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7877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宋朝是不可能出现内阁大学士的,《诗经》并不是孔子整理的同时纸的出现在汉朝,《开创盛世》中突厥兵犯唐朝边境是符合史实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史学研究•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基本符合历史的电视剧

4.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以下哪种对东南互保事件的评价更符合当今史学观点()

A.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最终酿成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

B.列强在华势力空前膨胀,清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张之洞等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势力的作用

D.地方势力从此不再听从中央调配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A项不符合史实;

B项是在1901年;

D项与史实不符;

材料中“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说明张之洞等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势力的作用。

故选C。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国门洞开

5.有人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共和制B.君主制和议会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D.共和制和议会制

【答案】B

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题干材料中“‘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表明英国政治制度中“尊严的部分”是指君主制;

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表明“效率的部分”指的是议会制,议会行使原来专制君主的立法权、财政权等。

故选B。

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6.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

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

这一官员的做法()

A.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此题是一种变相的知识再认再现,考查的实际是死知识,题干只是提供了解题的时间线索,是伪能力题。

该题所表达的内容,书本教材无涉,罗马具体的政体和政治运作书本也无详细交代,材料内容实在没有可资学生解读的信息。

除了“公元前304年”,印证公元前5世纪,成文法的颁布;

公元1世纪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罗马法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等基础知识,排除A、B、C,故答案为D。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法律·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7.“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蒋介石1937.7.17庐山)结合时代背景,各方对此讲话的态度错误的是()

A.国民党尽管还犹豫但已经准备作战B.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

C.日本对中国施以更猛烈的军事打击D.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8.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侵略权益,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②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④③②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①协定关税 

出现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②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取得的,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是在《南京条约》附件中的取得的, 

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取得的,所以答案选择D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华

9.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D.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10.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日美安保条约》等条约把台湾作为太平洋整个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反对日美安保同盟,并视之为对中国安全的威胁。

但在70年代中日邦交谈判时,中方却同意搁置安保条约争端。

究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中美已经建交B.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主要威胁

C.《日美安保条约》已经失效D.美日同盟关系已解除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反对日美安保同盟,并视之为对中国安全的威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7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中方同意搁置安保条约争端,有利于集中力量对付苏联威胁,B项说法正确。

A项说法是中日建交的原因之一,但不能反映出材料的全部;

CD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B。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外交关系的突破•中日关系

11.(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厦”。

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A.郡县制度: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B.尊儒制度:

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C.科举制度: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D.国有专营制度:

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

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的统一,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B项尊儒制度:

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并没有正确表述出尊儒制度对中央集权的作用。

所以本题选B。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尊儒的作用。

12.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

南浔丝市行》中写道: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①这些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②外贸繁荣受到中外商人欢迎

③苏杭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④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此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依据所学对材料分析可知,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逐渐超过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就是更多人从事纺织业。

故苏杭商业地位受到挑战,排除含有③的选项,故选C。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3.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

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生活的衰败。

与之观点相似的经济理论是()

A.重商主义B.重农抑商C.凯恩斯主义D.自由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凯恩斯主义。

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形成了凯恩斯主义。

所以C项正确。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凯恩斯主义

14.(《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

“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

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

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

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

”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

1912-1919年间美日侵华资本增长,实力增强,与英国实力相当。

此时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美日趁机扩张。

所以A是错误的。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5.下表为《1972年至1985年中美贸易状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不当的是()

A.1980年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呈现低水平增长趋势

B.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与中美建交有关

C.80年代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致对美出口增长迅猛

D.8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致对华出口几乎无增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B,C皆正确,可排除。

而D表述错误,因为美国经济“滞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危机逐渐缓和,所以D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16.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

这—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都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

该方案出台表明()

A.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B.中国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此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三方案”出台于1973年,当时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该方案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大量成套设备。

“四三方案”是中国主动引进西方设备,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A项;

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于1956年;

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故B、D均不正确。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国民经济的劫难

17.1887年,广州市场上每包印度棉纱价格约为57两白银,而每包中国本土手工纺纱价格则高达87两白银。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货涌入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发展B.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土纱的价格较高,洋纱的价格比较低,有竞争优势,因此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棉纱,造成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所以答案选A。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8.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

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

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

A.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议

B.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

C.认清了与世界的差距,推动了改革开放

D.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从1978年1月到年底”、“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此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

B项明显具有片面性,属于无关项;

D项“直接促成”,错误。

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

以下阐述合理的是()

①欧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本地区政府间最有影响的经济论坛

④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各成员国仅限于经济合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欧盟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合作不仅限于经济合作,因此可以直接排除带④的选项。

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内容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学生应该准确把握三大区域合作组织的特征:

欧盟一体化程度最高;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最早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倡导零关税;

APEC则是成员国差异最大,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特点

20.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即“蝴蝶拍——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

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

选项

蝴蝶拍翅膀

产生的风暴

A

社会风俗的变革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C

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饥

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根据题干关于蝴蝶效应的阐释“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说明整个系统联系紧密,英国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选B;

社会风俗的变革不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推动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的风暴是经济危机,经济大危机和苏联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不存在根本联系,排除AB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21.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结束了彼此分裂割据的状态,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而经济全球化也自此出现,所以A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BCD三项说法错误,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占据主导地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其中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面临激烈的挑战,冷战的结束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口的相互迁移也是世界各地联系加强的表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现代世界·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全球化的进程

22.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

诺兰说:

“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本题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两项能力,重点关注的是新中国经济建设政策的演变等相关知识。

这道题应该说还是做的不错的,理论上讲该题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即使历史老师来做也同样如此,但是正是考生学科底蕴薄,思虑少,反而能做对。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扣住材料中的“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即强调调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出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必要性。

23.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

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知历史事物,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专利数的剧增”,可知,这与德国政府重视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海外市场”,材料无从体现;

B项“遥遥领先”,不符合史实;

D项“引进他国技术发明”,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府的科技引领作用

24.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

“富疆之镱,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

”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

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

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

C.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

D.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富疆之镱,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全力从事铁路建设”、“中华民国铁道协会”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B两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AB;

C项表述,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

进一步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华民国初年的铁路建设

25.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1930

90.4

-12.3

8.7

1933

55.6

-4.1

24.9

1935

72.2

10.9

20.1

1938

84.7

-6.3

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

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

分析表格内容可知,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

失业率在1935年到1938年有所下降,故A项表述错误;

1930年到1933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增长率与失业率均上升;

1935年到1938年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失业率下降,故B、D错误。

所以应选C。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作用

26.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的原因;

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此分析,答案为D。

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三者之间的联系。

与此相关的三者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也需要掌握。

世界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7.(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

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城粮食的歉收

C.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

D.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原因和影响。

28.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