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7069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修订栏

预习

预习生字词

导入

1.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

燕"

的"

"

一短横不能丢。

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

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

《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听老师读课文。

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教学

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

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

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指点:

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3.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

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4.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

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

(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

5.指导朗读:

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

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

(示范)

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

凑"

成了?

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

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

小燕子"

小"

要轻些,突出"

,以突出它的可爱。

7.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

("

一身、一对、一个"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看图。

(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

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

(由近远;

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

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

(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

(教师提供导语:

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

进行语言训练。

5.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

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

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

三月,下过雨。

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

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

三月"

,"

阳春三月"

阳春"

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

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

下过什么样的雨呢?

细雨"

蒙蒙的细雨"

)加上一个"

细"

,一个"

蒙蒙的"

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

如烟如雾;

春雨润物细无声;

沾衣欲湿杏花雨;

像牛毛、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

,(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

微风吹拂着柔柳"

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

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

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

,什么颜色的眉眼?

黄绿"

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

)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手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

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

()草______________

()叶______________

()花______________

8.指导朗读。

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

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

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四、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

(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

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

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小结

问: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板书

设计

燕子春天

羽毛细雨

翅膀微风

尾巴柔柳

作业布置

背诵一二自然段。

后记

课题

1.学习燕子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3.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背诵。

复述课文。

讲述,合作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生字:

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

2.朗读;

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

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

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

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

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

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

(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

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

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3.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飞得美?

4.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

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

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

在微风中"

在阳光下"

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

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5.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1.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

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为什么说是"

几痕电线"

不说"

几根电线?

(板书:

几痕)

△几对燕子飞倦了,"

落"

在这电线上,这"

字你觉得怎么样?

落)

△课文最后不只说"

这多么像曲谱啊"

还加上"

正待演奏的"

,你觉得好在哪儿?

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2.指导朗读:

这两节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

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

语调也可以怎么样?

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

语气适当加强些。

三、练习复述。

1.同学们以燕子的身份复述这篇课文。

2.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1.学了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收获?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2.师归纳总结。

(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燕子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背诵全文

教学后记

《古诗两首》

1.认读古诗中的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3.背诵古诗。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背诵古诗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

背诵春天的古诗。

合作学习

熟读古诗。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一、学习《咏柳》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

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二、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同学们,这首古诗写的多么有趣、多么生机盎然啊,你们会背了吗?

一起来试一试。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背诵古诗,解释诗意。

一、学习《春日》。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4.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

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

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背诵古诗。

古诗的意思都了解了,古诗会背了吗?

谁来试一试?

春日

胜日寻芳似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古诗。

认4个生字

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生字卡片

自主学习

第三课时

认读生字。

复习

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咏、碧、妆、裁、剪、滨、紫

学生认读生字。

自读,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多种读法。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

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交流识记方法。

(1)以前如何认字?

(2)自主交流如何识记黑板上的这些字。

(3)集体交流。

4.写字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5.教师巡视指导,生书写。

识字写字的方法有很多,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现吧!

板书设计

书写生字,抄写古诗。

《荷花》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

讲述,讨论。

认读本课生字。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

)齐读课题:

荷花。

2.语言渲染: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

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

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

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一、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

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

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

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衣裳

(2)自由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

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

(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

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

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

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

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

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

出现裂缝。

⑥姿势:

身体呈现的样子。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

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

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

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

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作业

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1.通过朗读感悟,发挥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课件。

讨论,讲述。

熟读课文。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

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

(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一、品读美文,领悟语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

(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为跑去呢?

(3)指导朗读:

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读出来。

(4)小结:

“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

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自然段。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3)作者先写了对荷花的总体印象“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按理说,接着这句总写,下面就应该写荷花,可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

(荷叶)

作者为什么写荷叶呢?

有很多同学喜欢这一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

(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4)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

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