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1922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专题整合提升Word文件下载.docx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3.历史作用

(1)代议制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具有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这一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3)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一、古代雅典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的比较

 文明

项目 

古代雅典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政治特色

建立了奴隶主直接民主政治,公民获得了较充分的民主权利,但后来造成了政局的动荡

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控制地方,皇权至上

地理环境

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港湾众多,便于海运

大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便于耕作

生产方式

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业落后,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文化特色

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

宣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

二、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的区别

明朝内阁

西方内阁

产生背景

丞相制度被废除后,由于行政事务繁杂,皇帝的精力和才能有限而设置

西方的内阁制始于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淡出行政事务,议会逐渐控制行政机构

产生方式

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对议会负责

权力大小

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是只备皇帝顾问,无决策权

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负责国家的内政外交

性质

君主专制的产物,突出了皇权的进一步强化

资产阶级专政机关,体现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特点

第二板块 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

能力再提升

考纲展示

考点归纳

真题举例

考情分析

(1)雅典民主政治

考点1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考点2 雅典司法制度的特点

2016·

全国卷甲,T32

2014·

全国卷Ⅰ,T32

2013·

全国卷Ⅰ,T26

全国卷Ⅱ,T32

(1)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高考亦对其重点考查,基本都在此命题,且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大分值的特点突出。

民主与法制是古希腊、罗马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在价值引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同时针对这一内容的新史学研究成果颇多,直接引入考题的可能性很大,备考时应加以重视

(2)对于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①高考对该部分内容考查比较频繁,从近几年的考情来看,英、美、法、德的政治制度都已涉及。

2018年备考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从制度创新角度理解英国代议制的特点及影响;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民主共和体制下的权力制衡关系;

从文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角度看待法、德代议制的确立

②命题切入点侧重运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解读和认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和趋势,侧重对历史概念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2)罗马法

考点1 罗马法的影响

考点2 罗马法的原则

考点3 《十二铜表法》

全国卷乙,T32

2015·

2012·

新课标全国卷,T34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1 英国的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

考点2 中英两国政体的比较

全国卷乙,T33

全国卷Ⅰ,T33

全国卷Ⅰ,T27

全国卷Ⅱ,T41

(4)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考点 美国的邦联制与1787年宪法及宪法的缺陷

全国卷Ⅱ,T33

(5)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1 法国共和制的变迁

考点2 德国疆域的变迁

考点3 德国现代化的特点和原因

全国卷丙,T35

全国卷Ⅰ,T34

全国卷Ⅱ,T34

 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

1.(2013·

高考全国卷Ⅰ,T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解析:

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古代雅典的演说家是民主制的产物,那些政治上活跃、经常在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讲的人,通过演讲获得民众的支持,进而成为政治家。

演说家与社会矛盾的缓和没有内在关系,排除B项;

频繁的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制的发展和完善,包含在A项内,排除C项;

思想文化繁荣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2.(2014·

高考全国卷Ⅱ,T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选B。

A项“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表述既不符合史实也违背材料信息。

题干的意思是当外敌入侵时,平民拒绝作战,这迫使贵族让步从而推进了罗马法律的完善,故C项明显违背材料的原意。

D项错误,平民和贵族的政治诉求不可能一致。

3.(2013·

高考全国卷Ⅰ,T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意图。

1688年光荣革命发生后,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拥立他的妻子、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为女王,这体现了英国王位继承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也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所以D项体现了其目的,由此排除A项;

B项与史实不符;

英国防止独裁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君主立宪制,以法律和议会来制约国王的权力,排除C项。

4.(2013·

高考全国卷Ⅱ,T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题干材料表明,1787年3月美国宪法制定前华盛顿决心“彻底变革”当时实行的某项制度。

联系当时美国的状况及1787年宪法确立的有效维护国家统一的联邦制,可以推断要变革的制度应是松散的邦联制。

5.(2013·

高考全国卷Ⅰ,T34)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每幅地图的历史信息,①中有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版图;

②是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统一后的政治版图;

③中没有捷克斯洛伐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版图,④东欧一系列国家建立,德国国土缩小,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疆界重新划分的结果。

所以答案是C项。

 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

1.(2016·

高考全国卷乙,T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由材料中“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法律体系提供了蓝本,故A项正确。

2.(2012·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与“《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进行比较认识,不难发现“葡萄树”“葡萄”“树木”之间的关系,显然这是非常呆板和注重形式的表现,B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保护私有财产;

从题干表述看,在当时的罗马,发生司法纠纷时,原告不仅要提供证据,而且还要与被告在法庭上进行辩论,这体现了审判的公正性,排除C项;

审判的结果是取决于法官对法律规定的严格遵守,而非对法律的解释,排除D项。

3.(2016·

高考全国卷甲,T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A项中的“形同虚设”不符合史实;

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C项符合题意,参政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对部分不积极参政的公民会进行惩罚;

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4.(2014·

高考全国卷Ⅰ,T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

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

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题干材料只有一项法律规定,不能据此说明雅典法律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

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强调的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与自杀无关,排除D项。

雅典公民自杀必须先申请,说明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与法律尊重生命无关,排除B项。

高考全国卷Ⅱ,T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理解德国在19世纪晚期的政治经济形势。

1871年初,普鲁士王国完成德国的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在帝国内延续,使得德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发展缓慢,故A项符合题意。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强化考查历史价值观

1.(2015·

高考全国卷Ⅰ,T32)如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本题关键信息是“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

题干关键信息“裁量公平”“法律的强制力”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威严。

双眼蒙布,说明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选C项。

A、B、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2.(2013·

高考全国卷Ⅱ,T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在雅典享有广泛政治权利的是广大成年男性公民,排除B项;

C项所述非材料的本意,故排除;

按法律当处死的下层女子最后被判无罪,中间经过了辩护、投票等程序,故排除D项。

3.(2015·

高考全国卷Ⅰ,T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本题关键信息是“18世纪中叶”。

材料信息“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体现了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是国王作出决定要有议会的参与,这说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选D项。

A、B、C三项不符合18世纪中叶英国的情况,排除。

高考全国卷Ⅰ,T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平等、自治的内涵。

天赋人权也译为自然权利,指人生来具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

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的众议院名额由各州的自由人总数加上非自由人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就违背了《独立宣言》关于天赋人权的规定。

 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社会热点问题

高考全国卷丙,T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无论是1875年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还是1958年时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都是国家元首,B项错误;

议会行使立法权,C项错误;

法国实行多党制,D项错误;

法国政局长期动荡的原因在于总统处于弱势,戴高乐扩大了总统的权力,有利于维护法国政局的稳定,故选A项。

2.(2016·

高考全国卷乙,T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应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1702年安妮女王因个人喜好解除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这说明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

当时英国已经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有权制约国王,排除A项。

1721年,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担任英国第一任首相,英国内阁制基本确立,故C项错误。

D项与史实不符。

突破全国卷压轴大题之

主观题(第41题)

(2013·

高考全国卷Ⅱ,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思维建模】

审设问

知识角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

设问角度:

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政治制度)比较

设问限定: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读材料

关键信息:

图—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关联教材: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皇权至上的统治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特点;

明清时期中西政治走向的差异

列思路

是什么,提炼信息应该完整把主图和图注信息结合起来,在比较中“求同、求异”

为什么,建筑特点不同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也就是政治制度、理念的不同

怎么样,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

【满分示例】

示例一:

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

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示例二:

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也可,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变式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提取以上两幅城市平面图的主要信息,比较北京和诺林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或思想文化的角度对产生不同特点的原因予以说明。

一、看文字

北京城:

皇城、紫禁城、京城、外城,灯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

诺林根城:

教堂、市政厅、制革作坊、盐、酒仓及粮仓、玉米贸易点。

二、找不同

北京城布局方正规则,主要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城防规格严整,街道呈棋盘式分布;

诺林根城平面形态呈椭圆形,轮廓自由,道路系统不规则,弯弯曲曲,多为蛛网状的放射环状系统。

北京城紫禁城(宫城)居中,处在皇城、内外城的层层拱卫之中,多坛相围;

诺林根城则以神庙、教堂、市政厅和具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意义的广场为中心。

北京城政治色彩浓厚,建筑以宫殿、官署为主,仅有粮仓、灯市等极少的经济场所;

诺林根城经济功能突出,表现为手工作坊和贸易点遍布全城,沿街都是居民点和工商业铺面。

三、抓本质:

北京城体现君主专制;

诺林根城体现民主政治。

答案:

不同一:

前者与中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天圆地方”的朴素人地观有关;

后者则体现的是城市随地形变化有机形成。

不同二:

前者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皇权专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后者则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和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的体现。

不同三:

前者体现的是以农立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经济活动受到很大限制;

后者体现的是重商主义,以工商业者为主的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封建政治的力量比较薄弱。

专题过关检测(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

“皖南八校”高三联考)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

梭伦如此改革的动机,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

由此分析,梭伦倡导的民主(  )

A.是加强对国家的统治的手段

B.以缓和阶级矛盾为最终目的

C.主要是协调贵族之间的矛盾

D.旨在使奴隶主贵族垄断一切权力

根据材料“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可以看出梭伦改革倡导民主的目的是加强对国家统治的手段,故A项正确;

材料与缓和阶级矛盾无关,故B项错误;

不是为了协调贵族之间的矛盾而是为了“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故C项错误;

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并未削弱,可以看出其并不是旨在使奴隶主贵族垄断一切权力,故D项错误。

2.(2017·

赣州高三检测)“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利但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

”这一局面的出现(  )

A.得益于梭伦改革的开展

B.反映出大多数人的民主

C.表明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克利斯提尼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这次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故D项正确。

3.(2017·

汉中高三质检)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公元前429年)说:

“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

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

……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

”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  )

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

B.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

C.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

D.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

根据“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