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7336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Word下载.docx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2)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

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 

 

仰天山 

蓝宝石 

杨家埠 

青云山

(3)张老师还提问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作了回答。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1)B

(2)D

(3)A

(1)①久闻大名:

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

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这里还只是邀请赵老师,还没有与张老师见面,故“久闻大名”使用不得体;

②不吝赐教:

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

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这里使用得体。

③荣幸:

指荣耀而幸运。

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

这里使用恰当。

④光临寒舍:

别人到自己家来了,主人欢迎时的谦称,这里使用不恰当;

⑤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这里使用不恰当。

故①④⑥的表达都不得体。

(2)“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与“青”“蓝”相对,故排除AC。

“白浪”是一个名词,“青云”也是一个名词,而“蓝宝”却不是一个词语。

故排除B。

故选D。

(3)A“三十而立”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出自《孟子》。

⑴B;

⑵D;

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

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

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

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

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

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

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

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⑶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3.“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激起了同学们探月的热情,学校就此举办“携手嫦娥落月,梦系中华强国”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小题。

(1)对以下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笔法圆润流畅,笔画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特点是“因形立意”。

图2由小篆演变而来,书写效果略微宽扁,奔放纵逸,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图3由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画平正。

图4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时笔画之间相互牵连。

(2)下列词语中“月”字的意思与其他三组不同的一项是( 

日积月累 

披星戴月 

月明风清 

山高月小

(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会拨动我们的心弦,牵动我们的情思。

②“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

③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

④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

⑤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

⑥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雄浑高古之美……⑦由此,在中国人心里,月亮不又是一幅绝美的画吗?

第①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月亮是触发人们内心情感的美好形象。

第②句引用“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强调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第③④⑤⑥句运用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月亮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美感。

第⑦句运用比喻和反问,生动有力地表现出中国人心里因为有了如画的月亮而喜悦的心情。

(4)阅读第三组整理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从远古神话“嫦娥奔月”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2019年1月3日,以中国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命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甲)艾特肯盆地冯·

卡门撞击坑,并按计划完成了与月球车“玉兔二号”的分离。

接下来“玉兔二号”将执行一系列探测任务,并向地球传回关于月球背面岩石和尘埃的更多信息。

为 

① 

国际交流合作(乙)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不仅携带了中国的实验项目,还搭载了荷兰、德国、瑞典和沙特阿拉伯四国的科学载荷。

国外媒体密切关注的同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欧洲航天局国际关系部门负责人卡尔·

伯奎斯特说:

“ 

② 

,这将让世界更加了解月球。

①对文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着陆(zhuó

) 

载荷(hé

) 

“加”的第一笔是撇

B.着陆(zhá

o) 

载荷(hè

C.着陆(zhuó

“加”的第一笔是横折钩

D.着陆(zhá

载荷(hé

②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增进 

②嫦娥四号是第一次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B.①提高 

②嫦娥四号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

C.①提高 

D.①增进 

③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破折号 

(乙)逗号 

B.(甲)破折号 

(乙)分号

C.(甲)冒号 

(乙)分号 

D.(甲)冒号 

(乙)逗号

④请你阅读材料,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

嫦娥会天外嫦娥

下联:

玉兔________玉兔

(5)下列关于“月”的诗句与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风”)直到夜郎西——李白——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甫——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宋

(6)请你在下列语句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嫦娥四号(①________)填补了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②________)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虽然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壮举,但是我国的航天事业依然任重道远。

(2)A

(3)D

(4)C;

D;

A;

玉兔寻(觅、探、测、拍)月背玉兔;

(5)C

(6)不但(不仅);

而且(还)

(1)B.项赏析“奔放纵逸”有误,奔放纵逸的是草书字体。

图2为隶书,隶书注重横向取势和绞转用笔,既雄阔严整,又舒展灵动,内紧外松、自然茂密。

(2)A.日积月累:

一天天、一月月不断积累。

BCD项中“月”均指月亮。

故选A。

(3)D项分析“表现出中国人心里因为有了如画的月亮而喜悦的心情”有误。

这句话突出在中国人心里,月亮本身就是一幅绝美的画,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与赞美。

(4)①正确读音为:

着陆(zhuó

)、载荷(hè

)。

“加”的笔顺为:

横折钩、撇、竖、横折、横,所以“加”的第一笔是横折钩。

故选C。

②增进是一个现代词语,意思是增强、加深、推进。

“提高”意思是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根据①处语境,应用“增进”一词。

名词前修饰语的排列顺序一般为:

限定词——数量词——描绘词(大小,长短,形状,新旧,颜色)——出处——材料性质、类别。

“人类探测器”是限定词,“第一次”是数量词,所以排前面。

③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甲】处后面的“艾特肯盆地”是对前面“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的解释说明,所以用破折号;

【乙】处是短暂停顿,用逗号。

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联的知识分析作答。

对联的要求实际上是运用对偶的修辞格:

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

尤其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还有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

本题上联“嫦娥会天外嫦娥”中“会”是动词,根据文中内容“接下来‘玉兔二号’将执行一系列探测任务,并向地球传回关于月球背面岩石和尘埃的更多信息。

”可用“测”来对。

“天外”是形容词,所以可根据“月球背面”拟写下联。

示例:

玉兔测月背玉兔。

(5)C项有误。

正确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唐。

(6)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填补了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可填写:

“不但……而且……”或“不仅……还……”。

故答案为:

⑵A;

⑶D;

⑷C;

⑸C;

⑹不但(不仅);

而且(还)。

【点评】⑴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要积累各个名家作品的行文特点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⑵本题考查对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⑶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⑷)①本题考查字音与汉字的书写笔顺及字音的掌握。

根据平时的积累,即可做出选择;

④本题考查对联的组合。

解答此题首先根据各联的结构及内容,将错乱的八句归为四联,然后再根据四个景点的特点找出相对应的对联。

⑸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6)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4.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

(1)

【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2)

【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

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3)

【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

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

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

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答案】

(1)感受:

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诗文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

杯酒释兵权 

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

从三个书法字体中写出中华书法给人的感受: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⑵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迁移能力,将课内外之日融合在一起。

关于“酒”有关的诗文甚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醉翁之意不在酒‘酒酣胸胆尚开张。

关于“酒”的故事,如:

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⑶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要得体,一般劝阻的话要符合身份,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要让人心悦诚服,愉快接受。

如:

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点评】⑴做此题要认真审视题干,围绕中华书法的发展历史来写出感受。

⑵此题考查考生的知识的积累,在平时阅读要广泛。

⑶此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但要讲究语言精炼,言之有理。

5.“溜索”需要的是勇气,班级开展“勇敢者之歌”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白杨傲然挺立守卫黄土地

海燕________

(2)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

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

试就这个话题,说出你的想法,并与同学交流。

(100字左右)

【答案】

(1)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2)示例1:

生活中的“暴风雨”来临时,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

我们要相信一句话: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成功也罢失败也罢,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实力。

把握住今天,拼搏奋斗,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

示例2:

面对生活的“暴风雨”,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分析、思考,学会处变不惊,并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海燕》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因此归纳下联:

海燕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⑵本题考查探究和发表看法。

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围绕“把握住今天,拼搏奋斗”的要点作答。

⑴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⑵示例1: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

一、字数相等。

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

二、断句一致,词性相对。

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

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6.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九年级

(1)班准备举办“走近孔子学院”的宣传活动。

(1)在宣传活动的起始环节,你要向大家介绍孔子学院的作用,请你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材料:

孔子学院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分布在近14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和国学的全球品牌。

孔子学院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

(2)下面是一则通知,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通知

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

本周五下午,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

届时将邀请知名作家来我校做报告。

请全体师生准时莅临报告会。

学校德育处2018年9月12日

①请指出格式上的错误。

②在内容上有两处错误,请指出。

【答案】

(1)①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

②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

(2)①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为两行写在右下方。

②Ⅰ正文应指出报告会的具体时间;

Ⅱ“莅临”应改为“参加”。

(1)认真阅读这则材料,首先确定孔子学院的作用包含在“孔子学院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和“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和国学的全球品牌”,然后再从这两部分里面提取出孔子学院作用的两条信息是:

①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

(2)格式方面,根据平时掌握的通知的格式可知,这个通知在格式上的错误是:

①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为两行写在右下方。

在内容方面,第一,这个通知要求某知名作家到校做报告,但时间不够具体,这样就不能保证全体师生准时参加报告会;

第二这是通知学校全体师生参加,不能用“莅临”这个词语,因为“莅临”是光临的意思,应改为“参加”。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2)本题考查对修改应用文的能力,修改应用文应从格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修改,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牢固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这样无论是写作题还是修改题都比较简单了。

内容方面,则要考虑内容的可执行性和语言运用是否准确、得体。

7.爱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情怀,生活的每一时刻、每一空间都有爱的存在。

为疲惫的父亲捧上一杯热茶,那风雨中的清洁工地上一把雨伞,为偏远山区的儿童献上一份爱心……,而尊老爱幼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某班将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设计】请你仿用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示例:

“孝亲敬老”社区行

【交流表达】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去助她,最近李奶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

如果你是班长,见到李奶切你会怎么说?

【国学运用】探望李妈奶回来,同学们纷纷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感受,下面引入日记最恰当的一项是(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有所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贤战,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孝亲敬老”主题班会;

“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孝亲敬老”故事会;

“孝亲敬老”图片展。

(2)李奶奶您好。

我们又来看您了。

听说您生病了,现在好些了吗?

我们买了一些营养品,给您补补身子。

祝您早日康复!

(1)本题主题“孝亲敬老”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两个活动形式即可。

切忌偏离主题。

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且要有可操作性。

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

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孝亲敬老”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孝亲敬老”倡议书。

总之要围绕“孝亲敬老”的主题来设计活动形式。

(2)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说清楚探望的理由,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表达出对老人身体的关心和祝愿之情。

(3)A项体现了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更切合此次“孝亲敬老”活动的主题。

而其它三项都没有表现出“孝亲敬老”的主题。

B为忧国忧民。

C为淡泊名利。

D为逆境出人才。

(3)A。

【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