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9128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在确定目标和计划之后,进入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现有机融合。

2、微观上采用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照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照教学现状,归纳出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的要素。

主要运用比较法、总结法,总结出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要素的具体标准。

主要运用实验法、个案反思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研究归纳出课堂阅读教学最优化的途径。

五、研究的基本结论

三年的实践,对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获得了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首先,教学目标要优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

因为教学过程怎样安排,选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教学效果如何评定,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所以要使整个阅读教学最优化,必须首先使教学目标达到最优化。

检验是否达到最优化的标准和途径应该是

——正确:

就是目标要具有科学性或客观性,也就是说它的提出,不该是教师随心所欲的一种主观设想,而应是受多种依据所制约的必然要求。

应当包括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教材内容所达到的深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标准及学生的实际。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散文名篇,文章感情复杂,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原教材安排在散文单元,因此这些内容都应作为讲课重点,但新教材将其安排在高一上册第一单元,单元重点是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品位散文的语言,所以讲授这篇课文时我就将目标确定为:

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地品味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及比喻、通感、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充分体会本文特有的语言美。

——明确:

即目标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或规定性。

也就是要明确教学活动方向,规定教学活动应该达到的结果。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吕淑湘先生早就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很低,问题很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张志公先生也曾说:

“多年来,语文教学效率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但时至今日,语文教学效率低仍然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我认为最主要的一条还是为数不少的教师目标不明,任务不清,教师无目的的教,学生糊里糊涂的学,语文教学基本上仍然是一种低效的劳动,明确的目标则是攻克这一痼疾的良药。

——集中:

语文学科综合性强,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到篇章结构,从写作方法到语言表达,可教给学生的很多,但如果一篇课文不加选择的什么都教,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目标集中,就是强调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真正解决教材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学生最需要掌握的内容。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杂文名篇,文章论述透辟,结构严密,方法巧妙,语言幽默犀利,但要让学生准确而迅速理解文章的内容,关键是理解语言,因为学生阅读此文首先难在语言本身的理解上,语言如果准确理解了,内容、结构、论证方法等就会迎刃而解。

于是教学中我紧紧擒住这个重点,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效果很好。

——有序:

就课文本身来说,它既是语文知识的一个综合体,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综合,容易带来杂乱;

独立,又自然会带来无序,这就需要在指定目标时进行认真梳理,铺设一架有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的知识阶梯,教师引导学生逐级攀登,最终达到知识的顶点。

其次,教学内容要优化。

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笼统地说,指的是教材;

具体地说,往往指的是某一篇(段)课文、某部分知识及获得知识的方法、某一项能力的训练等。

教学目标要通过教师对教材具体内容的讲授,学生对教材的具体学习来实现。

因此要实现整个教学最优化,就必须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的标准和途径是:

——紧扣目标。

一篇课文,哪些该讲,哪些略掉,要以预先定好的目标为标尺,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详讲、多讲,与目标关系不大的少讲,不讲,这样才能省出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虽然只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但大到贾府宏大气派的建筑、荣华富贵的生活、错综复杂的关系、巧妙设置的结构、小到院落的一花一草、厅堂的一桌一案、人物的一颦一笑……字字珠玑,句句妙语,难怪有的老师面对课文感慨的说讲不完的《林黛玉进贾府》,但为了完成课前预定的把握人物形象及其意义这一目标,还是忍痛割爱,在三课时内圆满完成预定目标。

——增大容量。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改变那种松散拖沓的状况,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尽量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

比如,高一文言文单元,教材安排一般讲读课文三课时,自读课文两课时,而我在教学时,分别减少一课时,每个单元节省下来四课时的时间安排《语文读本》的学习,高二课文《词七首》,虽然每一首词都是词中的上品,但学生仅仅诵读这几首,可能既感受不到词的美感,更形成不了鉴赏能力,于是我又精心选择了不同风格的七首词,作为补充,学生感到非常充实。

——详略得当:

从教学内容看,教师利用某篇课文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审美鉴赏,就应当根据单元教学安排、学生理解程度,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对其详思,详议,详讲。

这样才能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当然教学过程中,在突出重点,排除难点的同时,又要处理好非重点内容,使其既可以铺垫重点内容,又可以连线成体。

如《琐忆》一文,唐弢通过回忆和鲁迅先生的七次谈话,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但“替人补靴与谈进化论”和“建议出官批本”两件事是最能突出主题的两次谈话,且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此教学本文时应详讲,其他五次谈话只需略讲,这样既可以省时,效果又好。

第三,教学过程要优化。

教学过程指学生在教师有目标有计划的指导下,主动积极的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教学目标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优化的目标只有优化的教学过程才能得以实现。

那么,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和途径是什么呢?

——循序渐进:

学生认知事物总是沿着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顺序进行的,阅读文章总是按着感知、理解、分析评价、借鉴吸收的过程完成的,学生能力形成总是遵循由易到难,由弱到强的规律。

张志公先生指出:

“一个好的教练训练运动员是具有严格的训练计划,计划的安排是很科学的,否则就要影响运动员成绩。

语文训练也应当有,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

学习不是要循序渐进吗?

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教和学才有所遵循,寻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这个序,即使确立了方向,增大了容量,加快了速度,仍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为它没有发挥语文教学整体的最大功能,所以,推进教学过程必须按照着这些规律循序渐进,教训过程亦可能达到最优化。

——环节分明:

一堂课要达到高效,必须对各个阶段妥善安排,教学过程若干环节间必须一清二楚,只有环环相扣,才能清晰显示知识的梯度、学生掌握的程度,检验教学效果的达成度。

——张弛相间: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教学过程绷的太紧,学生难以承受,45分钟全神贯注实为难事,如果自始至终松松散散,学生积极性又不可得到调动,得到发挥,教学过程不能最优化。

因此,教学过程只有有起有伏,张弛相间,课堂才能鸣奏出最和谐的节奏。

《兰亭集序》,文字艰深,学生难于理解,学生疏通文字之后感到很疲倦,这时穿插一段作者王羲之的介绍,特别是有关趣闻,学生疲倦感很快消失,也为下文进一步鉴赏做了准备。

第四、教学策略手段的要优化

阅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教学策略、手段密切相关。

教学策略手段最优化,就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艺术审美原则,为取得课堂最优化的教学结果,综合运用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与技巧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他应具有如下特征

——符合实际:

就是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最优化的原则,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内蒙访古》通过对有关自然环境、历史事件,残存遗物和历史人物的记述和评论,赞扬了振兴国家的爱国精神,肯定了抗击侵略的正义行为,强调了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珍惜民族团结的主张,表达了作者关于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思想。

对于这样的一个丰富的主题,高一学生很难把握。

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手段,从感性知识入手,让学生充分认识汉古城堡及出土文物,进而得出和平往来未被割断的结论,又充分感知昭君墓的外部形象,学生对昭君墓很快形成了完整的理解。

——追求美感:

即注重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和情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故都的秋》一文对故都秋天的描写尤为精彩,历来为人称道。

为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利用有关材料,制成电脑课件,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一上课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雷雨》《失街亭》等课文话剧、电影都有演员上佳的表演,于是让学生走近话剧、电影,在欣赏艺术的同时理解课文。

——富有趣味:

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痴迷语文课,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讲《拿来主义》一文,什么是“拿来主义”,题目就让很多同学难以理解,于是上课前我准备了两本书,一本是与学生毫无关系的《服装设计》,一本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中国青年》,上课时,我指名学生进行选择,几个学生都选取了《中国青年》,于是我顺势解释到,对文化采取的这种先占有,后挑选的态度,鲁迅先生取名为“拿来主义”,学生豁然开朗。

——崇尚个性:

要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

高一新教材文言文占了一半,学生初中文言文功底薄,高一的课文偏深,像庄子的《逍遥游》学生很难理解,为了顺利的解读课文,我发挥自己擅长启发调动学生的特长,设计一系列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在和谐的互动中

完成学习过程,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五、学习方法要优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把教学真正搞好,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法,也要研究学生的学法,只有把教师教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其实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我们: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叶圣陶说过:

“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的一串过程。

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这里叶老所讲的帮助学,其宗旨很明显,也是授给学生以学习方法。

教学实践早已证明,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广泛的猎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坚持终身学习,正如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的那样: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习方法最优化应当既能接受语文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又简便,巧妙,实用,高效。

——科学。

就是要符合知识本身的规律,学生认知的规律,是真正的规律性知识的总结。

比如现代文阅读,我和学生总结出了通读——精读——赏读——选读四步读书法:

文言文阅读我和学生总结出了一诵读、二翻译、三理解、四评析、五鉴赏、六总结的六步阅读法。

——精要。

就是内容要精确,简明,便于学生掌握。

比如提炼要点,我和学生一起学习《琐忆》时归纳出三种方法:

第一,抓位置,第二,抓议论,第三,抓蕴含。

学生用这三种方法自学下文,概括要点非常有效。

——实用。

也就是说总结的学习方法一要便于学生运用,一是学生用了就见效。

比如高一文言文的学习,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课文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高一学生学习的难点,怎样翻译,我和学生总结出六个翻译法,即“留、增、删、调、选、换、”。

留,即保留原文用语。

如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名等。

增,即把句中省略的成分、介词、判断词、量词的现代汉语一般不省略的增补出来。

删,即把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表示停顿、补足音节等,按现代汉语习惯一般不用的删掉不译。

调,即调整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序。

选,即翻译多音多义词时,根据语境选择意义相当的现代汉语词汇。

换,即把古今意义相同而说法不同的词,换成现代汉语通用的词。

上面六个字不仅基本函概了文言文翻译的问题,同时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第六、学习方式要优化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提出,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研究问题,从而获得问题的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探寻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培养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感悟生命活动的意味。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要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要使课堂教学最优化,必须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习方式优化的标准和途径包括:

首先探究的重点要明确。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就教材中的每篇课文而言,探究的内容应落实在其知识,写法,语言和疑难问题等诸方面,应落实在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应放在知识的归纳、整合、深化、拓展提高的层面上。

有了明确的探究内容,才能保证探究的过程是有方向的、有价值的。

比如《游褒禅山记》一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积累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让学生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及其作用,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笔简洁、语言凝练的风格。

这几点也自然成为本课学习探究的重点。

第二,探究的问题要精心设计。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载体实施学习的。

没有富于启发性的,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探究性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设计的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贴近学生。

所谓贴近学生,一是指问题的设计应是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最急需回答的;

二是要符合学生实际,就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符合学生水平的探究。

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

比如《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以”两个虚词在文中先后出现了18次和12次,基本包括了两个虚词所有的意义和用法,无疑是本文虚词教学中的重点,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学生很需要弄清它们不同的意义和用法,但“其‘和”“以”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基本接触过,如果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比较就可以完全解决,于是,我便根据这种实际情况,设计了下面的探究题目;

“其”“以”是本文中用的最多的两个虚词,包括了这两个虚词的几种常用的意义和用法,请按其意义和用法归类,并用一个清晰的表格表示出来。

看到此题,学生便产生了寻找答案的欲望,在已有知识的帮助下,很快列出了“其”“以”两个虚词用法表。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的快感。

2、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如果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以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就宜采用“演绎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式设题。

比如“一词多义”是高一学生已学过的文言知识,但能否运用它来解决新课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的词,正是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的,于是在学习《伶官传序》一文时,便设计下列问题:

“盛”在文中有几种意义,这在文言文中称作一词多义,文中具有同样特点的词还有很多,请一一找出来,并加以解释。

如果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整合知识,总结规律,就宜采用“归纳法”。

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如果目的在于某种知识或规律的把握,就该采取对照法,即从个别到个别的方法。

在理解《采桑子。

重阳》之后,为了更好的体会其在写作上的特色,我设计了如下题目: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与《采桑子●重阳》都是写战地黄花,比较两首诗所写景物与情感有何不同。

如此设计,同学们在对比中,即可以理解岑参所表现的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体会岑诗构思精巧、情韵无限、言简意深的美妙,更可以深入理解毛泽东所深情赞美的在炮火连天中绽黄吐芳、格外美丽的野菊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中所抒发出来的作者胜利的喜悦和旷达的豪情。

如果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最宜采用赏析法。

比如《项脊轩志》一文,我就设计了如下两个题目:

本文作者善于选取生动感人的细节抒发自己的情感,请你选取文中一两处细节描写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对本文的语言风格,“含而不露,以情动人,平淡中见浓郁”,你同意这个评价吗,为什么?

如果目的是为了就文章的内容或形式作出评价,就宜采用评析法。

比如讲《石钟山记》一文,我设计的问题是: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阐发了自己对石钟山命名由来的看法,并“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而后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的观点,有人认为苏轼过于自信,对李渤的评价有失公允,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写一段评论性文字。

如果目的是引起学生争论,把探究引向深入就采用质疑法。

这种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发现疑问,学会去图书馆、资料室或网络中查找有关资料,在分析比较之后谈出自己的观点,因此,这是更高一级的探究式学习。

比如教学《游褒禅山记》、《六国论》,我就分别设计了如下题目: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一句中的“其”字是指山,还是指洞,泉水是从洞的一侧流出还是从洞口的两侧流出呢?

记游的人在何处呢?

这些问题历来注家纷纭,莫衷一是。

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才恰当呢,请结合课文,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对六国破灭,自古以来评价甚多,请先去资料室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然后以“六国新论”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总之,问题设计放法可以多式多样,但主旋应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具有引领学生进入新的知识领域的作用。

三.探究过程要精心组织

首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一般情况下,先给学生5到10分钟,找出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过早解释,只要结合大家提问,归纳出一系列重要问题,以明确探究的问题。

其次,生生合作探究。

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学习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或六人小组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使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第三,大班集体探究。

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问题。

大班探究,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切不可搞成简单的对话或问答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直接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促进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研究成效:

从学生这一面看:

由于本课题的有研究对象是2003届

(1)

(2)班学生,研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整个研究过程始终关注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这两项指标上,从对学生三年跟踪调查和成绩统计上,(见表表)可以清楚地表明研究是很有成效的,特别是高考这一最有可信度和说服力的结果证明实验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它也再次证明课题的实际价值。

从自身的提高看:

三年的探究不仅使自己对阅读教学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而且研究成果及相关成果得到了有关部门认可。

课题阶段成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最优化的研究》在北京市教育学会,写作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把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在北京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以体现探究式学习特色的录相课《愚溪诗序》2005年入选国家基础资源库优秀课例,和市教材编审部语文教研室主任张杰、区语文教研室组长张殿平老师合编的浸透自己课题思想的《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引路》1—4册已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再版。

总之,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变成了认识语文教学的过程,变成了提高学生成绩的过程,变成了自身发展的过程,我个人认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附表

2000届高中

(1)

(2)班

(语文课学年初)学生意见反馈表

意见

人数

年级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高一

16

60

28

高二

66

34

4

高三

89

15

三年学生成绩对照表

成绩

(1)

(2)

班成绩

年级成绩

对比差

94、2

91、1

+3、1

97、2

89、1

+8、1

104、9

93、8

+11、1(高考)

市平均分92

+12、9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