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744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3docxWord文档格式.docx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⑶题目自拟。

四、作业展评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拓展:

1、回家后可以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表情差异。

2、可以适当进行速写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好人物的脸部表情。

第七课夸张的脸

1课时

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

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

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

淹没"

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

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

招风耳"

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

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

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

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

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

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

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

三、作业:

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

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第八课十二生肖

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

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粘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用纸条粘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掌握纸条造型的技巧,粘贴平整牢固,图形不变。

彩纸、彩泥、手工工具

(一)导入:

用谜语引入课题。

"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

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

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

十二生肖"

1、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

(学生交流收集的各种有关物品)这十二种动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说说理由吧!

(学生讨论)

2、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剪纸生肖动物的绘画要领:

画动物关键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类似剪纸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威风的虎,勤勉的牛,温和的羊,灵敏的猴……你的生肖图案能与众不同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可用彩泥或彩纸制作你喜欢的生肖

四、展示学生作品。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和十二生肖的资料。

如山西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剪纸作品与广泛的文化背景与十二生肖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一下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肖和出生年代,用拼贴彩纸的方法制作一件生肖作品赠给他们,以示对长辈的关心。

第九课学画山水画

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中国画绘画工具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

高远。

深远。

平远。

2、揭题:

学画山水画

3、新授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简称"

山水"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

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

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

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E如何表现F绘画步骤

4、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展子虔

这幅画是我国现存著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

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

开青山绿水之源"

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5、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6、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点苔。

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其他绘画形式表现山水有很大的不同。

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粗细、方圆、转折、长短的线条,表现不同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感。

皴法是中国笔墨技巧高度发展的体现。

(1)披麻皴:

分长、短披麻皴,中锋或中锋略带一点侧锋,大胆落笔,连勾带皴,一气呵成。

皴笔长短相间,错错落落,或干、或湿、或浓、或淡,上轻下重,上疏下密,皴出阴阳,最忌平头齐尾,毫无变化。

短披麻皴,皴笔上松下紧,笔锋按至笔肚,皴、擦并用,下笔不可迟疑。

皴笔上紧下松、枯、湿、浓、淡作一笔呵成。

先皴、擦,再勾山石轮廓、皴笔要沉着痛快。

这是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

X-k-b-1.-c-o-m

2)斧劈皴:

斧劈皴分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两种。

其特点是侧锋落笔,头重尾轻。

画大斧劈,一般连勾带皴,一气呵成,不可迟疑,用笔要沉着、痛快。

小斧劈,一般先勾山石轮廓,再加皴擦,画出阴阳。

画大斧劈,用笔尖按至毛笔腹部,小斧劈小按用锋。

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3)点苔:

中国画技法名。

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

介"

字、"

个"

字,或"

梅花"

、"

鼠足"

,或"

破笔"

等形状的点,有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疏密相宜,以表现山石、地坡、树干和树根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

点法也用于线条之纠结处,借以明显界限,或墨光不显、阴凹不深处,即以点苔法补之。

传统山水、花鸟画中,点苔用笔宜轻,忌杂乱板滞。

7、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

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

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

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点。

最后着色点苔。

点:

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

或"

字等形状的点子,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身水画中应用较广。

染:

或称"

渲染"

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

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二、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

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师巡视。

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

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五、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第十课风的魅力

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利用风能,制作风能玩具。

如何将风能的运用和纸玩具完美结合。

竹条,薄纸、绘画工具

检查学用品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1、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风?

什么是风能?

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风能发电,风车的利用----)3、师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简史:

风筝简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

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

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

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

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

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

风筝"

的名字。

也有人说"

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如"

武林

日事"

中记有"

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

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和苏汉臣的"

百子图"

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

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又如:

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

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

风筝魏"

给他扎过一个"

寿星老骑仙鹤"

风筝玩。

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

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

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五)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玩法:

中国风筝的玩法:

《全唐文》"

纸鸢赋"

中说:

代有游童,乐事未工……·

动息乎丝纶之际,竹工乎掌握之中。

可见玩风筝之妙趣。

中国风筝的玩法很多。

(1)斗风筝:

宋朝已有"

以相勾引……线绝者为负。

后己失传,现只有广东、西藏几处尚存。

(2)装响器:

从唐开始,风筝响器可分三类:

弦、哨、打击。

(3)"

送饭"

(叫"

碰"

):

是一种靠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的装置。

到达顶端后与预先拴好的"

横棍"

相撞,风翼折起,自动沿线滑下来。

有的还可以在下面自动张开又飞上去,叫做"

来回碰"

来回饭"

(4)挂灯:

把带着灯的风筝放上夜空,十分美丽。

在唐已盛行,但后因引起火灾而被禁,现有电池灯可用,十分安全。

(5)操纵:

北京的鹰风筝可以通过放风筝人的巧妙操纵,使其在空中盘旋,谓之"

打盘儿"

通过操纵也可使龙头蜈蚣在空中摇头摆尾,像"

活龙"

一样。

近代的双线操纵风筝可以在空绘出各种图形,更是令人眼花镣乱。

4、欣赏风筝的图片:

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图片,从风筝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描述。

5、引导学生说说人类是怎样利用风能及其原理为人类造福。

(风能发电机、滑翔机、降落伞……

6、引导学生在了解生活中风能运用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对风能纸玩具的设想……(纸蜻蜓、风车、飞机……)

7、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技法点击:

(1)先将竹条绑扎成"

十"

字形。

(2)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用一根线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栓在下端。

三、学生动手制作风能玩具或风筝,师巡视指导。

要求在制作完作品后,通过材料颜色的搭配、涂色等方法进行美化和装饰。

四、评价、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作品,从构思、设计、美化的某个亮点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自己的桌面和垃圾。

六、课后延伸:

利用放学或活动的时间进行风筝、玩具的放飞和比赛

第十一课微观世界

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

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

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微观世界的表现。

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

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象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

横剖切后,是发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六、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

第十二课会亮的玩具

3课时

引导学生了解用电发光的原理。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会亮的玩具。

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进行灯泡发光原理的解说,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结合灯泡发光原理的电路知识制作"

会亮的玩具"

的设计图和实物模型。

如何根据灯泡发光原理及各种发光源,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会亮的玩具。

教具学具:

制作发光的材料及玩具外观的废旧材料

第1课时

(电路、光源制作阶段)

1、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实验器材,(出示:

一节干电池,一小节电线,一个小灯泡,胶布);

好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吗?

(师生共同探讨,并进行尝试,也可以请学生现场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备注:

结合科学课的知识,将电线的一端绕在小灯泡的线圈上固定好,另一端则用胶布固定在干电池的负极,这时只要将小灯泡接触到干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即会发亮。

2、新授:

a)引导阶段

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做了这一组实验,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一幅电路图(展示电路图),有没有同学知道灯泡、电线、开关等的工作原理呢?

(可做小组讨论,师生交流,一起探究得出灯泡发亮的相关工作原理)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懂得了灯泡发亮的工作原理,现在请你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接下来将要制作的"

做好内芯。

(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b)发展阶段

现在同学们都能完成内芯的制作,但只有光源材料能称得上是玩具吗?

当然不能。

要知道我们要"

发明"

的可是会亮的"

玩具"

啊!

而且制作光源难道只有通过制作"

内芯"

这种方法吗?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多种光源制作的探索,并在完成光源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构思,如何设想会亮的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完成了"

的光源制作,下一节我们将在现有"

光源"

的基础上,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希望你们能收集更多的材料,结合"

,设计出有创意的科学小玩具。

第2课时

(设计构思,设计稿制作阶段)

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

制作知识

2、发展阶段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身边已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

(2)结合学生提出的方案,教师加以引导,师生共同探究。

小组分工合作,制作设计图稿(实物图、原理图、拟出设计方案、材料分析等)

(备注:

参考方案,见学生用书图例)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学生典型设计稿展示,学生互评,请小发明家进行介绍,教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结合下节课的实际操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完成了设计稿,也就是说我们要制作的"

已初具模型了,下一节课我们将根据设计稿进行实物组装,请同学们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材料。

第3课时

(模型组装阶段)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完成了设计稿,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

设计稿"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在现代设计中,设计稿是设计方案的书面体现,它结合了图象、文字,包含了构思、原理、材料分析等,是整个设计环节中相当重要、不可缺少的一步;

也为下一步的实物模型制作做好了铺垫。

(1)教师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并出示实物。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稿(小组合作),结合第一节课已经制作好的"

部件,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创造,制作出一个与众不同发亮的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学生典型作品展示,并进行作品互评,小发明家们的讲解、答疑,老师加以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以鼓励。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真正尝试了一次设计、创作的完整体验,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浪潮中,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现代发明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然而,这也是一个变革与优胜劣汰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使我们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走向世界!

第十三课电脑美术

Windows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

复制、粘贴"

命令和对称图案的关系。

试用Windows画图板上各种上具当画笔,设计多种形式的图案,并发展成多样对称图案。

用Windows画图板绘制对称图案,感受电脑绘画便捷、有趣的特点,探索电脑美术学习的多样表现形式。

学习用Windows画图板制作形式多样的对称图案。

多样工具表现多种样式的图案。

电脑

1、演示导入:

运用课本中的对称图案制作简易的动画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

2、欣赏导入用各种电脑软件制作的电脑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对称图案。

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电脑美术的意义。

3、探索切入:

出示一对称图案,要求用电脑绘制。

方法不限。

师归纳小结,引出"

命令。

4、熟悉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特别是笔刷工具的使用,因为它是windows

画图板里唯一的线条有变化的手绘工具,需要用鼠标反复熟练运用。

并懂得改变它的笔画特点、粗细样式。

5、熟悉各项菜单下的各种命令。

特别是编辑菜单下的"

选项,图像菜单下"

旋转、反转"

拉伸、扭曲"

选项。

6、制作对称图案:

(1)用铅笔工具设计图案的一半。

(2)尝试用形状工具、线条工具或笔刷工具绘制半个图案。

(3)用笔刷工具或油漆桶工具为图案上色。

(4)用选择工具选中画好的半个图案,在编辑菜单下执行"

命令,在图像菜单下执行"

命令,组合成对称图案(选择工具要在透明粘贴的状态下)。

7、对称图案的组合:

把绘制好的一个对称图案进行组合,使它有一定的空间和主题。

要使图画有变化,应注意:

(1)对称图案不仅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