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307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文档格式.docx

无比憎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8、可以古义:

可以凭借。

对某事表赞同。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9、开张古义:

扩大。

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10、涕古义:

泪。

鼻涕。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兵古义:

兵器。

士兵。

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古义:

案件。

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池古义:

护城河。

小水塘、池塘。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

二章》)

14、居古义:

停留、过了。

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古义:

“跑”的意思。

行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古义:

热水。

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古义:

离开。

到……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古义:

只,只不过。

转折连词。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古义:

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古义:

它的果实,是两个词。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古义:

文采和道理。

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古义:

对……说话。

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23、再古义:

第二次。

又一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4、何苦古义:

怕什么。

不值得做。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25、捐古义:

丢弃。

献出。

乃捐金于野。

(《乐羊子妻》)

26、烈士古义:

有雄心壮志的人。

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27、虽然古义:

两个词,“虽”即“虽然”,“然”即“如此”“这样”。

一个词。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

28、然而古义:

两个词。

“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9、所以古义:

a、表示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

再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0、学者古义:

两个词,求学的人。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墨池记》)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

如《狼》中“一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

又如《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词化了。

1、一狼洞其中(《狼》)洞:

打洞。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目:

用眼睛看

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前:

上前,靠前

4、妇抚儿乳(《口技》)乳:

喂奶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

赐福,保佑

6、不能名其一处(《口技》)名:

说出

7、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晖:

阳光照耀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多:

长了很多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尽:

吃尽,吃完

3、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

走完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远:

远播

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昭:

显示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二章》威:

威震、威慑

(三)形容词用作名词

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2、造化钟神秀(《望岳》)神秀:

“奇丽的景色”的意思。

(四)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一般来说,其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就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伏:

意思是“伏兵”。

2、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射:

意为射箭的本领。

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出、入:

这里都活用作名词,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钱财。

(五)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

道遇水,定伯令鬼走。

(《宋定伯捉鬼》)道:

名词用作状语,意为在道上、在途中。

2、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或依据,如: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船:

用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

表示工具,意思是用箕畚装运土石。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法:

表示行为的凭借,意思是依照法令、按照法律。

石青糁之(《核舟记》)石青:

用石青。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如: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

是用比喻的方法修饰动词“坐”,表示状态,意思是像狗一样地坐。

4、时间名词作状词,表示时间,如:

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

用在动词前,有“天天”、“每天”的意思。

(六)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悦、空: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悦,使……空。

2、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劳累。

3、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4、必先苦其心志(《<

二章》苦: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七)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宾客。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常见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1、……者,……也。

(“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2、……,……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

今译: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

“是”意思是“这”,复指前面的主语。

②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病在肌肤里,是针炙能够治疗的。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3、用“乃”“则”“即”“为”“则”等帮助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该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4、文言文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这是较为晚起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西湖游记二则》)

(二)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

1、省略主语

(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

病在肌肤,是针炙能够治疗的;

病在肠胃,是火剂汤能够治疗的;

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当医生的就没有办法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①投(之)以骨。

(《狼》)

把骨头扔给(狼)。

②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三)倒装句

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

主要包括:

1、谓语前置(主语后说)

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如“①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②吾谁与归?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宋何罪之有?

⑤唯利是图(成语)

3、介宾短语后置

①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介宾短语“于富者”置于谓语“语”之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四)被动句

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我们叫被动句。

1、用“为”“为……所”“见”“于”“被”等标志词表示被动。

如:

梅花为寒所勒(《西湖游记二则》)“为……所”表被动。

梅花被寒冷冷抑制。

2、不借助被动词,概念上表示被动。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此句虽无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者。

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

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所打动。

一词多义常见文言实词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

拂①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

二章》②行拂乱其所为(违背,不顺)《<

二章》

故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

③广故数言欲亡(故意)《陈涉世家》④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曹刿论战》

⑤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样)《狼》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扁鹊见蔡桓公》

若①若为佣耕(你)《陈涉世家》

②若夫霪雨霏霏《跟“夫”连用,用在一段话开关用以引起下文》《岳阳楼记》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像,如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愚公移山》⑤若听茶声然《好像,似乎》《核舟记》

得①……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通“德”,感激,感恩)《鱼我所欲也》

②一狼得骨止(得到,获得)《狼

入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进入)《狼》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

夫①其夫呓语(丈夫)《口技》②夫环而攻之《发语词》《<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愚公移山》

④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叹词,啊)《岳阳楼记》

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岳阳楼记》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岳阳楼记》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细看)《岳阳楼记》

开①开我东阁门(打开)《木兰诗》②旁开小窗(设置)《核舟记》

③连月不开(放晴)《岳阳楼记》

一①一碧万顷(都,一概)《岳阳楼记》②长烟一空(全部)《岳阳楼记》

③孤帆一片日边来(数词)《望天门山》④传一乡秀才观之(全,满)《伤仲永》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曹刿论战》

芳①野芳发而幽香(花草)《醉翁亭记》②芳草鲜美(发出香味的)《桃花源记》

临①把酒临风(面对着)《岳阳楼记》②临溪而渔(靠近)《醉翁亭记》

③东临碣石(登临)《观沧海》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出师表》

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丽)《醉翁亭记》

②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醉翁亭记》

见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木兰诗》②曹刿请见(拜见,谒见)《曹刿论战》

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胡不见我于王(引见)《公输》

书①乃丹书帛曰(写)《陈涉世家》②得鱼腹中书(帛书)《陈涉世家》

③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书信)《石壕吏》

④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册,公文)《木兰诗》

语①卒中往往语(谈论,说)《陈涉世家》②贫者语于富者(告诉)《为学》

章①又用篆章一(印章,图章)《核舟记》

②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显著)《黑池记》

然①吴广以为然(对,是)《陈涉世家》②庞然大物也(……的样大)《黔之驴》

③然而,北通巫峡(这样)《岳阳楼记》

谓①太守谓谁(是)《醉翁亭记》②太守自谓也(命名)《醉翁亭记》

③何以谓之文也(称作,叫作)《〈论语〉十则》

④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爱莲说》⑤义兴人谓为三害(称为)《周处》

鄙①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曹刿论战》②先帝不以臣卑鄙(浅陋)《出师表》

③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益①不治将益深(更,更加)《扁鹊见蔡桓公》②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孟子〉二章》

③有所广益(增益)《出师表》

志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志向,志趣)《为学》

②寻向所志(标记)《桃花源记》③处处志之(做标记)《桃花源记》

寻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寻找)《桃花源记》

②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或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陈涉世家》②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岳阳楼记》

食①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马说》②食不饱,力不足(吃)《马说》

③一箪食,一豆羹(吃的东西,粮食)《鱼我所欲也》

道①会天大雨,道不能(路)《陈涉世家》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途)《出师表》

③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措施)《马说》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王道)《〈孟子〉二章》

⑤伐无道,诛暴秦(道义)《陈涉世家》⑥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桃花源记》

令①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命令)《陈涉世家》

②攻陈,宽守令皆不在(官名)《陈涉世家》

③令辱之(使,让)《陈涉世家》④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让)《陈涉世家》

具①故人具鸡黍(准备饭食或酒席)《过故人庄》

②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准备)《活板》

③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具备)《核舟记》

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桃花源记》

⑤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岳阳楼记》

就①还来就菊花(亲近,观赏)《过故人庄》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趋,赴)《隆中对》③瞬息可就(完成)《活板》

并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狼》②并杀两尉(一共)《陈涉世家》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全、都)《桃花源记》

④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和,以及)《核舟记》

国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国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岳阳楼记》

名①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命名,起名字)《醉翁亭记》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字)《木兰诗》

③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有名的,著名的)《马说》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声)《陋室铭》

⑤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解释)《口技》

亡①今亡变死(逃跑,逃亡)《陈涉世家》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孟子〉二章》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愚公移山》④亡羊补牢(丢失)

为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制作,制成)《公输》

②为坛而盟(修筑,建造)《陈涉世家》③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活板》

④孰为汝多知乎?

(以为,认为)《<

⑤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出师表》

备①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岳阳楼记》②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准备,防备)《活板》

③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备办,做)《石壕吏》

乘①车六七百乘(量词,读shè

ng)《陈涉世家》②公与之乘(坐,驾)《曹刿论战》

行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行走)《桃花源记》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行)《观沧海》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指军队)《出师表》④行拂乱其所为(行动)《<

⑤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品德》《出师表》⑥行收兵(行军)《陈涉世家》

⑦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陈涉世家》

会①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口技》⑤每有会意(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

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合,聚合)《陈涉世家》

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会)《岳阳楼记》④长风破浪会有时(必然,一定)《行路难》

奔①屠乃奔倚其下(急走,跑)《狼》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指飞奔的马)《三峡》

易①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为学》②愿以十五城易璧(交换)《公输》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改变)《愚公移山》

市①东市买骏马(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木兰诗》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买)《木兰诗》③百里奚举于市(市井)《<

自①并自为其名(自己)《伤仲永》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

数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几个,读shù

)《寓言四则》

②珠可历历数也(计算,读shǔ)《核舟记》

类①佛印绝类弥勒(像)《核舟记》②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一类)《活板》

策①执策而临之(鞭子)《马说》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马说》

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iǎn)《爱莲说》②芳草鲜美(鲜艳,读xiān)《桃花源记》

卒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终于)《送东阳马生序》

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士兵)《陈涉世家》③生卒不详(死)

环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

二章》②环滁皆山也(环绕)《醉翁亭记》

景①四时之景不同(景物)《醉翁亭记》②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岳阳楼记》

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岳阳楼记》②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岳阳楼记》

③……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岳阳楼记》

意①与君离别意(情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望西都,意踌蹰(心绪)《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情趣)《醉翁亭记》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狼》

胜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好的)《岳阳楼记》

②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胜利)《陈涉世家》

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禁)《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师①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军队)《曹刿论战》

请①公将战。

曹刿请见(请求)《曹刿论战》②战则请从(请允许)《曹刿论战》

伐①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砍伐)《卖炭翁》②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曹刿论战》

信①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出师表》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曹刿论战》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曹刿论战》

复①更若役,复若赋(恢复)《捕蛇者说》

②遂与外人间隔,不复出焉(再)《桃花源记》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复兴)《出师表》

果①闻之,欣然归往,未果(成为事实,实现)《桃花源记》

②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副词,果然、果真)《弈喻》

固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顽固)《愚公移山》②人固不能无失(本来)《弈喻》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顾①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狼》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出师表》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副词,反而、却)《为学》

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返回)《醉翁亭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归附、归属)《读孟尝君传》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在一起)《岳阳楼记》

号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大声号叫、呼喊)《岳阳楼记》

②号呼而转徙(大声哭)《捕蛇者说》

③号为张楚(称号)《陈涉世家》④号令召三老(命令,传令)《陈涉世家》

和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和煦)《岳阳楼记》

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和乐)《岳阳楼记》

③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混和)《活板》

节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季节)《愚公移山》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操守、节操)《出师表》

将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凑齐音节,无实意)《木兰诗》

②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副词,将要)《扁鹊见蔡桓公》

③卿太重,将非鬼也?

(或者)《宋定伯捉鬼》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带兵的人、将领)《陈涉世家》

⑤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带兵)《陈涉世家》

绝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断、断绝)《醉翁亭记》

②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核舟记》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桃花源记》

居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居住)《愚公移山》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岳阳楼记》

③居十日(用在表时间的词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扁鹊见蔡桓公》

间①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中间)《醉翁亭记》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曹刿论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