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镇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7818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镇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调研报告镇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调研报告镇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镇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调研报告镇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镇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调研报告镇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幅员面积56.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55个村民小组,总有9617户34042人,外出务工人口约21700余人,占中人口的63.7%。

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50元,外出务工收人所占的比例高达%。

外出务工人员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约占这个年龄段总人数的93.4%。

二、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原因

从对村和村60户家庭的调查走访中看,家庭收入低、呆着农村无事可做、希望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是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6.7%、25%和10.3%。

(一)家庭收入低。

现在农村,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读大学毕业,保守测算,需要10多万元;

子女婚嫁一般支出在5万元左右;

加之,平时日常生活购置生活物资的支出。

对于农民来讲,紧靠土地种植农作物难以支付如此大额的支出。

这是走访群众中反映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群中。

(二)劳动力饱和。

现有的土地资源有限,农用机械又在推广使用,加之,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人。

农村青壮年认为,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又无收入,还不如选择外出务工。

(三)生产效益低。

农业经营模式分散,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加之,风险较大、效益低、收入少等特点,导致农民种地、种田积极性不高。

(四)农村发展滞后。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很大,但总的来说,交通出行仍然不方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精神文化生活依旧贫乏等等,加之,乡镇企业不发达,无法吸收剩余劳动力,必然导致人员外流。

(五)城市诱惑大。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更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一些劳动力特别是青年人受城市多彩生活和便利舒适条件的诱惑,在思想上瞧不起农业生产这个行业,不愿继承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以各种方式外出打工或经商。

从走访看,这是主要体现在35岁以下的青壮年中。

(六)为后代创造好条件。

城市拥有好的教育、卫生等基础条件,一些有了子女的中年群众,有一定资金积蓄后,基本都留在城市中,及时没买房,也长时间租住在城市,他们想子女接受好的教育。

从调查的31户中年群众中,有23户移居城市,跳出了农门。

从、村看,很多房屋常年空置,有的都成了危房,空心村成为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

(一)积极效应

一是增加了家庭收入。

镇是劳务输出大镇,仅2013年,通过银行汇款回就达1.45亿元。

二是使当地人眼界开阔。

外出务工人员在等一些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呆过后,见识更广阔,思想更先进。

他们把自己在外面城市的所见所感和积累的经验财富带回原来的山村,用自己先进的思想去唤醒山村保守的人们,带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致富。

三是促进了当地发展。

很多外出务工人士致富后,都不忘家乡发展,家乡修桥铺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仅2013年以来,全镇修桥铺路接收成功人士捐资380万元。

个别成功人士在累积了一定资本和经验后,回到家乡创办了一些小型产业,带动地方发展。

如现任镇双祠堂村村支部书记的冯立,就是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中的典型代表。

2011年,冯立从成都回到后,在石富社区投资近500万元,建立起市蜀香园食品厂,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特色蔬菜种植3000余亩。

(二)消极影响

一是耕地利用率下降。

首先表现在耕种面积减少,土地抛荒。

在走访的20户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户中,有9户土地全部抛荒,5户土地部分抛荒。

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土地抛荒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约为78.5%。

其次,表现在粗放型耕种,广种薄收,省事田、懒人田随处可见,田地越来越瘦,粮食靠杂交稻高产。

再者,高效经济作物发展滞后,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很多农民已不再把经济发展寄托在那一亩三分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占88.2%,油料、蔬菜和瓜果等经济作物占11.8%。

二是使当地政府负担加重。

首先,留守儿童、留守老年、留守妇女造成的教育、医疗、医保、救助、纠纷等问题导致政府负担加重。

其次,农村治安问题恶化,村民的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失窃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在冬季,家禽失窃比较严重。

三是对留守儿童成长不利。

外出务工导致家中儿童留守,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和父母较长时间分离,孩子们会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情感的适时表达,容易造成自闭、暴力等性格扭曲(举一个具体案例)。

另一方面,爷爷奶奶这一代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文化教育和科学引导培养,教育管理全部压在了学校老师的身上。

该镇共有留守儿童近800余人,凸显了“隔代管教监护难,溺爱教育难,缺乏管护安全难,管理脱节成长难”四难问题。

四是留守老年人身边无人赡养。

子女长期在外打工不能按时回家,造成老年人孤独感增加。

由于青壮年人绝大多数都出外打工,家中老人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依旧活跃在田间地头,从事农务,生活很辛苦。

一旦生病,也都要靠自己。

甚至有些时候,外出打工的子女在外生活条件不好,老人还要拿出自己仅有的储蓄来接济孩子。

如村4社的唐志军夫妇,带着两个孙儿孙女,完全靠自己在家务农的收入供他们俩读书。

五是留守妇女问题影响家庭和睦。

由于家庭中男性劳动力的长期缺失,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大部分留守妇女的丈夫一年回家1-2次,有的甚至几年都未回过家,留守妇女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这导致许多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

(举例说明)

六是不利于当地发展。

全镇年满50岁以上的村三职干部达48人,占村干部的78.6%,由于年龄较大,村两委干部接受新鲜事物、带动村民发展致富能力较弱,外出务工的优秀年轻人也不愿意当村干部。

青壮年的外出导致当地一些基础建设缺乏劳动力。

以目前正在建设的新农村建设为例,由于当地没有合适的青壮年,参与工程建设的普通劳工90%都是外地招过来的。

四、化解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造成负面影响的对策

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的思路,就是要使农村留的住人,村民愿意留下来,具体来说,就是能挣到钱、有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从这个思路出发,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是农村的道路建设,要使农民生产生活物资和所种植出来的农作物能顺利的运送。

目前镇还有1%的村没有水泥路,还有14.5公里村道路没有硬化。

加大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建立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鼓励规模经营。

用好用活国家对农村的项目资金,探索尝试走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加快土地流转,把土地有偿转包给有能力的经营业主,或培育扶持种养殖大户,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当地群众就业。

(三)加强乡镇企业建设。

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思想教育,鼓励一些有回乡兴办企业意向的人员回乡办厂,并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通过发展企业使一些不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实现“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

(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对那些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学生让其在学校吃住,由学校统一加强管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课余时间由学校负责监护,由老师一对一进行教导。

购置电脑,建立留守儿童家长群,构建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机制,共同引导孩子良性成长。

(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结合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科技、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育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使每位留守劳动力真正掌握1—2门适用技术,实现农村留守劳动力又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弥补当前农村技术、劳力的不足。

(弘利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