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5852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1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和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③划分界线: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四季分明;

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阳光斜射得厉害。

⑷高、中、低纬的划分:

(图1.3)

3.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地点的位置:

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网状图形,称为经纬网,是确定地理坐标的重要依据,只要知道地球上任意地点的经度和纬度,就能确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

4.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达方式:

①数字式→1:

500000。

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比例尺分母去掉5个0)。

③线段式→

5.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能力要求:

①在地图上量算图上距离,通过图所提供的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②结合实地距离,通过量算图上距离计算比例尺。

二.基础填空、填图

1.__________是最大纬线圈,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__________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3.__________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其度数属于__________(高、中、低)纬度。

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__________,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__________,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__________。

5.如果一幅地图上的比例尺为1:

1000000,则表明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的__________千米,如果地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则地图上的方向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图1.4,完成以下内容:

⑴①是________线,②的纬度为________°

⑵A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

B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

C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

D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

⑶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四季分明的是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无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

⑷B在A的______方向,C在D的______方向。

7.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

⑴A的经纬度位置是(,),B的经纬位置是(,),C的经纬度位置是(,),D的经纬度位置是(,)。

⑵A、B、C、D四点,位于东半球的有______。

⑶A、B、C、D四点,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

⑷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点,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点。

⑸在图中标出E(60°

N,0°

)、F(30°

W,23.5°

⑹D在C的______方向。

8.读图1.6,完成以下各题。

⑴A、B、C、D中,海拔最高点是__________点,海拔为__________。

⑵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

⑶B、D实际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__。

⑷C在D的__________方向。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1.海陆分布的特点:

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北极周围是海洋——北冰洋,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洲。

2.大洲:

⑴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⑵特点:

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跨越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

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南美洲(穿越大陆),亚洲、大洋洲(穿越岛屿)。

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越的大洲——欧洲、非洲、南极洲。

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非洲。

⑶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

3.大洋:

⑴从大到小排列顺序:

“太、大、印、北”。

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跨经度最多、且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全在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全在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经线穿越的大洋——大西洋和北冰洋,180°

经线穿越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

4.板块运动学说:

⑴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⑵各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⑶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5.读图2.2,注意掌握以下知识点:

⑴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都位于印度洋板块。

⑵喜马拉雅山会长高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地中海面积会缩小是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在碰撞挤。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多火山、地震。

⑶红海面积会扩大是因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张裂拉伸。

6、主要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7、气候:

⑴读图2.3,在图上指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以南美洲北部的亚马孙河流域最为典型。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以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典型。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亚热带大陆东岸,以我国南方地区最为典型。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为典型。

⑵读图2.4,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8、读图2.5,指出世界几个主要的国家:

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中东、欧洲西部、南北极地区。

二.基础填空、填图:

1.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不均,________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________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是__________洋,南极周围是__________洲。

2.四大洋面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洋、_______洋、_______洋和_______洋。

3.北冰洋被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环绕。

_________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所包围。

4.亚洲与非洲以__________为界,北美洲与南美洲以__________为界。

5.根据板块运动理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__________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__________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各大板块是不断__________的,板块内部比较稳定,__________地带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6.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7.在图2.6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并标注东半球和西半球。

8.根据图2.7,完成下列各题:

⑴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位于______板块。

⑵冰岛火山喷发是由于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张裂形成,汶川地震是由于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挤压形成。

⑶解释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长高、红海面积会扩大、地中海面积会缩小、汶川为什么会地震?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一):

会考内容1——4

1.我国的地理位置: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⑴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部分地区属热带,无寒带;

利于农业生产多种经营。

⑵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4.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朝鲜;

蒙古、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尔、不丹;

缅甸、老挝、越南)。

5.我国领土四至:

最北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53°

N),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约135°

E),最南是曾母暗沙(约4°

N);

最西是帕米尔高原(约73°

6.临海(从北到南):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领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自北向南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7.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

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包括自治县、自治州、市)、乡(民族乡、镇)。

8.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附表)、位置分布与轮廓。

9.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3.4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

10.我国人口的国情是: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2.人口东多西少: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面积43%,人口占94%;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面积57%,人口仅占6%。

13.东西人口地理分界线:

从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

14.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

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15.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16.民族政策:

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等。

附表:

地区

省级行政单位

简称

行政中心

东北

及内

蒙古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南部

沿海

福建省

福州

吉林省

长春

广东省

广州

辽宁省

沈阳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海南省

海口

黄河

中下

游地

北京市

北京

台湾省

台北

天津市

天津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

河北省

石家庄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

山西省

太原

西南

云南省

云、滇

昆明

河南省

郑州

贵州省

贵、黔

贵阳

山东省

济南

四川省

川、蜀

成都

长江

湖北省

武汉

重庆市

重庆

安徽省

合肥

西藏自治区

拉萨

江苏省

南京

西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湖南省

长沙

青海省

西宁

江西省

南昌

陕西省

陕、秦

西安

浙江省

杭州

甘肃省

甘、陇

兰州

上海市

上海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二.基础填空

1.我国位于______半球和______半球,位于______洲的东部,______洋的西岸。

2.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属______温带,南部有少部分属______带,无______带,我国大部分位于_______纬度地区。

3.我国陆地领土面积________万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____和________,居世界第三位。

4.我国领土最东端在________江与________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在________,最北是________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________高原。

5.我国的边缘海从北到南:

______海、______海、______海、______海。

6.我国领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面积________万平方千米。

7.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________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

8.我国有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自北向南分别是韩国、________、菲律宾、________、文莱、印度尼西亚。

7.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级。

8.我国的首都是________。

9.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

_____个省、_____个自治区、_____个直辖市、____个特别行政区。

10.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________,我国最北端和最东端都位于________省,我国最南端在________省。

11.我国是世界人口的国家,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国情是:

人口基数,增长速度,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

13.我国人口多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面积%,人口占%;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面积%,人口仅占%。

14.东西人口分界线:

从黑龙江省的市至云南省的县。

15.我国共有个民族,其中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部和部为集中;

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族,有1500多万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

16.民族分布特点:

,小聚居,。

三.基础填图

1.在图3.2中填入以下地理事物名称:

14个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临海、主要岛屿、领土四至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有两个简称的需要填注两个简称)。

2.在图3.3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和它们的行政中心。

3.根据图3.4部分省区轮廓图,判读并填注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省级行政中心和简称。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二):

会考内容5——6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优越性: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为主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阶梯

1000-2000米

以高原、盆地为主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约500米以下

以平原、丘陵为主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⑴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充沛的降水。

⑵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我国东西水上交通,加强了内地和沿海的联系。

⑶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优缺点:

⑴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⑵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小,我国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3.我国主要山脉:

⑴东北—西南走向:

最西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

⑵东西走向:

最北一列是天山-阴山;

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

⑷南北走向,主要有横断山脉等。

⑸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4.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5.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天山北侧,沙漠广布,盆地边缘多绿洲)。

塔里木盆地(天山南侧,沙漠广布,盆地边缘多绿洲,我国最大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荒漠盆地)

四川盆地(内部多低山丘陵,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6.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肥沃,有“黑土地”之称)。

华北平原(平坦、完整,又称黄淮海平原,黄河是塑造的主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密布,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7.主要丘陵: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二.基础填图、填表和连线题

1.读图4.3,完成下列各题:

⑴根据图中字母,填出下列山脉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G__________,H__________,I__________,J__________,K__________,L__________,

M__________,N__________,P__________,Q__________。

⑵根据图中序号,填出地形区名称:

(例如⑦长江中下游平原)。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

2.完成下列左侧表格和右侧连线题:

西侧地形区

东侧地形区

大兴安岭

横断山

北侧地形区

南侧地形区

天山

昆仑山

西侧省区

东侧省区

巫山

太行山

北侧省区

南侧省区

祁连山

南岭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三):

会考内容7——8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3.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部分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4.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镇(纬度高)。

冬季最热的地方是南海诸岛(纬度低)。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低的地方(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是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盆地地形,地势低,不宜散热,干旱沙漠区吸热快,升温快)。

5.重庆、武汉和南京被称为我国夏季的“三大火炉”。

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位于台湾省的火烧寮。

7.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也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成都地区冬季气温一般在0℃以上,年降水量超过800mm。

8.我国的温度带:

从北向南分为五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有一个高原气候区。

成都地区属于亚热带。

9.根据各地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成都属于湿润地区。

10.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基本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同。

11.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在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东北、西北

西南、东南

特点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12.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13.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

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称为内流区。

水量

汛期及水位季节变化

结冰期

含沙量

秦岭-淮河以北

较小

汛期较短,季节变化的

秦岭-淮河以南

丰富

汛期长,季节变化小

1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增;

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15.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洪涝灾害主要威胁着中下游平原地区。

16.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1.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的地区冬季一月平均气温在__________,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__________。

2.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__________,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__________。

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

4.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东南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气候,东北、华北平原主要是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气候。

5.我国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冬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__,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__。

7.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__,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__________。

8.最大的内流河是__________,它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盆地。

9.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称。

10.成都属于__________气候,处于温度带的__________带,处于干湿地区的__________区,处于__________(长江或黄河)流域。

1.将我国的温度带名称填在图5.1的方框中(每框一字)。

图5.1

2.将我国的干湿区名称填在图5.2中的方框中(每框一字)。

图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