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798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化智能医院完整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实用性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必须符合XX医院智能化工程实际需要和投资的合理性,不片面追求系统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以防止造成投资的浪费。

XX医院工程的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要达到陕西省甲级智能水平,但不等于所有子系统最高标准、最好设备的简单组合。

从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各子系统的最优不一定导致整个系统的最优。

必须根据建筑的类型,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全面进行功能需求和投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投资方案才不至于造成投资的浪费。

智能化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原则是:

设计一步到位,工程实施时应首先满足主要功能的实现,特别注重系统设置的合理性、实际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在此基础上,整个智能化系统应有突出的“亮点”。

这是智能化系统实施方案应当遵循的原则。

作为现代化的医院,从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出发,在每个子系统的实施方案中,都应把系统实用性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只有在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实用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展现系统的其他特点。

可靠性

系统应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技术文件规定功能的能力,并具备系统长期和稳定工作的能力。

先进性

先进性是XX医院智能化整体形象的重要标志,是系统达到陕西省甲级智能建筑的主要条件,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能适应科技进步的发展与变更。

因此必须考虑高新技术在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这是该系统的“亮点”所在。

特别在结构化布线、楼宇自控、安全防范、计算机网络、智能化集成、信息管理等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保证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升级变更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性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科技进步的发展与变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

对此,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扩容余地,系统实施方案必须具有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经济性

在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系统设置和设备配置的过程中,应使系统在保证可靠性、先进性的同时,本着经济、实用、合理的原则,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系统配置时注意采用有长期动态寿命的产品,回避使用短期过渡性技术的产品。

使系统既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也能适应科技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开放性

系统应遵循开放性原则。

系统应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方面的接口与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1.4建设规范与标准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

4)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GB/16796-1997)

5)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6)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7)安全防范工程行业标准(GA/T70-94)

8)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

9)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1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11)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GB/T16572-1996)

12)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

1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14)30MHZ-1G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14948-94)

1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16)智能建筑评估标准(DG/J08-602-2001)

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1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20)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21)商用建筑综合布线设计标准(EIA/TIA—568B)

22)国际综合布线系统标准(ISO/IEC11801)

23)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及空间标准(ANSI/TIA/EIA569-A)

24)商业建筑电信基础结构及管理标准(ANSI/TIA/EIA606)

25)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接地及连接标准(ANSI/TIA/EIA607)

26)UTP布线系统现场测试标准(ANST/TIA/EIATSB-67)

27)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ANST/TIA/EIATSB-72)

28)开放式办公室布线系统标准(ANST/TIA/EIATSB-75)

29)SPC135P标准(BACnetNASI/ASHRAE)

30)六类布线标准(TIA/EIA-568B.2-1)

31)民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568)

32)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115-87)

3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34)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指标(GY/TTJ25-86)

3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4959-95)

36)视听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15859-1995)

37)视听、视频和电视系统中设备互联的优选配接值(GB/T158591995)

38)陕西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

39)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DGJ08-83-2000)

40)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综合布线系统建设

综合布线系统是大楼内最基础的设施,其目的就是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优质可靠的信息传输通道,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应用系统的具体需求。

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包含的内容:

医院内网、外网、语音网、IP监控网。

其中。

1)弱电金属桥架规划建议:

弱电水平桥架采用300mmx100mm,其它楼层水平桥架采用200mmx100mm;

垂直桥架采用300mmx100mm;

竖井内垂直桥架应与平面图中水平桥架连接,并应与大楼接地线进行可靠连接。

2)管线路由安装建议:

各房间信息点位实际位置应结合办公家具平面布置,遵循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按照综合布线穿管要求应预留不少于70%管余量,建议穿2~3根六类非屏蔽网线采用∅20KBG管,4根六类非屏蔽网线采用∅25KBG管。

3)设备供电:

本方案所有网络设备供电,均由网络机房UPS后备电源统一供给,以防止市电中断对业务带来的影响。

因考虑到监控供电需求量较多,需设计好三相平衡供电。

2.1子系统组成

根据《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六个子系统构成。

2.1.1工作区子系统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由从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由数据信息点组成。

工作区的每一个信息插座可支持数据终端等终端设备的设置和安装。

工作区数据点采用六类非屏蔽模块,计算机联网的网线和电话机用的RJ11插头线(电话机一般都配有这种电缆)都可以与RJ45插座可靠连接,这样就实现了语音/数据完全可互换,使电话与电脑之间的线路转换十分简单,仅仅只需要在配线架上改变跳线即可,大大方便了今后的实际应用。

为了保护信息模块和跳线,防止碰撞而损坏,减少弯角上的辐射和衰减,减少插座内积灰影响电气性能和防水,本投标方案全部使用外观大方、带倾斜防尘的面板。

并且根据信息出口的不同功能用途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提高了识别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维护。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工作区模块的正确安装对用户今后的使用尤为重要,根据规范要求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保持高度一致。

如下图所示:

工作区用户的设备终端需通过设备连接软线与信息插座相连,需配置一定数量的六类非屏蔽数据跳线。

为确保整个数据通道端到端符合六类非屏蔽标准的性能要求,所有数据跳线均选用原产成品跳线。

根据实际情况,医院内网、外网及电话等终端附近均需安装信息面板,为了提高灵活性,本工程电话网水平布线采用六类非屏蔽网线,终端模块使用六类非屏蔽模块。

2.1.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是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到管理间为止,该子系统的结构一般为星型结构,它与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

水平子系统一般在一个楼层上,仅与信息插座、管理间连接。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安全防护等级我司建议采用非屏蔽六类电缆4对双绞线,性能符合最新的六类国际标准TIA/EIA568B.2-1,并且在性能上进行预留,即使在最严格的使用四个连接件的信道情况下也超越标准,其测试带宽达到600MHz;

它可支持五类、超五类、六类定义的所有应用,如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1.2GATM;

它通过第三方独立实验室UL及Delta认证。

根据施工图的要求线缆走线方式有走吊顶的金属电缆桥架的方式和采用网络地板下线槽(金属)走线方式。

◆走吊顶的金属电缆桥架的方式

此方式适用于楼层信息点数较多,线缆相对密集,为水平布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金属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金属桥架,屏蔽性能好,安装在吊顶内,从弱电井引向各个设有信息点的房间。

再由预埋在墙内及地下的不同规格的铁管及线,将线路引到墙上的暗装铁盒内及地面出口处。

线槽的材料应为泠轧合金板,表面可进行相应处理,如镀锌,喷塑,烤漆等。

线槽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为保证线缆的转弯半径,线槽须配以相应规格的分支辅件,以提供线路路由的弯转自如。

为确保线路的安全,应使槽体有良好的接地端,金属线槽,金属软管,电缆桥架及各分配线机柜均需整体连接,然后接地,如不能确定信息出口准确位置,拉线时可先将线缆盘在吊顶内的出线口,待具体位置确定后,再引到信息出口。

◆采用网络地板下线槽走线方式

对于有密集的地面型信息出口的情况,通过网络地板下敷设金属线槽的方式走线,主干槽从该层弱电间引出,沿走廊内的金属桥架引向以上特殊信息点,再用网络地板下的金属支架引向房间内的各信息点出线口,强电线路可以与智能化线路平行配置,但需分隔于不同的线槽中,这样可以向每一个用户提供一个包括数据,语音,不间断电源出口的集成面板,真正做到在一个清洁的环境下实现办公自动化。

2.1.3管理间子系统

数据光纤及语音铜缆管理间子系统由网络中心-汇接机房-楼层配线间三级管理结构组成,配线间内由网络设备、机柜、光纤配线架和模块化配线架组成。

所有信息点接入模块化配线架,数据主干采用光纤配线架,所有的模块化配线架及管理单元。

该工程的管理间子系统设备全部采用19英寸标准网络机柜安装,并配有网络设备专用配电电源,可将网络设备放置其中。

此种安装模式具有整齐美观、可靠性高、防尘、保密性好、安装规范、并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等优点。

由于管理间内要安装网络设备,需保持良好的通风,并配备必要的照明设备以便于设备维护,地面应光滑、不起尘,建议刷耐磨漆。

为使主接线间内的线缆和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建议主接线间要做到以下几点:

室温保持在18°

C至27°

C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至55%。

保持室内无尘,通风良好,亮度至少达到150LUX。

使用防火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从地板到天花板)和阻燃漆。

提供合适的门锁,门应向外开。

提供离地板至少2.55米高度的无障碍的空间,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mX宽90cm。

要有足够数量的专用电源插座,为设备提供220伏15安培的交流电。

此路电源要与空调或照明的供电线路分开。

2.1.4干线子系统

垂直主干采用通讯电缆和光缆,将子配线管理区(IDF)与主配线管理区(MDF)用星形结构联接起来,作为信息传递的主干道。

垂直干线应选择干线电缆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宜选择带门的封闭型通道敷设干线电缆,也可与弱电合用。

为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干线配置如下:

1)数据主干采用3根16芯室外单模光缆

计算机机房肩负着整个网络管理及调配的重任,因此高性能及稳定可靠的光纤布线就成为数据主干的首选。

2)语音主干采用50对和25对大对数语音电缆

垂直干线所有线缆均需要按照线缆类型进行捆扎固定。

2.1.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由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

它把各种公共系统的多种不同设备互联起来,其中包括电信部门的光缆进线、Internet光缆进线、网络核心设备、程控交换机或虚拟交换机等。

设备间主要用于汇接来自各个IDF的语音/数据干缆。

数据应用:

由24口光纤配线架叠加形成大型的可灵活控制配线阵列和模块化配线架,光纤配线架主要用于连接数据主干光纤和光纤到桌面的信息点的光纤;

模块化配线架主要连接机房内和本层的信息点。

另外还配置1U理线器用于管理光纤和六类非屏蔽线缆跳线。

2.2信息点位设计

本工程综合布线各类信息点数量到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2.3布线编号管理及标识

线缆的标识应当能够方便标识且容易区分终端类型和所处位置、端接配线架、所在机柜等信息,因此应对终端、配线架、机柜进行统一的标识管理。

2.3.1终端标识

其标识的元素应包括类型、楼层、该楼层点位的顺序号。

终端包括内网信息点(N)、外网信息点(W)、电话信息点(T)、无线AP预留(A)、监控点(J)、门禁控制器(M)。

本布线工程针对各种终端按以下规则统一标号,如:

X-Fn-nnn

2.3.2配线架端口标识

其标识的元素应包括配线架类型、安装机柜号、同类型配线架的编号。

配线架类型包括内网配线架(N)、外网配线架(W)、电话配线架(T)、光纤配线架(F)。

同类型配线架的编号是指同一个机柜内同类型配线架从下至上按位置进行自然编号,最小从1开始。

本布线工程针对各类配线架按以下规则统一编号,如:

X-Gnn-Jn-Pnn

2.3.3机柜编号

机柜标识元素包括所在配线间的楼层和该配线间的机柜顺序号,标识相对简单。

格式如下:

Gnn

2.3.4线缆标识方法

信号线缆采用固定尺寸的刀型结构,该标签材料的特点:

∙标签厚度为0.09mm。

∙面材颜色为哑白本色。

∙材料为聚酯PET(Polyester)。

∙使用温度范围:

-29℃~149℃。

∙兼容激光打印和油性笔手写。

∙材质需通过UL和CSA认证。

刀刻虚线的作用是标签粘贴时方便折叠,尺寸为:

1.0mm×

2.0mm。

标签刀型结构右下角有一个英文单词“TO:

”(在图示方向看是倒写的),用以表示标签所在电缆的对端位置信息。

为了达到字迹清晰、美观及耐久性的效果,在手工书写标签时必须使用黑色油性笔(不包括圆珠笔)。

因为圆珠笔与油性笔相比书写效果较差。

同时书写时容易将圆珠油涂抹在标签纸上,造成脏污且使字迹模糊不清。

双头油性笔的一端为大头(笔上有标识为“细”),另一端为小头(笔上有标识为“极细”),在书写标签时请使用小头(即“极细”端)。

为了便于识别和美观,要求现场手写字尽量符合标准字体模板(TimesNewRoman)的要求。

书写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标签默认粘贴位置在距离插头5cm处,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如:

标签位置应该避开电缆弯曲或其它影响电缆安装的位置。

标签在线缆上粘贴后长条形文字区域一律朝向右侧或下侧,如下图所示。

具体描述如下:

在标签粘贴处,当电缆垂直布放时标签朝向右。

当电缆水平布放时标签朝向下。

标签的粘贴步骤和方法如下图所示:

线缆段按照连接的作用不同,标识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所有线缆段无论距离远近,均应进行两端标识,并符合逻辑,建议线缆标识工作由专人统一负责。

面板—配线架后部端口:

面板上进行使用8mm打印标签对终端标识,标识格式如本文2.3.1节所示;

底盒内使用刀型标签标识,标明对端配线架端口号,标识格式如本文2.3.2节所示。

配线架前部端口—交换机:

该段线缆一端固定于配线架前部,另一端端接交换机或其他设备,因此在配线架前部的端口的标签注明端接设备端口号

设备之间的连接:

设备之间的连接线缆应当在标识中注明设备编号和端口类型和端口号,两端标识且符合逻辑(设备编号和设备端口标识办法参见本文3.2节)。

2.4链路测试与测试方法

施工完成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两种测试:

●线路测试:

采用专用的六类电缆测试仪对标准所规定的布线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包括所有信息点的接线图、长度、串扰、衰减量等指标。

●联机测试:

选取若干个工作站,进行实际的联网测试。

整个布线系统包括双绞线和光纤两种线路,每条链路我们都要用专用的测试仪测试。

2.4.1六类线缆测试

双绞线连接:

根据ISO/11801和TIA/EIA568B六类测试要搭配相应厂商的适配模块。

光纤连接:

根据ISO/11801国际标准OpticalClass之要求制定。

双绞线连接被测链路的定义:

六类测试标准,我方将采用TIA/EIA所规定的CAT6指标或ISO11801CLASSE指标,并且选用三级精度的测试专用仪器。

六类标准测试的主要指标包括

测试项目

WireMap

Length

Pair-PairNEXT

Attenuation

PSNEXT

FLUKE六类线缆测试仪

ELFEXT

ReturnLoss

Delay

DelaySkew

ISO/IECClassE六类布线标准中规定的信道性指标值

freq

(MHz)

atten

(dB)

pr-pr

NEXT

PS

return

loss

phase

delay

(ns)

skew

1

2.2

72.7

70.3

63.2

60.2

19.0

580.0

50.0

4

4.2

63.0

60.5

51.2

48.2

563.0

10

6.5

56.6

54.0

43.2

40.2

556.8

16

8.3

53.2

50.6

39.1

36.1

554.5

20

9.3

51.6

49.0

37.2

34.2

553.6

31.25

11.7

48.4

45.7

33.3

30.3

17.1

552.1

62.5

16.9

43.4

40.6

27.3

24.3

14.1

550.3

100

21.7

39.9

37.1

23.2

20.2

12.0

549.4

125

24.5

38.3

35.4

21.3

18.3

11.0

549.0

155.52

27.6

36.7

33.8

19.4

16.4

10.1

548.7

175

29.5

35.8

32.9

18.4

15.4

9.6

548.6

200

31.7

34.8

31.9

9.0

548.4

250

36.0

33.1

30.2

17.2

14.2

8.0

548.2

测试仪内自动存贮了各种标准的限值,它自动地逐项指标进行测试、比较,并报告结果。

我们推荐使用的测试仪为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DSP4300,测试标准建议使用TIA/EIA568B规定的永久链路(P-Link)或信道方式(Channel)。

2.4.2光纤链路测试

A、光纤系统的测试指标

光纤线路的测试只要求测试一项结果──衰减:

∙衰减量<

1.5dB,(1300nm)

2.5dB,(850nm)

B、测试项目

∙连通性测试

∙全程衰减及SC连接头衰减测试

C、具体测试方法

∙光纤水平子系统需要测试端的参数;

沿一个方向在波长850nm或1300nm处测试衰耗值

∙光纤主干系统需要测试的参数;

沿一个方向在波长850nm及1300nm处测试衰耗值

(注:

由于不同方向的测试的数值之差,一般会很小,而且多半由测试仪器的精度或测试手法而引起,所以单方向测试已足够。

而水平子系统的距离标准极限很短(90米),所以其在不同波长处测试值的差别不大,因而单波长测试已足够)。

为符合TIA/EIA528-14A关于"

多模光纤的安装及光功率损耗的测试"

等要求,光纤测试采用FTK200型测试仪进行测试,对于光纤系统,测试指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全程链路衰耗值=光缆的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