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8163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9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相 中级Word文档格式.docx

1.经冷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要发生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三个阶段的变化。

2.钢在200~300℃保温后,表面氰化膜呈兰色,抗拉强度及硬度比常温的高,而塑性及韧性比常温低的现象,称为兰脆。

3.淬火应力由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组成。

4.TTT图是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简称,而CCT图是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的简称。

5.马氏体其组织形态与含C%量有关,若C%量在1.0%的钢呈片状马氏体,含C%在0.2%的钢板条状马氏体。

6.钢在200-300℃保温后,表面氰化膜呈兰色,抗拉强度及硬度比常温的高,而塑性及韧性比常温低的现象,称为兰脆。

7.过冷奥氏体组织转变方式有等温冷却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

8.由高碳钢淬透性比低碳钢差可知,奥氏体中含碳量越低,Ms点越高。

9.非调质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

10.钢的淬火应力主要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11.

12.根据钢相变过程中原子扩散特点:

珠光体转变属于扩散型转变,马氏体转变为无扩散型转变。

13.珠光体形态一般有球状珠光体和片状珠光体,其中后者强度高。

14.贝氏体按形态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其中下贝氏体性能好。

15.奥氏体中含碳量与马氏体开始转变点Ms的关系是:

碳含量越高,Ms点越低,亚共析钢Ms点温度通常在300℃以上,而过共析钢的Ms点温度为200℃以下。

这就是高碳钢淬透性比低碳钢差的原因。

16.钢的形变热处理是一种将钢的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结合起来的一种复合强化的热处理方法。

17.使C曲线右移作用最强烈的元素是B、Mo、Cr和N等,在合金钢中常加入这些元素来提高钢的淬透性。

18.加热温度接近Ac3的亚温淬火称为高温亚温淬火;

而加热温度接近Ac1的亚温淬火称为低温亚温淬火。

19.钢的亚温淬火处理对原始组织有一定的要求,以确保淬火后有一定取向的细针状铁素体析出物,亚温淬火才有效,故亚温淬火前须进行一次完全淬火或调质处理。

20.钢在200~300℃保温后,表面氰化膜呈兰色,抗拉强度及硬度比常温的高,而塑性及韧性比常温低的现象,称兰脆。

21.贝氏体组织形态的基本类型有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

22.钢的CCT图是用于连续冷却条件下判断钢的组织,而TTT图则是用于等温冷却条件下判断钢的组织。

23.固溶处理就是将钢加热至高温,使碳化物得到溶解,然后迅速冷却,得到单一奥氏体组织的一种热处理。

24.双相钢是由低碳钢或低合金高强度钢经临界区处理或控制轧制而得到,主要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的复相合金。

25.经冷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要发生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三个阶段的变化。

26.贝氏体通常分为羽毛状、针状、粒状三类。

27.热处理是强化金属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的主要途径之一。

28.一般来说,热处理可分为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

钢的宏观检验技术(低倍、塔形、硫印试验、断口检验)

1.石状断口表征材料已严重  过热 或已发生  过烧  。

2.锭型偏析评级根据方框形区域组织疏松程度和框带宽度加以评定。

3.铸锭的宏观组织通常由三个晶区组成,即外层的结晶、中间的柱状和心部的等轴区。

4.发纹是钢中夹杂物、气孔、疏松和孔隙等在热加工过程中沿加工方向伸展排列而形成的线状缺陷。

5.疲劳断口具有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和瞬间断裂区三个部分组成。

6.发纹是钢中夹杂物、气孔、疏松和孔隙等在热加工过程中沿加工方向伸展排列而形成的线状缺陷。

7.塔形试验是用来检验钢中发纹的。

8.发纹是钢中夹杂物、气孔、疏松和孔隙等在热加工过程中沿加工方向伸展排列而形成的线状缺陷。

9.疲劳断口具有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和瞬间断裂区三个部分组成。

10.发纹是钢中夹杂物、气孔、疏松和孔隙等在热加工过程中沿加工方向伸展排列而形成的线状缺陷。

11.铸锭中存在的缺陷主要有缩孔、气孔、偏折、白点、疏松、夹杂物和裂纹等。

12.GB/T226-1991中规定,酸蚀试验是指冷酸蚀、热酸蚀和电解腐蚀法,一般以热酸蚀为准。

13.单相合金或纯金属的化学浸蚀主要化学溶解过程,二相合金的化学浸蚀主要是电解腐蚀。

14.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A1点以下至C曲线鼻尖温度区间的等温转变产物是珠光体。

15.酸蚀试验包括热酸蚀、冷酸蚀、电解酸蚀三种。

金相技术(制样、暗室、显微镜、小负荷及显微维氏硬度计、SEM)

1.相衬分析可用在增加组织衬度、鉴别显微组织和显示显微偏析三个方面。

2.显微镜的分辨率取决于入光学波长(λ)、物镜数值孔径(NA)。

3.设置于光学系统中的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都是为了改进映象质量。

4.影响显微镜物镜鉴别率的主要因素是数值孔径和光源的波长。

5.显微镜的分辨率取决于入光学波长(λ)和物镜数值孔径(NA)。

6.影响显微镜物镜鉴别率的主要因素是数值孔径和光源的波长。

7.感光胶片的主要性能有感光度、感色性和宽容度。

8.金相取样包括试样选取和试样截取两部分。

结构钢

1.纯洁度和均匀性是各类轴承钢对冶金质量要求的两大基本特征。

2.GCr15钢正常球化退火后组织为细粒状珠光体。

工具、模具钢

1.高速钢中典型的萘状断口常常是因工件多次淬火,其间又未经退火而造成的。

2.各种机械加工工具都应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好的淬透性和高的红硬性。

不锈钢、耐热钢

1.奥氏体不锈钢主要腐蚀形式是晶间腐蚀。

2.40Cr淬火的组织是隐针马氏体。

3.过热、过烧奥氏体不锈钢主要腐蚀形式是晶间腐蚀。

4.40Cr正常退火、淬火及淬火高温回火后的组织分别是铁素体+珠光体、隐针马氏体和回火索氏体。

铸钢、铸铁

1.铸钢退火不充分的组织特征是残留铸态组织。

2.促进铸铁石墨化的元素是硅和碳。

3.促进铸铁石墨化的元素是碳和硅。

4.QT400-18是球墨铸铁的牌号,牌号中短划线前面的数字为该牌号所具有的抗拉强度,后面的数字为延伸率。

5.按照碳在铸铁中的存在的形式的不同,铸铁可分为白口、灰口、可锻、球墨和蠕墨铸铁。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非金属夹杂物、平均晶粒度、脱碳层、评级等)

1.控制晶粒大小的方法主要有增加过冷度、附加振动和变质处理三种。

2.在GB/T6394-2002中规定,截点法为仲裁方法。

3.钢中带状组织是成份偏折和热加工工艺不当两个原因造成的。

4.评定高速钢淬火质量之一的金相检验项目是:

淬火晶粒度。

5.控制晶粒大小的方法主要有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附加振动三种。

零件表面处理后的金相检验

1.有效硬化层深度是指从零件表面到维氏硬度值为550Hv处的垂直距离。

2.碳氮共渗的工件经淬火回火处理后,其表层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

焊接件的金相检验

1.熔合线是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之间的交界线。

2.根据形成裂纹的温度范围和原因,焊接裂纹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

3.常见的焊接缺陷有焊接裂纹、偏析、夹杂、缩孔、气孔。

铝、铜等金属金相检验

1.按性能、特点和用途分类,变形铝合金可分为防锈铝、硬铝、超硬铝和锻铝。

2.铝合金强化方法有固溶强化、时效强化、组织细化、过剩相强化和加工硬化。

3.单相黄铜的显微组织为α固溶体。

双相黄铜显微组织为α+β相。

4.黄铜制品应力腐蚀倾向的评定一般采用氨熏法和硝酸汞检测法。

5.纯铝中的主要杂质为铁和硅。

缺陷分析(铸造缺陷、锻造缺陷、热处理缺陷)

1.淬火应力由热应力和 组织应力 组成。

2.石状断口表征材料已严重过热或过烧。

失效分析

1.产生应力腐蚀的条件为应力是拉应力和介质有腐蚀性。

2.疲劳断裂一般包括裂纹萌生、扩展和瞬间断裂三个过程。

3.疲劳断口具有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和瞬间断裂区三个部分组成。

4.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应力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叫疲劳强度。

二、金相中级--选择--计量技术知识

1.GJB15481-2001采取了C的编写原则。

A.BB.AC.A+BD.CE.A+B+C

2.构成我国计量单位的国际单位(SI)由几个SI基本量组成B。

A.9B.7C.12

3.GB/T10561-1989标准评级图有A。

A.JK图B.AS图C.ISO图D.SAE图

1.“相”是指D,并以相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A.合金中结构相同B.合金中成分相同C.合金中性能相同D.以上都对

2.实际晶体的结构特点是A。

A.结构规则排列为主兼有不规则排列

B.结构规则排列

C.结构不规则排列为主兼有规则排列

D.结构不规则排列

3.奥氏体不锈钢的晶体结构是B。

A.体心立方B.面心立方C.简单立方D.密排六方

4.金属导热起主导作用的是B运动。

A.分子B.电子C.原子D.光子

5.Fe-Fe3C平衡图中,C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是B。

A.ESB.PQC.GSD.GP

6.Fe-Fe3C相图中GS线是B。

A.共折转变线B.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

7.铁是多晶型金属元素,在不同温度下不存在的晶体结构是D。

A.а-FeB.δ-FeC.γ-FeD.珠光体

8.铁素体是A中的固溶体。

A.C在а-Fe中B.C在γ-Fe中

C.C和合金元素在а-Fe中D.C在δ-Fe中

9.位错属于C。

A.点缺陷B.面缺陷C.线缺陷

10.同素异晶转变是B。

A.不可逆B.可逆C.不知道

11.反应式:

液体Lc+固溶体αp=固溶体βD是一种B。

A.共晶反应B.包晶反应C.共析反应

12.三元合金相图用C来表示三元合金的成分。

A.两根成分坐标B.等边三角形内某一边线段

C.等边三角形内某一点

1.淬火钢第一类回火脆性出现的温度范围是  D  。

A.450-650℃  B.500-600℃  C.100-200℃   D.250-400℃

2.影响钢的淬透性的主要因素为  C  。

A.淬火加热温度 B.淬火冷却速度 C.化学成分 D.淬火加热保温时间

3.就Fe和C原子扩散来看,贝氏体转变属于  D  。

A.Fe和C原子均扩散      B.Fe和C原子均不扩散

C.Fe原子扩散、C原子不扩散D.Fe原子不扩散、C原子扩散

4.淬火钢回火脆性特点是  B  。

A.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可逆的,温度在(250-400)℃之间

B.第二类回火脆性是可逆的,温度在(600-650)℃之间

C.第一类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温度在(600-650)℃之间

D.第二类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温度在(250-400)℃之间

5.在钢铁材料组织转变中,体积效应最大的是D。

A.珠光体B.贝氏体C.铁素体D.马氏体

6.下列描述中,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正确的是A。

A.加热温度越高,形成速度越快

B.原始组织越粗,形成速度越快

C.加热温度越高,形成速度越慢

D.提高A1点的元素,增大形成速度

7.含碳0.4%的钢凝固过程有下述反应A。

A.包晶B.共晶C.匀晶

8.下列方式不能引起钢的强化D。

A.固溶强化B.形变强化C.相变强化D.加热强化

9.化学热处理包括C过程。

A.分解吸收B.吸收扩散

C.分解吸收扩散D.分解扩散

10.钢中含S多,会使钢产生A。

A.热脆B.冷脆C.不易加工

11.过冷奥氏体要想全部得到马氏体组织,冷却速度必须C上临界冷却速度。

A.小于B.等于C.大于

12.魏氏体组织是一种缺陷组织,存在于D。

 A.亚共折钢中 B.共折钢中 

C.过共折钢中 D.亚共折钢和过共折钢中

13.把钢加热到AC1以下,然后急冷至室温,这时的残余应力应当是A。

A.热应力B.组织应力C.无应力D.热应力与组织应力均有

14.过冷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的相变温度一般在A范围内。

 A.550℃-Ms   B.A1-550℃   C.A1-Ms   D.Mf以下

15.反应式:

16.合金元素C加入后,能够减少合金钢的回火脆性倾向。

A.NiB.CrC.MoD.V

17.不能提高淬透性的元素是B。

A.MnB.SiC.CrD.Ni

18.马氏体的组织形态D。

A.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扩散型相变,它是提高钢的强度硬度的主要途径。

B.板条马氏体亚结构是一种位错,板条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不平行成群。

C.片状马氏体亚结构是位错,横贯整个奥氏体晶粒,片与片互成角度排列。

D.片状马氏体亚结构是孪晶,片与片互成角度排列。

19.中低碳结构钢适当合金化可显著延迟珠光体转变,突出贝氏体转变,使奥氏体化后在较大的连续冷却范围内可得到贝氏体组织,最有效方法加入B元素。

A.C、Si、Mn、SB.B、Mo、Mn、W

C.Cu、S、P、TiD.Nb、Ti、Zr、As

20.双相钢是由低合金钢或低合金高强度钢晶临界区处理或控制轧制得到,主要由B组成的复相合金,这种钢具有屈服低、强度韧性匹配好优点,是一种新型的冲压用钢。

A.珠光体+铁素体B.马氏体+铁素体

C.贝氏体+马氏体D.马氏体+珠光体

21.回火目的有D。

A.改变材料组织B.消除应力C.减少工件变形D.都对

22.扩散退火可使钢D。

A.成分均匀B.消除晶内偏析C.过热D.都对

23.钢中下贝氏体的典型形态是B。

  A.羽毛状   B.针状    C.片状  

24.钢中上贝氏体的典型形态是A。

  A.羽毛状   B.针状    C.片状

25.在高温下渗碳体和奥氏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是C。

A.索氏体`B.贝氏体C.莱氏体

26.马氏体转变温度Mf的含义是B。

A.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B.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

C.马氏体转变中间温度

27.按形成温度高低,正确的顺序是:

C

A.贝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

B.马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

C.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

28.珠光体是一种C

A.固溶体B.化合物C.机械混合物

29.钢中的奥氏体是A

A.间隙固溶体B.置换固溶体C.中间相D机械混合物

30.工业生产中,不能细化晶粒的方法有A

A.正火B.增加过冷度C.附加震动D.变质处理

31.将钢加热到Ac1B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A.以上B.以下

32.碳和合金元素溶解在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B。

A.铁素体B.奥氏体C.渗碳体

33.针状渗碳体在奥氏体内部析出所形成的组织叫C。

A.莱氏体B.马氏体C.魏氏体

34.A等元素能使γ相区缩小,使S点E点向左上方移动。

A.CrB.SC.Ni

35.工件进行淬火,后又经退火,其最终组织为B。

A.马氏体B.珠光体C.索氏体

36.工件热处理时欠热则会在亚共析钢淬火组织中出现A,造成硬度不足。

A.铁素体B.魏氏体C.珠光体

37.低温碳氮共渗实际是以渗B为主,的渗入极少,所以又称为软氮化。

A.碳、氮B.氮、碳

38.淬火时,在工件的棱角、截面突变处等部位,易产生B裂纹。

A.网状B.弧形状C.纵向

1.造成白点缺陷的原因是  C  。

A.非金属夹杂物B.化学成分偏析C.钢中含氢量过高D.钢材过烧

2.高速钢典型的萘状断口通常是因为B而造成的。

A.欠热B.过热C.淬火D.回火

3.一般情况下,疲劳断裂属于B断裂。

A.韧性B.脆性C.混合型D.沿晶

4.黑脆断口是因为钢C。

A.过热B.过烧C.石墨化D.淬火不足

5.塔形试验是检验钢中D。

A.白点B.气泡C.夹杂D.发纹

6.钢中的白点是由于钢中存在过量的A元素所造成。

 A.H     B.O     C.S     D.P

7.氢脆断口很少有A,这与应力开裂有明显的差别。

A.二次裂纹B.三次裂纹

8.解理断裂是指一定条件下,受拉应力作用以沿着一定结晶面发生分离,常发现在A晶格结构的金属中。

A.体心立方B.面心立方C.珠光体

9.铸钢件经过热处理和磨削,在表面发现有大量网状裂纹,似龟裂,这应该是C裂纹。

A.淬火裂纹B.铸造裂纹C.磨削裂纹

10.高速钢过热易产生的断口形状是A。

A.奈状    B. 石状    C.层状

11.下列哪些断口属于正常断口C。

A.萘状断口B.白点断口C.瓷状断口

12.钢材形成白点断口是B造成的。

A.夹杂B.氢和内应力C.氧气

1.在目镜中观察到的是一个A。

A.放大的倒立的虚像B.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C.放大正立的虚像D.放大正立的实像

2.明矾在定影液中的作用是B。

A.中和剂B.坚膜剂C.保护剂

3.光学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率范围为物镜数值孔径的  B  倍。

A.100~500 B.500~1000 C.500~1500 D.100~1000

4.金相检验中,不能增加组织衬度的方法有D。

A.应用相衬B.DICC.调整孔径光栏D.调整物镜

5.金相显微镜中DⅠC也叫A。

A.微分干涉衬度装置B.干涉装置C.相衬装置D.偏光装置

6.金相试样的电解抛光是应用B原理。

A.极化现象B.阳极腐蚀C.阴极腐蚀D.化学腐蚀

7.显微镜的景深与B成反比。

A.目镜的放大倍率B.物镜数值孔径C.镜筒长度D.入射光波长

8.显影液中,化学药品亚硫酸钠的的主要作用是A。

A.保护剂B.显影剂C.促进剂

9.化学药品明矾在定影液中主要起C作用。

A.保护剂B.中和剂C.坚膜剂

10.相衬法产生衬度主要是由于物相的B所产生的。

A.不同反射率B.不同高度差C.表面不同厚度的薄膜

11.下列哪些物质不能用于抛光D。

A.氧化铬B.氧化镁C.刚玉D.氧化钠

12.显影液中的保护剂是指B。

A.碳酸钠B.亚硫酸钠C.溴化钾

13.已对象域弯曲进行了校正的物镜是C。

A.消色差物镜B.复消色差物镜C.平面复消色差物镜

14.金相显微镜的分辨率取决于B。

A.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B.物镜的数值孔径C.目镜和物镜的质量

1.为防止氢脆,20CrMnTi渗碳、碳氮共渗后,零件进行空冷,再进行860℃加热油淬,随后  B  回火2-3小时除氢。

A.100-150℃ B.150-200℃  C.300-400℃  D.560-580℃

2.铬轴承钢淬回火态试样主要用于检验原材料的非金属夹杂物、  A  和轴承零件的淬火回火组织。

A.碳化物网状、带状、液析     B.晶粒度级别、铁素体含量

C.脱碳层深度    D.球化级别

3.结构钢亚温淬火工艺的优点D。

A.在不牺牲强度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室温及低温冲击韧性,扩大材料的使用范围。

B.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FATT),与正常淬火比,可以使钢在更低的温度下保持韧性状态。

C.抑制钢的可逆回火脆性。

D.以上都对。

4.铬轴承钢退火的正常组织为C。

A.珠光体 B.珠光体+铁素体 C.索氏体  D.钢球状珠光体

5.T12A钢半成品中出现网状碳化物时应采取C处理。

A.完全退火B.球化退火C.正火+球化退火D.淬火+球化退火

6.普通碳素甲类钢只保证A。

A.机械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