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9860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Word格式.docx

专此布达,即请日安;

专此布复,即请日安;

专此布复,并请暑安;

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

  启事用语用于称谓语的下面:

谨启者、敬复者。

这都是比较客气的。

用于较庄重和尊敬的场合:

迳启者、迳复者。

兹托者、敬恳者,为表示有所请求之意。

  思慕用语多日未晤,系念殊殷。

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别后想念之情,无时或已。

上述种种是用于亲戚朋友之间或对未曾见过面的受信人的用语。

  问候语要注意亲切感人,忌浮泛虚华。

如久未笺候,想近状佳吉。

近况如何?

至以为念!

病体谅已康复?

敬致深切慰问之忱。

  祝福语诸事顺遂,贵体康泰。

  欣慰语高兴得很,欣慰无已。

不胜欣慰,无任欢忻。

  抱歉语抱歉之至。

歉疚殊深。

至感不安、惭愧得很。

  请求语倘蒙照拂,铭感无已。

如承俯允,无任感荷。

尚乞原谅,至希查照。

至祈召收,即请哂纳。

请给予批评和指教。

务请没法。

  访谒语某日某时当前来聆教。

日昨走访,适逢公出,未晤为怅。

  邀约语兹有要事面谈,务请拨冗来舍一叙为荷!

星期日有闲,尚祈至敝处一谈。

定于某日某时在某地召开×

×

会议,务祈准时出席为荷!

  馈赠语谨具聘仪,略申微忱。

附上薄仪,聊表微意。

薄具菲仪,用伸贺忱。

附奉某物,藉壮行色。

  盼祷语无任盼祷。

是所至盼。

不胜企望。

  接信语刻接手教,敬悉一切。

接奉大礼,敬悉种切。

  交涉语请即答复,勿再延宕。

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声用语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

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上述仅作参考,如用在恰到好处,就会避免俗套,为书信润色。

  令尊、令堂:

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对自已父母的尊称。

  考妣:

指父母,一般情况,在生叫父母,死后叫考妣。

  泰山、泰水:

旧时对岳父、岳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

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家兄、舍妹:

对自已兄妹的雅称。

  令郎:

旧时对别人儿子的敬称。

  东床:

旧时对女婿的雅称。

  内室、内人、拙荆:

旧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

  夫婿、郎君:

良人:

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谓。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佳偶。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妇女称巾帼、红袖。

  男子称须眉。

  老师旧时称恩师、先生、夫子。

  学生旧时称门生、受业。

  学校旧时泛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对自已旧时的称愚、鄙人、晚生。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

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死后称先母、先慈、先妣。

同辈加“亡”字,如亡妻、亡妹。

  --------------------------------------------------------------------------------

  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思念语问候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自术语祝贺语致歉语结束语

  篇二: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一、信封

  

(一)信封格式范例一

  范例二

  

(二)

  启封词

  1.安启,福启:

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2.钧启:

对尊长,师长及直属长官用3.道启:

对师长,学界,方外及德高者用4.勋启:

对军政界或有公职者用

  5.

  赐启:

对长官,长辈,学界,党政军界职位高或者年岁高者用

  6.台启:

对平辈用7.玉展:

对年轻妇女用8.芳启:

对女士用

  9.公启:

对机关,学校,公司,团体,民间社团用10.亲启:

对有机密性或秘密性书信用11.礼启、素启:

对居丧者吊唁用12.大启、启:

对晚辈用。

  (三)缄封词

  1.谨缄:

用于上行书信2.缄:

用于平行书信3.手缄:

用于下行书信

  二、正文

  结尾应酬语正文开头应酬语称谓结尾敬辞提称语

  :

  启事称语

  日期自称

  署名

  署名下敬辞

  1.自称

  

(1)自称或提到自己的名字时要侧书

  

(2)提及自己的尊长时,要加“家”字,不必侧书(3)提及自己的卑幼亲属,要加“舍”,侧书

  (4)提及自己的儿孙,工友,店号,要加“小”字,侧书(5)提及自己的师友和处所,加“敝”字,侧书(6)提及自己已经亡故的尊长,要加“先”(7)提及自己已经亡故的卑幼亲属,加“亡”,不必侧书(8)提及自己父子,兄弟姐妹,夫妇,加“愚”字,侧书(9)如收信人是尊长,自称“晚”、“职”、“后学”等;

若收信人是晚辈,自称“愚”、“鄙”

  等;

如果写到自己的意见时,可用“鄙意”、“管见”、“拙著”等,以上都有侧书

  2.称人:

  

(1)提及收信人尊长,卑幼,亲友,加“令”,对于收信人尊长,也可以用“尊”,对收

  信人的朋友也可加“贵”

  

(2)提及收信人妻子,要加“尊”,如与收信人交情深,直呼“嫂夫人”“大嫂”(3)称收信人父子,兄弟姐妹,夫妇,要加“贤”(4)收信人是卑幼,也可以加“贤”(5)收信人的处所,要加“贵”

  (6)收信人的宝眷或商店,要加“宝”(7)提及收信人的意见是,可用“尊意”、“卓见”、“大著”等

  传统寒暄用语

  人事叙别

  用于父母:

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

  用于尊长:

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

  用于师长:

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喧几易。

  用于平辈:

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数易春秋。

  用于女性:

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

  用于文官: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

  用于军官:

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自共事而别:

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自同学而别:

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

  自送行而别:

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自迎接而别:

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

  承送行而别:

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

  承赐物而别:

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依依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

  承赐饯而别:

昔日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

  节令叙别:

自春别及夏。

东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绿野人耕之候,乃光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

  自春别至秋:

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别至冬:

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自夏别至秋:

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自夏别至冬:

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自秋别至冬:

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

  地点叙别:

自京中分别,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自省会分别:

忆于某省会聚首,快我私衷,自赋河梁,又经久别。

  自县城分别:

相聚邑中,时亲教益,自经握别,离索殊增。

  自乡中分别:

奔走四方,久离乡井,从此远隔,顿觉阔疏。

  自他乡分别:

忆自某乡把晤,同馨情怀,分别以来,徒深饥渴。

  自旅馆中分别:

昔日旅邸聚谈,叠荷殷殷关注,嗣认睽违两地,顿觉岁序推移。

  自火车上分别:

忆昔日邂逅相遇于车上,接领教言,别后却山河远隔不觉数年。

  自船上分别:

自同舟某地,借挹兰芳,别后相违,寒暄数易。

  自近处分别:

不亲淑度,倏忽迩时,咫尺相违,如遥百里。

  自远处分别:

关河修阻,跋涉维艰,忆隔光仪,递更节序。

  篇三:

书信写作(精品教案)

  书信的写作

  【教学目标】了解书信的种类,掌握一般书信和常用专用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写法,能规范写作一般书信和常用专用书信。

  【教学重点】一般书信和常用专用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教学难点】专用书信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家都写过信吗?

  书信在古代作用是非常大的。

  一封书信可以制止一场战争。

(例见教材p167,《左传·

郑子家告赵子宣》)一封书信可抵万金。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腾飞猛进,电话、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疏于写信了。

然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书信,它不仅起到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作用,而且有不少书信尤其是作为传情达意的书信,通过它进行心灵的对话,其人文关怀是其他通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请大家欣赏一篇散文随笔《怀念书信》。

  怀念书信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们为生计奔波着忙碌着。

旧的观念、情趣和联络方式,逐渐地淡化消融。

无论家居何地,人在何方,随时随地可以互通电话,问长问短,联络感情,方便极了。

电话固然方便,遗憾的是几分钟一过,留下的却只有那冰冷冰冷的电话机,呆呆地躺在一角,使人感到漠然。

此时此刻,不由得使我怀念起那被称之为鸿雁往来的“两地书”了。

  去年秋天女儿考上大学去外地读书了,“儿行千里母担忧”,临行前一再叮嘱女儿,到校后马上给家打电话或写信。

结果一个月打了四次电话,每次除了开始的几句寒暄话外,剩下的就是一切都好,请放心。

一次最长的电话也就是一刻钟,当听到女儿在电话里说了生活、学习情况后,心里还有很多话要说,激动之余,又不知说什么好,只有一句“要照顾好自己”。

电话挂断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思来想去,还是给女儿写封信吧。

夜深人静,我奋笔疾书,从生活谈到学习,从人生谈到理想,密密麻麻写了三页,

  字里行间渗透着关心、爱护和希望。

字字句句的情感,绝非是在电话中所能领悟到的。

信寄出去了,两个星期后,回来的还是一个电话。

我不时地在想,这年月,信的作用是不是渐渐地被淡忘被忽视了?

前些年,谁出远门工作或学习,送行的人少不了说一句,到了那边别忘了回封信。

那用爱心滤洗过的语言,那蕴含着心香墨香的一片深情,那跳动着的激动和火的情感一页页信笺是多么的使人怀念啊!

  我读过很多人的信札,周总理的、鲁迅的以及革命志士秋瑾的、赵一曼的。

他们的书信无不使人感慨万千。

著名文史作家郑逸梅,收藏古代和现代名人信札数千件,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可信的依据。

由此可见,信件之重要是电话所不能代替的。

笔者是一个爱写信的人,和我通信的人可以说三教九流,既有画家、作家、教授、也有笔友、亲友和同学。

每次收到他们的书信,不仅感官得到了享受,精神上也得到了鼓舞。

写信和保存信是我人生的一大乐趣。

我以为:

书信确实能把人引到感情微醺的境界。

  怀念书信,既怀念写信时那种微妙的心灵悸动,更怀念读信时那种情感撞击的火花。

(文/双清)

  [点评]

  本文作者现身说法,道出了自己心中的郁闷与怅惘,也给我们读者以深刻的启发。

正如作者信中所说:

“那用爱心滤洗过的语言,那蕴含着心香墨香的一片深情,那跳动着的激动和火的情感一页页信笺是多么的使人怀念啊!

”所以,作者以“怀念书信”为题,意在告诉读者:

“怀念书信,既怀念写信时那种微妙的心灵悸动,更怀念读信时那种情感撞击的火花。

”让我们在与师长、亲人、朋友交心时,更多的用书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与爱戴。

因此,学写书信应该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在训练书信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文素养。

  二、书信的基础知识

  书信,是按照习惯格式把要说的话写下来,邮寄或发送给指定对象阅读的一种应用文。

它是人际交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书面交流工具。

它把友情、亲情、爱情连在了一起,把家事、国家、天下事连在了一起,具有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作用。

  【书信小知识:

古代书信的别名】

  书信,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写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鸿雁、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

汉使则(:

古代写给妻子的书信)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于是,

  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

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

鸾笺。

(鸿雁传书)

  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简:

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

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

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

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

古代称白绢为素。

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笺:

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

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

函原指信的封套。

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

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

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

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

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鲤鱼:

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

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

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

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书信通常包括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种。

  一般书信

  一、一般书信的特点:

  1、它适用于父子、兄弟、夫妻、同学、亲友、邻里和同志之间——私人事务。

  2、凡与私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等一切活动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写入书信——内容广泛。

  3、它的阅读对象是书信指定的个人。

不经同意,其他任何人都无权拆阅——阅读对象指定。

  4、可叙述、描写,可说明、议论,也可抒情——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5、通常不用标题——不用标题。

  二、一般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一)掌握格式

  【教学方法】请阅读《陶行知给母校的信》,并在书上相应位置标出书信的六个组

  成部分(称呼、问候语、正文、致敬语、署名和日期)。

  母亲:

  家中从前寄来的信,如今都收齐了,并未遗失,只是来得慢些。

  儿从母亲寿辰立志,决定要在这一年当中,于中国教育上做一件不可磨灭的事业,……

  试验乡村师范开办费要一万五千元,经常费要一万二千元,朋友们都已答应捐助,只要款项领到,就可开办。

  昨日会见冬弟,知道金弟在西安尚好,可以告慰。

冬弟亦较前强壮。

  桃红小桃三桃蜜桃给我的拜年片子都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儿已经好好地保存了。

敬祝健乐。

  行知

  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日

  

(二)掌握写法

  三、课堂训练

  以下是一封信的格式示意图,其中也包括内容片段。

根据题目作答:

  1、在图中用序号

(1)—(6)标出六个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名称。

  

(1)称谓

(2)问候语(3)正文(4)结束语(5)署名(6)日期

  2、文中格式和内容上有四处不够规范和准确的地方,指出并加以改正。

第一处是:

问侯语应改为:

问侯语应写在称谓的下一行,前面空两格。

第二处是:

正文应改为:

见上文

  第三处是:

结束语应改为:

结束语分两截,前一截连接正文,或另起一段,空两格写;

后一截必须另起一行,顶格写。

(如正文结束处正好在一行的末尾,后边写不下其他字了,结束语的前一半应另起一行,空两个字的位置,后一半再另起一行顶格写。

)第四处是:

日期应改为:

日期应当年、月、日都写出

  四、一般书信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讲究格式

  书信的格式是特定的,要严格地依据格式去写,而不可随意改变格式,给人不够庄重和礼貌之感。

  2、叙述清楚

  书信是交际的工具,内容要写得清楚明白,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或疑问,耽误事情。

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3、语言得体

  书信中的称呼和措辞要倍加注意,称呼要根据双方的亲疏程度,由个人来定,但求恰当,不失礼貌,以免引起收信人的不满,影响彼此的关系。

  4、书写正确

  信件不能用铅笔书写,以防模糊不清,也不要用红笔书写,这会认为是绝交信。

一般用毛笔、兰水笔或圆珠笔书写。

信纸一般用专用信纸或稿纸,切不可随便捡一片纸就写信。

信件书写务求字迹工整,一般也不要出现错字、别字,写过信后通常应检查一遍,看看所写内容是否全已写出,同时检查语句是否存在不通的现象或有错别字出现。

信件一定要保持清晰整洁,不可涂抹太多。

  六、轻松时刻:

  

(一)书信趣话:

  1、书信谜语

  古时候,有个远走他乡的负心郎接到一封妻子的来信,信中只写了十个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看着书信百思不得其解,便去问一个书生,书生想了想却念出一首诗来:

  上长街去卜卦,问青天我的人何在?

玉人儿无一点在心怀,欲罢又不能,吾今无口去问他,论交情也不差,你是一件漂不白的皂罗纱,若分开刀儿难下,抛得我财穷力尽,望君不日早回家。

  这不仅是一首深情的爱情诗,而且还是一则巧妙的谜语。

  2、书信传情(打一外语电影名)(谜底:

《简爱》)

  

(二)歌曲欣赏:

  李春波《一封家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