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89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用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附则34

前言

大连金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是大连金州新区成立以来指导未来发展的第一个总体规划,主要阐明金州新区发展战略意图,是未来五年金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时间、空间和制度上的总体部署与安排;

是管委会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编制实施区域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是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行动纲领。

编制本《纲要》的目的是:

确定行动纲领,体现政府意志;

明确发展方向,统一发展思路;

形成全区共识,凝聚发展动力;

引导资源配置,实现科学发展;

搭建衔接平台,统领规划体系。

编制本《纲要》遵循的原则是:

突出重点,兼顾全局;

争先创优,符合区情;

宏观调控,综合平衡。

本《纲要》规划期为2011—2015年。

规划空间范围是大连金州新区1039.8平方公里区域。

附图1金州新区空间范围图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金州区和开发区按照各自的“十一五”规划部署,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金州区五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8亿元,年均增长19.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7亿元,年均增长37.2%;

出口总额70亿美元,年均增长14.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亿元,年均增长15.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5亿元,年均增长24.7%。

开发区五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2亿元,年均增长19.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8亿元,年均增长51.5%;

出口总额335.2亿美元,年均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年均增长1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8.6亿元,年均增长32%。

金州新区成立以来,区域经济合力增强。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789.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2亿元、出口总额87.7亿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6亿元。

二、新兴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金州区机械制造、汽车电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和精品钢材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得到快速发展。

开发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配套及新能源汽车、数控装备、生物医药、光电子(LED)、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旅游等现代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迅速提升。

金州新区成立以来,主导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年产值已分别接近千亿元规模。

以精品钢材、铝材为代表的现代冶金,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光电子(LED)等产业年产值已分别达到了百亿元规模。

三、招商引资实现突破

金州区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

世茂嘉年华、东北特钢、法国液化空气等一批重大内外资项目相继入驻。

傅氏集团、绿诺科技等多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开发区五年实际利用外资81亿美元。

引进千万美元以上项目93个。

英特尔、博格华纳等一批超亿美元大项目相继入驻。

福佳大化、逸盛大化等一批重大内资项目建成投产。

四、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金州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快轨三号线建成通车,以滨海大道为标志的“五纵四横一环”公路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国家中心渔港等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重点工程竣工,金州经济开发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等重点园区建设如期进行,青山净水厂、登华净水厂和西海一期、大魏家、石河、二十里堡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投产,金州客运中心建成,城市服务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开发区按照“中连-东拓-西兴-南扩-北进”空间开发战略,完善了中心工业区、光电子产业园、IT产业园、双D港等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成了大孤山临港工业区,开工建设了连接得胜、大李家的环形公路,滨海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开发区建成区西部填海造地、西山小区整体改造重建和金马路的沿街升级改造,相继建成了小窑湾污水厂、燃气厂、变电站等一批重要源点设施。

金州新区成立以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展开。

大连湾跨海交通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七顶山大规模填海工程已经开工,金渤海岸、小窑湾和金石国际运动中心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振连路开发区段已经完工。

五、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五年来,金州区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双高普九水平位居全省首位。

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规划任务全面完成,全区医疗卫生设施显著改善,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中医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新农合参保水平位列全省第一。

基本建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网络,文化体育公共设施覆盖城乡,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五年来,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相继建成了一批中小学校舍、医院、图书馆、规划展馆、大剧院、市民健身中心、网球中心等公益性功能设施,开工建设了妇产医院、人才实训基地、文化博览广场等民生项目,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基地多个。

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劳动就业、社会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2010年金州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47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53元,列大连市各城区之首。

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年来,金州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电厂脱硫等工程建设进展良好,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五年来,开发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大幅度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以上。

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七、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

金州新区成立以来,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有效推进,成立了十大功能园区,各项配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

新区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包括BOT、BT

项目建设在内的投融资改革取得成效;

动迁补偿、农民社保等多项制度建设已经列入议事日程。

在回顾总结“十一五”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仍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城乡发展不平衡,全域城市化

进程任务繁重;

社会保障系统建设需要加强;

城区局部交通拥堵问题亟待解决;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带来的压力不断加大;

区域发展的政策优势相对弱化;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领军人才相对缺乏;

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工作效能的提升仍需要着力解决。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

“十二五”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产业转移仍将十分活跃,现代科技催生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环保成为全球关注重点。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增速相对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将继续保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国传统增长模式面临调整,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任务更加艰巨。

“十二五”时期,金州新区处于承接和引领大连发展的历史新起点。

全方位参与国内外竞争,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

发展战略和大连“三个中心、一个集聚区

”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

全区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及城区功能将得到全面改善,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将大幅提升,全域城市化建设将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将更加协调发展。

同时,国内发达地区和区域周边地区竞相快速发展的态势,对金州新区“十二五”时期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二五”时期,金州新区的发展视野从“两湾时代”扩展到“两海时代

”,发展动力由“项目牵动”提升到“园区牵动

”。

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投资环境、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区域资源、众多的人才集聚、坚定的发展信心,金州新区有能力成为大连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大连全域城市化的领头羊,成为建设“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的主力军,成为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和和谐大连的先行者。

附图2金州新区位置图

第二章总体战略

成立大连金州新区,是大连市委市政府推进全域城市化、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十二五”时期,金州新区要迅速完成开发区体制优势和金州区资源优势的深度融合,发挥龙头和先导作用,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抢占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和新兴产业发展“三个制高点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金州新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双重机遇,以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全域城市化步伐为主线,以创建高效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保障,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率先走出一条经济总量迅速增大、城市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更加友好、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群众生活不断富裕的发展新路,把金州新区建设成为“一极、两区、三城、四大基地”为特征的大连新市区的经济中心,向开放程度高、核心竞争力强、协调发展快、生态环境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新区目标迈进。

一极---辽宁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两区---现代产业核心区、和谐发展先行区;

三城---科技创新城、国际旅游城、生态宜居城;

四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高端服务业基地。

附表1-3金州新区“十二五”发展主要指标

第二节“十二五”空间开发战略

“十二五”时期,金州新区要按照大连市主体功能区

规划要求,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科学布局各功能园区和重大投资项目,引导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积极、合理、有序开发空间。

一、空间开发战略

“十二五”时期,金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开发总体战略是“一核两带、十区联动”。

附图3金州新区空间发展战略示意图

一核两带

一核---以金州城区和开发区建成区为依托,按照国际化标准,提升现有城区功能,以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大连新机场建设为契机,重点开发建设小窑湾国际商务区和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打造金州新区城市核心标志区。

两带---沿黄渤两海岸线,布局十大功能园区,充分利用废弃盐田滩涂,实施大规模填海造地,使发展空间向两海延伸,生产力布局向各园区扩展,形成新区两大产业发展带。

十区联动

构建金州新区综合交通网络,实现与大连主城区、十大功能园区之间人流、物流快速流动;

建设十大功能园区内主干道路和水、电、汽等源点设施,为大规模招商和产业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配套建设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水平,实现各功能园区在基础设施上的联动和区域经济社会增长极的联动,加速实现全域城市化。

二、全域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保护区

全区的生态保护区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包括三种具体类型。

1、山林保护地:

金州新区内高程超过60米或坡度超过25度的自然山体区域,以天然林保护、造林营林为主,适度发展观光旅游业、水果业,禁止发展工业,限制发展种植业。

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常住人口。

2、水源保护区:

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有关法规要求实施严格管理。

重点发展水源涵养林业,限制种植业、设施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禁止可能对饮用水质造成不良影响的任何产业项目发展。

逐渐迁出常住人口。

3、禁止开发区:

对于国家及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文物保护区等,要按照相应法律法规严格管制。

其中,在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范围内,可以在不破坏原始自然风貌前提下适度发展旅游业,严禁发展其他产业;

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文物保护区,鼓励发展旅游业,禁止发展其他产业。

农业保留区

向应街道、华家街道、杏树街道北部、登沙河街道北部、七顶山街道东部、大魏家街道东部等基本农田作为现代农业保留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当前人口约7万。

鼓励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轻工制造业。

适度控制常住人口规模,期末常住人口减少到6万以下。

优化发展区

对于当前开发强度相对较高的马桥子街道、大孤山街道、海青岛街道、湾里街道、董家沟街道、友谊街道、先进街道、拥政街道、光明街道、站前街道和中长街道,实施优化开发战略,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当前总人口约80万。

优化城市各类用地的数量和空间结构,大力挖掘现有建设用地的潜力,鼓励发展服务业,完善社会服务各项功能。

期末总人口规模预计120万左右。

重点发展区

对于当前综合开发条件较好但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的得胜街道、大李家街道,大魏家街道和七顶山街道西部沿海地区,登沙河街道和杏树街道中南部地区,规划作为全区的重点开发区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当前人口约22万人。

要本着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展建设用地规模,重点布局产业园区。

期末集聚人口50万左右。

附图4金州新区主体功能区分区示意图

第三章重点任务

专栏1(重点任务提示)

1、改善社会民生建设和谐新区

2、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实力

3、建设十大功能园区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域城市化

5、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6、弘扬区域文化

“十二五”时期,金州新区要做大经济规模,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做强软硬实力,成为投资环境最佳区;

做高人口素质,成为优秀人才聚集区;

做美区域环境,成为生态宜居中心区;

做富群众生活,成为和谐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改善社会民生建设和谐新区

按照全域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加快金州新区社会事业发展。

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均等化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发展成果惠及民众,提升全区居民的幸福感。

一、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

建立和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实施就业和再就业系统工程。

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困难失业人员80%再就业,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促进公平就业,使金州新区成为充分就业城区。

创新和完善企业工资分配调控指导机制,实施公平合理分配系统工程。

改进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管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创新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处理机制,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系统工程。

到“十二五”期末,普遍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9%。

创新和完善人力资源工作体制,实施技能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到“十二五”期末,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万人,初、中、高级技能劳动者比例为30:

45:

25。

每年职业技能培训8千人次。

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培训率达到98%。

失业员工再就业培训率保持100%。

创新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施社会保障系统工程。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

构建城乡一体社会救助和应急救援体系,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设。

实现12万农村居民搬迁上楼和社会保障并轨,逐步构建以公共租赁房为主的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对旧有小区搬迁改造力度,彻底解决“城中村”和“弃管楼”问题。

二、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十二五”时期,要全面提升教育均衡化、国际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平,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重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实现职业教育创新联动发展。

继续支持高等教育发展。

促进继续教育多元协调发展。

保障特殊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拓展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程、教育文化建设工程、教育科研先导工程和人才强教工程。

“十二五”时期,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和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特需服务供给。

全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3‰和5.3‰以下,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7%以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力争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全国领先,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规划建设新区公共卫生大厦,加强以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疾病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

完善以医院管理、医疗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实用高效的医药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改善就医环境。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吸收国外资本创办各类医疗机构,满足城区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高标准建设国际化医院。

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优生促进工程,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完善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工作机制,预防出生人口缺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实施人口综合预警预报制度。

建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

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

“十二五”时期,要以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重点推进群众体育普及工程、体育设施建设工程、体育人才培养工程、特色项目创建工程、体育产业培育工程和体制改革创新工程建设。

三、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按照“大城管”理念构建“属地管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新格局,落实工作责任,提高执法水平,实现公正和谐文明执法。

大力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城区组织自治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中心向基层组织下移。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疏解机制。

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加强民生价格市场监测与调控,建立新区价格调节储备基金。

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网络监管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及自然灾害等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应对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危机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健全国防动员体制。

加强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武装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关系。

第二节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实力

按照“一产精、二产强、三产优”的指导思想,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现代农业,壮大工业规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通过扶持与培育创新环境、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壮大现有优势产业规模

围绕已有相当规模的三大优势产业,通过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石油化工产品结构,拉长和优化产业链条,迅速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3个超千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实力。

电子信息:

以英特尔芯片制造为核心,着力引进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信息情报中心等项目,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光电子、半导体设备和应用材料等领域。

以现有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外部设备与耗材、通信、工业电子等产业为基础,围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丰富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打造国际一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

以现有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模具制造、制冷装备、金属制品等300余家企业为基础,进一步培育和引进一批产值超百亿的骨干核心企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整合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石油化工:

在大孤山半岛区域,依托西太平洋炼油等一批石化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加快提升精细化工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

进一步加快现代冶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食品加工、旅游业等现代产业大发展,力争再培育打造两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现代冶金:

以东北特钢等大型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精品钢材、特种铝材。

在金州经济开发区,利用临港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集中规划建设现代大型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现代冶金锻造产业,迅速形成集设计、研发、产品制造和大型构件运输体系,完善产业配套,逐步发展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现代农业:

按照“三区一带

”发展布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依托,发展反季蔬菜、食用菌、高档花卉、名优水果、保健药材、特种经济动物养殖;

以杏树国家级中心渔港为依托,建设水产品加工园区,发展水产品加工、交易、物流等;

在特色农业方面,依托“金州大樱桃”、“金州黄桃”两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力发展大樱桃、黄桃生产;

沿黄渤两海和丘陵山区,大力发展高档水产品养殖业、休闲渔业、采摘农业、体验农业和科普农业等。

现代服务业:

在现有城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重点发展金融、总部经济、现代商务、港航服务、文化创智、科技会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高端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促进一批中介服务机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辐射东北的商务服务体系,促进其快速转化为区域优势产业。

食品加工:

以现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基础,依托冷链物流及食品加工园区和杏树国家级中心渔港,按国际标准规划建设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大力发展出口食品、海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建设冷冻仓储、贸易、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完整的食品生产流通产业链。

旅游:

围绕“滨海度假、山岳文化、现代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推进滨海旅游度假型、山岳历史文化型和现代农业休闲型三大产业链的并行发展,使旅游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将金州新区建成中国生态旅游的国家示范区,东北亚滨海休闲度假重要承接地。

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和全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其尽快成为地区主导产业。

在充分考虑自身基础优势、市场潜力的基础上,按照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要求,重点发展光电子(LED)、生物医药、数控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通用航空、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形成百亿级以上规模集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光电子(LED):

在现有LED芯片、外延片、发光粉、显示器等高端项目基础上,重点发展LED显示、激光原器件和光通信高技术产业,打造中国最好最大光电子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