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5371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例:

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③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

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

2.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

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①高效 ②健康③舒适 ④安全 

2.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①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例:

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种的身体差异)②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③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生理需求④信息的交互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1.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

2.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

①优选试验法:

例:

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②模拟试验法:

汽车碰撞试验;

大坝水利试验(缩小比例模拟)等。

【减小风险,提高效率】

③虚拟试验法:

计算机虚拟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等(用计算机模拟)。

④强化试验法:

砖块等施工材料的抗压试验、耐火试验、水管抗压试验

⑤移植试验法:

如:

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

许多生物领域的试验。

技术试验试验报告项目包括:

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1.设计的一般过程:

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定设计方案、③制作模型或原型、④测试、评估及优化、⑤编写产品说明书(使用和维护)

2.设计过程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

a

(1)发现和明确问题:

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

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确定项目、提出设计要求。

收集信息

设计分析

方案构思方案

方案呈现

方案筛选

(2)制定设计方案

(3)制作模型或原型:

①绘制图样②制作模型或原型

(4)测试、评估及优化、(5)编写产品说明书(使用和维护)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1.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创新原则②实用原则③经济原则④美观原则⑤道德原则⑥技术规范原则(指产品需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⑦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设计的评价

1.设计过程中的评价:

评价对象来看,分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对设计成果的评价。

按评价者来看分为设计者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2.产品的评价:

分设计过程评价和最终产品评价

(1)对最终产品评价的依据:

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二是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

在实际评价中,这两个方面也可以结合起来。

采用坐标图和列表分析P71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一、发现问题1.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种:

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来源于生活

第二种:

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来源于需要

第三种:

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发现,并试图解决。

来源于你的主动积极发现

2.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1.观察日常生活2.收集和分析信息3.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二、明确问题

1.明确问题的重要性:

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等

2.判断问题价值的方法:

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有价值,必须从以下问题着手:

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遵循了基本的科学原理。

②迄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③在调查的范围内,该问题是否有普遍意义,在更广的范围内,该问题是否有意义?

④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⑤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发展以后呢?

⑥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投入是多少?

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

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

设计者的技术能力和条件

设计对象具有不同的特点,设计标准有所不同(门锁和玩具)

设计对象受到成本、环境等限制(工程设计等都要有一定的预算)

主观条件,是否具有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专业人员和中学生)

限制

客观条件,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等(材料资料仪器设备)

3.设计要求、标准和限制:

4.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

参照P89

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方案的构思方法

1.产品设计分析的三个要素:

产品设计的三要素:

物、人、环境

2.设计方案的常用构思方法:

方案构思的主要方法:

①草图法②模仿法(例:

仿生技术)③联想法④奇特性构思法常见的标准件P98小辞典

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

一、设计表现图

1[技术语言的特征]:

言简意赅、通俗直观

技术语言的种类[口头语言][技术图样][模型][图表][计算机演示、网页][网络语言]

2.草图可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

3.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轴间角:

1200,轴向变形系数:

1

切割法要领:

1.先画轴线,2.再画出整体的轴测图,3.然后再切割,4.可见轮廓线加粗(P117)

二、常见的技术图样

1.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必考)

三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三视图投影规律: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视图的绘制步骤见P122-123)

3.一般的机械加工图:

尺寸三要素:

①尺寸界线②尺寸线③尺寸数字(P124-125必考)

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是完成产品机械加工的主要依据。

它通常由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必要的其他视图、标题栏和文字说明几部分组成

掌握剖视图。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一、模型

1.模型两个功能:

①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②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设计复杂的产品,例:

大东方号)

2.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P140

草模概念模型:

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等。

结构模型功能模型展示模型

二、工艺

1.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金工工艺:

包括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连接和表面处理等。

[划线]:

一般步骤为:

①划出基准②划尺寸线③划轮廓线④冲眼。

工具一般有:

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和样冲。

各类工具的操作要领详见P144

[钻孔]:

常用的钻孔设备室台钻,常用的钻头是麻花钻。

钻孔的操作步骤:

①划线定位②装夹工件③装夹钻头④钻孔。

安全操作警示:

二要(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

要戴防护眼睛;

)二不(不准带手套操作;

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伤害事故。

[连接]:

通过固定连接和半固定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金属件之间的连接。

详见P148

[表面处理]:

为防止金属制品表面生锈腐蚀,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通常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觉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

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等。

[表面刷光工序]准备(清除毛刺和铁屑)→粗处理(用细锉锉平金属表面)→细处理(用精细级金刚砂纸打磨)

2.金属材料的锯割、锉削2种加工方法:

[锯割]:

操作要领:

1.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2.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3.锯程要长,4.推拉要有节奏(P145)

[锉削]:

1.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2.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使锉刀平衡而不上下摆动。

3.P149螺纹手工加工方法(重点)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1、结构(结构的五种受力形式:

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

2、结构的分类:

b

实体结构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1、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①重心位置的高低②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③结构的形状

2、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①结构的形状②使用的材料③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外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榫接、胶接、焊接

四、结构的欣赏:

会区分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选择题)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

1、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

包含环节与时序。

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

2、时序与环节:

⑴时序:

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称为时序。

(例:

买票→ 

候车→检票→上车。

⑵环节:

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3、常见的流程表达方式(流程图):

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

二、流程的设计

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材料工艺设备人员和资金环境

2、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见右图

注:

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

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3、简单流程的表达:

小铁锤的锤头加工流程图:

下料→划线→锯削→锉削→划螺孔中心线→钻孔→倒角→攻丝→淬火→电镀。

小铁锤的锤柄加工流程图:

下料→磨削圆头→板牙套丝→电镀。

三、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

2、流程优化的内容:

工期优化:

例——书本P55(制作台灯的工期优化)

工艺优化:

例——书本P55(法兰加工工艺优化)

成本优化:

例——书本P56(配送路线安排的成本优化)

技术优化:

例——书本P57(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发明)

质量优化:

例——书本P58(洗衣流程的优化)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

一、系统的结构

1、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

(2)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2、系统的分类: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例:

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系统;

飞船、房舍等属于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计算机硬件属于实体系统;

软件属于抽象系统。

3、系统的基本特性(重点)

(1)整体性

(2)相关性(3)目的性(4)动态性(5)环境适应性

二、系统的分析

(1)系统分析: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

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系统提出改进方案。

明确问题,

设立目标

收集资料,

制定方案

分析计算,

评价比较

检验核实,

作出决策

(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2、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重点)

(1)整体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

3、系统的优化:

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约束条件:

对系统起限制作用的,并且是不可人为调节的。

影响因素:

是指对系统的目标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可以人为调节的因素。

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

一、控制的手段与应用

一、

二、

1、

2、

3、

1按人工干预来分:

人工控制、自动控制

按执行部件来分:

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

、控制的手段:

二、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1、简单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

概念: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的控制系统。

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防盗报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公园的音乐喷泉自动控制系统、红外线自动门控制系统、普通电风扇风速控制系统、可调光台灯控制系统等。

特征:

系统的输出量仅受输入量控制,输入量到输出量之间的信号是单向传递。

方框图:

 

输入量:

控制系统的给定量。

控制器:

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

执行器:

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装置或元件

控制量:

执行器的输出信号。

被控对象:

控制系统中所要控制的装置或生产过程

输出量:

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量。

2、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系统的输出量返回到输入端并对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

供水水箱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加热炉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花房温度控制系统、投篮、

家用电饭锅保温控制系统、家用电冰箱温度控制系统、P112\113\120等。

基本组成: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系统多了检测装置、比较器。

3、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4、控制器和执行器的作用:

对输入信号(偏差值)进行运算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

根据指令对被控对象直接控制。

三、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

1、干扰因素:

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给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称为干扰因素。

2、反馈的含义:

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就是反馈。

3、功能模拟方法:

a以功能和行为的相似性为基础,用“模型”模拟“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就是功能模拟方法。

黑箱方法把将要研究的系统作为黑箱,通过对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的研究,进而推断出系统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的方法,就是黑箱方法。

通过输入图像、电或声音信号,观测、分析脑电波的输出反应,研究人脑对视觉或听觉信息的传递、变换和处理功能,得知人脑内部结构的细节,就是黑箱方法的运用。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