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31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5页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5页
亲,该文档总共1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至标准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与发展需求分析5

1.1主要成就5

1.1.1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气象标准化组织机构5

1.1.2气象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6

1.1.3气象标准的作用和效益日渐凸现6

1.1.4气象标准技术研究工作明显加强,气象标准领域不断拓展7

1.1.5标准化工作制度不断完善7

1.1.6气象标准宣传、贯彻和培训力度明显加大8

1.2主要问题8

1.3需求分析9

1.3.1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是适应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需要9

1.3.2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是适应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10

1.3.3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是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11

1.3.4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是促进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为业务能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需要11

2.气象标准体系的构建12

2.1目的和基本原则12

2.1.1构建目的12

2.1.2基本原则12

(1)坚持整体性原则12

(2)坚持统一性原则12

(3)坚持科学性原则12

(4)坚持开放性原则13

(5)坚持实用性原则13

2.1.3编制依据13

2.2气象标准体系13

2.2.1标准体系的构成13

2.2.2标准体系的特点14

二、2009年至2011年全国气象标准化发展规划14

1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14

1.1指导思想14

1.2基本要求14

1.2.1统一协调14

1.2.2鼓励创新15

1.2.3突出重点15

1.2.4走向国际15

2.主要目标和任务15

2.1主要目标15

2.2主要任务16

2.2.1完善气象标准体系16

2.2.2制修订一批急需、适用的标准16

(1)气象基础与综合领域16

(2)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领域16

(3)气象基本信息领域17

(4)气象防灾减灾17

(5)气候与气候变化领域17

(6)卫星气象与气象遥感应用领域17

(7)空间天气监测预警领域18

(8)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预报评估领域18

(9)雷电灾害防御领域18

(10)人工影响天气领域18

(11)农业气象领域18

(12)大气成分监测预警与服务领域19

(13)气象影视服务领域19

2.2.3加强标准化科研创新19

(1)标准研制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19

(2)积极开展“公益性行业专项”标准化科研工作19

(3)加强标准化基础研究20

2.2.4加大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力度20

(1)加强对发布标准的宣传20

(2)强化标准的实施20

2.2.5加强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20

(1)加强监督检查规章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20

(2)强化监督检查过程管理和结果应用20

2.2.6加强气象国际标准化工作21

(1)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国际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研究21

(2)加大采标工作力度21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21

(4)实施走出去战略21

2.2.7构建全国气象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22

(1)建立国内外气象标准档案数据库22

(2)建立全国气象标准制修订信息系统22

(3)建立全国气象标准化信息发布与交流平台22

(4)建立全国气象标准化人才数据库22

3.保障措施23

3.1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23

3.2.充分发挥气象标委会及相关单位的作用23

3.3.加强标准化工作队伍建设23

3.4.积极开展国内外标准化交流与合作24

3.5.加大标准化经费投入和宣传力度24

(1)加大标准化经费投入24

(2)加大标准化宣传力度24

《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2009年至2011年标准化发展规划》

一、全国气象标准体系基本构架

1.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与发展需求分析

1.1主要成就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气象部门始终坚持面向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标准体系框架。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进展迅猛,成绩显著。

1.1.1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气象标准化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规划、管理和组织。

2004年,中国气象局专门设立了行业管理与标准化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及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设立了专门的标准化管理岗位;

2007年成立了标准化研究机构。

为了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从2004年开始着手组建气象标准化技术组织,2004年11月,中国气象局批准成立了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在其下组建了雷电专业委员会;

2008年4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气象基本信息、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等三个气象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三个分技术委员会;

2009年3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筹建全国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正在审批过程中;

2008年10月,中国气象局批准筹建全国雷电灾害防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至此,中国气象局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气象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志着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进一步加快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步伐,提高气象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1.2气象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截至2008年底,已颁布和实施气象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标准121项(其中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101项),覆盖了气象基础与综合、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气象基本信息、气象防灾减灾、气候与气候变化、卫星气象与气象遥感应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预报评估、雷电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农业气象、大气成分监测预警与服务、气象影视服务等领域。

各省(区、市)气象部门还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组织制定了50多项气象地方标准。

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气象企业标准。

现已初步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基本涵盖气象业务服务全过程的气象标准体系,为我国现代气象业务发展,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1.1.3气象标准的作用和效益日渐凸现

各类气象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和效益日渐凸现。

《热带气旋等级》、《气象干旱等级》、《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等重要气象国家标准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等重要气象行业标准,在地面气象观测、大气成分观测、风电场观测及其风测量仪器检测、高速公路能见度观测与预警、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农作物气象灾害等级、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雷电监测预警和防护等气象业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对规范全行业气象业务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其中,《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在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相关业务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并荣获200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二等奖。

1.1.4气象标准技术研究工作明显加强,气象标准领域不断拓展

为了提高气象技术标准的技术含量,提高气象标准制修订质量,中国气象局加强了气象标准研究工作,经多渠道争取,《风廓线雷达探测关键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雷电防护标准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空间天气事件级别(Ⅰ)标准研究》、《全国气象服务规范》等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分别列入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和公益性行业(标准)科研专项,并取得明显成效,为风廓线雷达探测关键技术标准、雷电防护标准体系和气象服务技术标准的形成和提高标准的技术含量及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满足和适应气象业务服务对标准的需求,气象标准化工作领域明显拓宽,由原来仅侧重于气象仪器设备的产品标准制定,逐步转变到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工作态势,覆盖了气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1.1.5标准化工作制度不断完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性文件,结合气象标准化工作的自身特点,中国气象局先后制定出台了《气象标准化管理办法》和《气象标准化工作流程》,使气象标准化工作逐步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提高了气象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各省(区、市)气象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相继制定了地方气象标准化工作管理的规定和细则,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气象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1.1.6气象标准宣传、贯彻和培训力度明显加大

为提高各级气象部门领导和广大气象科技人员的气象标准化意识,增强实施标准的自觉性,中国气象局结合每年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下达,及时召开不同形式的气象标准编制技术研讨会和培训班等;

在气象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标准颁布后或实施前,中国气象局主动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有关部门联合举行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气象标准新闻发布会和电视电话会议。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从2007年起每年组织1-2次气象标准化基础知识和应用培训班;

各省(区、市)气象局每年也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气象标准编写技术培训,召开气象标准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培训会、座谈会和新闻发布会等,加大气象标准学习、培训、宣传和实施力度,力求使广大气象工作者及其社会各界知晓标准、掌握标准,增强实施气象标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和政策法规司创办了《气象标准化通讯》,即将开通全国气象标准化信息网,成为面向全国气象标准化工作者交流学习的桥梁和平台,切实加强了气象标准化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工作交流。

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技术组织分别建立了相关的网站,开通了网上征求标准意见的渠道。

1.2主要问题

在看到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对气象标准化工作战略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气象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引起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广大气象工作者及其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各项投入不能满足标准化工作的需要。

二是气象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不够,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由于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起步比较晚,气象标准体系还尚未完全建立,气象标准化发展规划尚未出台,致使气象标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标准制修订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系统性,标准与标准之间内容交叉,技术要求和指标不统一,技术操作规程、方法、标准不配套等现象还存在。

标准制修订进展慢,还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的需要。

三是气象标准数量少,覆盖面不够。

目前由中国气象局归口管理的、已发布的气象国家标准只有20项,行业标准也只有101余项,远不能满足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一些重要气象设施还没有统一标准,数据格式不一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共用。

四是国际化程度低,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采标率很低,只有部分方法和质量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其他方面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意识不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程度低。

五是标准化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标准实施力度不大。

很多标准编制人员都是气象技术人员,对标准化知识掌握不够,标准化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气象标准编写质量和实施力度。

1.3需求分析

1.3.1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是适应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已开始由最初的资本竞争转向技术竞争和标准竞争。

标准之争,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科技、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是各国国力和科技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的较量,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

可以说,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凝聚着科技成果的标准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标准可以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

特别是近年来,技术垄断趋势越来越突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现象越发普遍:

发达国家通过将核心技术转化为专利技术,又将专利技术融入到技术标准中,并设法在最大范围内推广其技术标准,从而垄断国际市场。

为此,我国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多次讲话中要求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的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意志。

气象标准化发展战略已成为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国家标准化工作发展的进程和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的步伐。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国家的高度来审视加快气象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全新的视角、战略的眼光、发展的举措,解决制约气象标准化发展的实际问题,从而推进气象标准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1.3.2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是适应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标准涉及到气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于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各个领域。

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迫切需要增强气象标准化意识,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加快气象标准化建设步伐,提高气象标准质量,加大气象标准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气象标准化工作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效益。

1.3.3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是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

气象标准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履行气象行业管理的基础。

《气象法》明确提出“从事气象业务活动,应当遵守国家制定的气象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气象行业管理逐渐转向依赖于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来运作。

目前气象行业仍然存在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信息分散的状况,从根本上讲是体制障碍和标准的不统一。

作为气象行业的主管机构,要行使气象行业管理就必须通过制定标准和有效实施标准,协调、组织和实施气象行业相关资源的共享和最佳配置,实现气象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共用。

气象标准也是开展气象行政执法检查、权益维护等工作的技术依据。

因此,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正确行使行业管理就必须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气象标准体系,加大气象标准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行使行业自律。

1.3.4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是促进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为业务能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需要

标准作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作为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作为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地。

气象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适用性很强的工作,而气象标准的科学性、技术性和适用性源自于深入的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是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和基础。

高度重视气象标准化科研工作,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我国气象标准整体水平,促进气象标准化工作跨越式发展,有效发挥气象标准化工作在气象事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气象标准体系的构建

2.1目的和基本原则

2.1.1构建目的

通过气象标准体系的构建,尽快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实现气象各个领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引导、指导、规范、协调气象标准制修订进程,为编制气象标准化发展规划、计划和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强化标准与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关联度,推进标准从需求、立项、制定,到推广、应用、维护、完善、发展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进程,全面提升我国气象标准化水平,为现代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2.1.2基本原则

(1)坚持整体性原则

气象标准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完整、配套,基本覆盖气象事业发展的各个业务技术领域的原则。

(2)坚持统一性原则

气象标准体系构建应遵循体系内各项标准之间应尽量做到协调、统一,减少重复与交叉,避免互相矛盾。

(3)坚持科学性原则

气象标准体系构建应遵循层次清晰、分类科学、结构合理,具有先进性、兼容性和适度超前的原则。

(4)坚持开放性原则

气象标准体系构建应遵循各分体系、子体系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可分解性和可扩展空间的原则。

(5)坚持实用性原则

气象标准体系构建应遵循以现代气象业务发展需求为引领,实事求是,务求实效,便于使用与管理的原则。

2.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气象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2)《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3017—1995)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3)“气象标准体系专题研究”课题及其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2.2气象标准体系

2.2.1标准体系的构成

按照我国气象业务的基本分类和当前气象事业的实际和发展趋势,气象标准体系由气象基础与综合、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气象基本信息、气象防灾减灾、气候与气候变化、卫星气象与气象遥感应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预报评估、雷电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农业气象、大气成分监测预警与服务、气象影视服务等13个标准分体系及若干子体系构成。

按照子体系分类,再进一步细化分类,并列出各分类的标准项目名称等。

标准体系结构层次图(见附件1)。

气象标准体系采用不同类型的开放式的框架形式表述,即把我国有关气象领域内的标准按其性质、类别和隶属关系,分层、分类地安排在框架的确定位置上。

2.2.2标准体系的特点

气象标准体系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目前涉及13个大领域。

而各个领域的标准体系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内容复杂、数量较多的大体系,各个领域标准化程度极不平衡。

因此,本标准体系仅以框架形式进行构建,体系表一般按不同领域的情况仅设计到4个层次。

气象标准体系及其各分体系、子体系均是开放型体系,并且随着气象事业发展和气象标准化工作的深入,气象标准体系及其各分体系、子体系均能增加与优化,不断完善,以适应气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2009年至2011年全国气象标准化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1.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适应和提高现代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能力为目的,按照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整体要求,加强部门合作与国际交流,优化气象标准体系,加快气象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步伐,提升气象标准化建设能力,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效益,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2基本要求

1.2.1统一协调

气象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做好气象工作就必须确保其程序、方法、数据和信息等具有统一性、准确性、可比性和权威性,建立和实施统一的气象标准。

全国气象标准化工作要与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强化协同与交流,建立全国气象标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构建以气象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形成气象国家标准、气象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互为补充的统一协调机制,全面推进气象标准化工作。

1.2.2鼓励创新

提高气象标准化工作者创新意识,鼓励创新,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创新型发展模式。

1.2.3突出重点

紧紧抓住以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现代气象业务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重点,快速制定一批关键性、基础性标准,大力宣传、实施标准,推进气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1.2.4走向国际

气象标准化工作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方面要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同时又要抓住机遇,加强自主创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积极争取将优势突出、具有自主创新的我国气象标准被国际气象标准所采纳,或直接转化为国际标准,推进我国气象国际标准化工作,实现与国际接轨。

2.主要目标和任务

2.1主要目标

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覆盖气象事业各个领域的,协调、统一、配套的,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气象标准体系。

力争平均每年颁布实施气象国家标准20项左右、气象行业标准40项左右;

气象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3年以内;

标龄控制在5年以内;

气象标准编制、颁布、宣贯、实施和监督机制基本确立;

全国气象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

2.2主要任务

2.2.1完善气象标准体系

气象标准体系对界定气象标准化工作范围和领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理清标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此,要根据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