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192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半年面授考试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17.分化群: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mAb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简称CD。

18.模式识别受体:

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识别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

19.抗原表位: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的化学基团。

是与TCR,BCR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通常有5-17个氨基酸或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20.中枢耐受:

未成熟淋巴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

21.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相结合,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断结果的免疫标记技术。

22.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是PR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一类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可被固有免疫细胞所识别。

23.调理作用:

指调理素如IgG或补体成分(C3b、C4b、iC3b)与微生物表面结合,通过调理素与吞噬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介导吞噬细胞与病原体的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4.免疫突触。

APC和T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细胞与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结构。

能够增强APC和T细胞相互作用,有利于T细胞的活化。

25.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和提呈功能,组成性表达MHCII类分子、协同刺激分子。

包括DC、Mφ和B细胞。

26.细胞黏附分子。

指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分子的统称。

分布于细胞表面,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二、简答题

1.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什么?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

3.蛔虫感染普遍的原因有哪些?

1).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2).蛔虫产卵量大3).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4).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蛔虫卵污染土壤5).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习惯。

4.蛔虫的主要并发症及原因。

主要并发症为胆道蛔虫症,原因为钻孔习性。

5.简述钩虫病实验诊断粪便检查方法有哪些?

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常用且阳性率最高),改良加藤法,钩蚴培养法。

6.请完成下面四种主要线虫的比较表

虫种

主要寄生部位

感染阶段

感染途径

主要致病

蛔虫

小肠

感染期虫卵

经口食入

消化道症状、胆道蛔虫症

钩虫

丝状蚴

经皮肤侵入

贫血、钩蚴性皮炎

蛲虫

肠道回盲部

肛周瘙痒

旋毛虫

横纹肌

幼虫囊包

全身肌肉酸痛

7请完成下面关于四种主要吸虫的比较表

成虫寄生部位

侵入方式

华支睾吸虫

肝胆管

囊蚴

生食或半生食鱼虾

日本血吸虫

肠系膜静脉

尾蚴

接触疫水尾蚴经皮肤钻入

卫氏并殖吸虫

生食半生食石蟹、喇蛄、饮生水

布氏姜片吸虫

生食水生植物、饮生水

8.日本血吸虫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哪里?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9.人患猪囊尾蚴病和猪带绦虫病主要是因为人感染了猪带绦虫哪个阶段?

猪囊尾蚴病:

食入猪带绦虫虫卵

猪带绦虫病:

食入猪囊尾蚴。

10.请完成下面四种主要原虫的比较表

溶组织内阿米巴

肠道及肠外

四核包囊

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阴道毛滴虫

女性阴道(最常见)、男性泌尿道

滋养体

直接或间接接触

阴道炎、泌尿道炎

疟原虫

红细胞

各期

按蚊叮咬,输血等

疟疾

刚地弓形虫

有核细胞

滋养体、包囊、卵囊

食入、输血、垂直传播等多种途径

一般人群:

隐性感染

孕妇:

新生儿弓形虫脑病

11.肠阿米巴病与肠外阿米巴病的典型病理变化?

肠阿米巴病:

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肠外阿米巴病:

无菌性液化性坏死。

12.疟疾发作的机制及典型临床表现。

疟疾发作是由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所致,疟原虫经几次裂体增殖后,红内期成熟裂殖体涨破红细胞,红细胞内裂殖子及代谢产物、残余和变性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碎片等入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与代谢产物共同刺激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疟疾发作临床表现:

典型疟疾发作时间日疟隔日发作,恶性疟36-48h发作一次,三日疟隔两天发作。

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13.疟疾复发与再燃的机制。

疟疾复发指疟疾发作停止后,红细胞内疟原虫全部被清除,疟疾的再次发作,称复发,原因可能与来源于肝细胞内迟发性子孢子有关

疟疾再燃指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

14.简述正常菌群的生理学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竞争粘附;

产生对致病菌有害的代谢产物;

营养竞争。

(2)营养作用:

大肠杆菌产生维生素等。

(3)免疫作用:

为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及免疫系统维持正常功能提供抗原。

(4)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产生SOD等。

15.培养基按照物理状态分类及其主要用途。

固体培养基:

用于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液体培养基:

用于大量繁殖细菌

半固体培养基:

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和短期保存细菌。

16.细菌按其外形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球菌、杆菌、螺形菌。

17.细菌的基本和特殊结构分别有哪些?

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8.简述常用的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杀灭大部分病原菌,乳制品消毒;

煮沸法:

食具、刀剪、注射器的消毒;

流通蒸汽消毒法:

不保证杀灭芽胞;

间歇灭菌法:

不耐高热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法:

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灭菌效果最好,适用于普通培养基、玻璃容器等的灭菌。

19.肉毒病的感染途径是什么?

食用污染食物。

2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是什么?

脑膜炎奈瑟菌。

21.厌氧性细菌产气荚膜梭菌主要致病是什么?

气性坏疽。

22.列表比较内外毒素的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分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出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30min被破坏

160℃,2-4h才被破坏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23.生长曲线的定义、包含几个阶段及各阶段意义?

(7分)

⑴定义:

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定时取样测定活菌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一条曲线。

⑵包含:

迟缓期:

适应阶段。

对数期:

对抗生素敏感,细菌鉴定选此期。

稳定期:

细菌的外毒素、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形成。

衰亡期:

菌体细胞呈现多种形态。

24.以腺病毒为例,说明双链DNA病毒的复制增殖过程。

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到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来,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依次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组装、成熟和释放等步骤。

(1)吸附,指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包括两个阶段:

病毒与细胞的静电结合,即非特异性吸附;

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结构成分的特异性结合。

(2)穿入。

病毒吸附在宿主细胞膜后,主要是通过吞饮或融合方式穿入细胞膜。

(3)脱壳。

病毒体必须脱去蛋白质衣壳后,核酸才能发挥作用。

(4)生物合成。

包括两个阶段。

双链DNA病毒首先利用宿主细胞核内的依赖DNA的RNA"

25.抗0试验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原理: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溶血毒素“O”(SLO),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于感染后2~3周至病愈后数月到一年可检出SLO抗体,风湿热病人血清中SLO抗体显著升高,一般其效价在1:

400以上。

意义:

测定SLO抗体含量,可了解近期内有无链球菌感染的病史,作为风湿病辅助诊断的指标。

26.请完成下表(5分):

HBsAg

HBeAg

抗-HBs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

-

HBV感染者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俗称“大三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俗称“小三阳”)

乙型肝炎恢复期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26.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1)抗体的基本结构:

具有两个相同的重链和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每条肽链具有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由高变区和骨架区过程;

IgG、IgA类抗体具有铰链区。

(2)生物学功能:

特异性结合抗原;

激活补体;

与Fc受体结合(调理,ADCC,介导超敏反应,通过胎盘和粘膜)。

27.试比较HLAI类和HLAII类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1)分子结构,I类分子由α链,β2m过程,肽结合结构域是α1,α2;

II类分子由α链,β链过程,肽结合结构域α1,β1;

(2)组织分布:

I类分子表达在所有有核的细胞;

II类分子表达在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

(3)功能:

I类:

提呈内源性抗原肽给CD8+T细胞;

II类:

提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T细胞。

28.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裂解细菌和细胞、免疫调理、清除免疫复合物、介导炎症反应、免疫调节。

29.CTL细胞识别和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1)识别:

TCR识别MHCI类分子提呈的抗原。

(2)杀伤机制:

穿孔素,颗粒酶,FasL/Fas,细胞因子。

30、简述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过程和特点。

(1)过程:

C3b吸附于病原体等表面,结合B因子,受到D因子的作用,产生C3转化酶-C3bBb,裂解C3,产生C5转化酶-C3bnBb,裂解C5,产生C5b,结合C6-C9,产生MAC。

(2)特点:

是补体系统的放大机制;

识别自己与非己;

感染早期防御机制。

31、简述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答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Fas/FasL途径;

分泌TNF-α;

ADCC。

32、简述细胞因子的主要种类及生物学功能。

种类:

IL、IFN、TNF、CSF、Chemokines、TGF

作用:

介导和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刺激造血,参与炎症反应。

33、简述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杀伤清除病原体;

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杀伤靶细胞;

加工处理提呈抗原;

免疫调节作用。

34、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再次应答

刺激应答所需抗原量较多较少

抗体潜伏期较长较短

抗体的高峰浓度较低较高

抗体的维持时间较短较长

抗体类型IgM、IgGIgG为主

应答细胞初始T、B细胞记忆T、B细胞

三、综合题

1.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方式有哪些?

请作简要解释并举例说明。

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方式可分为:

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机械性传播中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仅起着携带、输送作用,如蝇传播细菌性疾病。

生物性传播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和(或)繁殖的阶段,是完成其生活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可分为4种形式:

发育式:

丝虫在蚊体的发育;

繁殖式:

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在蚊体、恙虫立克次体在恙螨体内、鼠疫杆菌在蚤体、回归热螺旋体在虱体;

发育繁殖式:

疟原虫在蚊体;

经卵传递式:

恙虫立克体。

2.日本血吸虫寄生在终宿主的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为何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雌虫产卵于肠粘膜下层静脉末梢内。

一部分虫卵循门静脉系统流至肝门静脉并沉积在肝组织内,另一部分虫卵经肠壁进入肠腔,由于成熟卵内毛蚴的分泌物可透过卵壳,引起虫卵周围组织和血管壁发炎坏死,在血流的压力、肠蠕动和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虫卵可随破溃的组织落入肠腔,并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

3.请依据以下病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病例:

李某,女,66岁,近半年来有低热、午后体温增高、咳嗽,给予抗生素及祛痰治疗,1个月后症状不见好转,厌食,体重逐渐下降,夜间盗汗,疲乏、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加剧,痰中带血并出现尿急、尿痛、血尿伴腰痛。

查体:

T:

37.4℃,P:

94次/分,R:

22次/分,无皮诊,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气管居中,两上肺呼吸音稍减弱,并闻及少量湿锣音,胸部X线片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粗,散在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阴影,肾盂造影见左肾有一小钙化点,左肾及输尿管正常,右肾功能明显降低。

尿、痰标本抗酸菌培养及涂片检查均为阴性,PPD试验强阳性。

再次取尿、痰送检,经浓缩集菌后培养及涂片检查均为阳性。

该病人家中有3岁儿童,病人询问其小孩是否已被传染。

(1)对该患者应做何诊断?

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该患者PPD试验结果强阳性的诊断意义?

(3)该患者入院时尿、痰抗酸菌培养及涂片检查均为阴性,而浓缩集菌后再次检查均为阳性,其原因是什么?

(4)如何确定患者家中的儿童是否已被感染?

对儿童特异性预防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1)该患者应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及肾结核。

依据为咳嗽、血痰、疲乏、胸闷、气短、胸痛等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片、集菌涂片、PPD试验等检查结果。

(2)该患者PPD试验强阳性说明该患者正处于结核感染的活动期。

(3)该患者入院时尿、痰抗酸菌培养及涂片检查为阴性是由于细菌量少所导致,而浓缩集菌可以提高了阳性检出率。

(4)PPD试验和胸部X线片检查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确诊率。

结核的特异性预防是接种卡介苗。

4.试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意义?

是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能否引起Ⅳ型超敏反应,反应机体对结核菌是否有免疫力;

方法:

PPD-C、BCG-PPD各5个单位两前臂皮内注射,48~72小时后观察红肿直径;

结果判断:

阳性:

>5mm,已感染过结核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

强阳性:

≥15mm,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一步检查;

PPD-C侧红肿>BCG-PPD侧为感染

反之,可能系卡介苗接种所致;

阴性:

<5mm,未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未接种过卡介苗应考虑:

免疫功能低下者。

5.试述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的关系。

(1)固有免疫应答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通过对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活化T细胞,启动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补体C3d与B细胞辅助受体的结合参与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启动B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2)固有免疫应答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通过调节特异性免疫细胞(CD4+T)的分化方向决定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

(3)固有免疫应答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免疫效应:

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抗体、活化的T细胞及效应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亦能活化固有免疫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和分子(补体系统),增强固有免疫应答的效应。

6.试述B细胞对TD-Ag的应答中,B细胞与Th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1)B细胞提呈抗原活化Th细胞:

B细胞表面的BCR复合物,抗原识别和信号转导,获得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摄取抗原后,将抗原以抗原肽-MHCII类分子的形式提呈给Th细胞,提供Th细胞活化第一信号;

B细胞表达B7,与Th细胞表面的CD28结合,CD28/B7相互作用提供Th1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LAF-1和ICAM-1等介导细胞黏附。

(2)Th细胞活化B细胞,活化的Th细胞表达CD40L和释放细胞因子,CD40L和B细胞表面的CD40作用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作用让B细胞充分活化。

7.某TD-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了保护性抗体(IgG),试述此抗体的产生过程及基本结构。

(1)Th细胞的形成:

初始CD4+T细胞接受APC(DC)提供双信号(TCR/Ag肽-MHCII分子复合物,CD28/B7)后活化增殖分化成效应性Th细胞;

(2)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产生活化的第一信号;

共受体,增强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

(3)B细胞活化Th细胞:

B细胞与Th细胞相互作用(TCR-Ag肽-MHCII分子复合物,B7-CD28,ICAM-1-LFA-1);

(4)活化的Th细胞表达CD40L、释放细胞因子作用到B细胞的CD40(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及细胞因子受体;

(5)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6)生发中心:

Ig亲和力成熟、同种型类别转换及记忆细胞形成;

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