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61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佛山水道、英雄河、陈村水道。

1.2区间正线路基

全线路基5段,共长2.535km,占线路长度的7.24%,主要分布在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过渡段。

全线桥梁6座,总长14.228km,占线路长度的40.7%。

主跨100m及以上的桥梁为6处,主跨60m至100m的为13处。

重点桥梁工点主要有跨东平水道(96+176+96)m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跨潭州水道(74+120+74)m连续梁,跨南庄大道(60+2*100+60)m连续梁、跨魁奇路、吉利涌、佛陈公路(60+100+60)m连续梁及跨佛山一环(48+80+48)m连续梁。

预制架设简支箱梁147孔,移动模架及支架现浇梁109孔。

1.3全线共5座隧道,分别为沙堤隧道、东平1号隧道、东平2号隧道、陈村1号隧道、陈村2号隧道,正线长度为16.015km,另外广佛江珠线同期实施段隧道5154.9m(单线)。

各隧道情况如下:

(1)沙堤隧道,隧道长5935.73m,以双洞单线隧道为主;

(2)东平1号隧道,隧道长3462m,以双洞或四洞单线隧道为主,广佛江珠线同期实施隧道5154.9m(单线);

(3)东平2号隧道,隧道长2298m,以双洞单线隧道为主;

(4)陈村1号隧道,隧道长350m,以双洞单线隧道为主;

(5)陈村2号隧道,隧道长3969m,为双洞单线隧道。

1.4全线车站5座,其中地下站3座(东平新城、陈村和广州南站),高架站2座(张槎和北滘站)。

平均站间距7.36km;

最大站间距10.848km(佛山西站~张槎站),最小站间距4.505km(陈村站~广州南站)。

其中东平新城站、北窖站、广州南站设置到发线。

正线及站线铺轨长度76.29km(有砟轨道2.715km),道岔39组。

1.5全线房屋总建筑面积255745m2,其中,车站建筑面积218325m2,其他生产生活房屋建筑面积37420m2。

2、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城际铁路;

轨距:

1435mm;

正线数目:

双线;

速度目标值:

200km/h;

正线线间距:

4.4m;

平面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2200m,困难地段2000m,个别地段限速;

最大坡度:

30‰;

到发线长度:

400m;

轨道:

正线60kg/m,跨区间无缝线路,无砟轨道;

牵引种类:

电力;

车辆选型:

CRH6城际动车组;

行车指挥系统:

调度集中;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采用CTCS-2+ATO自动控制系统。

3、监控量测专项工程特点分析

1)城区车站、桥墩、明挖隧道、盾构基坑工程的施工扰动环境,所引起的沿线地表、变形区内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管线变形以及结构施工结构本身变形。

为了控制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并及时报警指导施工采取控制措施,以预防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因此,施工监控量测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的施工期过程,项目工程做到信息化平稳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监控量测工作是城际轨道交通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调控指导施工、保证安全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设计及规范提出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控量测措施,建立监控量测精密控制网,布设基本控制点。

监理关键环节是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应力、地表结构物的位移和沉降等观测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并定期对曲线的变化提出技术分析报告。

控制中不仅要控制地表最大下沉值,还要控制沉降的速率,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设计施工,同时还要与既有管线加固、养护维护单位时刻保持联系,以便在意外发生时及时进行处理。

监理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汇总,对施工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通报设计单位和业主。

3)采用盾构掘进机施工中,由于前方土体受到挤压、切割等作用,土体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产生应力重分布;

同时,由于出土量过多会引起土体沉降,出土过少或挤压地层,就会引起土体隆起。

所以,推进速度的快慢及在曲线推进或纠偏推进,以及在盾尾脱离后管片壁后灌浆不及时,也会造成土体变形的局面。

在施工中,由于水土不可避免的流失,使水压力降低,引起土颗粒间有效应力的增加,从而引起土层压密的问题。

在施工结束后,地层的超孔隙水压的逐渐消散,土体产生固结变形,从而地表发生固结沉降。

4)位移量是隧道施工多方面因素的反映,作为最直观,反应最明显的物理量,加强对位移量的测试和趋势分析对实现隧道信息化施工,验证设计参数,掌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提供保证;

三是通过接受的反馈信息,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的施工工序,确保施工安全、保质地顺利进行。

二、监控量测编制依据

1、相关文件

(1)施工设计图纸;

(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监测方案;

(3)监理规划;

2、规范、规程及技术要求

《建设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

3、监理相关规定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三、监测工作中监理的主要目的

1、了解支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预防施工事故发生,保证施工安全。

2、为进行中优化、修改工程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3、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为合理确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4、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5、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四、监测工作监理主要目的和方法

1、审查监测人员资格、监测仪器(具)检定证书、监控量测方案、审查施工单位监控量测成果。

2、依据设计蓝图,核对监测项目,监测布点图,确定报警值;

3、对监控量测项目中重要的桩体位移监测等项目的初始值采集工作,实行全程旁站检查,并对监控量测采集初始值数据内业资料计算进行复核检查。

4、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管理制度,要有完整准确的监测记录格式及计算机上报文档格式,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项监控量测工作,做好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5、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确定监测项目,设定变形值、内力值及其变化速率预警值,当发现超过预警监测值时,及时报告监理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6、定期不定期地对现场监控量测活动进行巡视检查,对影响监控量测工作质量的活动和因素提出限期整改要求,落实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监测负责人和监测小组组成的监测负责机构组织;

7、执行业主工作指令,依据有关委托合同条款,履行对第三方监测单位(铁三院、广东重工)的监理职责与监测工作内容,切实做好监测实施中与施工单位的基准技术共享与职责协调配合;

重点对全线监控量测结果验证复核,信息反馈及时;

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展顺利。

五、监测项目控制指标和监测频率

1、监测周期

基坑监测周期从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开始,至基坑回填到地面标高结束。

监测期执行设计规定外,具体周期根据施工进度确定。

2、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确定的原则:

各项目在基坑开挖前测初值;

在开挖急剧卸载阶段,测量间隔不大于1天;

一般情况下3天测量一次;

主体结构施工期间5天测量一次。

明挖法基坑周边环境监测频率

施工状况

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期间

H≤5m

1次/2天

5m<

H≤10m

1次/1天

H>

10m

基坑开挖完成以后

1-7天

7-15天

15-30天

1次/3天

30天以上

1次/周

经数据分析确认达到基本稳定后

1次/月

注:

H为基坑开挖深度,特殊情况下应增大监测频率

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监测频率

1次/7天

说明:

①以上为正常监测频率,当出现异常时需加密监测;

②当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接近或超过报警值(80%的控制值)时,也加密监测;

③及时处理监测数据,绘制时态曲线,当时态曲线趋于平衡时,及时进行回归分析,并推算最终值;

④当时态曲线趋于平衡时,即可判断变化趋于稳定,此时可以减少或停止相应项目的监测工作。

监测项目初始值采集时间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初始值采集时间

1

建(构)筑物沉降、倾斜

基坑降水、地连墙成槽前一周内

2

地下管线沉降及差异沉降

3

道路及地表沉降

4

重点被保护建构筑物沉降、倾斜、位移等监测

基坑降水、地连墙成槽前一周

5

基坑外水位观测

基坑降水前一周内

6

围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

基坑开挖前一周内

7

围护结构桩(墙)体变形

8

支撑轴力

支撑砼达到设计强度后

9

围护结构桩(墙)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测斜管安装一周后

10

立柱沉降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

⑴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⑵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⑶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⑷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

⑸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⑹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⑺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⑻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⑼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⑽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⑾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⑿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⒀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3、现场安全巡视频率

每次现场监测工作实施时同时进行现场安全巡视,并保证每天巡视一次,特殊情况应加密巡视频率。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若出现长时间连续降雨、大暴雨或监测数据变化较大、速率较快等异常情况应加密观测频率。

监测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施工环境及时提高监测频率:

⑵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⑶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⑷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⑸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⑹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⑺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⑻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的现象。

4、监测预警

一般情况下,每个监测项目的预警值应由两部分控制,即总允许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允许变化量(允许变化速度)。

预警值的确定原则;

①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的要求;

②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

③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的目的;

④满足环境和施工技术的要求,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⑤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5、各监测项目的预警警戒值

类别

判断内容

控制值

累计值(mm)

变化率

(mm/d)

预警值

报警值

围护结构

墙顶水平位移

绝对变化量

±

20

24

30mm

墙顶沉降

墙顶沉降或隆起

墙体水平位移

17

21

支撑轴力测试值

设计值60%

设计值70%

/

立柱的竖向位移

立柱下沉或隆起

14

24mm

周边土体

立体深沉水平

位移

土体深沉水平位移

地表沉降

地表下沉或隆起

地下水位

水位标高绝对变化量

1000

500/天

周边(构)建筑物

房屋

房屋下沉或隆起

16

25mm

管线沉降

雨污管线

管线下沉或隆起

30

40mm

煤气管线

自来水管线

电力软管

40

50

60mm

通讯软管

11

锚索内力

注:

报警值取控制值的80%,具体施工时,再与设计院共同研究确定。

六、重点监测项目监理控制要点

1、地表沉降监测

(1)监测仪器要求:

精密水准仪、精密铟钢尺。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标准要求)

(2)沉降值计算:

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观测3次且数值相对稳定后测出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

高差△H=Hn-H0为地表沉降值。

(3)数据分析与处理:

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根据沉降规律判断围岩稳定状态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

预测最大沉降量。

(4)工作基点的布设

工作基点是每次监测工作的直接出发点,因此,工作基点的选取原则是要保证监测的便利性和稳定性,所以,要求工作基点选在相对稳定的地段,一般浅埋式工作基点直接埋设至自然地坪以下深度应不小于1m;

若采用永久建筑物式工作基点,应在地铁线路两侧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已稳定的建筑上安设,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5)沉降测点埋设

地表沉降采用精密水准测量,要求等级为国家二等水准闭合差0.60mm。

基坑四周距坑边10m的范围内沿坑边设2排沉降测点,排距3~8m,点距5~10m,地表沉降标志应钻投地表路面,埋深深度大于0.8m的水准桩,对机械碾压段的地面测点要设置保护盖;

监理要旁站观测地表沉降点的初始值采集工作,并对初始值数据存档;

2、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1)仪器及计算同地表沉降

(2)观测点布设要求:

①有检查井的管线直接将监测点布设到管线上或管线承载体上;

②无检查井但有开挖条件的管线将监测点直接布到管线上;

③无检查井也无开挖条件的管线可用对应的地表点代替;

④封闭的管线可采用抱箍式埋点,开放式的管线可在管线或管线支墩上做监测点支架。

⑤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以外20m

3、围护桩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

(1)水平位移用全站仪观测,观测过程按国家四等导线测量技术标准要求;

垂直位移要求同地表沉降。

①桩体水平位移测点布设在围护桩体冠梁顶部,采用预埋ф18钢筋,或膨胀性螺栓。

②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③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4、地下水位监测

数据测试:

水位管完毕后,待水位管内水位与周边土体水位一致时,采用电测水位仪测试管内水位。

点位布设要求:

(1)水位管采用钻孔法埋设。

在紧靠围护桩外侧土体中。

(2)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最低设计水位之下3~5m。

(3)钻孔结束后用清水清孔,再沉入PVC水位管。

(4)水位管与钻孔空隙间填入细砂,并做好孔口保护。

(5)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

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5、土压力监测

工作原理:

利用VWE型振弦式土压力计,量测由于土体压力变化产生的压力盒输出频率变化值,推算出压力值。

并同步测量埋设点的土体温度。

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1)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

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2)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3)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土压力盒的安装既可以在地下连续墙成型过程中采用挂布法进行安装,也可以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毕后采用钻孔法进行安装,第一种方法安装方便,但是由于水下混凝土浇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保护较为困难,第二种方法虽然安装复杂,但是安装过程可控,传感器的成活率高,具体安装方法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确定。

6、桩体水平位移

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桩的桩体水平位移是反映基坑各部位水平变形大小的最直接的监测数据,所以基坑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监测的主要目的为监测围护的水平位移的大小,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稳定状态。

6.1监测实施

6.1.1测点埋设

布置在基坑短边中点,阳角处沿基坑长边设置3~4主测断面(桩顶水平、垂直位移测点相同位置)断面在基坑两侧的桩均设测点,监测深度应不小于维护结构深度。

6.1.2桩体水平位移的监测

将测斜管直接埋设在支护结构钢筋笼中,安装和埋设时,检查测斜管内的一对导槽,其指向应与欲测位移一致,及时修正。

如果埋设测斜管的管槽与欲测方向有一个角度(a),实际所测得的位移为S1,那么欲测方向上的位移S=S1*COSa。

测试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管全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500m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数据后,将测头提转180°

插入同一对导槽重复测试,两次读数应数值接近,符号相反,取数字平均值,作为该次数值,在基坑开挖前,以连续三次测试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观测间隔要根据位移的绝对值或位移增长速率而定。

当位移增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并及时向监理汇报桩体位移情况。

7、基坑隆起的测点布设

7.1坑底隆起监测点的布设应按基坑形状和深度以及地层条件,以最少的测点数测出所需的回弹量为原则。

7.2利用对称基坑隆起变形也对称的特点,可沿对称轴或对角线在最先开挖的区域内进行布点,基坑中心和周边是重要监测区。

7.3隆起监测标采用钻孔法埋设,深度应在开挖面以下0.3~0.5m,以免开挖时被挖去,回弹标上部钻孔内回填1m高的白灰后再填砂、土。

7.4坑底隆起监测和计算

⑴开挖前的监测

开挖前回弹标的高程可采用磁锤式和测杆式分层沉降标的监测方法。

当孔深较大或地表和孔内的温差悬殊时,应考虑测杆和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一般应放入孔中10min后再进行监测。

⑵开挖后的监测

回弹标开挖后的高程可采用高程传递法进行监测。

具体方法是在基坑边架设一吊杆,从杆顶向下悬挂一根钢尺,钢尺下垂吊一个重锤,重锤的重量应与检定钢尺时所用的拉力相同。

在地表基准点(高程为H0)和基坑之间架设水准仪,先测读基准点上水准尺读数a,再测读上部钢尺读数b。

然后将水准仪搬入基坑,测读下部钢尺读数c和回弹标上水准尺读数d,测出回弹标的高程H:

(b-c)为通过钢尺传递的高程,因基坑回弹的测量精度较高,故应对钢尺进行尺长和温度的修正。

⑶开挖中监测

如要求对开挖过程中基底的回弹量进行跟踪监测,则可将前面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即从地表到分层开挖面可采用高程传递法,从开挖面到回弹标采用磁锤法或测杆法。

钻孔后沉入的护筒在分层开挖面上不作刚性连接,让其随上层土挖去。

回弹标埋设后,孔内不用泥沙充填,仅在非刚性接头处塞麻袋类的织物,用以保护孔内不进杂物,便于监测时取出,开挖至回弹标护筒处派专人看管,加强保护措施等。

7.5坑底隆起监测提交成果

(1)基坑回弹标平面布置图;

(2)隆起监测记录及报表;

(3)开挖深度-回弹量曲线图、时间-回弹量曲线图。

8、支撑立柱沉降

立柱沉降及位移点布设于立柱顶上,沉降监测方法参照地面沉降的方法实施,位移监测参照围护结构墙顶水平位移的方法实施。

9、建筑物沉降、倾斜

9.1监测点布设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