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8058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下污水顶管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

《地下工程穿越市管城市道路安全监管工作程序》

3、监测目的

确保基槽边坡稳定,顶管工作井及地下工程穿越现况交道路的安全和正常运营,通过分析监测数据的变化,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指导地下穿越工程施工。

4、监测内容和项目

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河道及道路产权单位的要求,确定本工程的监测对象为:

雨水方涵基槽明开段边坡,污水顶管玉带河大街、新华大街污水竖井及顶管沿线道路。

4.1、仪器监测

1)顶管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道路路面沉降;

2)道路下的现况管线周边土体的沉降;

3)基坑边坡的水平位移。

4.2、巡视检查

作为仪器检测的补充,本工程整个施工期内监测现场进行日常人工巡查,每天人工监测时巡查1次。

巡查内容:

1)管线沿线地面有无新的裂缝、渗水及塌陷情况;

2)沉降监测点及基准点是否有松动和破坏的现象;

3)地下管线有无泄漏的常情;

4)基坑边坡位移情况,周边新开裂裂缝;

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

5.1、基准点的设置

基准点(又称监控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本工程要求精度较高,拟布设深埋砼结构基准点6个,每个施工区布置2个。

作为埋设的永久性标志,形成监控网。

基准点设置在距所观测施工部位50m的沉降影响变形区以外;

基准点距离拟建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基准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小于30m,要求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视情况良好且便于保存的地方。

基准点埋设示意图

5.2、监测点布设

、路面沉降监测点布设原则

监测断面宽度大于管底的两倍深度之和,即监测断面宽度应该大于45度滑裂面所包含的范围,地下管线进入道路构筑物前后需布设深层土体沉降测点。

布设原则则按近密远疏原则,每断面布置7个测点。

沿管道轴线在路面上10m布置一排。

监测点断面布置示意图

⑵、竖井监测点布设原则

每个竖井在井口处布置4个监测点,井口外5米处布置7个监测点见下图:

⑶、明开基槽监测点布设原则

在沟槽的边上每10m布置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

在沟槽上口外50cm位置定桩,桩中间砸钉制作水平位移观测点。

5.3、基准点的保护

1)基准点是一切测试工作的基础,因此特别加强对各基准点的保护工作,完善检查、验收措施;

2)在每个基准点埋设完成后,应立即检查埋设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确认埋好后,埋设人员应及时填写埋设记录,并准确测量初始数据存档,作为开挖时监测的参考;

项目负责人应进行实地验收,并在埋设记录上签字确认;

4)对于所有预埋基准点的实地位置应做精确记录,露出地坪的应作出醒目标志,并设保护装置;

5)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作好双方的配合工作;

6)详细了解施工动态,预先作好预埋件的保护。

7)基准点一周联测一次,如果数据波动大,联测基准点

5.4、沉降监测点形式

路面沉降测点布设在沥青路面上时,采用电锤在路面打孔,达到原状土层后植入钢筋。

穿越管线通过道路时,为更有效地监测非开挖施工对道路结构的地下土层影响,需在道路两侧埋设深埋标,深层标采用内管外加保护管的标石形式,埋设深度与施工管线管底深度相适应,标石顶部埋入地面下20~30cm,并砌筑带盖的保护井。

地表沉降通过地表桩的沉降测量数据变化来反应,沉降测点采用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埋设步骤如下:

土质地表使用洛阳铲,硬质地表使用φ80mm工程钻具,开挖直径约80mm,深度大于1m孔洞;

夯实孔洞底部;

清除渣土,向孔洞内部注入适量清水养护;

管注入标号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并使用震动机具使之管注密实,混凝土高度10cm;

在孔中心置入长度不小于80cm的钢筋标志,混凝土顶面以上填充细砂,钢筋露出填充砂顶面约1~2cm;

上部加装钢制保护盖。

地表高程工作基点埋设形式如图(位于管线轴线上方的测点布设深度应达到2m):

道路、地表沉降观测点埋设形式图(mm)

5.4、监测方法

路面沉降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

监测控制网观测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布设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附合差≤0.15n1/2mm,每站高差中误差≤±

0.07mm,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0.3mm。

道路结构变形观测点的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进行观测,环线闭合差≤0.30n1/2mm,每站高差中误差≤±

0.15mm,视线高低不得低于0.3m。

观测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对于整体工程作为独立的变形体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观测时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基准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

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首次观测对测点进行连续三次观测,每次高程之差应小于±

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6、监测期、监测频率和工作量

6.1、监测周期和频率

本次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观测随现场施工进度进行,对影响区域内的路面、竖井、基槽边坡进行监测,监测周期至工程竣工,施工期间的监测频率为一天两次。

表6-1监测频率表

序号

施工进度

监测频率

1

施工前

测初值3次

2

施工中

每天2次

3

穿越完成一周内

每天1次

4

一周后

每周2次

7、监测控制值

7.1、数据分析与处理

每次监控量测工作结束后,原始数据经过审核、消除错误和取舍之后,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数据情况,分析施工的风险程度。

7.2、风险控制控制方法

在施工影响范围内道路的最大沉降值应小于15mm,可满足相关规范的路面平整度控制要求。

为保证路面使用年限,要求路面原有裂缝不发生明显恶化,且不产生新的。

基槽及竖井控制值见下表:

警戒值设定表

监测项目

警戒值(mm)

管理基准值(mm)

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21

30

竖井周围地面沉降

地下管线变形

7-21

10-30

F=实测值/控制值

当F<

0.7时:

安全;

正常施工。

当0.7≤F<

0.85时:

警戒;

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加强监测,准备补救措施。

当F≥0.85时:

停工检查,采取补救措施,避免位移值进一步增加。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会同相关单位对监测值进行分析、评价及修正,正确指导设计和施工。

8、信息反馈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测得所有观测数据,均实行信息化管理,由富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绘制不同的变形或形变的曲线,预测沉降发展趋向,定期以简报的形式汇报,若测量数据发生异常,及时电话通知各单位,以确保工程及路面安全。

根据工况,监测人员做到随叫随到。

9、量测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

测点布设、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到信息反馈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对整改过程的人员、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就十分必要且重要。

9.1、人员管理

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组织机构,以确保组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设项目负责人1名,全权负责监测工作并负责关系协调及内统筹管理。

技术负责人1名,具有丰富的测试经验,负责监测方案制定和实施及数据处理审查。

数据分析员2名,除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外,还应参与测点布设并随同各观测组进行现场观察,以便亲自了解施工进度及洞内外异常情况。

他们由具有一定工程经验、较高结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

仪器保养组成员2名,除对仪器维护标定外,还要对仪器有较多了解,可以排除一般的仪器故障,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9.2、质量保证措施

、相关规定

要保证监测工程的质量,除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外,更重要的还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检查校核制度。

为确保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特制订以下工作制度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a)监控量测小组与道路产权单位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管工程师报告有关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真实可靠的量测资料;

b)制订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

c)成立专门监测组承担施工安全监测,量测人员保持固定,保证资料的连续性;

d)仪器的管理采用专人专用,专人保养,专人校验的方法;

e)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严格的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f)在安全监测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测试细则及相应的规范要求;

g)量测资料均应经过现场检查、室内复核两道程序后方可上报;

h)量测资料的储存、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

、作业规范

a)五固定:

固定观测人员;

固定观测仪器;

固定观测水准尺;

固定观测路线;

固定观测方法。

b)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

c)烈日下观测使用观测伞;

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

d)常规水准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e)在线路上预先测量距离,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水准仪摆设处作相应标志。

9.3、采用仪器设备

名称

精度

作用

电子水准仪

0.03mm

沉降观测

钢尺

全站仪

位移观测

10、安全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国家财产和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特做以下规定:

监测人员须将工作日程通知现场负责人,得到现场负责人的批准后方可进入现场;

1)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安全帽,佩戴标识,服从指挥;

2)未经工地批准,监测人员不得随意移动或操作工地的施工设备,不得擅自拉引电源线;

3)监测人员登高时,应使用坚固可靠的工作梯,不得蹬踏斜木板或纸箱;

4)监测人员在有车辆通行的路面工作,应穿好安全背心,必要时要设置车辆绕行或缓行标志。

11、应急预案

11.1应急抢险检测措施

本工程为应对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我公司专门设立应急抢险小组,小组成员24小时待命,并配有雷达、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窥孔器、现状综合检测仪器设备、笔记本电脑等仪器设备。

接到相关单位抢险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配合相关单位进行抢险检测,内容包括:

1)空洞(不密实)区域检测;

2)道路(现状建筑物)外观检测;

3)增加变形监测频率。

将监测(检测)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道路监管部门、施工、监理、甲方等相关单位,为抢险工作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