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898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四采区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开采方面考虑,将该采区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北部,开采原12采区东部因断层影响未开采块段(简称一四上部),该段走向长度400~660m,倾斜长度460m,面积264280m2,一部分位于南部(简称一四下部),该段走向长度980~1340m,倾斜长度940m,面积664546m2。

一四采区内主要有以下几个小窑:

1.阿文潘家矿:

现已停采,生产期间年产量1.5万吨,共生产四至五年,约产出煤炭5万吨,破坏程度不明,有待查明。

2.一四上部内两座小窑,当时均未见煤,破坏程度不明。

二、煤层瓦斯及煤尘

根据瓦斯地质资料和矿井多年来的实测显示,该矿井属低瓦斯矿井,无瓦斯突出。

煤尘有弱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

18.61。

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

第二节地质及水文地质

一、地质构造及煤层结构

14采区内煤层沿走向呈波状起伏,沿倾向变化不大,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角渐增,煤层倾角介于3°

~11°

总体呈单斜构造,区内已揭露断层两条:

F2断层,走向N50°

E,落差20~50m,将穿进一四采区,并贯穿一四采区;

东文化正断层,走向N85°

E,落差30m,预计在一四中部尖灭;

采区北邻F1正断层,落差大于10m,南邻仁村断层,受这两条大断层影响,预计区内中小型断层较发育。

区内控制钻孔有三个,分别是5-2,西1及5-1钻孔,邻近钻孔两个,为5-3和5-4。

5#煤层平均厚度为3.07m。

煤层结构较复杂,含矸二至三层。

其顶底板岩性分别为(见一四采区5#煤层综合柱状图):

伪顶:

局部为黑色页岩、泥岩,厚度0.5m~0.8m。

直接顶:

黑色粉砂岩,岩性均一,无明显层理,内含少量植物化石及黄铁矿结核。

底部有0.1m的细砂岩,其中含大量的白云母。

直接顶与基本顶之间局部夹有0.95~1.15m厚4号煤层,粉状结构。

老顶:

细粒—中粒砂岩,黄褐—黑灰色,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具层状层理,层面含炭质及白云母片。

层厚1.3m—4.7m,为K4标志层。

底板:

细粒砂岩,灰色一黑色,上部有0.12m为灰色泥岩,中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

层厚2.64~6.47m,为K3标志层,下部为黑色粉砂岩。

二、储量及煤质

采区内可采煤层为5号煤层。

5号煤总地质储量722.9万吨,其地质损失储量177.58万吨。

该煤层为贫瘦煤,原煤灰分14.86~24.54%,属中灰富硫高发热量煤。

煤的容重为1.41吨/米3。

三、水文地质

14采区5#煤层顶底板含水层共有四层:

K3,、K4,K5及第四系砂砾含水层。

K3石英砂岩为5号煤层的底板,K4云母砂岩为5号煤层的基本顶;

水资源以静态赋存,受采动影响后,岩层水沿裂隙涌出。

采区最大涌水量为90m3/h,正常涌水量为40m3/h。

因此,必须在采区下山的底部布置水仓,集中排水。

第三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一、采区设计方案的选择

根据矿井现有生产系统,考虑采区实际情况,兼顾南部井田开发并依据本采区的地质特点,该采区开采采用大巷装车,下山开采。

一四下山采区煤炭储量占该采区储量的84%,因受下部一落差为50m的正断层(F2断层)影响,将该块划分为两段,从总体考虑,开采时,沿第五勘探线以固定坡度布置两条下山进入二水平,作为南部井田的开拓巷道,并利用已施工的装车站及煤仓等开拓工程,皮带下山运煤,兼作回风与14总回风巷连接,轨道下山运料兼作进风与东大巷相连。

下部采用双翼后退式开采,以走向长壁工作面为主,首采工作面布置在14采区的下部右翼,轨道运输巷布置在工作面的下部,运送设备及材料并兼做进风。

根据准备巷道的布置以及与双下山的联络方式不同,提出两个方案以供选择。

1.方案一(见附图):

采用双下山布置,用于一四采区的开采,并为南部井田的开拓做为准备。

开采一四采区时,将现有轨下作为F2断层以北的1#辅助轨下并沿煤层延伸至断层,为F2断层以北煤田开采服务。

开采F2断层以南时,从+420轨道平巷施工联络巷进入煤层,并沿煤层施工2#辅助轨下,2#辅助皮下。

工作面煤炭通过2#辅助皮下运至+410皮带平巷。

2.方案二(见附图):

不施工辅助下山,直接从岩石下山穿层进入煤巷,再施工工作面巷道。

3.方案比较

(1)方案一:

优点:

1.用煤层辅助轨道下山服务于一四下部的回采和辅助运输,用一条岩层轨道下山服务于一四下部和南部井田的开拓,在一四采区准备和南部开拓的时间段,斜巷提升各自独立,在安全和提升能力上有保证。

岩轨下采用18º

下山,斜巷提升距离较短,有利于提升。

4.石门装车站回风进入采区,充分利用了风量。

缺点:

采用18º

下山施工,斜巷工程量虽少,但行人比较费力,需要较早解决斜巷人车。

(2)方案二:

不施工辅助下山,由岩石下山直接穿层进入煤层掘进工作面,掘进巷道少,准备时间短,能早日投产。

1.不施工辅助下山时,穿层岩巷工程量较多,给后期回采巷道施工带来一定困难。

(3)工程量比较:

计算位置至该采区生产系统形成(见表一)。

表一:

一四采区工程量比较

巷道名称工程量(m)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东大巷

436

运输石门

200

总回风巷

700

14材料巷

150

105

14回斜

65

14煤仓

18

绞车房

8

回风平巷

80

\

绞车房回风联络巷

20

一四皮带下山

508

490

一四轨道下山

333

379

二水平轨道平巷

144

二水平皮带平巷

115

1#辅助轨下

398

1#辅助皮下

375

1#联络巷

2#辅助轨下

304

2#辅助皮下

330

2#溜煤眼

10

溜煤眼通风联络巷

40

一四变电所

27

50

一四水泵房

一四水仓

47

30

14501皮带运输巷

771

810

14501轨道运输巷

735

790

14501切眼

126

120

合计

6009

4529

表二:

一四采区工程量分项表

方案工程量类别

总工程量(m)

开拓量(m)

准备量(m)

回采量(m)

小计

1386

4623

2019

1254

785

2338

132

2206

1632

1451

4548

1985

1285

824

166

658

1720

4.通过方案比较,选择方案

(一)为最优开采方案。

二、采煤方法开采顺序

14采区采用下山开采,走向长壁采煤法。

采煤工艺为放炮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梁支护,塑料编织网护顶,沿底推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从排水的角度考虑,首采工作面布置在采区的最下部为合理。

这样利于排水,+420轨道平巷段设采区水仓,集中排水,有利于管理。

采区开采顺序为:

采区采用上行式。

工作面回采采用后退式,以减少顺槽的维护量。

将下山西翼剩余的倾斜块段,放在采区最后开采,这样可以减少轨道下山受采动影响,缩小维护量,延长巷道使用寿命。

三、采高的确定

根据现有技术管理水平及设备情况,结合煤层厚度综合考虑,采用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工作面沿下分层开采,采高确定为2.1米,顶部煤量沿工作面切顶排开设放煤口进行回收。

四、采区回采率的确定

根据14采区的地质状况,小窑破坏,村庄保安煤柱及+380水平以下待采煤量等情况,影响采区回采率的主要因素为:

设计损失及边角地带的煤量损失;

潘家矿及阿文村保安煤柱损失;

采区下部+380~+330水平之间的129.1万吨的煤量亦是暂不开采储量。

本采区内可以开采的储量仅416.1万吨作为设计的依据(见表三)。

在开采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不断提高采区回采率:

1、积极试行沿空送巷或沿空留巷无煤或小煤柱开采技术,减少护巷煤柱的损失;

2、搞好地测工作,掌握断层情况,合理进行巷道布置,有计划地减小构造影响。

3、进一步查清小窑破坏范围,尽可能减少煤炭损失;

4、严格回采工作面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回采率,研究顶煤回收方法提高顶煤回收,提高工作面回采率;

5、对采区内的边角煤带应采取措施,尽量加大煤炭回收量。

表三:

14采区储量损失一览表

损失名称

项目

损失煤量(万吨)

可采储量(万吨)

设计采出量(万吨)

设计回采率

备注

断层保护煤柱

55.58

416.09

312.07

75%

14采区总地质储量为722.9万吨。

井田边界保护煤柱

22.41

小窑破坏

59.20

村庄保护煤柱

40.52

+380线以下储量

129.10

合计

306.81

第二节回采工艺

14采区的开采采用长壁工作面布置,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梁支护,塑料编织网护顶、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垮落法管理顶板、放炮落煤、刮板运输机运煤之采煤方法。

1、落煤

工作面的切眼长度为120m,推进度为1.0m;

采用打眼放炮落煤,配MZ-1.2型煤电钻和MFB-100型起爆器,使用毫秒电雷管及煤矿2级许用乳化炸药爆破。

炮眼布置及装药量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编制《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

2、装煤

工作面放炮后,采用大锨拉煤配合小锨清煤的人工装煤方法。

3、运煤

工作面运煤采用SGW-15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

顺槽及皮带下山(皮带集中巷)铺设吊挂皮带和刮板输送机。

4、采场支护

工作面采场支护选用DZ-2500型单体液压支柱,HDSB2400型钢梁对棚直线柱支护。

对棚中心距0.75m,主副梁间距0.15m,排距1.0m,特殊区可采用特种支护方式。

π型梁之上铺设编织网,规格1.25×

8m,网孔:

φ50mm,联网用尼龙绳,网间搭接0.1m,最小控顶距2.4m,最大控顶距为3.4m,放顶步距为1.0m。

4、放顶煤:

移过支架后,在工作面老空侧人工用长柄工具放顶煤。

放煤口间距为1000mm,采用间隔放煤法,即先放单数放煤口的煤,再放双数放煤口的煤,循环进行,直到把顶煤放干净。

5、采空区处理

工作面采空区处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据21采区放顶煤工作面现场观测工作面的初次来压步距为3~8m;

周期来压不明显;

工作面的直接顶随采随落,对顶板管理较为有利。

第三节采区准备

一、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4采区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布置一个炮采工作面来保证采区产量。

采区进入生产期后,安排二个煤巷掘进头准备工作面施工。

1.根据工作面能力核算采区生产能力AB

AB=K1•K2•A0

式中:

K1-采区掘进出煤系数,取1.1;

K2-工作面之间出煤影响系数,单面生产取1;

A0-工作面生产能力;

AB=1.1•A0

A0=M•L•L年•γ•C(1+N)

M-采高,取2.1m;

N-顶煤回收比例,48%

L-工作面采长,150m;

L年-工作面年推进度,450m;

γ-煤的容重,1.41t/m3

C-工作面回采率,95%;

AB=1.1×

2.1×

150×

450×

1.41×

95%×

1.48=30.9万吨

2、根据运输能力验算

运输系统中,主井提升能力相对较低,根据主井提升能力进行验算:

AB=T•N0/K•Ah×

300

Ah-设备生产能力,78.5t/h;

T-日工作时间,20h;

N0-设备正常工作系数,取0.8;

K-产量不均衡系数,取1.2;

AB=20×

78.5×

0.8/1.2×

300=314000t/h

设计产量小于实际运输能力,符合要求。

3、根据通风能力验算

AB=300×

24×

60V•S/C•C1

S-巷道断面面积,10.3m2;

V-允许最小风速,0.15m/S;

C-日产吨煤需风量,根据实际取1.3m3/min;

C1-风量备用系数,取1.25;

60×

0.15×

10.3/1.3×

1.25=410732.3吨/年

设计能力小于通风允许生产能力,符合要求。

3、储量验算

见采区准备部分,可采期8.7年,能够满足新采区准备时间。

4、服务年限

采区可采储量:

312万吨。

根据

T=E可/A·

K=312/30×

1.2=8.7年

T—采区服务年限,年;

A—采区设计生产能力,万吨/年;

E可—采区可采储量,万吨;

K—储量备用系数取1.2。

经计算14采区服务年限为:

8.7年。

二、采掘比例关系

1、采区准备

根据目前的生产接续准备和14采区的特点,以12500东工作面和一四上部的开采来缓解14采区开拓准备的时间。

12500东工作面长度为400米,剩余煤量可采6个月。

采区准备时安排一个岩巷队,两个煤巷队。

14采区总工程量为6733m,剩余工程量4684m,其中:

岩巷工程量为1096m,工期为:

1096÷

60=18个月;

煤巷工程量3588m,分二个巷道施工,工期为:

3588÷

(2×

150)=12个月;

累计工期为:

18个月,即1.5年。

接替比较紧张,作为缓解,首先准备14上部工作面,14上部工作面可生产34个月,回采工程量共需16个月,结合下部,煤巷工程量共需28个月,根据计算14采区下部首采工作面形成生产,可提前12个月完成采区准备。

2、施工方法

(1)岩巷工程的施工

采用风动凿岩机打眼,爆破落碴,扒斗装岩机装岩,矿车运输。

边掘边砌一次成巷(或掘支顺序作业)的方法施工。

(2)煤巷的施工

采用煤电钻湿式打眼,爆破落煤,SGW-40T刮板输送机运煤,人工装煤,边掘边支一次成巷的方法施工。

3、巷道支护

根据巷道的性质,服务年限及围岩的地质条件,本采区巷道的支护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见一四采区巷道断面图)。

(1)东大巷采用半园拱粗料石砌碹支护形式,支护厚度300mm;

临时支护采用锚杆支护。

支护断面为:

S净=11.20m2,S掘=15.13m2;

巷道净宽度为3600mm。

(2)14总回风巷采用矩形园角锚网支护形式。

巷道支护断面S=5.50m2,巷道的净宽度为2.6m。

(3)14皮带及轨道下山,14集中轨道巷及集中皮带巷采用锚网喷射混凝土支护,S掘=7.57m2,净断面S=6.85m2。

(4)工作面皮带运输巷及轨道运输巷采用矩形园角锚网支护形式;

巷道断面S=5.50m2,巷道的净宽度为2.6m。

(5)工作面切眼采用矩形摩擦支柱配π型梁支护形式,巷道净断面S=4.20m2,巷道净宽度为2.0m。

(6)材料斜巷及变电所采用半园拱粗料石砌碹支护形式,支护厚度为250mm/300mm;

巷道断面S掘1=7.2m2,S净1=5.2m2;

S掘2=12.8m2,S净2=9.4m2;

通道段净宽度为2.7m,车场段净宽度为3.6m。

(7)水仓及通道

水仓及通道采用半园拱粗料石砌碹支护形式,巷道断面:

S掘1=7.2m2,S净1=5.2m2;

S掘2=8.7m2,S净2=6.5m2;

通道段净宽度为2.4m,水仓段净宽度为3.0m,水仓有效容积390m3。

(8)煤仓

煤仓采用园形锚网支护形式,仓体断面S=19.63m2,仓体直径为5.0m,有效容积314m3。

(9)装车站及绕道

装车站及绕道采用半园拱粗料石砌碹支护形式,支护厚度为250mm/300mm。

巷道断面:

S掘1=10.29m2,S净1=7.9m2;

S掘2=15.13m2,

S净2=11.2m2,

绕道段巷道净宽度2700mm,装车站段净宽度为3600m。

 

第四章采区通风

第一节采区概况

本采区为下山采区,主采5#煤层,属低瓦斯煤层,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煤尘有爆炸危险。

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放顶煤全部垮落法、后退式回采。

采区内一般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二个掘进工作面生产。

第二节采区通风系统

本采区采用轨道下山与运输大巷相连作为进风,皮带下山与东部总回风巷相连作为回风,工作面上行通风。

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为:

东大巷——14轨道下山——工作面轨道运输巷——工作面——工作面皮带运输巷——14皮带下山——14采区回风斜巷——东部总回风巷。

第三节采区风量计算与分配

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Q采: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

qCH4×

K=100×

2=200m3/min

100是每分钟稀释1m3瓦斯所需风量;

qcH4是瓦斯绝对涌出量,根据矿井实际取1m3/min;

K是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2。

(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60×

V采×

S=60×

4.2=252m3/min

60是每分钟所需风量;

V采是采煤工作面风速,根据温度与风速关系取1m/s;

S是采煤工作面平均面积。

(3)按人数计算

Q采=4N=4×

60=240m3/min

4是每人每分钟所需风量;

N是工作面最多工作人数。

(4)按风速验算

根据《安规》规定:

采煤工作面最低风速是0.25m/s最高风速是4m/s。

最低风速时工作面风量:

Q低=60×

V低×

0.25×

4.2=63m3/min

最高风速时工作面风量:

Q高=60×

V高×

4.2=1008m3/min

V低、V高分别是采煤工作面允许最低、最高风速,S是工作面平均面积。

综上计算采煤工作面风量Q采取最高260m3/min,大于最低风速时风量,小于最高风速时风量,符合规定。

2、掘进面所需风量Q掘: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掘=100×

qcH4×

qcH4是瓦斯每分钟绝对涌出量,据矿井实际取1m3/min;

(2)按炸药量计算

Q掘=25A=25×

6.50=162.5m3/min

25是稀释每公斤炸药产生炮烟所需风量;

A是掘进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量,参照邻近掘进面,取6.5kg。

(3)局扇实际吸风量取200m3/min

(4)按人数计算

Q掘=4N=4×

30=120m3/min

4是工作面每人每分钟所需风量;

N是掘进工作面最大工作人数。

(5)按风速验算

根据《安规》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为4m/s。

S掘=60×

5.5=82.5m3/min

5.5=1320m3/min

式中V低、V高是掘进面允许最低、最高风速;

S掘是掘进工作面断面积。

综上计算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取最大风量200m3/min,大于最低风速时的风量,小于最高风速时的风量,符合规定。

3、采区变、绞车房各配80m3/min,火药库配80m3/min

4、水仓配60m3/min。

5、矿井所需风量:

Q矿=(∑Q采+∑Q掘+∑Q峒+∑Q其它)×

K=(260×

1+260/1.85+200×

1.34+80×

3+60)×

1.20=1483m3/min

∑Q采是采煤工作面和备用面风量的和;

∑Q掘是2个掘进面风量的和;

∑Q峒是变电所、绞车房、水仓、火药库风量的和;

∑Q其它是大巷装车站风量;

K是矿井风量备用系数,取1.20。

经计算最终矿井风量取1500m3/min。

第四节井巷通风阻力计算

1、14501工作面为通风最困难时期风路,通风阻力计算见附表四

摩擦阻力:

64.2mmH2O;

局部阻力按15%计算;

矿井总阻力h阻=64.2×

1.15=73.8mmH2O;

矿井等积孔:

A=0.38×

Q矿/√ h阻=0.38×

25/√73.8=1.11m2

Q矿是矿井总进风量;

h阻是矿井通风总阻力。

表四:

通风困难时期阻力计算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