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942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我们的计划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7年10月至2007年11月)

1.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实验队伍,进行理论学习。

2.选好课题,设计实验方案,组织教师学习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7年12月至2008年9月)

1.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的行为表现的应用;

2对学生合作交往意识的培养及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研究与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4.建立相应的课题管理措施和收集相应的课题资料。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08年9月至2008年10月)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后期学生检查,形成后期检查报告。

2.完成相关工作,收集教师的论文、个案、音像资料出集子。

3.收集资料并进行详细分析,找出研究特色,完成实验报告和工作报告,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

三运行情况

1调查情况学习相关理论,转变师生观念。

在宣传动员阶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论坛讨论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喜欢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特点。

结果我们发现,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75%左右的学生在合作中愿意承担部分任务,也有8%的学生仍愿意处于听众的地位。

学生提出每周开展3次左右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佳。

有了这些数据,就更加坚定我们把这个科研课题搞下去的决心。

接下来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差异教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

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了,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看法。

在此基础上我建议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和传授小组合作的理念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准备阶段,我们重在思想意识的准备。

经多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在07年11月中,预定的几个参与实验的班级的学生和主要任课教师都已经在心理上,思想上等各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充分的准备,并对此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期待。

与此同时,我们把高二的12个班级作为平行对比实验班级,分别由我、袁绍德、陈德武和王东老师负责。

2对比试验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从07年11月末12月初,我们正式启动了这个科研课题的对比试验部分。

课题组成员(还特约了物理组李荣慧,郑岩老师作为物理学科的对比参考)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

其中包括:

分组的人数差异研究(3人组,5人组,7人组,10人组进行对比);

分组的成分差异研究(成绩上中下均衡分组、感情友谊分组、特长搭配分组进行对比);

分组与授课类型的关系研究(理论型新授课各组状态、知识型新授课各组状态、习题课各组状态、复习课各组状态、阶段小测试各组状态的对比)以及分组的动力与持久性研究等等。

到目前为止,以上这些研究内容仍在进行当中,个别项目已经接近尾声。

3收集反馈信息,归纳总结,及时调整。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实验的全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每2个月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话了解各种反馈信息。

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

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比如:

在第2个月,应学生要求把3个班级的10人编组改为4人编组,实践证明分组人数越多,越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上来看,不是什么课都适合分组合作的,所以我们决定一些有难度,特别抽象的理论性新授课程不再进行小组合作形式的实验。

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

四几点体会

1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

(1)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把学生按3、4个人一组分成若干个组,最佳方案是好、中、差都有,男女搭配均匀,性格互补,成绩好能力强的做组长;

若没有能力较强的组长,可以把三个实力接近的组员并成一个组,这样的小组是主导式和民主式两种,各有千秋。

也可以把若干个小组分为2至3个大组(集团)这样便于量化比较。

每个学生根据实力都定一个目标分,一般目标分要略低于实力分。

如一个学生的实力是20分,那么就给他定个18分,这样他就不以及格为目标,如果考个28分,那么就为小组贡献10分,如组长的目标分为90分,若考了85分,则组长就负贡献5分,这样组员觉得比组长能干,学习就更有信心,而组长觉得拖小组后腿,挺难为情的,就会加倍努力。

并且组长很快就会找到加分的重要途径,那就是最差的组员最有潜力,他距100分还有82分的空间,虽说未必能加满82分,但只要盯住组员,积极辅导,加个二三十分的希望还是挺大的,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全体成员都在努力,这样连最差的学生都要学习了,小组合作肯定走向了良性循环。

当然学生定的目标分不能一成不变,过一段时间后要把不怎么合理的分数调整过来。

(2)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想合作”

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

因为学生渴望得到承认,被认可,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添加剂。

怎样操作呢?

大家不妨这样试试。

每次测验后给每位大组长发一张反馈汇总表,前六名写上“恭喜你们冠军,恭喜你们亚军直到恭喜你们第六”,学生对这六个字非常在意,分析谁拖后腿谁拉分等。

到了期中或期末就对前六名18位学生发奖状和奖品,奖品不必买贵的,但必须是学生很有新鲜感的、很有兴趣的。

这上来领奖的中间肯定有6位成绩是差的,看到他们脸有点红的上来领奖,你就会知道他们下次会更努力。

(3)设计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时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阵地,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的小组合作。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仔细考虑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此外,教师留的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的习题都可以设计成小组合作的内容。

(4)培养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培养组长和组员的合作技能。

首先是组长的责任心,和后进组员的上进心。

要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让学优生带动学差生,让学差生抛弃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拥有成就感。

组长要对组员负责,学优生要对学差生负责。

小组的整体是对比竞争的基本单位,这个时候,小组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的合作才会有较高的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比较适宜呢?

 

(1)选择解题策略时。

学生在独立学习或解题时,往往会碰到似曾相识,但又无从下手,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

并且对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产生疑问,同时又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评价中得到验证时,又有对寻求解决问题的渴望,会产生一种比较强烈的交流欲望。

这时,开展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

(2)操作实验时。

在教学中,许多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用看、听、问、量、记、析等操作方式来探究、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和结论。

它有时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师生、生生间的互相合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去实施和完成。

(3)意见分歧较大时。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

这时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极好时机。

可以形成极为浓厚的研究氛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模糊的地方可以质疑,不同的观点可以辩论。

在这种过程中,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3存在的一些问题

(1)合作学习形式化

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短,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

很明显,合作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

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刚刚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感便被时间熄灭了。

要跳出教案的框框,切记不要担心这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进度教学计划而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

(2)、合作学习泛滥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时连很简单的问题也要通过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好像一有问题都要必须让学生合作探讨才能完成一样。

我们要弄明白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

不要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

(3)合作学习自由化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乱说,教师缺乏必要的计划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控制学生的讨论局面。

这样的讨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

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合作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目标,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

合作中不仅要参与合作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合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及时发现和及时补漏。

有的放矢。

在合作之后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

由于我们这个课题组正处于试验阶段,所以实施起来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但我们坚信“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有出路的、一定会有成绩的。

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我们不要对这种方法产生怀疑,而要想到或许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到位,做得不够精细而造成的,重点是怎么来解决问题呢?

我们每两个星期开一次例会,集大家的智慧肯定能想到解决办法,我们还会在学校网上论坛中开辟专栏,大家随时把问题和得意的几招上传到网上,然后积极跟贴。

通过边实验边摸索,在经历一个阶段后回过头来看看,大家肯定都会有一套适合自己年级、自己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