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7696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药使用常识》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多是真菌为害,称为植物病原真菌。

如稻瘟病、洋葱紫斑病、番茄炭疽病、苦瓜霜霉病、柑桔疮痂病等。

也有的病害是植物病原细菌造成的,如水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桔溃疡病等。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甲霜灵—锰锌、诺毒霉、疮痂净、轮多克、百菌清、农用链霉素、可杀得2000、病毒A、病毒克星等。

4、杀鼠剂

用于防治鼠害。

如敌鼠钠盐,秀敌隆均是安全有效的杀鼠剂。

5、除草剂

(1)广普灭生性除草剂:

能杀灭所有地上部分的除草剂,如草甘磷、克无踪、百草枯等。

(2)包谷除草剂:

专用除草剂,主要有莠去津、玉地、玉草净等。

其它除草剂还有绿麦隆、精奎和灵、扑草净等。

6、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于调节植物生长,不用于防治有害生物。

其中有的能刺激生长,如赤霉素(九二0)、复销钾、复销钠;

有的能抑制生长,如矮壮素;

有的能改善植物内在或外在质量,如乙稀利(香蕉精)可用于催熟。

二、农药的使用技巧

(一)农药使用误区

1、追求速效性。

很多菜农在选择农药时,总是喜欢选择速效性的,原因是速效性的农药使用后很快便表现出效果。

尽管有些农约效果不错,但由于效果表现慢,在后期效果才好,而不为菜农所认同。

使用杀虫农药时追求速效性,希望喷药后立即杀死害虫。

但某些生物农药如Bt或阿维菌素杀虫剂等,由于只是杀死虫卵或抑制昆虫蜕皮或见效慢等,不易表现出效果,往往不被菜农所认同。

菜农追求速效性最严重的后果是,某些地方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出的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2、盲目追新求异。

目前市场上的农药种类较多,其中还有一部分“三正”不全的农药。

有的菜农喜欢用较新的农药。

固然新农药的使用可避免某些病虫害出现抗药性,但因为目前很多农药以混配剂为主,使用时会使用量加大,而出现药害。

同时某些农药产品还未推广,对其效果了解不多,也容易出现问题。

3、过于相依某些农药的功效。

很多农药的说明中都有适用范围,在购买农药时,只要是标注作用多的,便会买来使用。

如有的农药标明可治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害,便会被当作是好农药而购买。

4、过量施用。

不少菜农过量施用农药,使用农约时用量是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常造成药害。

5、不能对症下药。

这是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很多菜农由于缺乏必要的植保知识,出现病状后不能正确诊断,而是盲目用药。

特别是当蔬菜缺乏某种营养时,错误地施用另一种肥料,不仅不能治疗病害,反而有可能加重病害。

6、多种药剂混合使用。

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少菜农用几种杀菌剂与微肥、杀虫剂、杀病毒剂等5—8种混用,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会产生药害,影响作物生长。

(二)真假农药鉴别

1、检查农药包装

(1)农药的外包装箱采用带防潮层的瓦楞纸板。

外包装窗口要有标签,标明品名、类别、规格、毛重、净重、生产日期、批号、储运指示标志、生产厂名,在最下方还应有一条彩线标明农药的类别:

除草剂—绿色;

杀虫剂—红色;

杀菌剂—黑色;

杀鼠剂—蓝色;

植物生长调节剂—深黄色。

(2)农药外包装窗口中,必须有合格正、说明书。

农药制剂内包装上,必须牢固粘贴标签,或者直接印刷、标示在包装上。

标签内容包括,产品通用品名、企业名称、有效成分、剂型、规格、农药登记正号、产品标准代号、准产号、净重或净体积、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施用禁忌、中毒症状和急救、药害、安全间隔期、储存要求等。

2、检验农药理化性质

(1)乳油(EC)农药一般是浅黄色或棕色透明液体,加水稀释后如有分层、沉淀或悬浮物,可以判定该农药为伪劣农约。

(2)乳剂(ME)农药多为玻璃瓶装,用肉眼观察如发现有分层现象,可将瓶子上下摇荡,待1小时后,如不再有分层现象,说明此农药有效,如仍出现分层,则说明农药已失效。

(3)鉴别粉剂(DP)时,可以取清水一杯,将药粉轻撒在水面上,如1分钟内粉末全部渗入水中,说明药物没有失效,如粉末长时间不浸润,说明药物已失效。

(三)农药的稀释方法

l、ppm浓度及其换算

ppm就是百方分率或百方分之几,在农药应用中以往常用于表示喷洒液的浓度,即一百方份喷洒液中含农药有效成分的份数。

现根据国际规定百方分率已不再使用ppm来表示,而统一用微克/毫升、或毫升/升、或克/立方米来表示。

百方分率与百分率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百方分率=百分率×

10000

1ppm甲就是稀释1000000倍;

50ppm就是1000000除以50即20000倍,一桶水中加入0.75克农药;

500ppm就是2000倍,一桶水中加入7.5克农药。

2、农药稀释配制

首先要把各种浓度表示方法换算成倍数。

如ppm浓度、克/公倾或克/亩、百分比浓度等。

然后还要注意二次稀释的问题,如甲基托布少克、九二0(先用酒精稀释,再兑水)

克/公倾或克/亩 一般每亩三桶水,如45克/亩就是45公斤水中含有45克农药,即稀释1000倍,每桶水中加15克药;

百分比浓度  如0.5%溶液即15000÷

(15000×

0.5%)=200倍,每桶水中加75克农药,如此类推。

3、农药混合使用的些优点

(1)防治农作物上同时发生的几种虫害、病害、草害,或者病、虫、草都能兼治。

(2)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可以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对还没有产生抗性的害虫,又可起到防止或延缓的作用。

(3)有些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混合可以改进药剂的性能,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4)可以延长药剂的残效期(即对有害生物的持续作用时间)。

(5)可以取长补短,发挥药剂特长

(6)可以节省药剂用量,降低防治成本,一般可降低用药量20%—30%。

4、农药混合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农药混合使用的目的,不能瞎混用。

(2)农药混合后不应发生不良的化学和物理变化,且要现混现用,不能放置时间过久。

石硫合剂、松脂合剂呈碱性,不能与其它大部分农药混用。

(3)混合后的混合药液(药粉),对作物不应出现药害现象,如出现药害,就不能相互混合使用。

(4)药剂混合后,应该是提高了混合药液的药效,至少不应降低药效,也就是说,混配后要增效。

(5)药剂混合后,其混合液的急性毒性一般不能高于各自原来的毒性,也就是说不能增毒。

(四)最佳施药时期

适时用药是含理用药的关键。

可根据害虫特点、气温条件等选择最佳时机用药。

1、根据害虫各生育期的不同特点适时用药。

蔬菜害虫随着虫龄的增长,其抗药性也一次次增强。

杀虫剂农药的最佳用药期应在幼虫期3龄前,即刚孵化后不久;

对于钻蛀性害虫,如棉铃虫、食心虫、斑潜蝇、葱蓟马等害虫,用药适期应在孵化高峰期;

成虫期可采用性诱剂诱杀,效果明显。

2、根据不同气候选择最佳用药时期。

许多农药的防效与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如敌百虫、乐果、辛硫磷等,其防治效果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高而提高,此类农药在温度较高时用药。

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如功夫、溴氟菊脂、联苯菊脂等,在温度较低时防效较好,所以,此类农药应在早晨和傍晚用药。

具有内吸输导功能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在田间光照较弱、温度较低、空气相对湿度开始升高时,药剂挥发少,大部分可被植物吸收,防效较好,所以,此类药剂应在下午或傍晚使用。

微生物杀虫剂对光照、湿度敏感,应选择雾天或露水较多时用药较好。

3、根据蔬菜病害不同的侵染危害特点选择杀菌剂最佳用药时期。

应在病害危害最重、产量损失较重之前进行用药防治。

在施用保护性杀菌剂时,应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打药。

4、根据用药后栽培管理的效果选择最佳时间。

在冬季温室生产中用药时,为了保持温室的温度和降低空气湿度,应在睛天上午或中午用药,便于放风、排湿。

露地栽培,避兔在降雨前用药,防止雨水冲淡药液。

正确施药是指施药方法。

目前我国生产或从国外引进的杀虫剂主要以乳油为主;

杀菌剂和除草剂以可湿性粉剂为主。

所以,我国目前施药方式喷雾为主,其次是拌种、喷粉、撒粉、撒毒土等。

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施用方法。

(1)防治地下害虫。

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拌种、毒饵、毒土、灌根、土壤处埋等方法。

(2)防止种子带菌。

可用药剂处理种子、温汤浸种等。

(3)在保护地生产中用药。

目前常用的施药方法为喷雾和点燃烟雾剂。

(五)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农药,既能便农作物增产增收,达到防治病、虫害最理想的药效,又能确保人、畜、禽、鱼等的生命安全。

因此,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下列事项:

1、购买农药时,先要看出厂日期,注意所购农药是否在保质期内,一般农药的保质期为二年。

不要购买过期变质农药和伪、劣农药。

2、对症下药。

根据农作物所发生的病害、虫害,选择对口农药。

3、选择正确的施药时间。

晴天特别是大太阳的天气,应在上午9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施药,以兔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和施药人员中毒。

同时,施药时,要选择风向,不能逆风喷施农药,以兔施药者中毒。

4、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使用农药,特别注意施用浓度和药剂用量,以免产生药害或达不到防治效果。

5、现在农药普遮使用的背包式喷雾器,其压力和搅拌力不够理想,因此,在农药兑水时(特别敌敌畏这肃比重比较大的农药)应充分搅拌均匀后,才能进行喷雾,以兔药液分散不匀,对作物产生药害。

6、施药完毕后,应先用清水清洗脸部、手、脚,再用肥皂清洗,以兔中毒;

施药器具也应及时清洗,以免腐蚀;

清洗后的残液不要倒入鱼塘和吃、用水塘,以免人、畜中毒;

药液用完后,空药瓶要妥善处埋,切勿乱丢乱放。

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洋葱

1、紫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花梗,洋葱在贮运期间还可侵染鳞茎。

受害部位初呈水浸状白色小点,以后发展扩大,则为大型灰褐色或灰紫色病斑,且病斑周围多灰褐色至灰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黑色霉状物,霉状物呈同心轮纹状排列。

最后病斑整体呈紫色,上部叶组织常常坏死,当病斑扩展到叶片,花梗一周或近一周时,致使叶和花梗变黄枯死或折断。

[防治]

(1)种子消毒播种前用40%甲醛300倍液浸种3小时或0.2%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20分钟,浸后及时用清水漂洗干净后播种。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35%普菌克1000倍液喷雾,连喷2~3次,隔7—10天一次。

2、霜霉病

[症状]叶片和花梗染病,初生黄白色椭圆病斑,湿度大时,其上产生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变为淡黄色或紫灰色,即病菌的孢子囊梗及孢子囊。

霜霉病亦可系统感染,造成植株矮缩。

当发病条件适宜时,霉层直接从绿色叶片和花梗上长出,随后叶片、花梗逐渐失绿变黄。

染病植株可造成病部及以上组织干枯。

(1)种子及葱苗消毒用0.3%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溶液拌种,或用50C温水浸种,再浸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再播种。

葱秧移栽前,淘汰病秧,弱秧,并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秧苗10~20分钟后再行定植。

(2)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株,应摘除病叶。

选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3、锈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花梗。

发病初期病部的绿色表皮上产生出椭圆形,稍隆起的橙黄色小疱斑,后表皮破裂外翻,散出橙黄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后期叶片疱斑变黑褐色,破裂时散出暗色粉末。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2000倍液,腈菌挫2000倍液、粉菌特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4、葱蓟马

[识别]葱蓟马也称烟蓟马,俗称"

爬干虫"

成虫和若虫以挫吸式口器危害寄主植物的嫩芽、叶片、形成许多长形黄白或银白色斑纹,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阻碍光合作用,影响品质产量。

(1)农业防治一是早春清除葱蒜地及其周围杂草和残株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害虫。

二是加强水肥管理,尤其天气干旱时应注意浇水,促进植株生长,破坏适宜葱蓟马发生的生态环境。

(2)化学防治选用10%吡虫啉1500倍液、2.5%金迪乐2000倍液、15%绿园15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防治,据虫情适时喷药。

水稻

1、稻瘟病

诊断:

水稻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有苗瘟、叶瘟、叶枕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尤以苗瘟、叶瘟、穗颈瘟危害重。

①苗瘟:

多发生在2—3叶期,病菌侵染稻基部,出现灰黑色,造成稻苗卷缩枯死。

②叶瘟:

3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

典型病斑呈棱形,最外层中毒部为黄色晕圈,内圈坏死部为褐色,中央崩溃部为灰白色,两端有褐色坏死线。

③穗颈瘤:

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阻分枝的穗颈部,先呈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展呈灰色或墨绿色。

发病早,多形成白穗,严重影响结实、粒重、米质。

发病规律:

在分蘖至孕穗期,经常低温多雨易造成叶瘟爆发,抽穗前期多雨易引起穗颈瘟流行。

山区,长期深灌,冷浸田,偏施氮肥等都易引发稻瘟病。

防治

①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埋,培育壮秧,提高抗性。

②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

药剂有75%三环挫1500倍、稻瘟净1000倍、40%富士1号500倍液喷雾。

2、稻纹枯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稻杆并蔓延至穗部。

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

①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管制氨、磷,增施钾、锌肥。

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氨肥提苗。

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②药剂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

可用5%井岗霉素1500倍、15%粉锈宁1000倍、粉菌特1500倍液喷雾。

主要施于稻株中、基部。

3、稻白叶枯病

一般在分蘖后期出现,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或中脉发展成条斑,病部灰白色,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

空气湿度大时肉眼可见病部有“鱼卵”状菌脓(内有许多白叶枯病细菌),水稻类型不同,病斑颜色略有差异。

防治:

①培育无病壮秧,加强水肥管理,切忌深灌、串灌、漫灌。

②在秧苗三叶一心期,大田出现零星病株时进行喷药,可用20%叶枯宁800倍,77%可杀得1000倍,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喷施2—3次。

4、细菌性条斑病

病害症状多在叶片上,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成为宽0.5—1㎜,长1—4㎜的水渍状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病斑上生出许多很小的露珠状浓蜜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

严重时,病斑增多而联合,局部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斑块。

远看一片枯黄。

①加强种子处埋,可用叶枯宁800倍液、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12小时后清水洗净后播种。

②于发病初期用20%叶枯宁800倍,77%可杀得1000倍,氧化亚铜1000倍液连喷2—3次。

5、稻曲病(谷果)

该病仅在穗部发生,危害小穗,俗称“谷果”。

病菌侵入谷粒后破坏组织,形成菌丝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墨绿色球状物,其后表面龟裂,散布墨绿色孢子。

发生数量,大小差异较大。

①合理施肥,增施钾肥,补施硼肥。

②抽穗前5—10天每亩用5%井岗霉素1000倍、20%粉锈宁800倍、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l—2次。

6、秧苗立枯病

立枯病分病菌性和生理性两种。

病菌侵入根部,导致根部坏死,造成秧苗全株死亡。

发病的时间是从出苗到3叶龄期。

病苗拔起时可从地表处拔下,根部腐烂。

在气温变化大、低温、生长停止状态下易发生。

生理性症状:

发病时叶片迅速卷缩,从灰绿色变为黄褐色,近地表部分不腐烂,还保持绿色,拔时需用劲,能与根一起拔出,小片发生,严重时病苗连成大片,发生的条件是高温后低温,后急剧升温时易发病。

大约在播后15—21天最易发病。

敌克松是一种较好的药剂,兑水800—1000倍液,在秧苗1叶1芯期施用,最好选晴天傍晚施用,防止见光分解。

但在不良条件下,如阴天多雨施用不仅不能防治立枯病,还会诱发立枯病,所以应选在晴天下午施用。

7、三、二化螟(钻心虫、线心虫)

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形成虫伤株。

“枯心苗”及“白穗”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

①农业防治齐泥割稻,锄劈或拾毁冬作田的外露稻桩;

春耕灌水淹没稻桩10天;

减少水稻混栽,选用良种等。

②化学防治在破口5%—10%时施药1—2次,间隔5天。

可用万金、杀螟松等防治。

8、稻纵卷叶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缀丝纵卷单张水稻叶片作成虫苞,并匿居在内取食叶肉。

留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使水稻秕粒增加,导致减产,甚至无收。

稻纵卷叶螟喜温、高湿。

温度22—28℃;

相对湿度80%以上,最适于其发生。

矮杆、阔叶、叶色嫩绿的品种,或灌水过深、施氮肥过迟,易引起水稻徒长与披叶,适于取食为害,通常发生严重。

在幼虫孵化盛期(7月上中旬)施药,可用万金1000倍,杀必得1000倍,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雾1—2次。

9、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均属同翅目,飞虱科,是我国水稻的首要害虫。

取食时成虫和若虫群集稻丛基部吸汁为害,唾液中分泌有毒物质,因而稻株不仅被吸食耗去养分,使谷粒千粒重减轻,秕谷粒增加,而且在虫量大时,引起稻株基部变黑,腐烂发臭,短期内水稻成团。

成片死杆倒伏,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

稻飞虱主要在拔节前危害较重,全生育期应防2—3次。

①农业防治A、加强扭间管埋:

如适时烤田,浅水勤灌;

施肥要做到促控结合,防止水稻前期猛长,封行过早,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等。

B、推广抗虫品种,合埋布局:

相同生育朋的水稻连片种植,可防止稻飞虱扩散转移,便于统一防治

②化学防治采取“压前控后”和狠治主害代的策略,分蘖期至孕穗期有针对性地及时施药。

可用10%吡虫啉2000倍、绿浪800倍、25%扑虱灵2000倍液、2.5%蚜虱绝2000倍液喷施。

(三)番茄

1、番茄病毒病

该病是番茄发生最为普遍,对产量和质量影响最大的病害。

症状

①花叶病叶片出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斑驳。

病叶变小、扭曲不平整,病株发育缓慢,坐果少而小,果面多出现花斑、呈“花脸状”。

②蕨叶病病株顶部嫩叶细长,变小,叶肉部分退化,严重者全部退化,仅剩一线状主脉,形似蕨叶。

下部叶片纵向向上卷曲,茎部节间缩短,植株生长缓慢。

③条斑病病株的茎、叶柄上产生坏死型条斑是典型症状。

发病初期,在顶部茎、冲柄上产生暗绿色至浅褐色、长短不一的纵向短条斑,后期呈深褐色至黑褐色,略凹陷。

病斑外茎质脆,易折断。

病株易黄萎干枯而死亡。

果实上产生褐色油溃状斑块,病部凹陷,果实畸形。

不堪食用。

④卷叶病病株叶脉间黄化,叶片向上卷曲,植株萎缩,生长缓慢,染病早的不能结果。

①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适时定植,控制苗期病毒病。

春番茄宜早播种早定植,一般在9月下旬以后定植为宜。

定植时淘汰病苗和弱苗。

育苗要注意防蚜虫,据虫情适时防治1—2次。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20%病毒克星400倍、20%病毒A500倍、小叶灵1000倍、1.5%植病灵1000倍液喷洒,隔10天一次,连喷2—3次。

症状:

植株叶片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初为水渍状暗褐色小点,逐渐扩大至圆形或随圆形病斑,外缘有黄色晕环,病斑上有深褐色同心轮纹。

严重时病斑增多,可使病叶卷曲、干枯、早落。

茎部受害,病斑多发生在分枝处,病斑灰褐色,椭圆形,稍凹陷。

果实上病斑呈褐色或暗黑色,稍凹陷,上生黑霉,病果易开裂。

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可选用75%百菌清600倍,75%普菌克1000倍、50%多菌灵500倍、77%可杀得500倍、8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施,间隔7天一次,据病情确定喷药次数。

2、番茄晚疫病

叶、花、果和茎均能受害,以叶和青果受害重。

叶片感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扩大后变为灰褐色,高湿时产生稀疏白霉;

青果被害,近果柄处形成淡褐色病斑,渐变棕褐色,潮湿时产后少量白霉。

防治与早疫病相似,可选用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可杀得,百菌清,甲基托布津防治。

3、番茄灰霉病

症状主要危害花、叶片、茎和青果,病菌先侵害青果上残留的花瓣、花托和残存的柱头,进而向果实上蔓延,引起果皮灰白色水渍状软瘸,表面产生灰白色,以后变灰绿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被害果实不脱落;

叶片受害,病斑呈倒“V”字型向内发展,水渍状,浅绿色,边缘不规则,表面有灰绿色霉层;

茎杆染病形成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严重时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①农业防治多施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阻挡土中病菌向上部传播;

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组织带出田外;

适当控制浇水,并注意排水。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600倍,75%普菌克1000倍,50%多菌灵500倍、77%可杀得500倍、50%多菌灵500倍液轮换喷施,间隔7天一次,据病情确定喷药次数。

(四)茄子

1、茄子褐纹病

可危害整个生育期。

幼苗受害,茎基部出现凹陷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严重可造成幼苗猝倒或立枯;

叶片上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变褐色,中间灰白或浅褐色,有轮纹,后期干裂、穿孔、脱落;

茎枝上病斑棱形,边缘深紫色,中间灰白色凹陷,上生许多黑色小点,后期组织干腐,皮层脱落,露出木质部,易折断;

果实病斑为浅褐色椭圆形凹陷斑,有黑色小点,后期为灰白色,严重时病斑布满全果。

①培育无病壮苗

A种子消毒:

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捞出,置30℃以下水中浸6—8小时,然后催芽播种。

B苗床消毒:

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10克,与细干土10—20kg充分拌匀,用1/3药土铺底,播种后,将剩余药土覆在种子上。

C加强苗期管理:

提倡营养钵育苗。

苗床选2年以上未种过茄子的田块。

尽可能早播种,早定植。

定植前喷50%多菌灵500倍液1—2次。

②加强管理多施有机肥,配合磷、钾肥施用。

及时追肥,适时采收,及时摘除一切病叶、果。

③药剂防治结果后喷洒58%甲霜灵锰锌4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