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846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569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期末考试指导课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章三达德与为将五德

一、智者不惑

智是“三达德”中首要的修养,成功的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智者,能有效地辨别是非,坚持恒定的价值取舍标准。

管理者如果缺乏清醒的理智、丰富的阅历,就会像孔子所说的那样: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二、仁者不忧(儒家思想的“仁”和管理的关系)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儒家对弟子修身的根本要求,也是儒家评判社会的基本价值尺度。

《论语》中“仁”字出现的频率达到100多次。

“仁者不忧”是备受孔子青睐的内在品质,是儒家“三达德”的重要修养之一

1.仁者爱人

“仁,亲也。

从人二”——《说文解字》

企业的成功经营,需要员工对企业具有很强的同心感,亲情管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

管理层应该鼓励、帮助、支持员工与家人之间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这样才有助于塑造和谐、亲和力强的企业氛围。

如果管理层能够将自己的仁爱之心从对家人、对亲友扩展到对企业员工,就能打造出一个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环境

2.力行近乎仁

儒家不仅指明了仁的努力方向,而且指明了仁的实现路径。

正所谓“力行近乎仁”,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了。

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要推行人本管理,大会小会反复讲固然重要,但关键是“力行”,一打口号顶不上一次实际行动。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实现仁完全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别人

仁远乎哉?

我欲仁时,斯仁至矣——《论语·

述而》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论语·

乡党》

3.克己复礼为仁

在企业管理中,“克己”要求管理者克服自己的主观随意性,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复礼”可以理解为“按照游戏规则出牌”,严格按照规矩办事。

所谓“礼”,是各种规范、制度和秩序,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和欲望,协调关系,减少冲突。

在企业中,作为礼的制定者与裁判员,管理者的所作所为显得至关重要。

他们的行为做出了表率和示范,向员工无声地传递着是应该循礼而行、还是背礼而走的信号

“克己复礼”应该成为企业家的自主意识,甚至成为企业家的一种条件反射。

只有在“克己复礼”成为企业家自觉的习惯时,企业才能形成井井有条而又浑然天成的秩序感

三、勇者不惧

孔子对勇的理解是见义勇为,敢于决断,知错必改“勇者不惧”是儒家所追求的重要精神境界,也是君子应具备的重要美德之一

四、为将五德

智、信、仁、勇、严被后人称为“为将五德"

四、“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通“智”,意思是,聪明的人不会感到困惑,仁德的人不会感到忧愁,勇敢的人不会感到害怕。

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格应该是智、仁、勇三者的组合。

第四章三忘精神

“三忘精神"

,即“发愤忘食"

的勤奋精神、“乐以忘忧”的乐观精神、“不知老之将至"

的不老精神。

一、发愤忘食

孔子所倡导的“发愤忘食"

的勤奋精神是基于时间这一稀缺资源而作出的系统思考和合理反应,珍惜时间是企业家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乐以忘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乐以忘忧”是企业家保持充沛的精力与昂扬的斗志所必须具备的一种修养。

三、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并没有灰心丧气,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

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者来说,“不知老之将至”背后的那份乐观与豁达依然是极其重要的。

第五章三贵之道

“三贵之道”对企业家的重要意义:

“三贵之道”指曾子提出的“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

一、动容貌

“动容貌”关注的是在与别人交往时的形象,是企业管理者减少交往的阻力、提高沟通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正颜色

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来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来的是思想的本质。

相对于有声的语言而言,“正颜色”这一无声的语言是一座更加重要的沟通桥梁。

三、出辞气

“出辞气”是一门艺术,是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说话的时候,只有注重措辞和语气,讲究方式和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沟通和激励效果。

第六章四毋追求

“四毋追求”对企业管理者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一、毋意

“毋意”强调的是,应坚决摒弃想当然的做法,努力防止心智模式钝化,避免形成定式思维,提防个人的情绪因素对决策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毋必

坚持儒家的“毋必”追求是企业管理者面对日益变化的客观环境所做的明智选择。

在积极进取的奋斗历程中,管理者应秉承不绝对肯定的态度,始终保持着豁达、宽容、开放的心态。

三、毋固

“毋固”有两层含义:

其一,万事万物并非一成不变的,不能用固有的观点静止地看待事物,而要善于打破常规

其二,要打破自我封闭,给别人以表达意见的机会,同时,还要善于多渠道地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四、毋我

“毋我”追求反映了儒家不唯我独是的行为准则,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应摒弃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站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积极开展换位思考。

可以说,换位思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机制,是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促进合作的基础。

第七章修己之道

一、力行与学文

只有将“学文”与“力行”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不偏不倚,显著地提高修身的效果

二、博学慎思

孔子指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主张学与思不可偏废,这不仅是儒家弟子的修身之道,也是今天的企业管理者成长的有效路径

三、与朋友交

与朋友交,既是人们感情和归属的基本需要,也是人们事业得以发展、壮大的人脉基础。

真正的朋友是人一生的财富。

四、三省吾身

通过不断地省自身、纠己错,曾子构筑起一套自我管理的闭环系统,为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展示了一条非常实用的修己之道。

第八章上下同欲

一、上下同欲者胜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善于利用共同愿景来实施领导和管理,那些基业长青的公司都有着清晰的愿景,并能让这一愿景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心中

二、通志与众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只有做到“通志与众”,才能让企业的共同愿景真正演变成全体员工的实际行动,成为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火车头”

三、始于足下

美好的愿景只是好的开始,企业愿景需要有一个顺利实施的过程

第九章无为与有为

一、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并非消极、偷懒的管理方法,而是“无为故无败”的积极进取的管理方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抽身谋大计

管理大师孔茨等人认为,无论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还是中层管理者或基层管理者,都需要具备四种管理技能,分别为:

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理性技能、设计技能。

人际交往技能以及理性技能,即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对于任何管理层次都非常重要;

但管理层次越低,越注重专业技能;

管理层次越高,越强调设计技能,即规划决策技能如此说来,高层管理者在时间安排上的取舍标准非常明确:

抓大放小,就重避轻,树立起强烈的战略意识。

三、君逸臣劳

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者而言,要做到大事有为,小事无为,就必须让别人为自己所用,形成“君逸臣劳”的管理机制

第十章在位谋政

一、不出其位

1、职位与职责的关系

对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作一定的引申,从在不在位与谋不谋政两个维度进行系统的思考,就可以得到一个有关“在位”与“谋政”的矩阵:

1.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谋其政”意味着管理“到位”;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味着权力“归位”。

只有做到权力各归其位,才能确保每个人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3.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管理者“在其位,不谋其政”,就会出现“虚位”的现象;

4.不在其位,谋其政,如果管理者“不在其位,谋其政”,就表明他“越位”了。

之所以出现“越位”的现象,可能是制度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个人方面的原因。

二、赏罚孰明

“赏罚孰明”是决定企业的凝聚力,进而决定企业的执行力,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赏罚有信

管理者权威的确定过程,就是“小信”不断积累的过程。

可见,无论是奖励权,还是惩罚权,要真正落到实处,要求员工对管理者的承诺具有信任感,也就是要求管理者具有良好的声誉

四、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

第十一章莫贵于人

一、为政在人

人本管理,就是将人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强调在企业管理中以人为中心开展一切管理活动,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为目标;

人力资本包含以下含义:

第一,人力资本体现在人身上,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

第二,人力资本是稀缺的;

第三,人力资本是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

第四,人力资本像其他一切资本一样,都应当获得回报;

第五,人力资本的时间经济价值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二、有贤且知

对一个企业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要谨防“三不祥”,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立有效的识才机制,努力发现贤良的人才

1、国有三不祥

即“有贤而不知,一不祥;

知而不用,二不祥;

用而不任,三不祥’’。

晏子明确提出国家的三种不祥征兆:

其一,有贤人却不知道;

其二,知道谁是贤人却不用;

其三,用了贤人却对其不信任。

对一个企业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要谨防“三不祥’’,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立有效的识才机制,努力发现贤良的人才。

三、选贤课能

韩非子的“因任而授官”的思想中渗透着让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人本”的一面,对于构筑人本管理的用才机制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四、富贵敬誉

第十二章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求和谐共处,但每个人各有所长,不会同流合污;

而小人看重的是表面上完全一致,唯唯诺诺,背地里却你争我夺,导致冲突不断。

“和而不同"

是儒家重要的为人处事之道,也是企业充分调动和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实施团队工作法重要的指导原则。

一、和与同异

“和”体现的是基于多种事物所形成的多元统一体,“同”则是由相同因素叠加构成的简单同一体.事物如果缺乏多样性,世界必然变得单调、乏味;

员工如果缺乏多样性,企业必然失去生机和活力,竞争力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二、和造大事

“先和而造大事”不仅是军事斗争的原则,也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击败竞争对手的不二法则

1、团队工作法

是指与以往每位员工分别负责承担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的一部分不同,由若干员工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负责完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

三、心和见异

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团队,要真正实现“和而不同”,需要深刻地理解“和”与“不同”的关系

一家竞争力很强的企业或一个卓有成效的团队,应该是一个集“和”与“不同”于一身的完美的对立统一体

第十三章法德相济

一、法者王本

在“人性本恶”的情况下,“法”也是企业维持正常、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的基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X理论”人性假设:

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只要有可能,就会想办法逃避工作;

人生来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

人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漠视组织的需要;

只有少数人具有解决组织问题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多数人则习惯于守旧,本性是反对变革的

二、为政以德

只要为政者自己身正了,依靠道德的力量治理国家,就能够像北极星被众星拱卫那样,得到民众的拥护

“Y理论”强调人并非天生好逸恶劳,若在适当的激励下,人们不仅愿意而且能够主动地承担责任,甚至会视工作如娱乐、休息一样自然;

如果人们对某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便完成任务;

大多数人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刚柔相济

过度依赖法治手段,虽然可以让整个企业的管理井然有序,强化员工的执行力,但容易导致企业的凝聚力下降,一旦企业遭遇困境或竞争对手大肆“挖墙角”,企业很可能在瞬间垮塌

过度依赖德治手段,虽然可以使企业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氛围,强化员工的向心力,但容易导致员工组织纪律性涣散,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战斗力

只有法德相济,双管齐下,才能最终取得理想的管理成效

第十四章事因于世与悬权而动

一、事因于世

对于企业而言,在环境迅速变化的情况下,创新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不谋于众

对于企业而言,在创新的过程中,转换成本障碍始终存在。

然而,可惜的是,许多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半途而废,原因是:

它们难以承受由于转换成本的存在而导致的平均成本迅速攀升的压力。

三、悬权而动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越来越复杂的管理情境,管理者要善于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地实施管理行为。

第十五章求之于势

一、善战者任势

1、“势”以及管理者如何“任势”

关于什么是“势’’,孙子形象地解释道: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湍急的流水之所以能够把巨石冲走,是因为它流速非常快,这就是所谓的“势"

正因为“势"

如此之重要,所以,善战者必须会“任势"

在这里,“任势"

有三层含义:

其一,识势,即洞悉事物发展的态势;

其二,顺势,即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动;

其三,造势,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创造出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态势。

二、因敌制胜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紧盯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并对竞争对手未来可能采取的策略提前做出合理的预测,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三、攻而必取

四、守而必固

•在市场竞争中,“守而必固”不仅是企业有效防御的前提,而且是企业“攻而必取”的基础

•只有保住了自己现有的市场份额与市场地位,才能有机会在市场上扩大地盘,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第十六章正合奇胜与中庸之道

一、正合奇胜

•企业的领导人如果能自如地运用奇正之道,也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避实击虚

•唐太宗李世民对《孙子兵法·

虚实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

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三、以迂为直

•“以迂为直”也是“正合奇胜”的具体运用方式,用直线进攻的“正”兵来牵制敌人,而用迂回进攻的“奇”兵去夺取胜利

四、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管理者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事准则。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可见,“中”是一个空间概念,不偏不倚就叫做“中’’,“中’’即天下孝正道;

“庸’’是一个时间概念,不改变常道就叫做‘‘庸"

,“庸"

即天下不变的法则。

第十七章务在知时

一、兵不贵久

兵家“速胜”、“先动”的思想对于企业有效开展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二、后于人以待其衰

当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实力暂时处于下风的时候,或者当目前市场风险过大,发展方向尚不明朗的时候,企业在竞争中选择扮演后动者的角色,无疑是聪明的做法

三、君子时中

具备速战速决、先发制人的条件,而不立刻采取行动,那是保守主义,必然会错失拓展市场及获利的良机;

而实力尚不具备、条件尚欠火候,却贸然发起进攻,那是冒险主义,必然遭到竞争对手的迎头痛击,导致损兵折将、丢失城池

第十八章阴阳调和

一、阴阳谓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产生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产生相互交合的形态,这一形态的变化便产生万物。

万物背靠阴而面向阳,阴阳二气相互冲撞,达到调和的状态。

二、反者道之动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的思想具有很大的适用空间,既可以用于加强自我修养,也可以用于完善顾客服务,还可以用于提升竞争地位

三、弱者道之用

在竞争的过程中,企业应该仔细揣摩老子“守柔”的思想,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并有效地降低竞争对手进攻的危险

第十九章不争之德

一、不争善胜

老子讲: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可见,“不争”即是“争”,兵不血刃就能够取得胜利,其境界要比白刃战所取得的胜利高出许多。

“不争”是手段,其目的是“争”,而且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争”

二、合纵连横

三、上兵伐谋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钱·

金和勒妮·

莫博涅认为,市场分为“红海”和“蓝海”两种。

“红海”代表已知的市场空间,企业局限在现有的市场范围内展开你死我活的厮杀,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顾客,这样的战略被称为红海战略。

“蓝海”则代表未知的市场空间,企业通过发现蕴涵庞大需求的新的市场空间,走持续增长之路,采用的就是蓝海战略蓝海战略思想

第二十章知难而退

一、善败者不亡

“善败者不亡”对于经营管理企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二、走为上计

当企业的某项竞争之举败局已定、无力回天之时,实施“走为上计”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当企业的某项业务经营不力、无可挽回之时,及时收缩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三、有舍才有得

对于企业领导人而言,采用“走为上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那些没有发展前景的业务“做减法”,确实让人钦佩,但这毕竟是一种事后补救式的做法

更理想的做法是,在事前就做出明确的战略取舍,即所谓的“有舍才有得”

第二十一章祸福相倚

一、安危相易

•危机管理是一个典型的非程序化决策过程。

这种非程序化决策过程与危机管理所面临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

二、安不忘危

三、临事而静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企业领导人需要迅速组织人员查清危机的真正缘由,准确地弄清楚危机的性质、趋势及发展后果,妥善地控制并解决危机,处理好危机的各种善后事宜,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并努力将危机化为转机

第二十二章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一、忠恕之道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尽的义务

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君子在贫困之时,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洁身自好;

在显达之时,则要让天下都受益,并走上善道。

第二十三章义与利

一、义利统一

“利”指的是利益、功利。

具体而言,就是在特定的行为活动中,人们将自觉自愿地趋利避害,追求相应的利益

二、见利思义

当利与义之间出现矛盾时,儒家提出“见利思义”,或者说“见得思义”。

这可以看作其义利观的基本要求。

在承认人们逐利正当性的基础上,这一基本要求为企业合法、合理地逐利提供了相应的标准

三、义以生利

孔子从利人与利己的关系出发提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可以看作儒家义利观的中间要求。

这种建立在利人与利己关系的基础之上的义利观,已经从“有所不为”发展到“有所为”

四、义以为上

孔子从君子修身的角度,倡导“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以为质”,进而旗帜鲜明地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论断。

在孔子看来,小人明白的是利益,君子明白的是道义,对义与利的取舍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这种“义以为上”的思想可以看作儒家义利观的最高要求

第二十四章无信不立

一、天不容伪

•随着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成熟,对于企业的各种监督机制也越来越严格,企业如果不加强信誉管理,所遭受的损失往往会大大超出它们的想象,甚至会威胁它们生存的基础

二、诚者天道

所谓社会资本,是指利用自己在社会关系结构中的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资源,具体包括个人关系、成员身份、社会网络及信任关系等要素,其中,核心要素是信任关系。

三、诚以诚应

•诚信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同样,尔虞我诈也是一个相互诱导、相互强化的过程。

在其社会资本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姿态

三、重点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三贵之道”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为将五德"

4、“三忘精神”

5、人本管理

(二)简答题:

1、简述对创新构成障碍的转换成本的类型。

2、简述“势”以及管理者如何“任势”。

(三)论述题目

1、论述:

“三贵之道”对企业家的重要意义。

2、论述:

孔子的“四毋追求”对企业管理者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说明:

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503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

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

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