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5515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Word文档格式.doc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

⒀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

⒂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⒃1982年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⒄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⒅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⒆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规划了跨世纪的蓝图。

⒇2002年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认识(启示):

⑴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实践表明: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因而不能担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责任。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作出的正确选择。

⑵纵观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充分说明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⑶在不同时期,党结合国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纲领、路线,确定奋斗目标,体现党的政治领导。

⑷党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觉悟水平,使其懂得党的纲领、路线和国家法律、政策,并自觉地贯彻执行,这是党的思想领导。

⑸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和影响人民群众,保证党的政策、路线、方针付诸实施,并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这体现党的组织领导。

⑹在新的形势下,全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新的精神面貌,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二、党的政治、思想建设

1、军队建设(武装斗争)

(1)大革命期间,从黄埔学生到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许多中共党员成为革命武装力量的骨干。

叶挺独立团发挥了先锋作用,为保证北伐胜利进军做出了贡献。

但由于党还没有独立掌握自己的军队,使党在国民党右派反叛时,难于进行有效的回击而遭受严重的损失。

血的教训使党从中认识到建立独立武装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精辟地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光辉思想。

(2)南昌起义(1927.8.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与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革命军队为红色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后来,由于党内“左”倾错误,造成红军军事的失利,被迫长征。

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权。

(3)“八一三”事变后,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两支军队广泛开辟抗日根据地,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4)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组成了人民解放军。

经历了防御、反攻、战略大决战,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粉碎美国拼凑的“联合国”军,国内消灭了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民军队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后盾。

2、政权建设

(1)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领导建立了工农革命政权。

其他革命根据地也仿效建立了工农革命政权。

(2)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3)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根据“三三制”原则,在各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4)解放战争中,在各解放区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

(5)1949年9月,政协召开会议,讨论建国问题,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6)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宪法,规定了国家宪法和根本政治制度。

(7)“文革”中的夺权,各级政权受到冲击,政权建设遭到破坏。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权建设恢复了正常。

3、思想理论建设

(1)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的创立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了丰富发展而达到成熟,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和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特别是建国后经济建设方面许多创造性的举措,如三大改造等,大大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思想体系。

其主要贡献:

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学说。

(2)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同点:

①都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都是坚持实事求是,冲破教条主义束缚产生的;

③实践的具体道路都是农村包围城市,都注重统一战线的作用;

④从根本上都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都要不断发展;

⑤都是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集体领导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⑥从根本上都是历史的飞跃和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和建设事业。

(3)“三个代表”思想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其主要内容是: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样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4、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

(1)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第一,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

第三,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四,1936年,中共又根据国情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2)逐渐走向成熟的原因:

第一,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第二,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第三,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党的经济建设历程

(一)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地政策

1、政策:

⑴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

  ①内容: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的有制

  ②意义:

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⑵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作用:

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⑶1947年的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体现了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的原理和工作方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二)新中国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1、过渡时期

(1)恢复发展经济(1949年─1952年)

①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的财产,转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③人民政府平抑稳定了物价,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涨的局面,全国财政经中央统一管理,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

④中央合理调整了工商业,整编和精简机构、军队,节约财政支出。

⑤在农村组织农民互助组、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

在城市进行民主、生产改革。

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实现了根本好转,为国家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实行“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从1953年开始,中央实行一化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一五”计划取得辉煌成就,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20年曲折探索

从1956年开始,我党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又缺乏建设的经验,中国并未迅速摆脱苏联的经济模式,从而形成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后来的发展中,伴之党内的“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

3、新时期: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逐步展开经济体制的改革,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如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3)党的十四大又做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决策,这又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工业成就显著,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城乡人民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三)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1、变革过程: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误,但总体上是好的。

(1)土地改革(1950——1952):

建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和迅速恢复国民经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尚未进行土改的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这次土地改革,政治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

经济上使得农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1953——1956):

随着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农村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改造过程。

到1956年冬,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确立了农村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农村的组织形式,一直到1958年搞人民公社。

由于中国共产党认真执行和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自愿互利的原则,总的说来,改造是成功的。

应当说当时的生产关系是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实际的。

但是在改造后期,出现了“左”的倾向,盲目求快求大,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公社化”埋下了祸根。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

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标志着党内的“左”倾思想在政治上的开始。

1958年党又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虽反映了人民迫切希望建成社会主义的良好愿望,但严重忽视客观规律,标志着“左”倾思想又扩大到了经济领域。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具体说,公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平均主义严重。

原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已出现了工作过粗、过急、形式简单划一等“左”的倾向,又发动了更“左”的人民公社化,这就进一步使生产关系超前变革,严重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农村经济陷入混乱状态。

为此党中央从1958年后半期已开始了纠正人民公社化中的“左”倾错误。

1960年后,进一步加大了纠“左”力度,先后出台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等文件。

至此,农村人民公社的调整工作基本结束。

人民公社体制基本固定下来,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发生新的变化。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首先揭开了改革的序幕。

这次改革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多种责任制,包产到户,中心目的是给农民以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具体说,在所有制关系上:

土地仍归国家集体所有,农民只有经营和使用权,并要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

在经营方式上:

体现了“统”“分”结合的特点。

在产品分配方面:

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真正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兼顾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到1982年,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了这一制度。

实践证明,我国终于找到了包产到户这种适合农村生产力实际水平的公有制的最佳模式,农业生产一年一个台阶,成功地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创造了世界奇迹,并推动着农业向着专业化、现代化和商品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还为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2、认识(启示)

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当前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要稳定和完善党的农村各项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还要增加对农业投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四)国有企业问题

1、发展过程

(1)国有企业的产生: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将他们的企业接收过来,归国家所有。

在接收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使这些企业比较完整地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并很快地恢复生产。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产生后对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革的实质是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国有企业的发展:

“一五”计划要求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这一时期国有企业得到发展,建立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等大型国营企业,交通运输业方面的成就也很大。

国家在对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实行公私合营,使国营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3)国有企业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1966年,国家建成大型项目500多个。

1966~1976年在极左路线的冲击下,大批工人、干部离岗闹“革命”,经济工作的机构瘫痪,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克服困难,抵制和部分纠正“左”倾路线。

(4)国有企业的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从1985年起,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主要是国营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

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增加了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五)建国后各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

1、成就:

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交通运输方面成就很大: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共30多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使南北铁路贯通,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3万多公里。

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建成。

⑵1957-1966年间的主要成就:

建设大中型项目500多个。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被发现并开采。

上海港、兰新铁路建成。

⑶1966-1976年主要成就:

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胜利油田建成。

⑷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成就:

大秦铁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等大型工程建成。

2、认识

⑴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

不同时期的建设成就都是在前一阶段生产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虽然我国经济建设曾走了不少弯路,但从总体上看,成就和进步始终是主要的。

⑵用矛盾的观点全面看待新中国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成绩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即失误和错误方面。

⑶新中国的建设成就证明:

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证明了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性。

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唯一标准的哲学道理。

⑷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六)建国以来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从建国初到1956年后

A.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照搬了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实现现代化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B.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客观分析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20世纪90年代以来

C.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党中央进一步认识国情和总结经验教训,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七)建国以来,党先后制定的三条经济建设的基本路线:

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造”)

1958年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87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八)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得失的原因和认识

(1)“成功”的原因:

中共正确认识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

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努力;

党和人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

(2)“失败”的原因:

中共对国情认识不清――主观主义、脱离实际,形成“左倾”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3)认识(启示):

①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

②必须始终不渝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④要坚持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四、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1921-1949)

1、革命道路

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通过武装斗争,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正是在这一正确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最后取得了胜利。

2、基本史实

(1)从中共成立到大革命(1921――1927)

①中共“一大”: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用革命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②中共“二大”:

将……与……相结合,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③中共“三大”:

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④大革命后期:

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①“八七会议”:

中共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

②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的斗争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③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④遵义会议:

……;

(3)抗战时期(1937――1945)

关于抗战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

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4月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进行的政治、军事斗争;

中共领导下在国统区形成的第二条战线;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①经济上,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中国的城市革命缺乏阶级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他们在经济上受剥削,在政治上受压迫,有强烈的革命性,他们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