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737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废水气浮处理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

(1)根据所需溶气水量进行释放器的选型;

(2)确定所需释放器的个数;

(3)确定释放器的工艺布置。

1.2.4气浮池的工艺设计计算

(1)分离室的工艺设计计算

1、根据表面负荷率计算所需分离室的表面积;

2、根据表面负荷率计算所需分离室的有效水深;

3、根据长宽比及宽深比确定分离室的平面布置;

(2)接触室的工艺设计计算

1、根据上升流速计算所需接触室的面积;

2、根据分离室的宽度确定接触室所需的长度(需同时根据接触室长度不小于0.6m的施工要求确定接触室的长度)。

(3)气浮池总体工艺尺寸的确定

考虑超高0.3~0.5m,池底集水区高度0.2m。

出水区长度设0.5m。

(4)气浮池集水管的设计及其布置

1.3设计参数

表一:

项目

符号与数值计量单位

溶气罐的工作压力

P取3.5~4.0atm;

溶气罐的水力停留时间t

t1取2.5~3.0min

溶气罐的溶气效率

η取60~70%;

气浮池接触室的上升流速

v1取20mm/s

气浮池的表面负荷率

q取5.0~7.0m3/m2.h

气浮分离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t2取25~30min

集水管孔眼水头损失△h

△h取0.3m

孔眼流量系数

μ取0.94

集水管最大流速

v取0.5~0.6m/s

浮渣含水率

p取90~95%

浮渣池停留时间

取5h

1.4设计计算要求

1.通过资料查阅、讨论及答疑,在两周时间内按时独立完成;

2.设计计算说明书书写整洁、工整有条理,计算正确无误,必要之处应加以说明;

3.通过设计计算画出溶气罐、气浮池的工艺构造及有关布置图并标注有关工艺尺寸;

4.画出工艺流程图。

2.溶气罐的设计

2.1气浮池所需空气量:

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

Qg=γCs(fp-1)RQ/1000(2-1)

式中:

Qg——气浮池所需空气量,kg/h;

γ——空气容重,g/L,见表1;

Cs——在一定温度下,—个大气压时的空气溶解度,mL/L·

atm,见表1;

f——加压溶气系统的溶气效率,f=0.6~0.7;

P——溶气压力,绝对压力,atm;

R——试验条件下回流比或溶气水回流比,%;

Q——气浮池处理水量,m3/h。

表二、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空气容重γ(g/L)

空气溶解度Cs(mL/L·

atm)

1.252

29.2

10

1.206

22.8

20

1.164

18.7

温度取20℃,则γ=1.164g/L,Cs=18.7mL/L·

atm,回流比R取20%,所以:

Qg=1.164×

18.7×

(0.65×

4—1)×

0.2×

187.5÷

1000=1.306kg/h

2.2气固比计算

气固比α与悬浮颗粒的疏水性有关,α约为0.005~0.006,通常由试验确定。

当无资

料时,由下式计算

α=Qg/(QSa)(2-2)

α——气固比;

Sa——污水中悬浮物浓度,kg/m3。

所以,气固比为:

α=1.306÷

1.2=0.006

2.3回流溶气水量

(2-3)

Q——处理水流量,m3/h;

S1、S2——分别为原水和出水SS浓度,S1=1200mg/L,S2=30mg/L;

P——溶气压力;

f——溶气效率,取0.65;

Cs——空气在水中饱和溶解度,20℃

所以

2.4溶气罐容积及其工艺尺寸的计算

溶气罐应设安全阀,顶部最高点应装排气阀。

溶气水泵进入溶气罐的入口管道应设除

污过滤器。

溶气罐底部应装快速排污阀。

溶气罐应设水位压力自控装置及仪表。

1)压力溶气罐直径

Dd=√(4×

QR÷

π÷

I)(2-4)

式中

Dd——压力溶气罐直径,m;

QR——溶气水量,m3/h;

I——单位罐截面积的水力负荷,对填料罐一般选用100~200m3/(m2·

h)。

因此,溶气罐直径为:

Dd=√(4×

43.99÷

120)=0.68m,取0.65m

2)溶气罐高度

H=2h1+h2+h3+h4(2-5)

H——溶气罐高度,m;

h1——罐顶、底封头高度,m(根据罐直径而定);

h2——布水区高度,一般取0.2~0.3m;

h3——贮水区高度,一般取1.0m;

h4——填料层高度,当采用阶梯环时,可取1.0~1.3m

表三、根据《JB1154-73》规定,

当直径为650mm时,曲面高度、直边高度分别为:

162mm、40mm,其壁厚还应考虑压力大小,选取12mm,因此:

h1=162+40+12=212mm

所以:

灌高为:

H=2h1+h2+h3+h4=2×

0.212+0.3+1+1.2=2.924m

H/D=4.5>4,符合高径比要求

选用RG—400型溶气罐,压力罐内置填料,其填料用聚丙烯阶梯环。

3)溶气罐停留时间校核

Vd=πDd2×

4=0.97m3

Vd=QR×

td

所以,td=0.97÷

43.99=1.4min,满足溶气罐水力停留时间的一般要求

3.空压机与加压水泵的选型

3.1加压水泵选型

溶气罐压力为4atm,

溶气水流量为:

QP=Qg/(736fpKT)×

1000(3-1)

QP——溶气水量,m3/h;

f——溶气效率,对装阶梯环填料的溶气罐可取0.9;

P——选定的溶气压力,atm;

KT——溶解度系数,

QP=1.306÷

(736×

0.65×

0.024)×

1000=28.24m3/h

根据结果及压力的范围选择4BA—7型加压水泵,选用一用一备。

3.2空压机的选型

溶气水需用量为:

QR=43.99m3/h

实际供气量为:

Qa=QR×

Kt×

η(3-2)

=43.99×

17.66×

0.65=4780.7L空气/h

空压机选型:

Qa,=1.25ψ×

Qa÷

1000÷

60(3-3)

其中ψ为空压机安全系数,取1.25

Qa,=1.25×

1.25×

4870.7÷

60=0.1522m3/min

根据其额定供气量Qa,=0.1522m3/min和操作压力4atm,选择电动标准型V-0.17/8

4.气浮池工艺设计计算

4.1气浮池接触室:

1)接触室表面积:

Ac=(Q+QR)/(3.6υC)(4-1)

Ac——接触室表面积,m2;

Q——气浮池处理水量,m3/h;

υC——接触池上升速度,通常取20mm/s。

Ac=(187.5+43.99)÷

3.6÷

20=3.22m2

2)接触室长度

L=Ac/Bc(4-2)

L——接触室长度,m;

故接触室宽度和分离室宽度相同。

4.2气浮分离池

1)分离室表面积

As=(Q+QR)÷

(3.6×

vs)(4-3)

As——分离室表面积,m2;

vs——分离室水流向下平均速度,通常为1~1.5mm/s。

vs是气浮池设计的重要参数,亦即表面负荷率q,q取6.0m3/h·

m2。

因此,As=(187.5+43.99)÷

1.67=38.5m2

2)分离室长度

Ls=As/Bs(4-4)

Ls——分离室长度,m;

Bs——分离室宽度,m。

对矩形池,分离室的长宽比一般取1~1.5:

1

取长宽比为1.5:

1,则:

Ls=7.5m,Bs=5.06m

因此,接触室宽为Bc=5.06m,长为L=0.64m

3)气浮池有效水深

H=vst(4-5)

H——气浮池有效水深,m;

vs——分离室水流向下平均速度,为1.67mm/s;

t——气浮池分离室停留时间,一般取25~30min

因此,H=1.67×

25×

60÷

1000=2.505m

总高度为:

2.505+0.5+0.2+0.5=3.705m

4)气浮池容积

W=(As+Ac)H(4-6)

W——气浮池容积,m3;

H——气浮池水深,m。

因此,W=(3.22+38.5)×

2.505=104.5m3

5)总停留时间校核

T=60W/(Q+QR)(4-7)

T——总停留时间,min;

QR——溶气水量,m3/h。

总校核时间T=27.1min,满足要求

6)水位控制室

水位控制室宽度B不小于900mm,以便安装水位调节器,并利于检修。

水位控制室可设于分离室一端,其长度等于分离室宽度;

水位控制室也可设于气浮分离室侧面,其长度等于分离室长度。

水位控制室深度不小于1.0m。

5.气浮池集水管、出水设施计算

穿孔管孔眼向下与垂线成45°

夹角。

孔径以10~20mm为宜。

一般允许的集水系统水头损失为0.2~0.5m/s,空口流速为5~6m/s,干管与支管流速在0.5~0.7m/s,管底距池底20~40cm,气浮池上部出渣、下部出水。

气浮池集水管:

采用穿孔管,按公式的分配流量确定管径。

并令孔眼水头损失h=0.3m,按下式计算

出孔口流速V0、孔眼尺寸和个数:

V0=μ√2gh(5-1)

V0——孔眼流速,m/s;

μ——孔眼流速系数,取0.94;

g——重力加速度,9.8m/s2;

h——孔眼水头损失,m。

V0=0.94×

√(2×

9.8×

0.3)=2.28m/s

进水管内径为:

D=[4(Q+QR)÷

v]1/2=[4(187.5+43.99)÷

3600÷

1.5]1/2=0.23m

集水管中心线距池底20cm,相邻管中心距为0.5m,沿池长方向排列。

N=Ls/5=15根。

气浮管取15根,每根管集水量:

Q0=(Q+QR)÷

15=4.29×

10-3m3

每个集水管的空口总面积:

取ε=0.63

S=Q0÷

ε÷

V0=4.29×

10-3÷

0.63÷

2.28=0.00298m2

单个孔眼面积:

取d0=0.018m

S0=3.14×

0.0182÷

4=2.54×

10-4m2

则每根集水管孔眼数:

n=S/S0=0.00298÷

2.54×

10-4=11.7,取12个。

由于孔眼沿管长开两排,两排孔径的中心线呈45°

集水管有效长度为7.5m,则孔距为:

l0=7.5÷

(12÷

2+1)=1.07m

6.气浮池排渣设施

气浮法,浮渣含水率为90%~95%,较沉淀池含水率低,其排渣方法有两种溢渣和机械刮渣。

本设计采用机械刮渣,气浮池宽为5.06m,池壁厚度取400mm,则刮渣机跨度应为:

5.06+0.4=5.46m,由于气浮池为矩形,所以采用桥式刮渣机。

此类型的刮渣机适用范围一般在跨度10m以下,集渣槽的位置可在池的一端或两端。

7.溶气释放器

溶气释放器可选择TS型、TJ型、TV型,其中TS型除用于实验性装置外,在生产上已很少使用。

溶气释放器个数:

n=QR/q

表四、溶气释放器的选型:

4atm下选择TV-111型释放器,则q=5.91m3/h,所以释放器个数为:

n=43.99÷

5.91=7.44取8个

释放器安装宜在被处理水面下1.5m处,其工作范围约2m直径,确保溶气水与污水混合充分,可采用向下安装方式。

8.课程设计体会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

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9.参考文献

1)顾夏声等主编,《水处理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2)王宝贞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杜,1990;

3)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崔玉川等编,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水利电力出版壮,1994;

5)崔玉川等编,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化学工业出版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