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368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

1.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的观点

(1)宇宙万事万物都具有数的特性,数是万物的始基,世界是一个由数和数的关系构成的和谐系统,每一种事物都是一种数的和谐,数是构成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根本原因。

(2)数具有某种神秘的性质(3)万物皆数的思想对欧洲科学的深远影响

2.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1)留基伯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

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并构成万物。

(2)德谟克利特进一步认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外,什么都没有。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这种微粒无限小,世上没有比它再小的东西,因此,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宇宙中的任何变化都不过是由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所引起的现象而已。

(3)原子论对近代科学的巨大影响。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后来被伊壁鸠鲁和克莱修所继承,再后来被道尔顿所发展,从而形成了近代的科学原子论,并由此推动了近代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4.什么是机械还原论?

它对近现代科学有何影响?

认为力学的原理可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一切高级的运动形式可以归结为低级的机械运动形式。

在认识方法上,习惯于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

对自然界的认识在细节上高于古代,但在总体把握上却低于古代。

历史意义:

不仅成为近代绝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领域,而且大大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5简述恩格斯运动形式学说的基本观点。

6.简述怀特海“有机哲学”的基本观点。

1.万物皆有机体

2.有机体的终极单元是“事件”

3.事件与一切存在都相关

 此为“非定域相关性”思想

4.事件不仅是一种关系,而且也是一种过程 

定域相关性:

如果A、B两事件相继发生,且在发生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内光信号能够从A传递到B,那么A与B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

否则,A、B事件就是绝对远离的,或者说,B将不受空间上与之分离的A的影响。

非定域相关性:

如果A、B两事件相继发生,是在任何以光速传递的信号从A到达B之前,就伴随了B中的变化,也就是说,A与B之间能够存在超光联系或瞬时超距作用,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非定域相关性。

7.简述摩尔根“突现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1.自然界是划分层次的,总体上有三个层次,即物质、生命和心灵

2.高层次对低层次具有构成、性质突现和支配的关系

3.“突现”是成份合成新事物时突然出现了旧事物不能预测的新关系

4.“突现”虽不可预测,但也并非完全神秘而无规律可言

5.万物皆关系

8.系统哲学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一种新形式,它与传统的唯物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有何联系和区别?

拉兹洛的系统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 

1.它们都是善于普遍联系的学说,但理论的核心范畴不同

2.它们都承认世界的变化发展,但对其根源、机制、趋势的理解不同

3.它们都反对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但其立足点不同

4.它们都具有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相统一的特点,但理论的来源、形式和作用不同

9.什么是系统?

系统在自然界里是否具有普遍性?

如何看待“堆积物”和“不可分元”?

一般定义:

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

所谓的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理解为一个系统,还要认识到自然界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还互成系统。

这也说明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普遍性。

大系统中有小系统,小系统中有更小的系统,若干小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大系统,一些大系统则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更大的系统。

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要素之所以成为要素,只是在特定的联系中才能成立。

要素在自身的内在联系中成为系统,系统又在自身的外在联系中成为要素。

因此,任何一个系统都是较高一级系统的要素,同时任何一个系统的要素本身又是较低一级的系统。

具有的特点有:

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层次性。

(1)“非系统”、“堆积物”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就它们的元素缺少某种特定的相互联系来看,可以认为是堆积物,但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它们又完全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

(2)“不可分元”也只是基于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认识水平而言的,如果考虑到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的无限性,那么自然界中无所谓终极粒子或不可分元。

10.有人认为,部分与部分相互作用的效果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答:

不同意。

整体指构成系统各种要素和关系的总和,即系统本身。

部分指系统中的各种元素及其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构成关系有“加和性关系”和“非加和性关系”。

由于加和性关系的存在,对于整体的某些属性和量度来说,整体等于部分之和,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将影响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物质系统从一种形态转变到另一种形态的过程中,就某些属性,某些要素来说,将存在着转化中的守恒关系。

对于整体的某些属性和量度来说,由于整体与部分之间非加和性关系的存在,使得部分在整体中的性质和行为将不同于孤立状态下的性质和行为。

而整体也将出现部分所没有的新性质、新属性、新规律。

*11.为什么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既要善于“一分为二”,又要善于“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多”?

层次结构的规律性:

1、能量状态相适应规律;

2、结合能递减规律;

3、多样性及丰度反比关系规律

层次结构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在实际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既要善于一分为二的矛盾思维,又要善于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的层次性思维

*12.简述系统中的非加和性关系。

非加和关系指对于整体的某些属性和量度来说,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由于非加和性关系的存在,因此:

(1)部分在整体中的性质和行为将不同于孤立状态下的性质和行为。

(2)整体将出现部分所没有的新性质、新属性、新规律。

产生非加和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

 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着相干性相互作用。

相干性相互作用是指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经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彼此约束和选择,协同和放大。

13什么是系统的层次结构?

什么是层次结构的双向因果链?

否认双向因果链会导致什么后果?

P14-15

层次结构指物质系统中的等级序列结构。

在层次结构中,起初参与构成的系统被称为低层次系统(子系统),构成后的系统被称为高层次系统(母系统)。

层次结构的双向因果链是指:

1、上向因果关系:

低层次系统协同高层次系统起到的根源作用、原因作用或影响作用。

由于上向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科学解释中常常使用上向层次解释模型或还原解释模型。

2、下向因果关系:

高层次系统对低层次系统的支配、限制和影响作用。

由于下向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科学解释中常常使用下向层次解释模型或扩展解释模型。

否认上向因果关系会导致特创论,将高层次规律看成是突如其来的东西,割断了层次结构中的因果链,否认下向因果关系会导致机械还原论。

14.试从物质运动的形态角度对层次结构作划分。

可分为五类:

物理运动形态、化学运动形态、生命运动形态、社会运动形态、人工自然运动形态。

*15.恩格斯说:

“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中的分子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本质包括无遗了吗?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P14

层次之间由于新质突现而又质上的区别,这是显而易见的。

恩格斯的此句话明确反对把生命层次归结为化学分子层次的观点。

其实质是强调层次间的区别,正因为存在着这种差别,企图用一种语言、一种理论来表述各个层次的规律是不会成功的,应该使关于高层次的理论和关于低层次的理论、宏观的理论和微观的理论共同存在、相互补充。

如果仅靠低层次系统的规律,我们将无法完全彻底的认识高层次系统。

因为低层次系统组成高层次系统时,高层次总是突显出低层次系统所没有的崭新的规律和性质,这些崭新的规律和性质不是由低层次系统简单加和造成的,也不是由低层次系统的属性、结构、功能做能代替的。

任何高层次系统都具有相对于低层次系统的独立性,人们必须对高层次系统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而这样的理论体系是低层次系统理论所代替不了的。

*16中医着眼于从整体来解决疾病问题,而西医着眼于从部分来解决疾病问题。

那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西医能够最终完全取代中医吗?

为什么?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在他们在诊断治疗疾病(认识事物)时作为认识主体的不同。

他们各具有医学上的不同的“范式”,即相应的科学知识,方法、经验、技能和价值规范等。

而这是认识系统中的能动的,主导的方面。

他们的水平和构成对事物的认识判断有决定性作用;

中医按照人体为一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讲究内调外养,从大方向调节人体来治疗病变,而西医将病变部分作为对象针对治疗,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运用的又是不同的理论体系,所以两种是完全不同的认识过程,各有千秋,不存在西医会取代中医的可能。

17.创世神话不过是些幼稚可笑的东西,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不正确,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的思想特征:

认为上帝是创造世界的唯一主宰,人类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而造成的,并受到上帝的祝福,一开始就被指定要管理地上的一切生物,人类应该在这个世界建立天国,与邪恶和不义搏斗,为创造更好的未来而努力意义:

实际上是把这个世界当作神圣的、统一的整体,它宣扬人类高贵的来历和使命,因而具有安慰和鼓励人类的力量。

18,简述《易经》太极阴阳说的基本思想。

五行八卦

《周易.系辞上》: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经》对宇宙生成的基本看法:

宇宙万物不过是形而上的本体“太极”的功能显现;

太极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太极自具有阴阳两种相生相克的功能,阴阳既动,就化生出万物;

而一事一物,又各具一太极,太极又分阴阳,又如重重叠叠,以至发展出无穷无尽的万物来,但总体只有一个。

 

19.量子宇宙论关于时间变成空间的思想是否背离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怎样理解量子宇宙学图景中有关“宇宙从无创生”的观点?

20.有人认为,《易经》中有关从鸟儿栖息地的变化和声音里,可以看出和听到与人的吉凶祸福相关的信息的思想,纯属荒谬之见。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全息思想。

每一卦包括其他卦的信息,也包括了人对自然界方面的信息、整个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间的全息联系。

全息是指部分(子系统)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着相同的信息,或部分包含整体的全部信息的现象,自然界中的全息现象导致人们可以通过多种信道取得同一认识信息。

21.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被剥夺、被破坏,本质上就是人类自身的被剥夺、被破坏”?

*22.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后果,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根除。

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因为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及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和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破坏是由科学技术所引发的,但绝对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问题,因为科学技术的运用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比如伦理道德以及社会制度等等。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是解决部分人类对自然界破坏所造成的后果,但是不能够根除。

人类对自然平衡的破坏和干预已超出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人类直接面对的生态系统正朝着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抛弃将自己视为自然界主人,以统治者自居的传统观念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则,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现在有很多科学技术将经济发展作为唯一尺度,忽视甚至牺牲自然环境,这也是引发全球性危机的因素之一。

科学技术同时也是解决现有全球性问题、化解全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键。

但这种做法智能协调自然界,尽量恢复自然界的平衡,而不能根除人类已经对自然界造成的伤害。

只有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草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3.从系统整体的眼光来看,人类只有把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主要领域即经济系统,重新放回到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中,使经济活动建立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才有望解决日益严惩的生态危机。

24.分别简述本体论和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25.简述生态价值观的基本思想。

生态自然观实际上有许多理论流派,统称为非人类中心主义,例如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主义等。

不过,从各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派别观点中可以提炼和确立以下一些基本观点:

(1)人与自然是高度相关的统一整体,人、生物和自然界的所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

(2)人类只是整个自然的生态系统的一分子,只是自然的一员,不是自然的主宰者。

(3)自然界拥有独立于人类利益的“内在价值”,人类必须尊重生命和生态系统所固有的、按照生态规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4)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既要重视当代利益,又要顾及后代利益;

既要重视局部利益,又要顾及整体利益。

第一、生态价值观吧地球看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它以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为出发点和归宿,主张以适度消费观取代过度消费观。

以尊重和爱护自然代替对自然的占有欲和征服行为。

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利和利益的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生态价值观吧人与自然看的高度相关的统一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整体行,代表了人对自然更为深刻的理解方式。

26.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本质问题?

*27.当代科学开始研究人的生死问题,是否意味着科学正在走向神学?

28.试从进化的根据和条件,说明不断进化的学习观应当是怎样的?

29.简述进化和退化的涵义及其关系。

30.试从进化的一般根据和条件阐述我国在新世纪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正确性。

*31.为什么说,“观察与理论不可截然分离,观察总是渗透着理论”?

P73-74

早期的科学哲学理论认为,观察与理论是二分的,即观察与理论可以截然分开,但是,近来一些科学家结合科学史和心理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后发现,观察与理论不可截然分离,观察总是渗透着理论。

也就是说。

视觉观察并不决定于视网膜上的映像。

如果将观察前的计划指导、观察后的表述记录以及对观察结果的解释说明等活动都包括在观察中,那么观察中渗透的理论不仅包括用于形成观察结果的经验、知识和期望,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观察目的渗透理论,观察语言渗透理论,观察解释渗透理论。

观察总是渗透着理论,很多时候我们并未察觉,是由观察与理论的层次结构造成的。

即对于观察者而言,某一观察陈述所包含的理论内容随观察者所处理论层次的递增而减少。

*32.怎样理解“实验不但被实验仪器控制着,而且也被理论控制着,并且从根本上被理论控制着。

”?

P80-83

因为理论不仅控制实验的选择,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设计,而且通过控制实验仪器控制着整个实验的发生和进行。

诚然,使实验仪器直接控制着实验对象,但应该用什么实验仪器进行控制,进行什么样的控制。

控制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由实验者头脑中的理论决定的。

同时,理论还控制着实验者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忽视什么,采集什么,舍弃什么,记录什么,省略什么。

所以说“实验不但被实验仪器控制着,而且也被理论控制着,并且从根本上被理论控制着”。

33.什么是科学事实?

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P83-85

*34.如何理解理论规律的不可观察性?

P94-95

“可观察性”是指人们日常经验中可以直接观察的任何现象的特点。

显然,理论规律是不具有可观察性的,即理论规律的不可观察性,这可以从理论规律的特点和获得途径两方面进行理解。

理论规律具有的特点:

第一,理论规律一般是表述为抽象的语言,借助某些科学家创造的概念来表述规律;

第二,理论规律的词语不涉及可观察的东西,换句话说,理论规律所表述的内容是不能用简单的、直接的方法来测量的规律;

第三,理论规律不是观察现象的直接概括或总结。

理论规律获得的途径,是人为创造的,是一种抽象思维的创造结果,尽管这些创造与观察、测量有关,但它决不是观察、测量这类经验活动的直接结果。

35.什么是科学问题?

如何理解科学问题的规定?

P96-99

*36.有人认为,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人工智能将有可能等同甚至超过人类智能。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

我认为这一观点是不具有科学性的,因为它忽视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本质区别。

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只不过是通过人类智能的设计而实现的,虽然有些智能机器人能够表现出某些看似人脑才具有的智能,但那只是设计者事先将路径设计好,输入到机器人大脑(芯片)中,在现实中出现与设定情况一致的条件下,机器人就可以以设计者事先设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而不知情的人则就可能产生“机器人具有人类智能一样的智能”的错觉。

此外,我们应该注意到,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在处理突发情况(意外事件)上的区别。

人类能根据现实情况,以经验只是为前提,对发生的问题全面分析后进行适当处理,而人工智能则不能具有这种功能,人工智能所处理的大多都是一些常规性问题。

*37.试对科学认识的进化图式P1-TT-EE-P2作简要阐释。

P1-问题;

TT-猜想或假说;

EE-排除错误;

P2-新问题。

基本含义:

在研究活动中,人们会碰到一些莫名其妙涌现出来的问题P1,而研究者应当针对问题P1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才能,大胆提出某种猜想或者假说TT,以解答和说明该问题;

但是,这种猜想或假说是否正确,还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还需要去冒反驳的风险,以便排除错误即EE;

当所提出的猜想或假说经过检验被确证或被伪证之后,又将产生新的问题P2;

然后又将从新的问题到新的理论,以及新的理论再被确证或伪证,如此循环往复。

以上图式又称为试错法,即尝试和消除错误的方法,试错法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动物。

38简述科学认识认识问题观的方法论意义。

科学研究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问题意识,即要善于带着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勇于面对问题,认真解决问题。

39简述科学问题的产生途径。

1.现有理论和观察事实的矛盾2.科学理论的内部矛盾3.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4.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5.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结合或交叉引出的矛盾

*40.如何评价和选择科学问题?

1效益性原则,即科学问题的解决要对人类认识和实践有贡献。

2.可行性原则,即在科学上和技术上存在解决该问题的条件,或者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创造出解决该问题的条件。

3.系统性原则,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通常都不是孤立的离群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元素,它的解决将能够触发一系列其他问题的解决。

4.发展性原则,即凡是与新假说、新理论、新方法的创立密切相关,并与现行的传统理论、原理发生冲突的科学问题,是有重大价值的科学问题,它能带来科学理论的向前发展。

*41为什么说科学问题有一定的系统和序结构?

1、任何问题都不可能绝对孤立,它总是与别的问题相联系着。

2、任何问题如果不是最简单的问题,都必然会有自己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构成所谓的子问题,而子问题之间又具有一定的有序结构。

42.科学问题的转移有哪几种类型?

43.科学的进步意味着问题的缩小吗?

科学的进步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缩小,因为科学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又引起新的问题,所以科学的进步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缩小,而是意味着问题的不断进步。

一个理论的生命力并不在于它消灭了各种问题,而在于它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和解决了更多的问题。

*44.有人认为,一个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消灭多种问题。

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45.如何理解当代的“知识爆炸”或知识“雪崩”现象?

46.简述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

(1)猜测性:

即科学假说依靠了想象与逻辑的跳跃,它超越了人们当下经验的范围或有关证据、资料的范围。

(2)科学性:

即科学假说是以科学的知识背景为依据,虽具有猜测性,但并非毫无科学根据的猜想。

(3)可检验性:

即科学假说必须表达明确,必须能够推论出一些可以被想象到的经验事件驳倒或支持的结论。

(4)试探性:

即假说只是尝试性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并不等于完全解决了某个问题。

47.简述科学假说形成的三种基本模式。

(1)达尔文模式:

即假说的提出是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2)魏格纳模式:

即假说的提出来得轻快和偶然,先提出假说,然后通过观察和研究收集事实证据。

(3)爱因斯坦模式:

即假说的提出是纯理论思考的结果。

*48.按照归纳主义学派的观点,假说可以由有限个固定步骤从观察资料中得到。

试就此观点展开论述。

假说可以通过有限个固定步骤从观察资料中得到(亦即假说可以依靠归纳法得到)。

(1)归纳主义者看到了假说的产生与经验事实有关,这是可取的,也符合科学的实际。

(2)一些较低层次的假说(即关于经验规律的假说)的确可以通过一定的归纳程序和算法,从资料中产生出来。

(3)形成科学假说的普遍归纳程序是不存在的,归纳定义的观点原则上站不住脚。

其道理在于:

从观察资料到假说,从特殊命题到普遍命题的归纳论证本质上是区别于演绎论证的,归纳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不保真的,因为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经验上都不能够得到证明。

(4)一些高层次的假说(即关于理论规律的假说),并不能通过简单地概括和外推从观察资料中产生。

(5)归纳主义否定假说的产生与人的联想、想象、直觉、顿悟等因素有关,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49为什么说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经验上都不能够得到证明?

首先,归纳推理是从观察资料到假说,从特殊命题到普遍命题论证,是从有限个命题的论证的出无限的普遍命题的论证。

事实上,任何多的有限个相加都不等于无限个,因而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其次,归纳推理是用过去已经经历过的经验去推倒未来还没有经历过的经验,这是不合理的因此说归纳推理在经验上也是不成立的。

50简述现代科学方法论关于假说产生的一般观点。

假说的产生并非纯偶然的、心理任意的产物,而是人们一系列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产物;

既有逻辑的因素,也有非逻辑的因素;

既有必然的推理,也有或然的推理,还有直觉、想象、灵感、机遇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51.检验科学假说通常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1.从假说中推导出预期的可观察的事实陈述。

2.设计科学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