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06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兽医寄生虫资料Word下载.docx

 

尾蚴:

吸虫幼虫阶段的一种,从雷蚴产孔产出,由体部和尾部构成。

三宿主蜱:

幼蜱在一宿主上吸血,饱血后离开宿主掉在地上蜕变为若蜱。

若蜱再爬到另一宿主上吸血,饱血后又离开宿主掉到地上蜕变为成蜱,成蜱再寻找第三个宿主进行吸血。

一生中需要3个宿主。

(草原革蜱)自愈现象:

一种非特异性保护性免疫,发生于同一虫体的第二次感染,其机理是初次感染的抗体和再次感染的抗原物质结合引起的过敏反应。

梨形器:

莫尼茨绦虫的虫卵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卵内有一个含有六钩蚴的梨形器。

二分裂法:

核先分为两部分,然后细胞质纵向或横向分为两部分。

孢子生殖:

无性生殖方式的一种,是在有性生殖的配子生殖阶段形成合子后,合子所进行的复分裂,在卵囊内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裂殖生殖:

细胞核和其基本细胞器先分裂数次,而后细胞质分裂,同时产生大量子代细胞。

接合生殖:

两个虫体并排结合,进行核质交换,核重组后分离,成为两个含有新核的虫体。

配子生殖:

虫体在分裂过程中,出现性的分化,一部分裂殖体形成大配子体,一部分形成小配子体,大小配子体发育成熟后,形成许多大配子和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成为合子。

出芽生殖:

先从母细胞边缘分裂出一个小的子个体,逐渐变大伊氏锥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种原虫病,病原体是锥虫科,锥虫属的伊氏锥虫,临床特征为进行性消瘦、贫血、黏膜出血、黄疸、高热、心机能衰退、伴发水肿和神经症状。

黑头病:

又称盲肠肝炎,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引起的疾病,多发于火鸡临床特征病禽呆立,翅下垂、步态蹒跚,畏寒,下痢,疾病末期,有些病禽因血液循环障碍,鸡冠、肉鬓发绀,呈暗黑色,因此称黑头病。

成节:

在幼节之后,节片内的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具有生殖能力的雄性和雌性两性生殖器官。

孕节:

随着成节的继续发育,节片的子宫内充满虫卵,而其它的生殖器官逐渐退化、消失。

囊尾蚴:

为一个半透明的囊体,囊内含有液体,并有头节凹入。

似囊尾蚴:

为一个含有凹入头节的双层囊状体,并一端有尾巴样的构造。

六钩蚴:

排出体外时对中间宿主不具有感染性,只有经过在水中发育后才能形成成熟的~。

~外面有密布纤毛的胚膜。

宿主对寄生虫感染的抵抗机制主要包括:

自然抵抗力、恢复力和获得性抵抗力。

驱虫的原则:

诊断准确、合理给药、严防污染、谨防中毒、客观评价。

寄生生活类型:

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寄生。

寄生虫病的危害:

夺取宿主营养、机械性损伤、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继发感染。

寄生虫类型:

内与外、单宿主与多宿主(土源性与生物源性)、永久性与暂时性、专性与兼性、专一与非专一。

宿主类型:

终末、中间、补充、贮藏、保虫、带虫、超寄生、传播媒介。

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

致病作用:

机械性损伤、吸取宿主的营养和血液、毒素的毒害作用、引入其他病原体。

寄生虫抗原分类:

按抗感染的功能分——非功能抗原:

不能引起明显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叫非功能抗原,多为体抗原;

功能抗原或保护性抗原:

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多为代谢产物。

按抗原来源分——1、体抗原或结构抗原:

由寄生虫身体结构成份组成的抗原称为体抗原,也称为内抗原。

2、代谢抗原或分泌排泄产物或外抗原寄生虫生理活性产物抗原叫代谢性抗原,大多数是酶。

3、可溶性抗原:

存在于宿主组织或体液中游离的抗原物质。

它们可能是寄生虫的代谢产物;

或死亡虫体释放的体内物质。

寄生虫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1、动物驱虫,控制或消除传染来源:

①治疗性驱虫②预防性驱虫2、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或消除感染机会:

①杀死外界环境中病原体,包括虫卵、幼虫、成虫等②杀灭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和无经济价值的中间宿主,防止其传播疾病。

③加强肉品卫生检验。

3、保护易感动物:

提高动物抵抗寄生虫感染的能力,减少动物接触病原体机会。

寄生虫病诊断:

1.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观察症状;

病理学诊断;

2.病原学诊断:

粪检,尿检,血检,组织液检查,皮屑检查;

3.辅助性诊断:

动物接种,诊断性治疗,X光检查,穿刺检查;

4.免疫学诊断:

间接血凝实验,免疫荧光,免疫酶技术。

寄生虫完成生活史的必备条件:

A、必须有其适宜的宿主,甚至是特异性的宿主。

B、虫体必须发育到感染性阶段(或叫侵袭性阶段),才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

C、寄生虫必须有与宿主接触的机会。

D、寄生虫必须有适宜的感染途径。

E、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后,往往有一定的移行路径,才能最终到达其寄生部位。

F、寄生虫必须战胜宿主的抵抗力。

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条件:

感染来源:

病畜、带虫者;

感染期;

传播(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

经皮肤感染;

接触感染;

经胎盘感染;

经节肢动物感染;

自身感染。

易感动物:

年龄、品种、营养、免疫状态。

流行特点——1.地区性:

寄生虫病的流行常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方性。

2.季节性:

寄生虫病的发生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季节性差异。

3.散发性:

动物寄生虫病大多是呈散发性的,多以慢性经过致使畜、禽、鱼类消瘦、贫血、降低生产性能,影响畜(水)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寄生虫生活史:

产生后代→离开宿主→外界发育→侵入新宿主→发育成熟→后代。

寄生虫病流行影响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包括寄生虫与宿主等因素。

(2)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生物种群等。

(3)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水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饲养管理条件以及防疫保健措施等。

寄生虫免疫逃避的机制:

1.组织学隔离⑴免疫局限位点寄生虫⑵细胞内寄生虫⑶被宿主包囊膜包裹的寄生虫;

2.表面抗原的改变⑴抗原变异⑵分子模拟与伪装⑶表膜脱落与更新;

3.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⑴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⑵抑制性T细胞的激活⑶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⑷封闭抗体的产生;

4.可溶性抗原的产生;

5.代谢抑制

寄生虫的免疫的特点和免疫预防方法:

特点——免疫复杂性、不完全免疫、带虫免疫;

方法——低剂量虫体感染,缺点:

散毒;

不能根除寄生虫感染。

灭活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粗提物,缺点:

免疫效果差。

提纯抗原,缺点:

难以批量生产和难以标准。

致弱虫苗、异源性虫苗、非特异性免疫、基因工程苗、DNA疫苗免疫

寄生虫免疫的一般机制包括:

⑴自然抵抗力也叫自然抗性。

指宿主在寄生虫感染之前就存在的、由宿主的种属所固有的结构特点和生理特性所决定的、且不被感染所提高的抵抗力。

牛羊肝片吸虫感染的差别。

⑵恢复力指被寄生虫感染的个体对损伤恢复(补偿)的能力。

恢复力是遗传的,与免疫反应无关。

⑶获得性抵抗力是指由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由宿主免疫系统所参与的,能被寄生虫再次感染所提高的抵抗力。

宿主对寄生虫感染产生的免疫又可分为消除免疫和非消除免疫。

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的处理与呈递、T细胞活化与细胞因子的产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及抗体的功能、细胞免疫效应。

细粒刺球蚴(肝、肺)并殖吸虫(肺)柔嫩艾美尔球虫(盲肠)胎生网尾线虫(支气管)-本分体吸虫的中间宿主为(钉螺);

是以(尾蚴)阶段感染终末宿主;

寄生于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

-线虫的生殖方式可分为(卵生)(卵胎生)(胎生)。

-卡氏住白细胞虫(鸡)肝吸虫(椎实螺)牛带绦虫(牛)猪后圆线虫(蚯蚓)-人感染猪囊尾蚴的两个途径是(食入被猪带绦虫的虫卵污染的食物)(猪带绦虫患者的自身感染)。

-猪蛔虫病广泛流行的原因是(蛔虫生活史简单)(蛔虫繁殖力强)(虫卵对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

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日本分体吸虫的发病机理:

①尾蚴穿过皮肤时引起尾蚴性皮炎②童虫移行所经过的器官出现血管炎③少数成虫可引起机械性损伤④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壁等组织,引起肉芽肿和纤维化。

驱绦虫药:

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氯硝柳胺、丙硫咪唑、槟榔碱-驱吸虫药:

吡喹酮、硝氯酚、丙酸咪唑、丙硫咪唑-驱球虫药:

球疾灵、氯丙啉、地克珠痢、磺胺药、氯苯胍-驱线虫药:

左旋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丙硫咪唑、噻嘧啶-既抗球虫,又促生产的药:

莫能菌素、盐霉素、马杜霉素、沙拉里霉素。

吸虫成虫外表形态:

⑴外形:

背腹扁平,呈叶状;

⑵体色:

乳白色、淡红色、棕色;

⑶吸盘:

口吸盘、腹吸盘。

吸虫幼虫特点:

⑴毛蚴多为三角形,有纤毛,能在水中游动;

⑵5-6胞蚴;

7-9雷蚴,在中间宿主体内;

⑶尾蚴有尾巴,在水中游动;

⑷囊蚴有口腹吸盘,有口、咽、肠管等,在中间宿主体内或附着在水草上。

吸虫虫卵特点;

⑴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

⑵有卵盖;

⑶颜色为灰白、淡黄至棕色;

⑷发育程度不同;

⑸比重大。

吸虫的生活史:

间接发育型: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或陆地螺);

第二中间宿主(鱼、蛙、螺或昆虫)。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

吸虫病的预防:

1.驱吸虫的药物(吡喹酮、硝氯酚、丙酸咪唑、丙硫咪唑);

2.灭中间宿主--螺类;

3.加强饲养管理;

肝片吸虫卵与姜片吸虫卵的区别:

肝片吸虫——虫卵较大,呈长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前端较窄,后端较钝,卵盖不明显,卵壳薄而光滑,半透明,酚两层,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

姜皮吸虫——虫卵呈淡黄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卵壳薄,有卵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呈灰色,卵黄细胞有30~50个,致密而互相重叠。

日本血吸虫病寄生在人和多种动物(牛、羊、猪、马、驴、骡、犬、啮齿类等)的门V.和肠系膜V小血管内。

形态特征——成虫:

⑴♀♂异体,外观呈圆筒状,生活时呈合抱状态;

⑵♀细长;

♂短粗,有抱雌沟,睾丸7个呈念珠状排列;

⑶腹吸盘具短粗的柄;

虫卵:

无卵盖,卵壳一端有小刺,壳上多粘有杂质,卵内含毛蚴。

生活史特点:

⑴毛蚴主动侵入钉螺;

⑵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⑶以尾蚴主动侵入、感染终HO;

⑷可经胎盘传播;

⑸从经皮肤感染尾蚴至产卵约需30~40天。

6、主要通过接触含尾蚴的疫水经皮肤感染。

流行的三个条件:

虫卵能落入水中并孵出毛蚴;

有适宜的钉螺供毛蚴寄生发育;

尾蚴能遇上并钻入终宿主(人、畜)的体内发育。

流行病学——1.终宿主:

人、牛、羊、猪、马等动物。

2.中间宿主:

钉螺。

3.传播途径:

经皮肤、胎盘、损伤的口腔黏膜。

致病作用——1.童虫入侵皮肤损伤,幼虫移行引起机械性损伤。

2.虫卵沉积于肝脏和肠壁,引起肉芽肿和组织纤维化。

病变——成熟虫卵内毛蚴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渗透到卵壳外,刺激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形成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虫卵肉芽肿,引起肝脏、肠壁组织纤维化。

症状——人血吸虫病:

①尾蚴引起尾蚴性皮炎;

童虫引起肺出血、炎症;

②成虫和虫卵产生的可溶性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肾炎、肾硬化;

③虫卵引起肝脏和肠管肉芽肿。

诊断:

病原检查常用的方法是虫卵毛蚴孵化法和粪便尼龙绢袋集卵法。

也可刮取耕牛的直肠粘膜作压片检查虫卵。

死后剖检病畜,发现虫体、虫卵结节等以确诊。

此外,还有免疫诊断法,如环卵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和荧光抗体检查等。

预防:

进行综合性防治,要人、畜同步防制。

1、灭螺:

利用食螺鸭子等消灭钉螺;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低洼地;

常用的方法是化学灭螺,如用五氯酚钠、氯硝柳胺、溴乙酰胺、茶子饼、生石灰、硫酸铜等。

2、加强粪便管理:

人、畜粪便进行堆积发酵;

严防人、畜粪便污染水源。

3、防止家畜感染:

避免家畜接触疫水。

饮水专塘用水或用井水。

实行安全放牧,建立安全放牧区,在流行季节(夏、秋)防止家畜涉水,避免感染尾蚴。

4、消灭沟鼠等啮齿类动物。

5、开发抗日本分体吸虫病虫苗。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血管,为何能在粪便中查到虫卵:

日本吸虫的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人和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虫体可逆流移行至肠粘膜下层静脉末梢。

寄生状态时,一般雌雄虫合抱,一条雌虫每天可产卵1000个左右。

一部分虫卵顺血流到肝脏,一部分沉积在肠壁形成结节。

虫卵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熟,内含毛蚴。

毛蚴头腺分泌的溶组织酶通过卵壳的微孔到组织内,破坏血管壁,并使周围的肠粘膜组织发炎和坏死,加之肠壁肌肉的收缩,使结节及坏死组织向肠腔破溃,虫卵即进入肠腔,随终末宿主粪便排出体外。

区别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

指从卵孵出幼虫、幼虫生长完成后,要经过一个不动不食的蛹期,才能变成有翅的成虫,这几个时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彼此不同;

从卵孵出幼虫,经若干次脱皮变为若虫,若虫再经过蜕皮变为成虫,这几个时期在形态和习性上比较相似。

区别扩展莫尼茨绦虫与贝氏莫尼茨绦虫——扩:

节间腺哒,囊泡状,睾丸数目较少,虫卵近三角形,虫体乳白色;

贝:

节间腺呈小点密布的横带状,范围小,睾丸数目多,虫卵近四角形,虫体黄白色。

球虫孢子化卵囊与未孢子化卵囊的区别——未孢子化卵囊:

即没有经过孢子生殖的卵囊,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此时只含一个细胞,对宿主无感染性;

孢子化卵囊:

即经过孢子生殖的卵囊,内含2个子孢子,对宿主有感染力。

区别鸡蛔虫卵和鸡异刺线虫卵——鸡蛔虫卵:

呈椭圆形,壳厚而光滑,深灰色,新排出时内含单个胚细胞,寄生于小肠内;

鸡异刺线虫卵:

卵呈椭圆形,灰褐色,壳厚,内含单个胚细胞,寄生于鸡的盲肠。

一条完整绦虫由头节颈节和体节或称链体三部分组成。

头节:

虫体最前端,为吸附和固着器官。

分为吸盘型:

四个吸盘、顶突、小钩。

吸槽型:

背腹各有一沟样吸槽。

体节由节片组成。

节片数目因而异,少者仅几节,多者可达数千节。

绦虫的节片间大多有明显界限。

按节片前后位置和两性生殖器官发育程度不同,可将体节分为未成熟体节、成熟体节和孕卵体节,简称幼节、成节、孕节。

区别绦虫的幼节、成节、孕节:

幼节:

紧接在颈节后,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

消化系统完全靠微毛作用:

①吸收营养;

②附着作用;

③以其尖端损伤宿主肠上皮细胞,导致细胞浆渗出而吸收取猪囊尾蚴病——唯一终末宿主是人,寄生在小肠。

寄生部位:

主要在横纹肌。

宿主:

最主要是猪,犬、猫、兔、牛、人也可寄生。

形态:

椭圆形的半透明囊状体,约黄豆大,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乳白色结节,其内有一个内翻的头节,头节上有顶突及四个吸盘。

猪囊尾蚴致病作用:

1.六钩蚴移行有一定组织损伤;

2.主要是囊体压迫和代谢产物的毒害作用。

症状:

重症感染或重要器官受损时才见症状,表现营养不良,生长受阻,贫血、肌肉水肿、运动障碍。

寄生部位相应症状:

脑——癫痛,急性脑炎,可急性死亡;

眼——视觉障碍,可失明;

肺——呼吸困难。

查——普查猪肉绦虫病患者;

驱——驱绦灭囊,即驱除人绦虫、消灭猪囊虫;

管——人自身的饮食卫生习惯(不生吃生或未熟猪肉,大便入厕等)和对猪的管理(防止猪与人粪接触),以控制人绦虫、猪囊虫的交互。

检——搞好肉品检疫,对猪囊虫猪肉作无害化处理。

2.免疫接种。

棘球蚴病——棘球绦虫成虫寄生在犬、狼、狐、猫等肉食兽的小肠;

宿主范围:

绵羊为最适中间宿主寄生部位:

肝、肺。

棘球蚴:

犬是人、畜重要的传染源(终宿主),羊是重要的中间宿主,而形成犬羊循环为主;

棘球蚴致病作用:

大的囊体对器官压迫-组织萎缩、机能障碍;

毒素作用-囊体破裂后的异体蛋白致过敏反应。

初期或轻度感染无症状,严重感染时症状明显,呈消化障碍、呼吸障碍、腹水等,可因恶病质而死亡。

绵羊死亡率较高。

另视寄生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症状。

驱绦虫药:

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氯硝柳胺、丙硫咪唑、槟榔碱

线虫的生殖:

雌、雄虫交配受精。

生殖方式有三种:

雌虫产卵;

雌虫产出带幼虫的虫卵;

雌虫产出幼虫。

线虫发育过程:

卵→第1期幼虫(L1)→第2期幼虫s(L2)→第3期幼虫(L3)→第4期幼虫(L4)→第5期幼虫(童虫)→成虫。

线虫卵的发育过程是胚细胞分化的过程。

大部分的线虫发育不需中间宿主,称为直接发育,也称土源性线虫;

分为:

⑴蛲虫型⑵毛尾线虫型⑶蛔虫型⑷圆线虫型⑸钩虫型;

需要中间宿主才能发育,称为间接发育,这类线虫称生物源性线虫。

分为:

⑴旋尾线虫型⑵原圆线虫型⑶丝虫型⑷龙线虫型⑸旋毛虫型。

猪蛔虫病 

生活史:

感染后在宿主体内有移行。

雌虫产的卵随粪便排入外界,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内含L2);

被猪吞食后,幼虫释放,钻入宿主肠壁血管。

幼虫随血流到达肝脏,发育为第3期幼虫;

再随血流到肺,发育为第4期幼虫,后经支气管、气管进入喉头,再被咽下,到达小肠,变成第5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

虫卵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性虫卵的时间约为10~30天;

幼虫在猪体内移行约20天;

从感染猪到成虫成熟约需2~2.5个月。

虫体的寄生寿命7~10个月。

流行特点——来源:

感染性虫卵污染的泥土、饲料和饮水;

感染途经:

经口摄食虫卵。

 

猪是最主要的宿主,人偶感。

广泛流行的三个原因:

1)蛔虫生活史简单;

2)繁殖力强,产卵数多,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10~20万;

3)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

对高温、干燥和各种化学药品有较强的抵抗力。

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

成虫阶段和幼虫移行阶段都致病。

1、幼虫移行:

移行过程释放出免疫原性物质,造成对各器官的损害,主要对肝和肺的损害。

•幼虫在肝中滞留,造成肝脏小点出血和肝细胞浑浊肿胀、变性和坏死。

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小血管破裂,肺脏出血和水肿,严重者伴发肺炎。

2、成虫寄生阶段:

夺取营养:

营养吸收障碍,发育不良;

机械性刺激和阻塞:

可导致肠破裂、穿孔,继发腹膜炎而死亡;

宿主吸收虫体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

引起过敏,出现痉挛、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皮肤瘙痒、兴奋和麻痹等症状;

蛔虫的错误移行:

进入胆管和胰管,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症状1、移行期可能会出现败血症、肝脏损害、蠕虫性肺炎和腹膜炎等。

仔猪肺炎症状:

咳嗽,T↑,呼吸急促等。

一般症状:

消瘦,食欲不振,异嗜磨牙,发育停滞及肠炎症状。

寄生数量多时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生长缓慢、被毛粗乱、呕吐、腹泻、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贫血、神经症状、腹部膨胀、吸入性肺炎和内脏破裂(少见)。

还会出现“僵猪”。

异常移行的症状取决于侵害的器官。

(六)诊断流行病学资料;

粪便内蛔虫虫卵检查(荷虫量)。

粪便内排出虫体或吐出虫体。

移行期虫体(粪便中未出现虫卵),可进行肺脏组织的幼虫检查。

血清学检查;

尸体剖检。

预防1、粪便无害化处理;

2、预防性定期驱虫:

全群猪驱虫;

“围产期驱虫”;

断奶仔猪转群时驱虫;

配种前驱虫。

母体产前3个月驱虫;

2月龄开始,每隔2月驱一次(2-6月龄猪)。

3、对规模化饲养猪场,分群饲养;

新购入猪先驱虫后再并群。

4、搞好畜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

5、全价饲料。

猪肺线虫病(后圆线虫病)生活史:

间接发育,需蚯蚓为中间宿主,卵胎生;

体内发育过程:

猪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幼虫释出钻入盲肠壁、大肠前段或肠淋巴结中,进行第3、4次蜕皮,发育为L5。

L5经肠壁淋巴结到静脉,经血液循环到肺泡,再到支气管和气管中寄生。

原虫的营养类型:

植物式营养、动物式营养、食腐性营养、渗透。

原虫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二分裂、裂殖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内出芽生殖)、有性生殖(接合生殖、配子生殖)。

伊氏锥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种原虫病,病原体是锥虫科,锥虫属的伊氏锥虫,临床特征为进行性消瘦、贫血、黏膜出血、黄疸、高热、心机能衰退、伴发水肿和神经症状。

伊氏锥虫在外周血液出现的规律:

锥虫的表面抗原VSG,是由虫体表被主要成分构成,属糖蛋白,可诱发宿主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特异性抗体,虫体在血液中增殖的同时,宿主的抗体也相应产生。

由于锥虫表面抗原每隔几天就发生变异而使宿主对它失去活性,因此在虫体被消灭时,却有一部分VSG发生变异的虫体,逃避了抗体的作用,重新增殖,从而出现新的虫血症搞糟,如此反复使疾病出现周期性的高潮。

弓形虫的包囊和假囊的区别——滋养体及速殖子和假包囊:

主要见于急性病例腹水、脑脊髓液、脾、淋巴结等有核细胞内。

在细胞内的滋养体多为二分裂法或出芽法繁殖的多形性虫体,繁殖快称速殖子。

有时在宿主细胞的胞浆内,许多滋养体簇集在一个假囊内。

包囊:

见于慢性病例或无症状病例的脑、视网膜、骨胳肌及心肌、肺、肝、肾等组织中。

包囊呈圆形,囊壁较厚,囊内含虫体几个至数千个。

包囊内的虫体发育和繁殖慢,称慢殖子(缓殖子,包囊子)。

弓形虫的速殖子和缓殖子的区别——速殖子:

呈弓形,月牙形或香蕉形,一端尖一端钝,经姬姆萨染色后,胞浆呈淡蓝色,速殖子主要见于急性病例;

缓殖子:

在被感染动物组织中有包囊,内有以缓慢方式进行增殖的缓殖子,主要见于慢性病例。

细颈囊尾蚴与棘球蚴的区别——细颈囊尾蚴:

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为细颈囊尾蚴,乳白色,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液体,俗称水铃铛,鸡蛋大小或更大,直径约8cm,囊壁薄,在其中一端的延伸处有一白结,即其头节所在。

囊状构造,内含液体,其大小为黄豆哒,直径5—10cm,生发层上可生成许多原头蚴,原头蚴上有小钩和吸盘,由生发层上亦可长出子囊,子囊亦可生长出孙囊,子囊和孙囊内亦可生出许多原头蚴。

秋冬季节驱虫的意义:

秋冬——秋末冬初,放牧回来时,保护过冬;

冬春:

冬末春初,放牧的羊出去时,保护牧场。

吸盘型:

寄生虫的种类及区别:

1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

寄生部位2单宿主与多宿主寄生虫:

发育过程3长久性与暂时性寄生虫:

寄生时间4.专一宿主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宿主范围分:

有些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为专一宿主寄生虫。

能寄生于多种宿主的为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5.专性寄生中与兼性寄生虫:

专性指其生活史中寄生关系中的那部分时间是必须的,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