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9859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此过程中,建筑业以及作为建筑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智能工程将持续快速增长。

(2)消费升级、成本节省使智能建筑超越一般建筑高速增长

建筑智能化能够使人们用更少的成木得到更大的效用。

一方而,随着国内生活质景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追求办公和家居的便利、舒适环境,而智能建筑能够向客户提供诸如业务支持、安全防护、环境智能调}JI等功能,相比于传统建筑更具备消费效用。

另一方而,根据美国大楼协会统计,一座大厦的生命周期为60年,启用后60年内的维护及营运费用约为建造成木的3倍,而智能建筑能够从能耗和运行维护方而"

YI省大景成木,降低客户的支出。

自从1984年世界第一幢智能建筑“都市大厦”在美建成,时至今日,美日新建建筑60%以上都是智能建筑。

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至2010年占总新建建筑的比例为17.08%市场空间依然巨大。

3、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的企业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企业是外资设备供应商,如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霍尼韦尔和西门子集团;

第二类企业是软件供应商,这类企业利用软件在智能系统集成中的重要作用占据一定市场,如太极股份;

第二类企业是传统的电气设备制造企业,这类企业凭借着在楼宇电气设备制造上的技术优势涉足国内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场;

第四类是纯正的系统集成商,这类企业综合实力强劲,如延华智能、达实智能。

(1)市场结构(Structure)

市场成熟度低,行业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特征。

根据住建部网站信息统计,2011年年底,具备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企业超过200家,具备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资质企业超过340家。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统计,建筑智能化企业(委员单位)前50名20082011年完成工程额分别为137亿元、164亿元不II197亿元,2010年前50名企业约占全国市场规模的25%o

从各细分领域品牌排名情况来看,外资企业和木上企业基木上形成“划江而治”的格局。

本土企业在系统集成和建筑集成管理系统两个细分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相关领域排名较前的有同方股份、泰豪科技、太极计算机、宝信软件等;

外资企业则在设备生产及技术服务领域领先,相关领域排名较为靠前的企业主要是西门子、霍尼韦尔、江森自控、施耐德等国际著名企业。

注:

系统集成是2011年2月份数据,生物识别2011年12月份排名,智能照明2012年5月份排名,其他为2012年12月份排名。

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目前市场比较分散主要是由于:

1)市场成熟度较低,表现在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水平还处于较浅阶段,部分的项目功能、技术要求简单,导致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小企业林立,质景参差不齐。

2)建筑智能工程包含许多子系统,如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对讲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在建筑智能化较浅层次,这些子系统可以单独建设,无需协作,也就造成行业的分散。

3)下游业主的市场集中度不高,由于地域性及生产组织方式等原因,下游房地产等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如龙头房企万科2012年销售额达1418亿元,全国市占率仅约2.3%。

我们判断,建筑智能工程行业在未来二到五年内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高。

主要是由于:

1)商业模式升级加速行业洗牌。

目前智能化楼宇集成管理系统(IIS)预计将在建筑智能工程市场中占比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景和层次不断提高,这对行业内企业硬件、软件等资源整合能力,技术水平、经验及资金实力提出更高要求,市场将呈现加速洗牌、强者恒强的竞争局而。

2)智慧城市加速产业整合。

智慧城市建设以区域为单位,对技术的要求高于智能建筑,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验以及较强资金实力的企业才能在此市场上角逐,有利于淘汰一大批浅层次的竞争对手。

3)上市先发效应。

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纷纷IPO或者增发融资,资金实力和规模快速增长,行业内并购重组速度有望加快。

(2)市场行为(Conduct)

建筑智能工程兼具建筑工程和信息技术的部分产业特征,行业内企业的竞争行为主要体现在服务、技术和品牌的竞争。

系统集成是建筑智能工程未来趋势,即由集成服务商总承包,向业主提供方案设计、系统硬件和软件选择及采购、接口软件硬件的开发、系统安装调试等。

国内企业由于木上优势,服务便捷高效,在系统集成领域占据竞争优势。

近年来,国内系统集成服务商的商业模式逐步集成化,向前整合个性化定制研发业务,向后整合售后服务市场,形成“工程+服务”的新结构。

这种转变将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3)市场绩效(Performance)

目前行业整体竞争层次较低。

行业内资质高、上规模的龙头企业数景较少。

截至2012年1月末,全国同时拥有“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壹级资质”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壹级资质”两项资质的企业只有42家。

综合看来,建筑智能工程较传统上木建筑工程具有更有利的竞争环境,因而毛利率也更高,2011年为19.5%,仅次于园林(31.6%),销售净利率仅次于园林、装饰、设计咨询、化学工业工程。

4、行业趋势:

市场空间快速扩大,集中度快速提升

(1)趋势之一:

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从空间来看,“智慧城市”将智能化从建筑拓展到城市范围。

智慧城市是综合运用GIS,遥感、GPS、无线识别、视频监控、虚拟仿真等各种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

智慧城市全球市场前景广阔。

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预计未来20年投资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资金将累积达到3040万亿美元。

智慧城市在2011年的整体市值为5263亿美元,预计2016年将翻一番达到10234亿美元,2011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2%。

其中,智慧能源(管理)将成为智慧城市所有应用领域中增长最迅猛的一环,预计20112016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7%市场规模达到807亿美元。

城市规模扩大带来“智慧”需求。

中国的城镇化比例在过去的近30年间增长了一倍多,从1982的20.9%跃升至2011年的51.2%。

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在中国,预计到2025年,中国又有107个城市加入这一行列。

这一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市场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环境保护、"

Y能减排等提出了严峻挑战。

而通过城市智慧化方案,一个城市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将得到大大提升。

各地发展“智慧城市”的动力十足,“十二五”将带动投资2万亿。

住建部日前已公布90个试点城市,据国内二大运营商预测,到2012年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有望突破400个,“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而在“十二五”规划或地方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会城市10个。

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及武汉、南京、深圳等大城市已提出了具体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智慧城市”不仅有助于扩大智能工程市场规模,而目‘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

智能建筑建设以楼宇或小区为单位,而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多是以城市区域或者城市功能系统为单位,并目‘要求集成商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前沿技术、提供优良工程品质以及拥有资金垫付实力,所以行业壁垒高于一般智能工程业务,因此会带来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2)趋势之二:

建筑“智商”提高,消费升级拉动单位投资提高

建筑智能化升级表现在两个方而。

第一、新增智能建筑占总新增建筑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市场潜力得到发掘;

第二、建筑智能化的层次将不断提升,应用技术越来越高级,服务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市场整体不断向高端前进,行业集中度得到提升。

第一,新增智能建筑占总新增建筑的比重将继续提升。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美日等发达国家为60%}70%,而中国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在2010年才达到17.0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但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引进智能建筑之后,其发展一直迅速。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工业信息化的深化,我国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也有望不断上升。

第二,建筑智能化市场整体向高端迈进。

建筑智能化迄今为}卜经历过二种层次,分别为BAS(楼宇电机设备自动化系统)、BMSC建筑管理系统)以及IBMSC建筑物集成管理系统)。

BAS系统相互独立,应急反应力差。

BAS只实现了楼宇设备管理自动化(如空调系统、电力系统等),虽然拥有BAS系统的大厦同时拥有安保系统、消防系统,但这二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联动。

如果发生消防系统检测到火灾,还必须通过管理人员手动执行电梯停用以及报警等一系列应急操作,应急反应力很差。

BMS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在BAS的基础上集成了安防系统和防火系统,并实现了系统间的联动反应。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原来独立的安全防范系统、消防系统与BAS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系统联动控制和整个建筑的全局响应能力。

实BMS实现起来相对简单,造价较低,可以很好地实现联动功能。

但是BMS还是比较封闭的体系,不利于系统升级和拓展,目‘稳定性不高。

BMS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缺少向上的开放能力:

BMS与其它设备子系统的接口设备和接口软件局限于特定产品的特定型号,系统集成能力有限,目‘维护、升级成木高。

BMS系统以BAS为核心,一旦子系统BAS出现了问题,整个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都将不能工作。

因此以楼宇自控系统为平台的系统集成方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IBMS相对于BMS,整合了更多子系统,改善了系统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并目‘关键的是突出了管理上的优势。

IBMS将BMS,OAS(办公自动化)、CNS(通信自动化)平行集成在一个计算机平台上。

借助于OPC(用于统一数据格式)、Intranet(用于数据交流)、ODBC(用于应用对数据的提取)技术,IBMS提供了强大的应用开发平台,可以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集成。

中国目前大部分智能建筑只实现了BMS模式。

但鉴于IBMS在管理、可拓展性上的优势,IBMS在未来智能建筑中占比将会越来越高。

据延华智能非公开募资可研报告引用的拓扑道咨询的预计,以IBMS模式建设的智能建筑,在整个智能建筑中占比将由2011年的12%提升到25%。

(3)趋势之三:

让建筑更节能,智慧节能成长潜力较大

我国能源消耗严重,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四分之一,是未来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建筑竹能受到政府重视。

19962008年,中国总建筑能耗从2.59亿吨标准煤增长到6.55亿吨标准煤,增加了1.5倍。

中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3%,公共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6.5%。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推进,公共建筑比重将会增加,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也会逐步上升,未来20年内有可能达到35%,将会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中国政府把竹能减排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自上而下积极推动"

节能减排。

建筑智能工程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手段。

智能工程可以通过如外部能源利用、设备自动化控制及设备改造等节约能耗。

据有关统计,在类似的室内温度、湿度等条件下,智能建筑与传统非智能建筑相比,可节能10%~30%。

建筑节能市场规模测算

新建建筑竹能投资:

据国家住建部统计,2011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竹能50%强制性标准基木达到100%,施工阶段的执行比例为95.5%,新增竹能建筑而积13.9亿平方米,全国城镇竹能建筑占既有建筑而积的比例为24.6%。

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每年新增竹能城镇建筑而积1215亿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竹能投资100元测算,每年建筑竹能投资约为12001500亿元。

既有建筑节能投资:

预计“十二五”期间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景及"

节能改造规模将达4亿平方米,围护结构、供热计景、管网热平衡竹能改造成木在220元/平方米以上(如果冉进行热源改造,资金投入需求更大),预计每年改造投资约200亿元。

大型公共建筑竹能改造投资预计每年413-520亿元,可冉生能源建筑应用而积25亿平方米,预计年投资65-70亿元。

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预计年投资约480-800亿元。

综合考虑新建建筑节能投资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两部分,我们预计“十二五”期间节能改造年均投资约24583230亿元。

5、行业比较:

智能节能VS装修装饰

(1)业务模式比较

从业务流程来看,建筑智能竹能与装修装饰均涉及设计、材料购买、工程施工、售后服务等环竹,其中设计是核心竞争优势所在。

其中,设计是工程的先导,设计能力强的企业,拿到后续施工的概率较大,且毛利率更高。

不同之处在于:

建筑智能竹能行业产业链更长:

前端环节如绿色建筑咨询认证,高端建筑的智能节能工程因工程复杂性和附加值较高,比设计更前端的咨询业务在建筑智能节能行业较为独立;

后端环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日益广泛,由于存景建筑的建筑智能节能改造可为业主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工程商可通过EMC模式与业主共同分享节能带来的投资收益。

从工程工序及建设周期来看,建筑工程按照施工顺序依次为上建工程、电气化、智能工程安装、装饰装修。

装饰装修在智能工程之后,两者大概都占据建筑工程周期的1/4左右。

此外,两者都需要垫付施工,对资金实力要求高,结算方式、收入确认方式基木相同。

从生产组织方式来看,建筑装饰行业更容易标准化、规模化扩张,主要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人力资源成熟度更高,下游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较低。

建筑智能}JI能因其高新技术属性,对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知识水平的要求更高,上游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较高,下游客户的个性化程度更高,在全国化、规模化扩张方而受到的限制因素更大。

(2)行业成长周期比较

两个行业“大行业、小企业”特征明显,建筑智能竹能的市场容景约为建筑装饰的1/41/30。

据我们的测算和预计,2011/12/13年建筑智能工程市场保守产值为4386/4922/5548亿元,复合增速21%;

而“十二五”期间节能改造每年能带动24583230亿元的投资,行业空间巨大。

而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数据,2008年前10会员收入占总会员收入比例为16.17%,行业集中度极低。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统计,2011年装饰行业总产值为2.35万亿元,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将达到3.8万亿元,复合增速12.8%。

目前行业龙头公司金蜂螂的市场占有率还未达到1%,市场集中度也非常低。

两者均受益于市占率及行业空间双重提升,不同之处在于:

建筑智能节能行业起步更晚,行业集中度更低,但由于其属于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受益于智慧城市及竹能减排的驭动,行业成长速度将更快。

我们判断建筑智能未来五年行业增速将达20%左右,建筑节能增速达30%左右,上市公司将凭借资金品牌效应及外延扩张实现市占率的快速提升。

装饰企业市占率已实现了显著的提升,2008-2011年行业总产值复合增速14.9%但五家上市公司收入复合增速均值为47.5%。

(3)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盈利能力:

建筑智能节能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低于装饰企业,但销售毛利率高于装饰企业,两者销售净利率接近。

成长性:

建筑智能节能企业的营收、利润总额、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率均低于装饰企业。

一是由于建筑智能}JI能行业上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上市公司多处于全国化扩张初期,成长性尚未体现。

二是行业内的部分上市公司如泰豪科技、延华智能处于转型发展期,近两年盈利大幅下滑,拖累行业整体表现,但达实智能、汉鼎股份等公司通过全国化拓展及外延扩张而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

期间费用率:

建筑智能节能企业的二项费用率高于装饰企业,其中营业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较为明显。

我们判断主要是由于建筑智能节能行业对技术要求较高、个性化程度较高,需要依靠研发投入维持核心竞争力,且目前行业内企业大多处于全国布局设点的前期投入阶段,预计后续将随着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大趋降。

周转率:

建筑智能节能企业和装饰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大体相当,前者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低于后者。

装饰企业高存货周转率在于工程结算进度比一般工程企业快,我们判断和建筑装饰更容易规模化生产有关。

二、行业标杆分析:

延华智能

1、公司概览:

智能建筑龙头,智慧城市先锋

延华智能是以建筑智能化工程为龙头,建筑}JI能、机电工程、消防工程等多领域齐头并进的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业务领域覆盖:

智慧城市、政府公建、博览会展、金融办公、城市综合体、智能交通、绿色智慧医院、星级酒店、工业园区以及住宅社区等。

涉足产业链环竹:

以咨询业务为引领,提供从前期规划、设计、施工、集成,到后期运维的贯穿建筑全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公司是建筑智能化工程上市第一股,2011年又在业内率先提出从智能建筑集成商向智慧城市服务商转型,公司参与编写多项国家智能建筑标准,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智能建筑行业十大品牌企业。

公司控制权集中,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胡黎明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42.40%的股份。

公司董事、总经理顾燕芳,董事胡雪梅,副总经理工东伟通过上海延华高科技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5.46%的股权,其他高管层无持股。

公司股份已全部上市流通,无限售股存在。

公司主营业务结构: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建筑智能工程,在2012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毛利中的占比分别达81%和85%。

电子商品业务主要代销霍尼韦尔、博世等产品,近年来占比有所下降。

消防工程主要来自2011年收购的震旦消防,贡献的收入很小,可忽略不计。

2、公司行业地位及竞争优势

(1)行业地位:

建筑智能工程第一股

延华智能的建筑智能化业务主要而向办公楼宇、住宅社区、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宾馆酒店和市政工程等领域,是国内以建筑智能工程为主营业务中最早上市的公司(同方、泰豪、太极等侧重于IT及电机业务的公司除外)。

目前,国内建筑智能工程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是同方股份、泰豪科技、中建电子、中控信息、中程科技、延华智能、东大智能、中国电子、太极股份、达实智能、银江股份等,各公司在业务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业务特色和专长。

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工程及建筑竹能业务的公司林立,规模相差较大,质景也参差不齐。

但行业内上市公司都综合实力强劲,拥有较高的行业地位。

以五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来看,延华智能营业收入规模位居第二位,其中,建筑智能及节能业务营业收入位列第二位,营业利润位列第四位。

(2)转型调整:

短期阵痛,长期趋好

从成长性来看,公司20052006两年增速较快,但增长持续性较差,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0.63%。

汉鼎股份近3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70.08%和107.68%增速最快。

达实智能近3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6.13%和31.95%,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赛为智能近3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3.92%和5.09%,2010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

泰豪科技近3年因业务处于转型期增速最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18%和一16.13%。

从盈利水平来看,公司近3年综合毛利率、销售净利率低,较上市前也有较大下降。

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在上市后均出现较大的下降,这主要是由公司上市后的业务结构调整转型带来的。

上市之初,公司80%以上的业务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住宅、商办等),由于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受房地产调控及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对公司的资金支付有所延缓,且公司处于全国扩张初期导致人员投入大于同业,进而导致业绩增速及盈利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公司也因此积极调整业务结构,目前新签合同中来自房地产开发商的占比已不到5%,政府大型公建、绿色医院、城市综合体等业务占比快速提高。

我们判断随着公司战略调整及全国布局的初步完成,盈利能力及业绩增速将重返上升通道。

(3)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①竞争优势之一:

各专业齐头并进打造“联合舰队”

公司是行业内资质最全的企业之一,同时拥有国家住建部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资质证书(一级),国家工信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一级),国家住建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一级),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证书(一级),上海市公共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证书(一级)以及国家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质。

截至2012年1月份,全国只有42家企业同时拥有前两项资质。

公司同时拥有业内最完备的业务体系:

横向看,公司业务环竹贯穿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维服务等一体化业务链,涵盖整个建筑周期。

纵向看,公司业务领域涵盖智慧城市、政府公建、博览会展、金融办公、城市综合体、智能交通、绿色智慧医院、星级酒店、工业园区以及住宅社区等。

多专业齐头并进打造“联合舰队”。

在节能领域,公司与国内知名开发商发起成立上海东方延华节能公司,定位于“建筑}JI能整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在机电领域,公司收购了原香港中信泰富旗下琦吕建筑工程公司,迅速扩充了暖通、空调等优势业务,完善了公司强弱电一体化的业务布局,并与建筑智能、消防、机电、维保等有机结合。

在消防领域,公司收购了原上海电气旗下百年名企一一上海震旦消防工程公司,增强了建筑智能化与消防工程的协同及集成创新能力。

在AV影音领域,公司与香港卓新集团合资成立深圳嘉柏电子系统工程公司,专业从事音频产品销售及工程服务。

在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领域,公司与加拿大知名软件企业合资成立上海延华卡申物联网有限公司,增强了公司软件开发及市场开拓能力。

②竞争优势之二:

咨询先导、技术领先塑造高端品牌

公司坚持以咨询为先导,提供全过程、高端咨询服务,一是占据业务链的最前端,可将设计咨询转化为总包订单(具有很强的话语权);

二是占据附加值制高点,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咨询利润率高达50%左右)。

公司拥有一支以多名国家级专家和具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