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757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出问题Word格式.docx

20、东汉蔡伦发明的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1、写出5种常见的金属。

22、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推翻了的“重量决定下落速度”的观点。

23、水的压力大小和有关。

二、是非曲直明判断

1、我们探究世界的活动与科学家的工作没有关系。

()

2、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

3、判断观察活动中的下列行为是不是正确

(1)注意安全。

()

(2)不惊吓小动物。

()(3)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4)保持安静。

()(5)外出观察要获得老师或家长的同意,或者有成人陪同。

4、水是透明的液体。

()

5、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

三、众说纷纭慎选择

1、能够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

A木屑B洗衣粉C沙子D面粉

2、在水中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的物体是()

A塑料B铁丝C纸巾D卵石

3、装满水的杯子中加入曲别针不会溢出来的原因是水有()

A浮力B溶解性C压力D表面张力

4、我们人体内含有的水分约有()

A65%B85%C95%D55%

四、我来给它排排队

把用木料机械化造纸的流程编号按造纸的生产过程排列起来。

①漂白纸浆②剥去树皮③沥干水分④将木头切成小片⑤将木片煮烂成浆⑥烘干水分压成纸张⑦搅拌纸浆

顺序是:

五、我知道它们的特点

把材料的名称与它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结实

较为结实

棉线吸水性强

吸水性弱

人工合成纤维(如:

尼龙)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

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

燃烧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燃烧灰烬分散,颜色发白

六、科学趣味回答题

1、请写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词:

2、水的毛细现象是什么?

水的表面张力是什么?

3、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

4、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节约水资源?

5、在我们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应多选择什么样的问题?

(1);

(2);

(3)。

七、快乐回顾

回顾一: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有哪些方面的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吧。

回顾二:

通过对金属的研究,你认为金属的主要性质有哪些。

回顾三:

我们在研究棉布和尼龙的特点时,从那几个方面来研究的,你能写出它们的特点吗?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进厨房帮家长做饭吗?

饭熟了后锅盖上有许多小水滴;

水开了后就会溢出来;

用布包着的锅把柄就不烫手了。

你能试着用科学的观点解释这些现象吗?

(答案见15页)

你的解释是:

我们在玩乒乓球的时候,乒乓球落地后,一般都会反弹,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你来做一回小科学家解释这一现象。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会这样说:

金鱼不知道饥饱;

金鱼的肚子是喝水胀大的;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夏天变成草。

你对这些流行说法曾产生过怀疑吗?

你能解释这些说法吗?

你的观点和解释是: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了。

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科学中的一个故事:

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代价也许是他失去了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然界的本质,而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作出了最后的裁决。

 伽利略继续提炼他有关物体移动的观点。

他做了一个6米多长,3米多宽的光滑直木板槽。

再把这个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曾预言滚动球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

铜球滚动两倍的时间就走出两倍的路程。

伽利略却证明铜球滚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两倍的时间里,铜球滚动4倍的距离,因为存在恒定的重力加速度。

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大地第一次被脊椎动物广泛占据。

那时的地球气候温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动物有足够的食物,逐渐繁盛起来,种类越来越多。

它们不断的分化成各种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龟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鳄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蛇类和蜥蜴类,其中还有一类演变成今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动物。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

长期以来,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

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如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

小行星撞

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

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个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

今天,这种观点似乎已成定论了。

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事实是:

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顶住了白垩纪而生存下来了。

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死光了。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较富于刺激性和戏剧性的“陨星碰撞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年)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提出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日、月、星辰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作昼夜旋转。

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托勒密的地心说被世人奉为经典,后来更被教会所利用,成为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支柱。

 在15、16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天象的观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7—1543)出版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

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自转着;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

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是30年、12年、2年、1年、9月、88天。

哥白尼与托勒密的宇宙体系 

哥白尼的日心说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行星的不规则运动及其他天体的运动现象,摧毁了地球居于宇宙中心是上帝安排的神学宇宙观,给宗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

因此引起教会的惊恐和不安,《天体运行论》也被教廷列为禁书。

后来,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并宣扬宇宙无限的思想,在1600年被教会判火刑焚死在罗马。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是哥白尼日心说的坚决拥护者。

他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工作,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这三条定律的发现,在理论上证明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

也因此,开普勒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伽利略(1564—1642)是科学革命过程中以及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位关键性人物,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上起了重要作用。

1609年,伽利略把自制的望远镜指向了天空,发现了月球上的山脉和环形山;

发现银河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构成的;

次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

后来他又发现了金星的相位,说明行星也和地球一样,是被太阳照亮的。

这些发现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由于伽利略的发现和积极宣扬,使哥白尼的日心说日渐深入人心,影响越来越大。

最终,伽利略于1633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日心说从被哥白尼提出到最终为世人接受,期间的斗争一直持续了三个世纪,是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革命。

制作宝盒子的方法:

【材料准备】0.75米长的橡皮带、一小段绳子、一个重物(如重螺丝帽)、一个罐头盒。

【制作过程】

1.将罐头盒顶上和底下各打两个小孔,将橡皮带交叉穿进四个小孔。

2.在橡皮带交叉的地方用绳子结起来,拴上重物,把罐头盖盖好。

3.把罐头盒放倒在地上,轻轻推开,一会奇妙的罐头盒又滚回来了。

在古代和中世纪,人们相信生物是可以从死物质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

例如,有人认为,如果肉腐烂了,肉里就会自发的长出苍蝇;

如果池塘边淤积的烂泥,淤泥里就会长出青蛙。

第一个对于“自然发生说”表示怀疑的人是印度医生雷迪。

雷迪做了一个对比试验,从而证明如果不让死动物的肉与虫类接触,就不会有蛆虫产生。

他把相同大小的两块肉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罐子中。

其中一个罐子不封口,另一个则用布封口。

数日后,肉变质腐烂。

雷迪在开口罐内的腐肉上发现了蛆(幼蝇),而用布封口的那个罐内则没有。

雷迪将此解释为:

苍蝇在开口罐内的肉上产卵,虫卵孵化为蛆;

而苍蝇无法进入封口罐,也就无法在那块肉上产卵,自然也就不会有蛆了。

据此,雷迪得出了“不是所有腐烂肉都会产生蛆”的结论。

同学们,看了上面的资料,请你也设计一个实验,试着解释一下淤泥里不会长出青蛙的说法。

【试验目的】

【试验准备】

【试验过程】

【试验结论】

同学们,在准备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特别到池塘边取淤泥的时候,更要注意安全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

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

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美国人惯用的打赌来解决。

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

这时,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

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

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

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24张照片。

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后来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一幕奇异的景象:

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可是它竟然“活”了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

此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电影摄影机的研制。

爱迪生

在1888年,爱迪生开始研究活动照片,而当伊斯曼发明了连续底片后,爱迪生立刻将连续底片买回来,请威廉甘乃迪和罗利狄克生著手进行研究。

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结果,他将之拍摄成会活动的马,这就是电影史上最早摄影的成功。

成功之后的迪克生,继续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0年,他用能活动的图片申请到专利,这些活动图片每秒钟能拍四十张,这就是现代影片的鼻祖。

1891年,托马斯·

阿尔瓦·

爱迪生申请影像映出管和摄影装置的专利权,这是「西洋镜」电影的鼻祖。

托马斯·

爱迪生发明「西洋镜」电影的想法是,由於西洋镜一次只能由一个人去”窥看”,藉著人们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於是这种电影在一时间非常流行。

不久,托马斯·

爱迪生又创造了世界最早的摄影棚,大有助於电影的发展。

卢米埃尔兄弟

1870年,卢米埃尔兄弟随父母从贝桑松迁到里昂,长大后便在其父开设的小工场制造照相用的干底板,就这样兄弟俩开始了他们的事业,孜孜不倦的发明创造,终于为我们这个世界增添了一门新

卢米埃尔兄弟

的艺术—影。

1895年3月19日,他们在里昂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片《卢米埃尔的工厂大门》,此后《婴儿早餐》、《孩童争斗》、《水浇园丁》等影片相继问世。

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首次公映了这些影片,从此,电影成为观众的朋友,进入了亿万人们的生活。

为了纪念这两位电影事业的开创者,人们把他们的里昂故居辟为纪念馆(lnstitutLumiè

re),这条街也因此被命名为“第一部电影街”(RuedulerFilm)。

(1)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由若干环节组成。

头部由6个环节愈合而成,成体已无节的痕迹。

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三节组成。

腹部由3~12个环节组成,大多数为10~11节。

(2)成虫有三对分节的足,分别长在三个胸节上。

(少于三对或多于三对足的动物都不是昆虫,这是鉴定昆虫最明显的标志。

(3)大多数昆虫的成虫胸部都长着两对翅,也有一些种

类的昆虫演化为只有一对翅(如蚊、蝇),还有一些种类的昆虫翅完全退化了(如蚤、虱)。

(4)昆虫的头上长着一对分节的触角,有触觉和嗅觉作用,用来探路、寻食、辨别方向和求偶。

(5)昆虫体内没有骨骼,成虫体表长有一层外壳,称为“外骨骼”。

一、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2、琴纳3、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实验证明——试验成功获得结论4(略)5、好奇心6、暂时记忆能力7、会死亡需要营养能长大会繁殖后代

8、(略)9、珍古德10、(略)11(略)12、天然材料人造材料13、木材稻草旧棉布14、尼龙石油15、砂纸磨加热敲打表面有光泽传热好易变形16、比较轻容易携带17、不易降解18、牢固程度毛边吸水性透明度19、包装印刷装饰书写擦拭盛装20、造纸术21、(略)22、伽利略亚里士多德23、水的深度

二、1、×

2、√3、√√×

√√4、×

5、√

三、BCDA

四、②④⑤⑦①③⑥

五、结实

六、1(略)2、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水的毛细现象;

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3、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冰川、湖泊、地下暗河等地方。

4、(略)5、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找到答案的问题;

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水蒸发成水蒸气;

到锅盖上冷凝成水滴;

蒸发-液化现象。

分析说明二答案:

乒乓球反弹的高度和下落的高度有关。

分析说明三答案:

略。

咚咚咚!

玩具熊一边打鼓一边行走,在房间里转着圈。

转着转着玩具熊慢慢停了下来,

它为什么会停下来呢?

玩具火车呜呜地叫着,

在轨道上不停地跑着。

原先跑得起劲的火车自己也停下来,

玩具熊一边打鼓一边转圈圈,

玩具火车呜呜地跑,

这都是因为有能量的存在。

能量减少了,

玩具熊和火车就停下来了。

能量可以让世界上所有的东西运动。

能量可以让球动起来,

可以加热食物,

也可以发出亮光。

球从高处落下来。

在高处的物体也有能量(是重力势能)

位置越高,能量就越多。

打开电水壶,壶里的水很快就会烧干;

打开电灯的开关,房间里马上就会变亮;

让我们生活更方便的电也是能量。

电能是发电厂发出的,

但是为了制造电能,

必须要有其他的能量。

发电机

发电机是用来发电的机器,

主要靠巨大的磁铁和线圈来工作。

磁铁在动力机器的作用下飞速旋转,

产生的电能通过线圈传导出来。

风力发电厂是把风能转变为电能。

火力发电厂是把燃烧煤炭和石油时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在发电厂发出的电,通过电线输往世界的各个角落,

只要有电线连接,电就可以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

发电厂发出的电顺着电线,送往各地,

在变电站,高压线降压能供我们使用的生活用电,接入我们家中。

在家里到处都能看到电在工作。

在家里,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发生作用。

人也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

肚子饿的话,就没有力气,连玩都不愿意玩了。

肚子饿,就意味着能量不足,

如果吃了饭就会又有力气了,

这是因为食物里的能量转化到我们身体里了。

那么食物中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了?

人们从食物中取得能量。

我们摄入的食物,遇到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氧气,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

植物从阳光中吸收能量,储存在体内。

大米、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从阳光中吸收的能量。

植物利用光能,把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为成养分,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我们从食物中吸收的能量可以转变为

维持体温的热能,

也可以转变为活动身体的动能。

能量只是形态转变了,能量不会消失。

植物从阳光中吸收能量,

动物通过吃植物获取能量,

人通过吃植物和动物获取能量,

我们可以利用能量跑、跳、玩耍。

能量不断转换移动,推动这世界的变化。

虽然能量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

但我们可以看到能量所做的事。

太阳和星星发出的亮光,以及打雷和闪电,

这些都是能量作用的结果。

没有能量的话,世界上也许会一片死寂。

那么最初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呢?

没有一个人知道。

因为从宇宙开始的时候能量就已经存在了。

编者:

张华春潘会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