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5316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生物联赛真题归类及要点讲解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Word格式.doc

三、温度生态效应:

(→联赛真题对应练三、温度生态效应)

1.决定地球上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入射的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

2.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

生长“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温度。

(1)发育:

植物的春化作用(某些植物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结果)。

(2)低温致死的原因:

冰结晶使原生质破裂,损坏了细胞内和细胞间的细微结构;

溶剂水结冰时,电解质浓度发生变化,引起细胞渗透压的变化,造成蛋白质变性;

脱水使蛋白质沉淀;

代谢失调,乃至停止

(3)高温对生物的影响:

①植物:

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此两个重要过程失调,造成植物的饥饿现象;

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促使蛋白质凝固,导致有害物质的积累。

(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积累在体内)

②动物:

破坏酶的活性;

使蛋白质变性;

缺氧,排泄功能失调;

神经系统麻痹。

3.有效积温法则:

(1)含义:

每种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K)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

(2)公式:

K=N(T—T0),其中,k为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以“日度”表示,为常数;

T为生长发育期内的日平均温度;

T0为该生物生长活动所需最低临界温度(生物学零度);

N为天数。

(3)应用:

①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

②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③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

④推算生物的年发生历;

3.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对低温适应—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的表现

(1)植物:

①抗寒:

形态方面芽叶具有油脂类物质,芽具鳞片,植表有蜡粉密毛,植株矮小;

生理方面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

②抗热:

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这有利于减缓代谢速率;

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使植物体因过热受害。

还有一些植物具有反射红外线的能力;

(2)动物:

①贝格曼定律:

高纬度地区恒温动物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减少

②阿伦规律: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为四肢、尾巴、外身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的趋势。

③葛洛格规律:

温血动物在温暖地区的个体黑色素增多,在干旱地区则红,黄,棕色为多,在寒冷地区色素逐渐减弱

④乔丹定律(Jordan’srule):

栖息于冷水水域中的鱼类,比栖息于温暖水域中的同种鱼的脊椎骨数目多。

解释:

低温使鱼类的生长和发育速度变慢,因而延长了其性成熟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个体,其脊椎骨的数目也增多.

区别:

阿利氏规律-群聚可能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消。

4.物候节律:

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季节变化的反应现象。

物候学(pheology)则是指研究生物与气候周期变化相互关系的科学。

四、光照和水的生态作用(→联赛真题对应练)

1.光的生态效应

(1)光强的生态作用对生物的适应:

   ①光强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植物黄化现象(eitiolationphenomenon)

   ②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

③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2)光饱和点: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到达一定程度,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会提高,这点称为光饱和点。

(3)光合作用:

叶绿素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

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深水中的红藻(紫菜)能够较有效的利用绿光。

紫外光的作用抑制了植物茎的伸长,所以很多高山植物都具有特殊的莲座状叶丛。

(4)昼夜节律与光周期

①昼夜节律:

大多数生物活动表现出昼夜节律,即24h循环一次的现象。

动物的行为习性常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也表现出有规律的昼夜变化。

②光周期现象:

生物对白天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photoperiodism)。

生物的光周期现象常表现在:

日照长短与植物开花、种子萌发、地下部分的生长、动物的生殖、休眠等。

(5)年轮:

树目受阳光照射多的一面,生长快,所以年轮就疏一些.光照少的一面生长慢,年轮就密一些,所以在北半球,年轮密的应是北,年轮疏的是南

2.水生动物的渗透压调节

(1)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大致有两种渗透压调节类型。

一种类型是动物的血液或体液的渗透浓度与海水的总渗透浓度相等或接近;

另一种类型是动物的血液或体液大大低于海水的渗透浓度。

①硬骨鱼类和甲壳动物体内的盐是通过鳃排泄出去的,而软骨鱼类则是通过直肠腺排出。

②淡水动物:

丢失的溶质从两个方面得到弥补:

一方面从食物中获得某些溶质,另一方面动物的鳃或上皮组织的表面也能主动地把钠吸收到动物体内。

(2)山脉高峻能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在迎风坡一面降水增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2009全国卷57

联赛真题对应练

一、生态学概念

1.(2000全国卷58)生态学是研究

A.各类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B.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C.生物牺居的科学D.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生态因子

1.(2009全国卷50)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

2.(2013联赛50)科学家经过对土壤的检测,发现某块地中营养物质对于某种作物的产量的作用,其中氮可维持400Kg产量,钾可维持270Kg产量磷可维持550Kg左右,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单选1分)

A.400Kg左右B.270Kg左右C.550Kg左右D.1620Kg左右

三、温度生态效应

1.(2013联赛103)与非冬眠时相比,动物在冬眠时:

(单选1分)

A.心率会显著增加B.警戒行为变得更强C.体温显著上升D.呼吸频率显著变慢

2.(2009全国卷47)关于动物对高低温的耐受极限,下列哪些特征不属于高温致死的原因?

A.酶活性被破坏B.脱水使蛋白质沉淀C.氧供不足,排泄功能失调D.神经系统麻痹

3.(2007全国卷86)北美洲在过去的18000年中,云杉、白桦向北推移的原因是:

A.潮湿气候的区域已经向南推移了B.飓风发生的频率增加了C.年平均温度升高了D.年均降水量增加了

4.(2009全国卷111)物种的地理变异是指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群间显著差异。

下面哪些项可作为地理变异经典例证?

A.葛洛格规律(Gloger’s)B.阿利氏规律(Allee’s)C.贝格曼规律(Bergmann’s)D.阿伦规律(Allen’s)

5.(2009全国卷53)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使南美赤道附近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的异常气候现象是:

A.温室效应B.气候变暖C.拉尼娜D.厄尔尼诺

6.(2001全国卷26)以下关于动物对温度的适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低温条件下,变温动物的寿命较长,随着温度的增高,其平均寿命缩短

B.温暖地区,变温动物完成发育史比在冷的地区为慢

C.常温动物在低温下保持恒定的体温,而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有相应的变化

D.温度是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最重要的是地区平均温度

7.(2007全国卷84)下面不属于内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生理适应对策的是:

A.阿伦规律B.逆热流交换机制C.产热D.局部异温性

8.(2005全国卷7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度生态效应的是:

 A.北大西洋涛动(NAO)使挪威国鸟河乌的存活率上升,种群数量增加 B.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

 C.温带森林中的啮齿类毛色较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毛色浅 D.帝企鹅冬季繁殖时雄鸟集群孵卵

9.(2005全国卷82)西藏高原的白菜与萝卜比我国其它地区生长的要大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  B.阳光辐射强烈C.白天温度高D.降水多

10.(2001全国卷71)判断西藏高原的白菜与萝卜比生长在我国其他地区的要大的原因。

A.昼夜温差大B.阳光辐射强烈C.白天温度高D.降水多

11.(2001全国卷72)判断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

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C.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D.温度过低

12.(2012全国卷41)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单选2分)

A.外界温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动物机体的体温,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B.当外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昆虫就停止生长发育,这一温度阈值称为发育起点温度

C.动物的发育速度总是随环境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的

D.昆虫发育的有效积温是发育历期乘以发育期的平均温度,然后求和

四、光照和水的生态作用

1.(2011全国卷72)下列有关生物对光有多种适应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2分):

A.海洋潮间带绿藻、褐藻、红藻等不同藻类的分布反映了其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B.昼行性动物与夜行性动物的不同反映了动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C.昆虫滞育通常是由光周期决定的

D.鸟类换羽是由日照长度的变化诱导的

2.(2013联赛5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了绝大部分的能量。

对于光合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多选2分):

A.不同植物可以有不同的色素,可以吸收光谱中不同波段的光,如叶绿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蓝紫光

B.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不能积累干物质

C.在光饱和点以上,增加光强,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非常少

D.在同一株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光饱和点保持稳定不变

3(2009全国卷57)雨影(rainshadow)指降雨量在山脉()减少,从而导致相对干燥的地表环境条件。

A.迎风向一边的;

B.高海拔地区;

C.背风向一边的;

D.低海拔地区

4.(2009全国卷110)下面关于鲤鱼和带鱼水盐代谢和渗透压调节的叙述,哪些项是正确的?

A.带鱼会比鲤鱼随尿液失去更多的水B.带鱼缺少肾小球这样可以除去更多的水分

C.肾小球帮助鲤鱼除去多余的水分D.带鱼的肾小管对盐分的重吸收要大于鲤鱼的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

5.(2011全国卷89)在分析长白山一棵古树的年轮时,发现年轮间距在某一段异常加宽,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1分)

A.相应年份生长季异常温暖B.相应年份降雨量异常少

C.相应年份与该树木相邻的树木死亡,竞争压力减小D.相应年份对该树木遮荫的上层树木死亡,光照条件改善

6.(2007全国卷89)盐碱地土壤对非盐碱植物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它导致植物:

A.生理干旱B.同化速度加快C.呼吸作用增强D.水分消耗过快

7.(2005全国卷77)水生动物体液的渗透压高于环境时称之为高渗压。

关于鱼类水盐代谢和渗透压调节途径有

(1)肾小球退化,排少量的尿。

(2)肾小球发达,排大量的尿。

(3)经常吞海水。

(4)排低渗压的尿。

(5)将尿素等代谢产物贮存于血液中提高渗透压。

上述途径中鲨鱼所具有的是:

A.

(1)和(3)B.

(2)和(4)C.(5)D.

(1)(3)和(5)

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

五、种群特征

(一)种群特征概念与分类:

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联赛真题对应练

(一)

(1)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

(2)数量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

(3)遗传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

(二)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联赛真题对应练

(二)

1.种群参数

(1)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出生率泛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不论这些新个体是通过分裂、出芽、结籽、生产等哪一方法形成的。

迁出是指种群内个体由于种种原因而离开种群的领地,迁入则是别的种群进入领地。

(2)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sexratio)、年龄分布(agedistribution)和种群增长率等。

2.种群的年龄结构(agestructure):

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增长型、稳定型、下降型。

3.性比(sexration):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受精卵的♂/♀大致是50:

50,这叫第一性比;

幼体成长到性成熟这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比继续变化,到个体成熟时为止的♂/♀比例叫第二性比;

以后还有充分成熟的个体性比,叫第三性比。

(三)种群密度测定方法

(1)绝对密度测定

①总量调查:

对一个区域内的种群的所有个体进行统计调查。

②取样调查:

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去除取样法(在一个封闭种群中,随着连续地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通过减少种群的数量,来估计种群的大小)。

(2)相对密度测定

①直接数量指标:

捕获率、遇见率

②间接数量指标:

粪堆数(多利用此估算大、中型狩猎动物如:

兔、鹿等。

)、鸣叫次数(一般是针对鸟类)、毛皮收购记录(适用于产毛皮的动物)、单位渔努力的捕捞鱼数量或生物量(适用于常见的能捕获的鱼类)。

(四)空间特征:

3种分布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联赛真题对应练)

1.类型

(1)随机型往往被错误地认为是最多见的(受到独立分配规律的影响,非等位基因之间随机组合),而事实上是最少见的,由于资源均匀分布、种群之间的个体间无吸引、无排拆的现象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2)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

成群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

②植物传播种子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3)均匀分布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

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

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是形成均匀分布的另一原因。

2.判断方法:

方差(A2)/平均数(m)

(1)A2/m=0均匀分布

(2)A2/m=1随机分布

(2)A2/m>

1集群分布

(五)种群生命表(→联赛真题对应练)

1.含义:

生命表(lifetable)——是指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龄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

同生群(cohort)——同时出生的个体种群。

2.类型:

(1)图解生命表(diagrammaticlifetable)——以图解来表示生物一个世代的历程。

(2)常规生命表(conventionallifetable)

(3)动态生命表(dynamiclifetable)——真实记录生物个体存活情况。

(4)静态生命表(staticlifetable)—记录某一特定时间获得的各龄级个体数情况而编制成的。

3.生命表获得的信息

4.作用(意义):

综合记录了生物体生命过程的重要数据;

系统表示出种群完整生命过程;

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必不可少的方法

六、种群的增数量变化模型→联赛真题对应练

(一)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

1.条件:

食物空间充裕、没有天敌、气候适宜

2.特点:

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指数式增长)()

3.类型

(1)离散增长:

各世代不重叠。

差分方程:

Nt=N0λt(Nt为t世代个体数,N0初始个体数,λ种群周限增长率)

→λ>

1种群上升,λ=1种群稳定,0<

λ<

1种群下降,λ=0雌体没繁殖,一代中灭亡

(2)连续增长:

各世代彼此重叠→J型曲线

①微分方程:

dN/dt=rN(dN/dt种群生长速度,N初始个体数,r增长率或内禀增长率)

②差分方程:

Nt=N0ert(Nt为t时间后个体数,N0初始个体数,r增长率,e自然对数的底)

0种群上升,λ=0种群稳定,λ<

0种群下降,λ=0雌体没繁殖,一代中灭亡

(二)种群的指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

食物空间有限、存在天敌、气候多变

与密度有关的增长

各世代彼此重叠→S型曲线

dN/dt=r(K—N)/K(dN/dt种群生长速度,N初始个体数,K环境容纳量或满载量或负荷能力)

→K—N>

0种群上升,N=K/2时,种群增长最快,K—N≈0种群稳定

七、种群数量的变动与调节→联赛真题对应练

(一)种群数量的变动与调节

1.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①种群增长;

②季节消长;

③不规则波动;

④周期性波动;

⑤种群的暴发(赤潮)⑥种群平衡——种群较长期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⑦种群的衰落和灭亡⑧生态入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最常考)

2.调节因素

(1)非密度相关:

外界(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如降水、温度、土壤状况等。

(2)密度相关(密度依赖)——内部的生物因素。

(3)自疏(selfthinning)与-3/2定律:

①自疏:

指同种植物因种群密度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的过程。

②–3/2定律:

植物种群自疏过程中,其个体平均重量与种群密度成-3/2直线斜率的变化。

W=Cd-3/2→logw=logc-3/2logd(W平均单株重量、C为常数、d种群密度)

(植物个体重量与密度说:

密度降低,重量增大)

(4)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二)种群的适应对策(P349)

1.形态对策

旱生结构、水生结构、阴生结构、阳生结构、虫媒花、风媒花、水媒花等特定结构

体型大小、体表面积大小、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注意:

物种个体体型大小与其寿命呈正相关关系,并与内禀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

2.生理对策

3.生殖对策

(1)r-对策(以量取胜,生活环境不稳定、通过提高生殖率适应环境)大部分有害动物

(2)K-对策(以质取胜,生活环境较稳定,通过增强单个个体的生存能力来实现种群对环境的适应)大部分珍稀动物

4.行为对策

5.生态对策

(一)种群特征的概念与分类

1.(2013全国111)下列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

(多选2分)

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

2.(2009全国卷56)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

3.(2003全国卷95)下列不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

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1.(2013联赛49)目前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国情下的一项基本国策,从种群动态角度讲,决定我国人口增长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A.出生率与死亡率B.性别比例与迁出率C.人口密度与年龄结构D.年龄结构与迁入率

2.(2013联赛107)下列对种群大小调节的因素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的是:

A.捕食B.竞争C.严寒D.传染病

3.(2011全国卷79)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A.某一特定年龄个体的数量B.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所占的数量比例

C.对种群中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D.种群中处于繁殖期个体的年龄占个体平均寿命的比例

4.(2007全国卷117)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多为统计指标,常被称为初级种群参数的是:

A.增长率B.出生率C.死亡率D.迁入率E.迁出率

5.(2003全国卷85)下列能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是:

A.人口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6.(2001全国卷25)判断下列各个项目是否为影响种群数量的基本参数。

A.生态型B.出生率C.分布型 D.迁出率

7.(2010全国卷78)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1分)

A.这是一个下降型的种群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

1.(2011全国卷69)下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哪些属于相对密度调查方法?

(多选2分)

A.去除取样法B.单位时间(距离)内记录到的动物数量C.痕迹计数D.标志重捕

2.(2005全国卷75)在动物种群密度测定中常见的方法如

(1)粪堆计数法,

(2)鸣叫计数法,(3)标志重捕法,(4)毛皮收购记录法,(5)单位渔捞努力的鱼数和生物量测定法;

其中哪个(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