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9072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文档格式.doc

《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文档格式.doc

出生年月

1964.12

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单位全称

赣榆县石桥镇官庄小学

单位地址

邮编

222114

联系电话

办公电话:

       手机:

13605126421

电子信箱

Email:

个人诚信承诺

1、我郑重承诺(在括号内打“√”):

所写教学论文系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

所写教学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

所写教学设计系本人原创,没有照搬他人()

2.主办单位若将我的作品公示、上网、发表、出版,我表示(在括号内打“√”):

同意()

不同意()

承诺人签字:

       2010年 9月17 日

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

 (盖公章)  年 月 日

【论文摘要】

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孕育着教育行业的深刻变革。

基础教育变革的核心是改变滞后的教育观念,增强人才培养目标和时代发展需求的协调性,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变“难、繁、偏、旧”的教学内容,打破“课程结构单一与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格局,加大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

改变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功能的教法和学法,更加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展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新理念、课程改革

一、全面贯彻和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深刻寓意,做一个课改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年代,特别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党中央和国务院不失时机地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课程改革就是在这样大的气候中应运而生,具有重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课程标准具有鲜活时而又空前的代气息,它改变了原来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面对新的理念,面对课程标准,既感到欢欣鼓舞,又感到责任重大。

在暑期培训中,通过学习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学习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投身于这次跨世纪的教学领域里的课程改革之中去,做一个课改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二、转变观念,将新课程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只有观念转变了,我们才能摆脱“高分低能”的困惑,屏弃“为分而教”的“题海战术”,走出创新教育的新路子。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最主要的还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完善。

如果我们新课程的理念不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将违背课程改革的初衷和失去存在、发展的可能。

课堂教学没有变化,所有其它的改革都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因此作为我们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解读好新课程标准,把握好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改进行到底。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改为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

其次,只有将新的课程标准“了然于心”,我们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做好工作。

再次,我们要根据语文教材的新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教师和学生面对一篇文章时,其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是一定的。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入到教材的实践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

通过教师的“导”和“引”,使学生形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是贯穿于我们教学中的“纲”;

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我们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工具。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深刻地挖掘出所教文章的内涵,作出好的课堂设计,才能够深入理解课程标准,透彻把握好教材内容。

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潜力,迅速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

作为教育教学条件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是也不能等条件好了成熟了,或者等别人课程改革取得成功了,再进行课程改革。

因为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存在着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差别,他成功的经验或方法,对你来说不一定行得通。

因而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己的、现有的资源和潜力,根据学科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成功经验,在课程改革中发出自己的“火花”。

1、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目标,关注较多的是数学而不是教育。

比如我们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不关注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是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还要使学生体会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推理的过程。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的表达方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等等。

例如“周长”一课的教学,教材提供的是三个画面:

①描画篮球场的边线②量腰围③量树叶的周长。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为:

①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②会度量一般图形的周长;

③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自主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还必须以突出教材内容本质为核心。

如在五年级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中,为突出其顶点、棱的特征,我给了学生一些橡皮泥、12根红色长棒、8根蓝色中棒、4根绿色短棒,让学生用这些橡皮泥和棒子自由地拼搭长方体、正方体,同学们运用学具搭出了6种长方体和正方体,很快就发现不论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有8个顶点12条棱,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棱长相等,正方体12条棱长相等。

因为每个人搭的长方体、正方体框架上的那8个橡皮泥赫赫在目,相对的边的颜色也正好相同,学生都较好地抓住了本质。

2、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如扑面春风,令我们耳目一新。

需要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全身心地投入课改工作时,切不可因热情过高而矫枉过正。

对于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一定要继承,并且要发展,在继承中创新。

例如: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都强调,要重视直接经验,认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自发生成的”。

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内容和知识,学生无法去亲自体验。

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可因为经强调直接经验,而一味让学生去感悟,自己去“探究”,教师不可以“灌输”一些知识。

实际上很多“间接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感悟。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教学方式。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所针对的事物或问题,一定是学生所亲历的或身边生活中实际存在的。

同时,这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其它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课程改革并不是否定一切,对于传统的优秀教学模式、优秀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个人风格我们一定要认真地总结,发扬广大。

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目标。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