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9812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乌镇导游词非典范文模板 16页Word文档格式.docx

虽说丈是打败了,但是乌赞将军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感动了当地的所有百姓。

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上面说了一些有关乌镇的历史,我们朋友到了乌镇是去玩的,那么到了乌镇都该玩些什么呢?

无外乎是吃,穿,游。

说到吃啊,可能我们多数朋友就开始兴奋起来了,毕竟民以食为天,谁都好这一口。

别急,听小王给您慢慢的介绍。

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

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肯定跟姑嫂关系有关。

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

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

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

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

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兴。

毕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

于是呢,就处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

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

“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

嫂子一听就连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

说来也巧,今天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天饼的味道很特别,比以前的好吃。

嫂子就奇怪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

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非常特别。

这时候小姑子,开始说话了。

“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为什么饼的味道这

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诉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小姑子。

当然小姑子也很诚实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诉了嫂子。

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

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

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

三白酒是天然纯手工制作。

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

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

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

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

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

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容易掉色。

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

呵呵。

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

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游览时做到有的放矢。

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

到了水乡游览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

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

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

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一定不要错过。

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

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览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

俗话说的好: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我们杭州离乌镇估计有个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

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平台。

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列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等会小杨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好了,乌镇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行李跟我下车。

姓名:

张壮

学号:

201X112018班级:

旅游一班

篇二:

乌镇导游词较全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

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

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

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

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

乌镇为何称为乌镇呢?

原因有很多,最为真实的原因是乌镇的土地非常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所以古时叫做“乌墩”。

后来唐代是正式建镇,所以称为乌镇。

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

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于201X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现已被评为国际四A级风景区,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

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

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

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

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江南百床馆

今天要带大家去看的却是乌镇的江南百床馆,顾名思义就是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床。

这个老宅子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

为什么要带大家去看这个呢?

因为床最能反映当地生活中一些最真实最细腻的想法。

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所以中国人对床的要求一直是非常考究的。

但据说中国人最初的是时候是没有床的概念的,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在地上铺上一张草席就可以了。

这叫席地而坐。

在往后就有床了,从战国出土的木漆床可以看出那时候的比较矮,20公分左右,而且很宽,这时床的功能其实不仅仅是睡觉,它还可以供人娱乐,以及谈论国家大事。

有个成语叫促膝长谈指的就是符坚和王猛坐站床上膝盖碰着膝盖谈论国家大事。

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张床是我们这个展览馆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张床:

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00年历史了,明式家具简洁大方,用料讲究,整张床都是用黄榉木所做的。

接着我们住里进,里面有一张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

在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为什么说是千工床呢?

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个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时间了。

雕刻之精致也谓之巧夺天工。

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时以108为吉祥数字,而且此床为新婚床,加上一对新婚夫妻刚巧凑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积达六个多平方,共有四进深,第一进是换鞋处,第二进是更衣室,第三进是放马桶箱的,在古代称它为子孙桶,就是现在家里的卫生间了。

最后一进是主人睡觉休息时所用的,设备这齐全相当于现在的套房。

在这床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悬挂在空中的那块木牌了,我们可以猜一下这牌子,是干什么用的?

有人说是闲人请勿打扰是意思,您还别说到后来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但最主要的作用不是这个,据说最早的时候木匠是不做床的,做床要折寿行话叫:

“宁上一根梁,不做一张床”那么怎么才能不折寿呢?

有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在做完床以后我不卖个你,当礼物送给你,刻上一块牌子,上面写一些吉祥如意的话:

如百年好合之类,主人也不给工钱,包个红包,据说这样就不会折寿了。

床四周的木板可以抽掉,冬暖夏凉,设计十分精巧。

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这一进可以看到的是三张风格一样的床,是属于中西合璧的,在床两边还有两个罗马柱是西式的,在床挂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国的古代是国花代表富贵,还有葡萄和双喜,葡萄是多子多孙,多子多福;

双喜是中国人结婚时用的代表喜庆。

也就是说这床也是当是时结婚时所用的喜床,而这床是民国初留下来的,材料是红木做成的。

那刚才我们看的大部分都是双人床,接下来往里走可以看一下两张小姐床。

首先我们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所睡的,虽然是小姐床,但是这张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将的图案,可以说这位小姑娘她是不爱红妆爱武妆,是属于花木兰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是非常高,抬头可以看到有两行字,“双手要捞天边月,一石击破心底天”。

在这张床上还雕刻了蝙蝠的图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狮子还起到了避邪的作用。

旁边是清代的小姐床,这张小姐床的颜色比较亮丽是红颜色,这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银子漆,床上的人物都是镀金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藤榻,也可以称之为“罗汉床”,它就像现在人们家里的沙发,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烟等等,你看它还配有床几,根据需要可拿下来也可以放上去的。

在“罗汉床”的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两张姐妹床,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姐妹床并非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是由于这两张床是我们当地同一个木匠师傅制作的,风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们放在一起展出所以命名为“姐妹”床。

你看中间“鸾凤和鸣”四个字不就是代表了夫妻恩爱吗?

江南民俗馆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另外一户人家金家厅,在这里展出的是有关于乌镇当地的民俗民风.首先我要参观的是衣俗厅,有关于民国三四十年代的江南一带的人物的穿着。

在这个橱窗中我们看到的男女的穿着是当时那个年代较为普遍的,女子穿着以旗袍为主,而男子则穿上长衫,礼帽配西裤、皮鞋,这也是当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表现吧。

在这边的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四个人,从衣着服饰可来判断其身份,里面坐着的是账房先生,淡色短衫长裤的是当时的文人或小商人的穿着打扮,而头戴乌毡帽的则是劳动者,蓝色长衫的则是伙计的形象。

在我们身后的这个橱窗中看到的是民国时期的西服,学生装及中山装。

学生装是由西服演变而来,也是日本制服的改良,简便不用戴领带。

中山装是由学生装演变而来的,民国18年由国民党政府定为国家制服。

四个口袋,分别代表“四维”:

礼、义、廉、耻。

袖口上三个扣子表示国民党三民主义:

民主、民权、民生。

再往边上过来看到的历史照片是茅盾和家人穿着的介绍,从服饰来看,茅盾也是出生于小康家庭的书香门第,待会我们会去茅盾纪念馆和故居参观;

再这边看到的是三十年代的妇女时装;

边上橱窗中看到的是清代汉族女子的穿着袄裙及满人所穿的旗袍,旗袍也是旗女之袍的简称。

到了民国时期,旗袍也已经西化了,线条趋向于全身的裁剪了。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岁俗厅,这是当地人每年的正月接财神的一个仪式,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按说接五路应该是在初五,为什么又说在初四晚上?

原来,初五日是正日,由于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点接到财神,于是时间就一点点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

这样当然不符合规矩,后来就由长者出面,规定初四晚上一起行动。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知道晚上九十点钟结束。

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讲究的要三张,外加半张,俗称三桌半。

头桌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苹果、

寓意了财路广阔,生活甜甜蜜蜜节节高高;

二桌是糕点、菱角,代表了称心如意,高升、常青,财源广进;

三桌是三牲,猪头、雄鸡、鲤鱼。

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

但是整个仪式最特别的是中间吊起的这条鱼,这鱼当地人在接完财神后要放生,放生的鱼就是代表了年年有余。

接五路必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曲接请,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染坊一串百子炮,全部结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看过了当地人接财神的展厅后,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节俗厅,中间的是斋月堂。

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地人都要祭拜月神,祈求全家子孙团圆。

两边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习惯:

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踏青、立夏称人、端午粽子、分龙彩雨、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九登高、冬至祭祖、腊月小更。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展厅比较喜庆了,是乌镇人以前结婚的仪式。

展示了民国年间新婚夫妻拜天地的情景。

中间是个喜堂,供奉了送子观音像,观音前面所放的是:

红枣、花生、桂圆和荔枝,象征着早生贵子。

这两位身着大红喜服的就是新郎新娘了,新娘旁边所站的就是能说会道的媒婆了,新郎身后的胡须长长的老先生则是主婚人司仪了。

坐着的两位是新郎的父母高堂,按男左女右坐在那里。

民间的婚嫁风俗向来很讲究,在司仪的主持下: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乃夫妻交拜。

行礼之后,用两家各出一条的红绸带结成同心花球式的牵巾,新郎新娘各牵一头,新郎面对新娘倒行将新娘缓缓牵入洞房!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传统婚姻的一般原则,先由媒人传言,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往往对自己的婚姻没有直接表示意见的权利,因此二人未曾认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是最后入洞房后新郎所去揭开的,当然不可直接用手,得手持一杆搁在如意之上的称,挑去红盖头,喻意为“称心如意”!

屋子右边所放是以前新娘子出嫁时的嫁妆了,有子孙桶、漆盒、绸盒、樟木箱、澡盆、饭篮等,对面还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时坐的花轿,因为传统的婚育观念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出嫁了,而且南方的姑娘长得娇小玲珑,所以花轿很小,四人抬的。

另外还有三个条箱,用于放丝绵被的。

乌镇的女孩子出嫁时,连被子一并都要嫁入男方家的。

最后一个展厅就是寿俗厅了,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比较强,祝寿讲究做九不做十,也就是说逢九做比较隆重。

六十大寿是在五十九岁时做的,中间桌子上摆放的是做寿用到的东西,三尺三的长寿面,取其长长久久之意,还有乌镇特色糕点定胜糕。

正堂中供奉了福、禄、寿三星。

两旁分别挂有百福,百寿图和麻姑献寿等图案。

高公生酒坊

走过传统居民区,接着便来到了传统作坊区。

乌镇特产很多,除杭白菊、姑嫂饼外,还有三白酒也是其中之一。

古时民间的作坊大都以前店后坊的格局布置。

接着请大家随我往里走。

乌镇的三白酒历史悠久,早在朱元璋登基做皇帝时,就有浙江的官员把三白酒进献给朱元璋。

他喝过之后大加赞赏,封为贡酒。

从此三白酒的作坊就开始兴旺发达起来。

但是直到清朝同治11年(1872年),向工部申请,朝廷才颁发公文。

从此,高公生糟坊正式挂牌营业。

之所以称它为三白酒,是因它的原料所命名的。

白米、白面、白水。

即由糯米、小麦和地下深井水经过二次发酵、二次蒸馏所酿制而成的粮食白酒。

酒精度55度。

三白酒制作方法复杂,大致如下:

先把糯米放在大缸中加水浸泡,一般需要十二小时,然后用木桶装上糯米蒸熟(约半个小时)。

蒸熟后用冷水淋凉,倒入大缸中,拌入酒曲粉。

每缸中大约放入四桶,然后把饭压紧,在中间挖一个小洞,盖上盖子进行发酵,二、三天后,在小洞中有酒浆溢出,此时前发酵已经完成。

前期发酵完成后,在缸里加水至缸口,同时再倒入一桶刚蒸熟的饭,密封进行主发酵。

一个星期后进行开耙,用木耙把发酵过的米饭上下搅拌均匀,去除二氧化碳,再密封继续发酵。

48小时后把缸里的酒酿装入酒坛进行后期发酵。

四、五个月后进行压榨,把酒糟和酒水分开,其酒水放入蒸馏箱。

架上铁架,上面铺上小麦粉和糯米进行蒸馏。

出来的酒分为酒头、酒中、酒尾。

然后去头掐尾,酒头和酒尾放开,与下次压榨出来的酒水一起再蒸馏,即所谓的二次蒸馏酒,也就是55度的三白酒!

那么了解了三白酒的酿制原理,接着就来品尝一下当地的特产——三白酒!

据说,三白酒的来历与一个孝子有关。

这位孝子在帮别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只粽子当点心。

他舍不得一个人吃,想留给母亲吃,就将粽子藏在一个老树洞里,并顺手扯了一把草遮住洞口。

后来天突然降下大雨,孝子走得匆忙,忘了取粽子,等再想起来取时,粽子已经被雨水草汁浸成软呼呼的了。

也实在太穷了,孝子还把这两只软呼呼的粽子拿回家给母亲吃。

没有想到外壳剥掉后,立刻散发出阵阵香气,味道出奇的好,母亲忙问究竟,儿子答说上面盖了一层草云云。

原来这是一种能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

以后,母子两就用这种草和面做成曲饼,酿制甜白酒。

慢慢地,这种做酒方法酒流传开来。

蓝印花布作坊

各位领导,前面就是蓝印花布作坊。

走进这扇古老的木门,这儿是一个天井,也是晾布匹的地方。

蓝印花布始于后晋,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

旧时,我们乌镇一带染坊遍布,最多时有十几家之多。

可见当时这个印染业在乌镇是非常兴旺的。

由于蓝印花布特殊的原料及工艺,我们也将它俗称“石灰拷花布”或“药斑布”。

走进这个在展厅,再看这旁边这些橱窗中,陈列了不少明清时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一些现代工艺的制品“清明上河图”,“世纪上海”等。

在这里您还能目睹到许多明清时,和更早的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

比如在古书《二仪实录》里讲到的夹缬板,就是最古老的印染工具。

篇三:

乌镇西栅导游词

乌镇二期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

“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

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

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

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

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

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

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

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乌镇二期的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个碧水环绕的岛屿和72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进入景区。

相对一期东栅景区而言,二期的保护和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

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有余,整个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真正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草木本色染坊

整个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面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

这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而且当时的彩烤色彩也十分丰富,都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像茶叶啊,桑树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

红茶可以染成浅红色,绿茶可以染成浅绿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浅黄色,桑树皮可以染成浅褚色,因此,这个染坊在当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它是镇人陶叙昌于清咸丰九年创立的。

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晒酱的地方。

满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酱缸,我们从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叙昌酱园”的字样。

大晴天的时候,工人们就把斗笠取下,露出盖着蚕丝棉的酱缸,让里面的豆瓣酱尽情的吸收阳光。

或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要盖一层蚕丝棉呢?

首先这是因为要防灰防蚊虫,另外一方面,蚕丝有很好透气性,让豆瓣酱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发酵。

晒的时间大概要3—4个月,直到变成黑褐色为止。

这里是陶家的一个会客厅,旁边还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酱的工艺流程。

做酱的工艺比较复杂,要先浸泡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发酵,发酵好了加盐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时间是最久的。

以前江南一带的人家几乎都是自己做酱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锅被称为“天下第一锅”。

明代嘉靖年间,湖州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到乌镇开了个小作坊,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铁作坊,因此生意兴隆,发展的很快。

这口大铁锅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做出来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炼的高超技能,也展现了他家的经济实力。

旁边墙上的照片有关于这口大铁锅的资料记载,我们面前的这一口铁锅,也是根据资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楼是一个体验区,每个礼拜的二、四、六下午2点到4点,这里会有专门的师傅给大家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

这个屋子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特别,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因此有“石脚屋”之称,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冶炼过程中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灾。

这面墙上描绘了冶炼铁锅的所有制作步骤,其中最耗时间,也最难的一步就是给炉子升温,因为要铁水熔化,温度一定要达到1400度以上才行。

我们身边这个就是给炉子鼓风的风箱,大家可以在这里绕一圈参观一下。

乌镇●西栅●三寸金莲馆解说词

过去有人说:

三寸金莲是江南女人最美所在。

也有人说:

封建枷锁森严的地方比如传统文化丰韵,我们现在即将进入三寸金莲馆,就是感受千百年来缠足文化在中国封建历史的沿革。

而我们乌镇设了这样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