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8365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热处理设备课程之650 90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工件:

中小型零件,无定型产品,处理批量为多品种,小批量;

(3).最高工作温度:

650℃;

(4).生产率:

90kg/h;

(5).生产特点:

周期式成批装料,长时间连续生产。

设计说明

2.1确定炉体结构和尺寸

2.1.1炉底面积的确定

因无定型产品,故不能使用实际排料法确定炉底面积,只能用加热能力指标法。

炉子的生产率为P=90,按表5-1选择箱式炉用于正火和淬火时的单位面积生产率P0为120kg/(m2·

h)。

故可求的炉底的有效面积

F1=P/P0=0.75m2

由于有效面积与炉底总面积存在关系式F/F0=0.78~0.85,取系数上限,得炉底实际面积

F=F1/0.85=0.88m2

2.1.2确定炉膛尺寸

由于热处理箱式电阻炉设计时应考虑装、出料方便,取L/B=2,因此,可求的:

L==1.328m

B=L/2=0.664m

根据标准砖尺寸,为便于砌砖,取

L=1.392mB=0.680m

按统计资料,炉膛高度H与宽度B之比H/B通常在0.5~0.9之间,根据炉子的工作条件,取H/B=0.7左右。

则H=0.490m

可以确定炉膛尺寸如下

L=(230+2)×

6=1392mm

B=(120+2)×

3+(40+2)×

2+(113+2)×

2=680mm

H=(65+2)×

7+21=490mm

确定为避免工件与炉内壁或电热元件搁砖相碰撞,应使工件与炉膛内壁之间有一定

空间,确定工作室有效尺寸为

L效=1200mmB效=500mmH效=350mm

F壁=2×

(L×

H)+(L×

B)+2(B×

H)+2×

3.14×

1/6×

L=3.97m2

由经验公式可知:

P安=Cτ-0.5升F0.9(t/1000)1.55

取式中系数C=30〔(kM·

h0.5)/(m1.8·

℃1.55)〕,空炉升温时间假定为τ升=4h,炉温t=650℃。

所以P安=30×

4-0.5×

3.970.9×

(650/1000)1.55=26.61kW

暂取P安=30kW

2.1.3炉衬材料及厚度的确定

由于侧墙、前墙及后墙的工作条件相似,采用相同炉衬结构,即113mmQN-1.0轻质粘土砖+50mm密度为250kg/m3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113mmB级硅藻土砖。

炉顶采用113mmQN-1.0轻质粘土砖+80mm密度为250kg/m3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115mm膨胀珍珠岩。

炉底采用三层QN-1.0轻质粘土砖(67×

3)mm+50mm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182mmB级硅藻土砖和膨胀珍珠岩复合炉衬。

炉门用65mmQN-1.0轻质粘土砖+80mm密度为250kg/m3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65mmA级硅藻土砖。

炉底隔砖采用重质粘土砖,电热元件搁砖选用重质高铝砖。

炉底板材料选用Cr-Mn-N耐热钢,根据炉底实际尺寸给出,分三块或四块,厚20mm。

2.2砌体平均表面积计算

L外=L+2×

(115+50+115)=1950mm

B外=B+2×

(115+50+115)=1240mm

H外=H+f+(115+80+115)+67×

4+50+182=1390mm

式中:

f=——拱顶高度,此炉子采用60°

标准拱顶,取拱弧半径R=B,则f可由f=R(1-cos30°

)求得。

2.2.1炉顶平均面积

F顶内=×

L=×

1.392=0.991m2

F顶外=B外×

L外=1.724m2

F顶均==1.31m2

2.2.2炉墙平均面积

炉墙面积包括侧墙及前后墙,为简化计算将炉门包括在前墙内。

F墙内=2LH+2BH=2H(L+B)=2×

0.490×

(1.392+0.680)=2.031m2

F墙外=2H外(L外+B外)=2×

1.390×

(1.950+1.240)=8.868m2

F墙均==4.24m2

2.2.3炉底平均面积

F底内=B×

L=0.680×

1.392=0.947m2

F底外=B外×

L外=1.240×

1.950=2.418m2

F底均==1.51m2

2.3根据热平衡计算炉子功率

2.3.1加热工件所需的热量Q件

查表得,工件在650℃及20℃时比热容分别为c件2=1.051kJ/(kg·

℃),c件1=0.486kJ/(kg·

℃)

Q件=p(c件2t1-c件1t0)=90×

(1.051×

650-0.486×

20)=60609kJ/h

2.3.2通过炉衬的散热损失Q散

由于炉子侧壁和前后墙炉衬结构相似,故作统一数据处理,为简化计算,将炉门也包括在前墙内。

根据式Q散=

对于炉墙散热,首先假定界面上的温度及炉壳温度,t’2墙=540℃,t’3墙=320℃,

t’4墙=60℃则

耐火层s1的平均温度ts1均==595℃,硅酸铝纤维层s2的平均温度ts2均==430℃,硅藻土砖层s3的平均温度ts3均==190℃,s1、s3层炉衬的热导率由附表3得

λ1=0.29+0.256×

10-3ts1均=0.442W/(m·

λ3=0.131+0.23×

10-3ts3均=0.175W/(m·

普通硅酸铝纤维的热导率由附表4查得,在与给定温度相差较小范围内近似认为其热导率与温度成线性关系,由ts2均=430℃,得

λ2=0.098W/(m·

当炉壳温度为60℃,室温为20℃时,由附表2近似计算得αΣ=12.17W/(m·

(1)求热流

q墙=

=417.3W/m2

(2)验算交界面上的温度t2墙,t3墙

t2墙=t1-q墙=541.4℃

Δ===0.26%

Δ<

5%,满足设计要求,不需重算。

t3墙=t2墙-q墙=328.2℃

Δ===2.6%

(3)验算炉壳温度t4墙

t4墙=t3墙-q墙=54.0℃<

70℃

满足一般热处理电阻炉表面升温<

50℃的要求。

(4)计算炉墙散热损失

Q墙散=q墙·

F墙均=417.3×

4.24=1769.4W

同理可以求得

t2顶=583.9℃,t3顶=374.2℃,t4顶=38.5℃,q顶=256.9W/m2

t2底=508.8℃,t3底=356.7℃,t4底=50.3℃,q底=298.1W/m2

炉顶通过炉衬散热

Q顶散=q顶·

F顶均=336.5W

炉底通过炉衬散热

Q底散=q底·

F底均=450.1W

整个炉体散热损失

Q散=Q墙散+Q顶散+Q底散=2556W

2.3.3开启炉门的辐射热损失

设装出料所需时间为每小时6分钟

Q辐=3.6×

5.675Fφδt[()4-()4]

因为Tg=650+273=923K,Ta=20+273=293K,

由于正常工作时,炉门开启高度为炉膛高度的一半,故

炉门开启面积F=B×

=0.680×

=0.167m2

炉门开启率δt==0.1

由于炉门开启后,辐射口为矩形,且与B之比为0.36,炉门开启高度与炉墙厚度之比为=0.88,由图1-14第1条线查得φ=0.66,故

=3.6×

5.675×

0.167×

0.1×

0.66×

[()4-()4]

=1617.7kJ/h

2.3.4开启炉门溢气热损失

溢气热损失由下式得

Q溢=qvaρaca(t’g-ta)δt

其中,qva=1997B·

·

=1997×

0.680×

0.245×

=164.7m3/h

冷空气密度ρa=1.29kg/m3,由附表10得ca=1.342kJ/(m3·

℃),ta=20℃,t’g为溢气温度,近似认为t’g=ta+(tg-ta)=20+(650-20)=440℃

Q溢=qvaρaca(t’g-ta)δt=164.7×

1.29×

1.342×

(440-20)×

0.1=11975.3kJ/h

2.3.5其它热损失

其它热损失约为上述热损失之和的10%~20%,故

Q它=0.13(Q件+Q散+Q辐+Q溢)=9939.5kJ/h

2.3.6热量总支出

其中Q辅=0,Q控=0,由下式得

Q总=Q件+Q辅+Q控+Q散+Q辐+Q溢+Q它=86397.5kJ/h

2.3.7炉子安装功率

P安=

其中K为功率储备系数,本炉设计中K取1.5,则

P安==36.0kW

与标准炉子相比较,取炉子功率为35kW。

2.4炉子热效率计算

2.4.1正常工作时的效率

η==60609/86397.5=70.2%

2.4.2在保温阶段,关闭时的效率

η==83.2%

2.5炉子空载功率计算

P空===3.5kW

2.6空炉升温时间计算

由于所设计炉子的耐火层结构相似,而保温层蓄热较少,为简化计算,将炉子侧墙

和前后墙及炉顶按相同数据计算,炉底由于砌砖方法不同,进行单独计算,因升温时炉底板也随炉升温,也要计算在内。

2.6.1炉墙及炉顶蓄热

V侧粘=2×

[1.392×

(10×

0.067+0.135)×

0.115]=0.258m3

V前·

后粘=2×

[(0.680+0.115×

2)×

(15×

0.115]=0.239m3

V顶粘=0.97×

(1.392+0.276)×

0.115=0.186m3

V侧纤=2×

[(1.392+0.115)×

0.05]=0.121m3

后纤=2×

0.05]=0.104m3

V顶纤=1.071×

0.08=0.143m3

V侧硅=2×

[(10×

(1.392+0.115)×

0.115]=0.279m3

后硅=2×

[1.240×

0.115]=0.325m3

V顶珍≈1.950×

1.240×

0.115=0.278m3

Q蓄=V粘ρ粘c粘(t粘-t0)+V纤ρ纤c纤(t纤-t0)+V硅ρ硅c硅(t硅-t0)

因为t粘=(t1+t2墙)/2==595.7℃

查附表3得

c粘=0.84+0.26×

10-3t粘=0.84+0.26×

10-3×

595.7=0.995kJ/(kg·

t纤=(t2墙+t3墙)/2==434.8℃

c纤=0.81+0.28×

10-3t纤=0.81+0.28×

434.8=0.932kJ/(kg·

t硅=(t3墙+t4墙)/2==191.1℃

c硅=0.84+0.25×

10-3t硅=0.84+0.25×

191.1=0.888kJ/(kg·

所以得

Q蓄1=(V侧粘+V前·

后粘+V顶粘)ρ粘c粘(t粘-t0)+(V侧纤+V前·

后纤+V顶纤)ρ纤c纤(t纤-t0)+

(V侧硅+V前·

后硅+V顶硅)ρ硅c硅(t硅-t0)

=493808kJ/h

2.6.2炉底蓄热计算

V底粘=[4×

(0.02×

0.12+0.113×

0.065)+(0.04×

0.113+(0.113×

0.120)×

2]×

1.392+

(1.240-0.115×

(1.950-0.115)×

0.065

=0.225m3

V底纤=1.950×

0.05=0.121m3

V底硅=1.950×

0.182=0.440m3

由于t底粘=(t1+t2底)/2=(650+508.8)/2=579.4℃

c底粘=0.84+0.26×

10-3t底粘=0.991kJ/(kg·

t底纤=(t2底+t3底)/2=(508.8+356.7)/2=432.8℃

c底纤=0.81+0.28×

10-3t底纤=0.931kJ/(kg·

t底硅=(t3底+t4底)/2=(356.7+50.3)/2=203.5℃

c底硅=0.84+0.25×

10-3t底硅=0.891kJ/(kg·

Q底蓄=0.225×

1.0×

103×

0.991×

(579.4-20)+0.121×

0.25×

0.931×

(432.8-20)+

0.440×

0.5×

0.891×

(203.5-20)

=172327kJ/h

2.6.3炉底板蓄热

根据附表6查得650℃和20℃时高合金钢的比热容分别为c板2=0.875kJ/(kg·

℃)和c板1=0.473kJ/(kg·

℃)。

经计算炉底板重量G=180kg,所以有

Q板蓄=G(c板2t1-c板1t0)=180×

(0.875×

650-9.46)=100672.2kJ/h

Q蓄=Q蓄1+Q底蓄+Q板蓄=766807kJ/h

空炉升温时间

τ升==6.1h

对于一般周期作业炉,其空炉升温时间在3~8小时内均可,故本炉子设计符合要求。

因计算蓄热时是按稳定态计算的,误差大,时间偏长,实际空炉升温时间应在4小时以内。

2.7功率的分配与接线

35kW功率均匀分布在炉膛两侧及炉底,组成Y、Δ或YY、ΔΔ接线。

供电电压为车间动力380V。

核算炉膛布置电热元件内壁表面负荷,对于周期式作业炉,内壁表面负荷应在15~35kW/m2之间,常用为20~25kW/m2之间。

F电=2F电侧+F电底=2×

1.392×

0.490+1.392×

0.680=2.31m2

W=P安/F电=35/2.31=15.2kW/m2

故符合设计要求。

2.8电热元件材料选择及计算

由最高使用温度650℃,选用线状0Cr25Al15合金电热元件,接线方式采用Y。

2.8.1图表法

由附表15查得0Cr25Al1电热元件35kW箱式炉Y接线,直径d=4.8mm时,其表面负荷为1.56W/cm2。

每组元件长度L组=49.6m,总长度L总=148.8m,元件总重量G总=19.1kg。

2.8.2理论计算法

1、求650℃时电热元件的电阻率ρt

当炉温为650℃时,电热元件温度取1100℃,由附表12查得0Cr25Al5在20℃时电阻率ρ20=1.40Ω·

mm2/m,电阻温度系数α=4×

10-5℃-1,则1100℃下的电热元件电阻率为ρt=ρ20(1+αt)=1.40×

(1+4×

10-5×

1100)=1.46Ω·

mm2/m

2、确定电热元件表面功率

由图5-3,根据本炉子电热元件工作条件取W允=1.6W/cm2。

3、每组电热元件功率

由于采用Y接法,即三相双星形接法,每组元件功率

P组=35/n=35/3=11.7kW

4、每组电热元件端电压

由于采用YY接法,车间动力电网电压为380V,故每组电热元件端电压即为每项电压

U组=380/=220V

5、电热元件直径

线状电热元件直接由下式得

d=34.3=4.7mm

取d=4.8mm

6、每组电热元件长度和重量

每组电热元件长度由下式得

L组=0.785×

10-3=0.785×

=51.25m

每组电热元件重量由下式得

G组=d2L组ρM

式中,ρM由附表12查得ρM=7.1g/cm2

G组=d2L组ρM=6.58kg

7、电热元件的总长度和总重量

电热元件总长度

L总=3L组=3×

51.25=153.75m

电热元件总重量

G总=3G组=19.74kg

8、校核电热元件表面负荷

W实===1.51W/cm2

W实<

W允,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9、电热元件在炉膛内的布置

将6组电热元件每组分为4折,布置在两侧炉墙及炉底上,则有

L折=L组/4=51.25/4=12.81m

布置电热元件绕成螺旋状,当元件温度高于1000℃。

由表5-5可知,螺旋节径D=(4~6)d,

取D=5d=5×

4.8=24mm

螺旋体圈数N和螺距h分别为

N=L折/πD=12.81/(3.14×

24)×

103=170圈

h=L’/N=(1392-50)/170=7.9mm

h/d=7.9/3=2.6

按规定,h/d在2~4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计算,选用Y方式接线,采用d=4.8mm所用电热元件重量最小,成本最低。

电热元件节距h在安装时适当调整,炉口增大功率。

电热元件引出棒材料选用1Cr18Ni9Ti,φ=12mm,l=500mm。

2.9炉子技术指标(标牌)

额定功率:

35kW额定电压:

380V

使用温度:

650℃生产率:

90kg/h

相数:

3接线方法:

Y

工作室有效尺寸:

1200×

500×

350外型尺寸:

重量:

出厂日期:

参考文献

1、热处理炉吉泽升、张雪龙、武云启编著,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工程制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组编

3、热处理炉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