜之情是

可以想见的。

充裕的时间,良好的心态,为他作《六

一诗话》提供了便利条件。

欧阳修先知颍州,后隐颍州,其间在调动

·

39·

Ξ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阜阳师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基金资助.

收稿日期:

2004-07-18

作者简介途中,也曾几次在颍州逗留。

欧阳修知颍州

时,曾组织一些文学创作活动,朱弁《风月堂诗

话》卷上:

欧公居颍上,申公吕晦叔作太守。

聚星堂

燕集,赋诗分韵,公得“松”字,申公得“雪”字,

刘原父得“风”字,魏广得“春”字,焦千之得

“石”字,王回得“酒”字,徐无逸得“寒”字;

又赋

室中物,公得鹦鹉螺杯,申公得瘿壶,刘原父得

张越琴,魏广得澄心堂纸,焦千之得金星研,王

回得方竹杖,徐无逸得月砚屏风;

又赋席间果,

公得橄榄,申公得红蕉子,刘原父得温柑,魏广

得凤栖,焦千之得金橘,王回得荔枝,徐无逸得

杨梅;

又赋壁间画像,公得杜甫,申公得王文

饶,刘原父得韩退之,魏广得谢安石,焦千之得

诸葛孔明,王回得李白,徐无逸得魏郑公。

编成一集,流行于世。

当时四方能文之士及馆

阁诸公,皆以不与此会为恨。

[4](101)

虽然这段话把活动的时间误记为吕公著知颍

州时,所记内容却真实可信。

韩酉山先生《欧阳修

颍州聚星堂燕集赋诗考述》已有非常好的考辨。

[5]

其实宋人已明确指出其为“欧公为守”时《,南窗记

谈》“:

吕申公为颍州通判,欧公为守,素不以文靖为

然,及与其子为寮,见其学识,己改观矣。

时刘原

甫、王深甫皆寓居都下,四人相丛讲学为事,情好款

密。

一日,分题赋诗,申公《瘿木壶》云云。

”可资证

明。

就在这时,欧阳修还举行了一次著名的“白战”

活动。

《石林诗话》云“:

诗禁体物语,此学诗者,类

能言之。

欧公守汝阴,与客赋雪诗于聚星堂,举此

令,往往坐客皆阁笔。

”[6](P202)苕溪渔隐记此事稍

详“:

六一居士守汝阴日,因雪会客赋诗,诗中玉、

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事,皆请勿

用。

”[7](P202)这就是所谓“白战”。

诗有白战,最早见

于《六一诗话》“:

国朝浮图以诗名于世者九人,故时

有集号《九僧诗》,今不复传矣……当时,有进士许

洞者,善为词章,俊逸之士也。

因会诸诗僧分题,出

一纸,约曰:

不得犯此一字。

其字乃山、水、风、云、

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时诸僧

皆阁笔。

”[8](P8)大家所熟知的组词《采桑子》,也是欧

阳修知颍州时在一次文学集会上创作出来的。

具有序言性质的《西湖念语》里,他这样说“:

昔者王

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

陶渊明之卧舆,遇酒

便留于道士。

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

虽美

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

鸣蛙暂听,安问

属官而属私;

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

至欢然

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

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

言可信;

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

因翻旧阙之

辞,写以新声之调。

敢陈薄技,聊佐清欢。

”[9](P2056)

即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是从颍州开始的。

《六

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

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六一,何谓也?

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

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是为五一尔,奈何?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

乎?

”[10](P634).这正是他退居颍州生活的写照。

在这

篇文章里,他解释了其“六一”之号的涵意,集中反

映了其晚年的心态。

[11](P268)熙宁四年,苏轼赴杭州

通判任,途径颍州,其弟苏辙亦送行至颍,他们和欧

阳修一起泛舟西湖,饮酒赋诗。

苏轼、苏辙集中皆

存《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

但由于年老多

病,又远离了昔日交往的朋友,所以他有时会感到

痛苦和孤独。

因此当年近八十的赵概远道来访,他

非常高兴。

恰好当时颍州知州吕公著是他们的老

朋友,主动设宴招待。

席间根据吕的建议,把他们

聚会的西堂命名为“会老堂”。

欧阳修乘兴作《会老

堂致语》,并写有《会老堂》一诗以记此事“:

古来交

道愧难终,此会今时岂易逢?

出处三朝俱白首,凋

零万木见青松。

公能不远来千里,我病犹堪 一

钟。

已胜山阴空兴尽,且留归驾为从容。

”而他们三

人的唱酬,也是一次重要的集体创作活动,受到了

当时文坛的关注,苏轼等人曾依韵唱和。

但是,受

当时条件的限制,他交往的当然主要是颍州人。

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记有“汝阴有老书生,犹及与

公游”,[12]亦可证明这一点。

同时,欧阳修又喜欢与

当地的和尚、道士交往。

《六一诗话》写于欧阳修致

仕以后,那时他己不打算离开颍州了,则其所谓“闲

谈”当是与颍人闲谈,也就是说颍人才是他闲谈的

主要对象。

因此,与颍人的交谈需要,很可能是他

创作《六一诗话》的直接动机。

虽然欧阳修没有把

他在颍州的文学活动写进《六一诗话》,但这些活动

对《六一诗话》的写作所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

的。

总之,对于《六一诗话》的出现,颍州也是一个

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要考察《六一诗话》的写作原因,不能不谈

及西昆诗派,因为欧阳修和西昆诗人的关系非常密

切,从而深深影响了《六一诗话》的写作。

这可以从

两个方面来分析。

40·

张明华,男,安徽阜阳市人,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第一,杨亿、刘筠所开创的西昆诗派是北宋前

期最重要的诗歌流派,虽然其诗歌在内容上稍嫌单

薄,但在艺术上取得了高度成就,并对此后的诗风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欧阳修早年为应付科举考试,

曾认真学习过西昆体诗赋。

进士及第后,欧阳修被

授洛阳留守推官,成为西昆大诗人钱惟演的幕僚,

又继续创作西昆体诗歌。

这在其《欧阳文忠公集·

外集》中有明确的表现。

可以说,欧阳修早年就是

西昆后进。

西昆大诗人,从杨亿、刘筠、钱惟演到晏

殊等人,都喜欢奖掖后进和喜欢谈诗论文。

欧阳修

对西昆体的学习,与西昆诗人钱惟演和晏殊(晏是

欧中进士第时的座主)的长期交往、唱和,不但提高

了他的诗歌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为后来成为大诗

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养成了喜欢谈诗论文的

生活雅趣,为他后来创作《归田录》和《六一诗话》准

备了条件。

诗话产生的母体是杂史,杂史中常有与诗、文

有关的内容。

宋初,这一趋势愈来愈明显。

五代入

宋的孙光宪和陶谷分别撰有《北梦琐言》和《清异

录》,在闲谈之中已含有较多的论诗条目。

西昆诗

人走上文坛,撰写的这类作品更多了。

主要有:

亿创作后经宋庠整理的《谈苑》(或称《杨文公谈

苑》),钱惟演的《金坡遗事》和《逢辰录》,刘筠的《中

山杂述》和《汝阴杂述》,李宗谔的《翰林杂记》,宋祁

的《笔记》,还有他人记载丁谓谈录的《丁晋公谈录》

等。

西昆作家的这类作品影响深远。

即以南宋人

所编的几部相关总集的引文条目看,亦可见其一

斑。

据笔者统计《,宋朝事实类苑》收《杨文公谈苑》

186条《,金坡遗事》31条《,丁晋公谈录》10条《,宋

子京笔记》14条。

《诗话总龟》收《杨文公谈苑》63

条《,金坡遗事》6条《,宋子京笔记》1条。

《苕溪渔

隐丛话》收《杨文公谈苑》3条《,宋子京笔记》8条。

《诗人玉屑》收《杨文公谈苑》2条《,宋子京笔记》3

条。

在两宋诗话如林的情况下,西昆作家的这类作

品尚能为后人所重,充分表明其与诗话是相通的。

西昆作家的这类作品中,创作时间较早、影响

最大的是杨亿的《谈苑》。

我们阅读宋人诗话时,常

常能发现《谈苑》的佚文。

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

卷四历评宋人诗话近二十家,却以杨亿《谈苑》为最

高。

实则杨亿《谈苑》还不是真正的诗话,它只是一

部接近诗话的杂史而已。

西昆诗人的这类杂史,距欧阳修的年代都不

远,因此对欧阳修的影响是重要而直接的。

在此影

响下欧阳修先后创作了两部杂史,即《杂书》和《归

田录》。

这类作品的大量出现,表明诗话产生的条

件已经成熟,只要把其中谈诗论文的内容专门集中

在一起,诗话在也就出现了。

第二,西昆诗人和西昆诗歌也是《六一诗话》的

重要内容。

欧阳修是晏殊的门生,又做过钱惟演的

属官。

他对杨亿、刘筠也都非常景仰。

他称杨为

“一代之文豪”。

[13](P1923)感叹“先朝杨、刘,风采耸动

天下,至今使人倾想。

”[ 14] (P正22)因为欧阳修与西昆诗

人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六一诗话》虽仅有寥寥28

则,这方面的内容就有5则之多:

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

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由是唐贤诸集几废而

不行。

[15](P13)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

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

[16](P13)

杨大年与钱、刘数公唱和。

自《西昆集》出,时

人争效之,诗体一变;

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

至于语僻难晓。

殊不知自是学者之弊。

如子仪《新

蝉》云“:

风来玉宇乌先觉,露下金茎鹤未知。

”虽用

故事,何害为佳句也!

又如“峭帆横渡官桥柳,叠鼓

惊飞海岸鸥。

”其不用故事,又岂不佳乎!

盖其雄文

博学,笔力有余,故无施而不可,非如前辈号诗人

者,区区于风云草木之类,为许洞所困者也。

[17](P13)

西洛故都,荒台废沼,遗迹依然,见于诗者多

矣。

惟钱文僖公一联最为警绝,云“:

日上故陵烟漠

漠,春归空苑水潺潺。

”……钱诗好句尤多。

[18](P13)

自科场用赋取人,进士不复留意于诗,故绝无

可称者。

惟天圣二年省试《采侯诗》,宋尚书祁最擅

场,其句有“色映堋云烂,声迎羽月迟”,尤为京师传

诵。

当时举子目公为“宋采侯”。

[19](P16)

在《六一诗话》中,西昆作家是欧阳修谈论最多

的一个作家群。

从欧阳修对他们的评论之多,评价

之高,亦足见出西昆诗人对他创作《六一诗话》的巨

大影响。

同时,西昆诗人与颍州的关系也很密切。

前有

张咏的欲知颍州而不得,后有刘筠、晏殊先后出知

颍州。

杨亿也曾从颍州路过,其《武夷新集》中尚留

有几首与颍州有关的诗作。

欧阳修在颍州,必然受

到这些前辈的影响。

上面提及的杂史类作品中,刘

筠的《汝阴杂述》当是写于颍州。

欧阳修离刘筠知

颍州的时间不久,他很可能读过、至少知道刘曾写

有这样一个集子。

对晏殊在颍的逸事,他更有意寻

求,其《与晏相公书》说:

“问遗老之所思,流风未

远。

”笔者曾有《西昆诗人与阜阳》一文[20],可参看。

这些对欧阳修创作《六一诗话》也是一个启发和契

机。

41·

以上分析表明,对于《六一诗话》的产生,西昆

诗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三、从欧阳修本人的创作经历看《,六一诗话》

的产生也有其必然性。

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谈起。

其一,欧阳修于治平年间著成《归田录》,这是

一部杂史,其内容颇为驳杂,除谈诗论文的内容之

外,尚有关于书法、围棋、腊茶、玉石、音乐、食品、钱

铸年号、赐宴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甚至还有与西夏

元昊、契丹阿保机有关的记载。

要之,皆可为闲谈

之资。

其自序云: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

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

备闲居之览也。

”[21](P601)这与他几年之后写成的《六

一诗话》在性质上是颇为类似的。

由于《归田录》和《六一诗话》的创作时间相隔

不久,欧阳修在写《六一诗话》时似乎有意回避了

《归田录》中已经出现过的有关内容。

而且《六一诗

话》只记载与诗、文、妙语有关的内容,而把其他方

面同样可资闲谈的内容抛却了。

这样《,六一诗话》

就摆脱了杂史,而变成一种专门的诗文评论著作

了。

尽管如此《,六一诗话》对于《归田录》仍然有着

明显的继承关系。

前文说过,西昆诗人及其诗歌是

《六一诗话》论述的重要内容,而这一现象在《归田

录》中就已表现得非常突出了。

有关杨亿的内容在

《归田录》中共出现9次,其他关于钱惟演、晏殊、丁

谓、二宋的记载也很多。

同时在具体记载中,我们

也可以看到这种继承关系。

本文第一部分引了《六一诗话》中关于晏殊的

一条记载,而在《归田录》中也早有类似的话可资比

较“:

晏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

性豪俊,

所至延宾客,一时名士,多出其门。

”[22](P1922)甚至连

用语都有沿袭的痕迹。

再如《,归田录》第一则记载

相国寺和尚赞宁有口辩:

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

拜与不当拜?

”僧录赞宁奏曰“:

不拜。

”问其何故,对

曰“:

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

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

遂以

为定制。

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

议者以为得

礼。

[23](P1909)

《六一诗话》第六则也记有相关内容:

吴僧赞宁,国初为僧录,颇读儒书,博闻强记,

亦自能撰述,而辞辩纵横,人莫能屈。

时有安鸿渐

者,文词隽敏,尤好嘲咏。

尝街行遇赞宁与数僧相

随,鸿渐指而嘲曰:

“郑都官不爱之徒,时时作队。

赞宁应声答曰“:

秦始皇未坑之辈,往往成群。

”时皆

善其捷对。

鸿渐所道,乃郑谷诗云“:

爱僧不爱紫衣

僧”也。

[24](P7)

二者都是记述赞宁的“口辩”,差别仅在于具体

事例的不同。

但《归田录》是杂史《,六一诗话》则是专门的论

诗著作。

《六一诗话》舍弃了谈诗论文以外的其它

方面的记载,因此其内容较为单纯,这也是其被命

名为“诗话”的原因。

仅就谈诗论文这方面的内容

看《,归田录》的记载比较多,也比较零散《:

六一诗

话》虽没能摆脱零散的特点,但它在尽量避免和《归

田录》中的记载相重复的基础上,已非常注意选材

的典型性和广泛性,寥寥28条,却论及唐朝以来的

许多作家,如李白、杜甫、韩愈、孟郊、贾岛、王建、郑

谷、李日方、九僧、杨亿、刘筠、钱惟演、晏殊、宋祁、梅尧

臣、苏舜钦、石延年、谢伯初、赵师民等。

而《归田

录》则只论宋人,几乎不及唐人。

同时《,六一诗话》

并不仅仅是记载有诗人有关的故事,它在评论诗歌

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如第十三则“:

圣俞、子

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

子美笔力豪隽,

以超迈横绝为奇;

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25](P10)这是

从总体上比较梅、苏二人诗歌风格的差异。

第十二

则引用梅尧臣的话说:

“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

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必能状

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

为至矣……”[26](P9)这表现的是梅、欧二人对诗歌意

境的追求。

第十五则、第十八则都是谈语病的,一

种批评“诗句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一是

批评“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

这样的内容,在

《归田录》中都是没有的。

这表明《,六一诗论》在评

诗论诗方面已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呈现了一定程度

的理论色彩。

所以《归田录》只能是杂史,而《六一

诗话》则是理论著作。

可以说,从《归田录》到《六一诗话》的过程,就

是宋代诗话从杂史中诞生的一个缩影。

其二《,六一诗话》的创作还有另外的源头。

绍虞《宋诗话考》有这样一段考证: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称欧阳文忠公有《杂

书》一卷,不载于集中,凡九事。

其卷前自题一行

云“:

秋霖不止,文书颇稀,丛竹萧萧,似听愁滴,颇

见案上故纸数幅,信手学书,枢密院东厅。

”则是杂

书九事,当是修在嘉 五年(1060)官枢密副使时所

作。

今案其所言,如论九僧诗“马放降来地,雕盘战

后云”“,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诸好句,及论“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野塘春水漫,花坞夕阳

迟”二联之工,与讥贾岛哭僧诗“焚却坐禅身”为烧

42·

杀活和尚。

此数事均见《六一诗话》中。

是则诗话

之作,盖退居以后整理旧稿之所为也。

《杂书》一卷

即《诗话》之前身己。

[27](P2)

相对于《归田录》《、杂书》对《六一诗话》的影响

更为直接,因为《杂书》中的好几个论诗例子被《六

一诗话》继承下来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郭先生称

其为《六一诗话》的前身是非常正确的。

欧阳修退

居颍州后,以《杂书》为基础,除去与诗、文无关的内

容,保留原有的论诗条目,再加以补充和扩大,增加

到28则。

这样《,杂书》所具有的“杂”的特点已不复

存在,欧阳修只得根据新的颍内容特点重新命名,

于是“,诗话”便应运而生了。

所以,无论从《归田录》到《六一诗话》,还是从

《杂书》到《六一诗话》,都可以看出我国第一部诗话

出现的必然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六一诗话》的出现,既与颍

州的地理、人文环境有关,又与西昆诗派有密切关

系,更是欧阳修对其旧作《归田录》和《杂书》进行整

理和提炼的结果。

参考文献

[1][8][15][16][17][18][19][21][24][25][26]欧阳

修.六一诗话[M].六一诗话白石诗说滹南诗话,人民文学出

版社,1962.

[2][9][10][13][14][22][23]欧阳修.欧阳修全集

[M].中华书局,2001.

[3]刘克庄.后村诗话[M].中华书局,1983.

[4]朱弁.风月堂诗话[M].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

话,中华书局,1988.

[5]韩酉山.欧阳修颍州聚星堂燕集赋诗考述[J].江淮

论坛,1999,(3).

[6][7]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