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96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附答案详析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追踪检测题

《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指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

国家实力有许多表现,“软实力”并不表明软弱。

“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必须把“软实力”纳入到国家战略中。

“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和政策。

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别国眼里看起来合法合理,那么该国的“软实力”就会得到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追随;一个国家能够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塑造世界秩序,它的行为在其他国家眼里就更具有合法性,它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规范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诉诸武力和经济制裁。

在我国,我们谈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

当然,软与硬都是相对的,很难做出绝对的划分。

就拿文化来说,虽然一般将一国的文化看成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产业也是国际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可以说,文化里面有经济,经济里面也有文化,很难机械地把它们分割开来。

其实,“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互补的。

每个国家都需要两种实力,使用得当,二者相得益彰。

中国人经常说“以德服人”,实际上就是指赢得人家的心,而不是单纯使用蛮力。

中国人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表明重视软实力。

目前有人认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确实,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的“软实力”还不强。

在国际市场中,中国有竞争力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有增大趋势。

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发挥政府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增加公共投入,大力加强文化事业发展。

要重点扶持重要新闻媒体、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保护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大力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对公益文化事业的基本投入。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国有经营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一批能够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企业集团;推进制播分离和影视动漫产业,改革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对出版产业和出版事业实行分类管理,经过努力,把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成国家重要的“软实力”。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必须重视“软实力”。

当前,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

(摘编自丁元竹《“软实力”产生于文化吸引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是指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文化则是最重要的“软实力”。

B.我国所谓“软实力”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威慑力的因素,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

C.中国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国际舞台上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已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实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围绕文化“软实力”展开论述,指出了我国“软实力”的现状,并就如何提升“软实力”提出建议。

B.文章提出“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概念,分析了二者关系。

认为两者既相区别,又是相对的,具有互补性。

C.文章认为每个国家都需要两种实力,要得当使用,使二者相得益彰,并用“以德服人”等理论论据,论证了“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D.文化“软实力”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本文立论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和行为在别的国家眼里合法合理,文化和价值体系对别的国家有吸引力,就表明这个国家具有很强的“软实力”。

B.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已经具有较大竞争力,但是“软实力”还不强,因此,必须把提升“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心。

C.既立足国内,又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多途径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扭转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增大的趋势。

D.在世界秩序进行重新布局的历史时期,只有充分认识“软实力”的意义,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抓住国家发展的机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9分)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

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

“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

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

“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

”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

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

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5月12关山远

《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做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做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

“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做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地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

(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

B.“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化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

B.文章指出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是一个“学西”“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其中主动借鉴占主导。

C.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突出肯定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

D.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的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固执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B.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

C.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也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D.“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

解析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追踪检测题

《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指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

国家实力有许多表现,“软实力”并不表明软弱。

“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必须把“软实力”纳入到国家战略中。

“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和政策。

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别国眼里看起来合法合理,那么该国的“软实力”就会得到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追随;一个国家能够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塑造世界秩序,它的行为在其他国家眼里就更具有合法性,它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规范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诉诸武力和经济制裁。

在我国,我们谈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

当然,软与硬都是相对的,很难做出绝对的划分。

就拿文化来说,虽然一般将一国的文化看成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产业也是国际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可以说,文化里面有经济,经济里面也有文化,很难机械地把它们分割开来。

其实,“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互补的。

每个国家都需要两种实力,使用得当,二者相得益彰。

中国人经常说“以德服人”,实际上就是指赢得人家的心,而不是单纯使用蛮力。

中国人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表明重视软实力。

目前有人认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确实,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的“软实力”还不强。

在国际市场中,中国有竞争力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有增大趋势。

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发挥政府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增加公共投入,大力加强文化事业发展。

要重点扶持重要新闻媒体、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保护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大力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对公益文化事业的基本投入。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国有经营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一批能够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企业集团;推进制播分离和影视动漫产业,改革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对出版产业和出版事业实行分类管理,经过努力,把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成国家重要的“软实力”。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必须重视“软实力”。

当前,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

(摘编自丁元竹《“软实力”产生于文化吸引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是指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文化则是最重要的“软实力”。

B.我国所谓“软实力”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威慑力的因素,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

C.中国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国际舞台上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已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实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解析:

选D A项,原文是说“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没有“最”,选项无中生有。

B项,是“国际感召力”而非“国际威慑力”,偷换概念。

C项,“中国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体现”表述有误。

原文有限制语“目前有人认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围绕文化“软实力”展开论述,指出了我国“软实力”的现状,并就如何提升“软实力”提出建议。

B.文章提出“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概念,分析了二者关系。

认为两者既相区别,又是相对的,具有互补性。

C.文章认为每个国家都需要两种实力,要得当使用,使二者相得益彰,并用“以德服人”等理论论据,论证了“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D.文化“软实力”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本文立论的前提。

解析:

选C C项,文中使用“以德服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等论据旨在说明中国向来重视“软实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和行为在别的国家眼里合法合理,文化和价值体系对别的国家有吸引力,就表明这个国家具有很强的“软实力”。

B.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已经具有较大竞争力,但是“软实力”还不强,因此,必须把提升“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心。

C.既立足国内,又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多途径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扭转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增大的趋势。

D.在世界秩序进行重新布局的历史时期,只有充分认识“软实力”的意义,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抓住国家发展的机会。

解析:

选B “必须把提升‘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心”于文无据,且强加因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9分)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

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

“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

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

“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

”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

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

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5月12关山远

《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解析:

选C A项,扩大范围,原文为“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

B项,以偏概全,唐朝政府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

D项,强加因果,花剌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

选A 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解析:

选C 选项推断错误,原文只是说“遗憾的是……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