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2011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7Word文档格式.docx

广东证券业协会于2002年4月牵头发起《广东证券业证券经纪业务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提出券商制定的佣金率不能低于广东同行公认的最低标准2‰。

在佣金浮动制正式实行的首个交易日就已有过半数的券商签名表示认同。

渤海证券宣布,5月份无论新老客户一律收取“零佣金”,200万元以上客户1年内赚不到钱的佣金全免。

渤海证券在其新近开张的广州天河北营业部,不仅有零佣金向股民招手,而且还有报销转托管费和交通费,中、大户可享受免费停车和免费午餐等多种好处。

广东证券、南方证券等券商也紧跟着推出了类似的降佣措施,“挑战”广东证券业协会上个月末牵头发起的抵制佣金恶性价格战的“行业自律公约”。

原本风平浪静的佣金价格战从广州拉开序幕。

  南方证券紧跟着宣布,该券商旗下的水荫路营业部、体育东路营业部也宣布凡新开户的客户第一个月可免佣金,并且从5月份开始实施为期三个月的“不赚钱不收佣金”政策。

而东方证券更是实行三个月的零佣金。

  广东证券公开宣布新佣金方案,即根据资金日成交量的大小不同,场内交易是1.5‰至3‰,场外交易是1.5‰(外地部分地区在1.5‰之上)。

  广州不少券商在佣金浮动的幅度上基本上都是向广东证券看齐的,彼此的浮动幅度大致相同,大约在1.5‰至3‰之间,也基本符合行业协会关于反不正当竞争的自律公约精神,但因为零佣金的出现,有人称在此之前的佣金“价格同盟”已经被打破了。

其实,已有多家券商对零佣金的做法表示了强烈不满,因为低水平的价格战对市场任何一方都是有害而无利的,即使“零佣金”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但管理部门不允许少数券商的这种违反行规的行为。

对于股民来说,是否为零佣金并不重要,股民重视的是券商的服务质量以及资金的安全。

不惜代价抢地盘

  “零佣金”掀起佣金大战,把股市的佣金市场搞得眼花潦乱,券商低价抢占市场的做法会不会赔本赚吆喝呢?

目前券商的总收入中,至少50%来自于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但由于市场长期低迷,现在券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2002年第一季度,全国券商平均亏损1000多万元(盈利500万以上的券商便可以排名到前20位了)。

在佣金从3.5‰降到3‰以后,再加上其他竞争成本,券商平均去掉1/3的佣金收入是肯定的。

  不言而喻,低于成本的佣金价格肯定会令券商的收入更少,而收入减少后的服务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目前已有个别券商取消了一向免费派送的证券报等赠品,以图降低经营成本。

应该说,佣金下调后,最为得意的是股民。

不少股民已开始到处打听哪家券商佣金最低。

有股民称准备换券商,谁最低就找谁。

但对于几个券商推出的零佣金,股民则表示兴趣不大,因为这并不是长期实行的,而且服务质量如何还要进一步观察。

不过有些做短线的股民就表示准备利用佣金下调多做短线,来回倒腾,并且考虑把资金转到佣金低的券商那里。

更多的中小股民表示打算转为场外客户,因为佣金下调后券商们都把收费标准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种,场外交易的佣金有的低至1‰,有的“银证通”更低至0.998‰,比场内交易确实低多了。

可见,调低佣金对于短线股民还是有诱惑力的。

券商们不惜代价抢占地盘,实在是被逼无奈,在证券公司的利润构成里面,90%以上的证券公司佣金收入超过了它们业务总收入的50%以上。

从券商的角度来看,若佣金从3.5‰平均下调到2‰,综合类券商收入会下降15%左右,经纪类券商的收入则会下降43%。

显然,经纪类券商就会面临生存的压力。

因此,佣金下调后,至少30%的证券公司要遭淘汰的命运。

佣金下调已经成为券商分化重组的导火索。

综合类券商由于业务范围广,可以通过股票承销、自营证券、资产委托管理等业务来实现利润来源多元化;

而小券商压力会最大,一大批小券商将不得不走联合之路或被大券商收购。

图谋做市场寡头的大券商希望用实力逼迫小券商就范,而小券商不坚持到最后一刻绝不会放手,可以想象,佣金下调后,经纪业务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券商间的洗牌重组也将更令人惊心动魄。

券商们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佣金大战跑马圈地,以图生存,实在是个未知数。

二、券商:

靠什么吃饭?

告别暴利时代

昔日券商的美好日子着实令人难忘:

前些年,证券营业部里股民蜂拥而至,交易量成倍的上升;

顺利承销股票就能轻而易举地赚到佣金;

伴随大牛市,委托理财获得高额收入,全国各地新出现的券商如雨后春笋。

在年轻的证券市场上,券商常被誉为“贵族行业”。

新佣金制度的实行,宣告了我国券商将彻底告别新中国证券市场创建以来赖以生存的“固定高佣制”温床,预示着券商取得社会平均利润或微利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当今股市的不景气,券商暴利的好日子似乎就要结束了。

在2001年7月的股市大跌中,券商的问题前所未有地爆发出来。

很多著名券商的委托理财损失惨重,窘迫之境充分显露。

而随着股市低迷,市场上交易清淡,支撑券商半壁河山的经纪收入也立马捉襟见肘。

发行新股也越发艰难,稍有不甚,便将承销的股票砸到自己的手上。

许多大券商巨额资金被套,券商的名字被迫出现在上市公司大股东名单中。

在目前的环境下,国内券商颇有被围追堵截之势:

不仅股市低迷,交易清淡。

更重要的是,按照中国的承诺,在加入世贸组织后3年内,可允许外国券商设立合营公司,即可从事股票的承销。

且不说昔日的摩根士坦利入主中金公司,而像花旗银行、高盛公司、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一批国际金融大鳄如今也纷纷来华探路。

眼下似是风平浪静,但坚冰一朝打破,中国券商与外国投资银行的正面交锋将格外惨烈。

更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券商目前的格局,可以说,在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面前,我们绝不是对手。

全国各地的券商虽规模不大,但却林林总总,109个证券公司、近2700家证券营业部覆盖至全国各地。

而实际上,国内所有券商的总资产尚比不过一家美林证券。

券商裁员的消息已经不再是新闻了,面对日渐远去的暴利日子,券商们不得不一边忙碌一边思考如何在困境中突围。

随着固定佣金制的寿终正寝,浮动佣金制的推出令券商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对券商的发展而言,这并非是坏事。

佣金浮动制实际上开始了中国证券市场商业模式的全面改革,证券公司要被迫改变竞争方式和竞争策略。

这样将使证券产业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服务行业”。

佣金浮动制是中国证券市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选择。

告别了暴利时代的券商们,如今将面临着全新的环境与竞争。

不少券商纷纷思变,比如说,积极发展网上交易、寻求购并对象等。

佣金市场化后,证券公司必须转变传统的经纪业务运作模式,加大成本控制和业务创新力度,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可以预料到,一些经营管理不善的证券公司终将被兼并或退出证券行业,而那些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证券公司将不断发展和壮大。

零佣金:

券商怎样赚钱?

  目前在券商的经纪、自营和承销三项业务中,经纪业务仍是核心业务,一般要占到利润结构的70%左右,而小券商更是有90%收益来自经纪业务,经纪业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券商的生存。

一般证券营业部的收入主要是由客户交易手续费和客户资金存放在商业银行所得的利差两大块构成。

两者与证券市场行情有着较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以前证券交易手续费占其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大约为40%左右。

假设2001年交易量与客户平均保证金与当年度水平接近,实施零佣金制后,其收入将直接减少40%左右。

盈亏平衡点就是过去券商营业部收入的60%,如果营业部的经营成本大于该数据,就会导致亏损。

券商向客户收取的费用中,包含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手续费,“零佣金”就是券商营业部不从客户缴纳的费用中得到任何收入,即客户缴纳的费用均要转移交付给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

而券商营业部的经营成本一般在1.5‰左右。

目前券商的年利差为1.17%。

由于一般证券营业部的收入主要是由客户交易手续费和客户资金存放在商业银行所得的利差两大块构成,券商营业部的平均客户保证金约为6.8亿元,因此,即实施“零佣金”后,营业部的客户保证金的平均数不能低于6.8亿元。

而事实上,一家较好的证券营业部的平均客户保证金一般为5亿元左右,在实施“零佣金”下也将会出现经营亏损。

由此可见,在目前条件下券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佣金”是难以持久的。

交易佣金制度改革的思路固然好,但对于经纪类券商来说,由于其规模往往偏小和经营的地域性,而佣金与利差又是他们惟一的收入来源,图谋新的生路已成为其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综合类券商由于业务范围广,可以通过投资银行业务、自营证券买卖业务、资产委托管理等业务来弥补这一块,影响相对很小,可以集中在服务上将比拼研发、品牌等高附加值服务。

券商通过大幅下调佣金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稳定住这些客户。

对于逐渐成熟的投资者来说,交易成本固然重要,但更看重的是优质服务。

所以与之配套的是这些券商要依托本身投行和研发等力量,对会员提供咨询服务,提供有关的研究报告等各种新的服务,如证券公司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综合性的咨询和顾问服务,帮助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进行投资风险管理。

资本投入产生了附加值,投资者会为这种增殖收益支付相应的报酬。

这样既扩大了券商的业务范围,又在使投资者得到实惠的情况下,提高了投资咨询的地位。

如果没有一流的服务质量,就是实施“零佣金”,恐怕也难留住客户。

日子不好过

——小券商胆颤心惊。

在全国的证券公司中,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下(包括1亿元)的证券公司共46家,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小券商”。

他们都是经纪类券商,约占证券公司总数的45%。

这46家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共350家左右。

浮动佣金制推出以后,很多地方小券商迅速推出“零佣金”策略。

宏源证券北京营业部的“降佣方案”,提出40万元以下场外交易(电话委托,网上交易,远程交易)客户,实行600元的年费制,而青海证券推出场外交易佣金为1‰。

如此低的佣金收费使得业内人士提出质疑:

他们如何保本?

假设这些券商的收入来源基本上都是佣金收入,实行浮动佣金制后为争取客户均收取最低限佣金(交给交易所的费用)。

它们目前的运营成本已经不低,平均每家营业部成本约为每年500万元,350个证券公司营业部的营运成本约为每年17.5亿元,而他们的总注册资本约为27.6亿元,估计不到两年注册资本将全部赔掉。

这样的计算可能有些过于理论化,但绝非耸人听闻。

  以在北京的证券营业部为例,北京的证券营业部的成本,平均每年在1500万~2000万元左右。

营业部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租金、人员工资和其他费用(如营业税)。

一个营业部开业通常投入约2000万元,以后每年运营成本主要是租金,占全部成本的60%左右。

因此,一个新设立的证券营业部开始的两年基本上难以盈利。

湘财证券在北京的一个开业已经4年的营业部,2001年盈利仅为30%,成本大约2000万元。

  可能使很多人认为中小城市的券商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但是中小城市的券商虽然成本远远低于北京,但一个1亿元以下注册资本金的券商,平均拥有的营业部却并不少。

如洛阳证券公司,靠着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支撑着7个证券营业部。

单一的收入来源使得它们根本无法在无盈利的情况下支持下去。

  实行浮动佣金制,将使这些地方性小券商真正面对现实——或者被大券商合并,或者增资扩股,否则只有必然破产的结局。

——中券商且战且走。

  一些中等规模的证券公司似乎短期内并不急于扩资,首要事情是静下心来,“找准定位做出特色”。

  广发证券的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跨国投资银行。

为实现此目标,广发2001年从海外招聘了大批有实践经验的硕士博士,并着力研究兼并收购业务,以求做出与国内其他证券公司不同的特色。

在经纪业务方面,去年广发兼并了北方证券公司并将其变成子公司,这在国内也属于头一例。

  大鹏证券则在2001年开始大力推广经纪人制度。

很多市场人士一度认为大鹏正在收缩经纪业务,并不断减少营业部。

实际上大鹏正在走经纪人制这条与众不同的路,希望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扩大客户量。

  另外,一个有可能从这次竞争中突围出来的群体,是与网络技术结合比较紧密的新型券商。

这一群体可能资本金量较小,但由于新成立,没有任何历史包袱,而且它们的客户大多是通过非现场交易来买卖股票,成本非常低。

这些新型券商如果能够利用高新技术给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将会吸引大批年轻的投资者;

如果能利用机会做大做强,也将成为市场上的新生力量。

——大券商心存隐忧。

  如果仅以规模大小计,目前100多家中国证券公司中,注册资本大于20亿元的只有6家。

也只有他们在有关部门宣布将实行佣金浮动制的消息后表现得比较稳健。

究竟如何应对?

这6家券商几乎众口一词地说“还在等待”。

至于等待什么,人们也不难猜出。

由于他们的实力明显强于其他证券公司,估计会根据市场状况来调整佣金收费标准,但肯定不会降得很低,等到一轮无序恶性竞争结束以后,他们再来收拾残局,比如低价收购一些濒临破产的小券商。

  除了资本规模,这些大券商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业务方面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他们之间也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而且恰恰因为规模大,转变起来也并不灵活,有些券商内部也不得不进行结构大调整。

尽管如此,对于大券商来说,浮动佣金制将成为一次契机,使得他们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能否抓住这次契机,实现浴火重生,尚难预料。

现在中国的大券商之间的竞争还属于“低水平重复竞争”,即中国目前相同规模的证券公司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券商很少有自己的特色服务。

如果浮动佣金制实施成功,市场将形成大规模券商之间专业特色竞争加剧的态势。

如何在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至沦为小券商的境地,已成为大券商的一大隐忧。

痛苦的转型

回首券商1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国券商的家底逐步厚实,尤其是近年来,在增资扩股等政策的扶持下,券商实力日渐增强。

截至2001年,证券公司整体实力比1999年大幅提高,资产总额达到5753亿元,较上一年翻了一番;

利润总额达到241亿元,翻了两番;

净资本总额比1999年的24.6亿元增加了近10倍,达到236.4亿元。

然而,这一历程,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券商粗放式经营思路和对行情过度依赖的盈利模式。

从各家券商开展的业务来看,均高度集中在经纪、投行、自营三个领域内,业务的高度趋同性,使券商将争抢市场份额作为首要目标,通过追加投入,单一扩大经营规模,甚至不惜以牺牲短期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

其结果,券商始终无法摆脱低水平恶性竞争的怪圈,成本逐年上升,加剧了整个行业的利润日趋平均化。

即便是在券商收入减少的状况下,大量用于有形网点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佣金折让和人力资本的上升仍使券商的成本节节攀升。

从利润来源上看,各家券商无外乎这个模式———约60%至70%左右的利润来自于经纪业务,股票承销业务和自营、资产管理业务则基本上占据余下30%至40%的份额。

这种过度依赖行情的盈利模式,几乎是将券商的生存之路维系在股市的系统风险之上,行情一旦下跌,券业的整体经营状况立刻面临严重打击,没有回旋的余地。

同时,券商新业务拓展乏力。

近年来几乎各家券商均将资产委托管理业务作为业务创新的重点。

尽管券商开展这项业务的初衷是为了拓展新的利润来源,降低对佣金收入的依赖,但由于这项业务是在欠缺市场规范的基础上仓促上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下,券商不得不承诺保底收益,资产管理大多成了变相的自营,反而更加剧了券商对股市涨跌的依赖,在股市持续下跌的市场状况下,非但没有成为盈利的来源,反而造成一些券商巨额帐面亏损。

而资产委托管理业务之所以陷入困境,券商薄弱的风险控制难咎其责。

一些券商为了放大资产委托管理规模,高比超出注册资本金,有的甚至在财务制度上,未采取风险计提准备等。

券商在资产委托业务管理方式上又十分落后,接受委托资产的部门众多,无法及时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和风险动态跟踪等等。

目前,券商内部管理体制十分薄弱,绝大部分证券公司在技术上还仅仅停留在定性管理阶段。

许多证券公司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工具,不少问题往往只能在事后察觉。

券商虽集中了大量的经营型人才,便唯独缺乏风险管理型人才。

而此时,海外著名的投资银行不仅具备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采取了高度计量化、计算机化的管理技术。

长期以来,寻求长远发展和追逐短期利益一直是券商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体。

尽管前些年券商已为国债期货事件以及其后的国债回购事件,付出了惨重代价。

但是前车之鉴并未为后来者吸取,在面对利润、市场占有率和风险的选择时,券商往往还选择以牺牲后者为代价。

其实,除了资产委托管理外,券商在新股承销、经纪业务同样存在风险。

尽管有的券商成立内控小组,但在争抢承销项目时,不仅争相打起了价格战,还迎合上市公司口味,采取变通手段在二级市场上拉高股价,甚至不惜参与造假。

市场好时侥幸过关,市场强差人意时,种种问题均暴露了出来。

过去我国券商大多凭借国内的相对垄断优势,独揽国内一级市场的承销、二级市场经纪业务,虽然较少涉及企业投资咨询、收购与兼并、投资理财等业务,但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然而当前券商的垄断地位不断受到挑战。

先是信达等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后获得证券承销业务。

而后,新基金被允许经营委托资产管理业务。

与此同时IT业、银行业正在对经纪业务虎视眈眈。

券商赖以生存的市场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大举入市,改变了市场的交易节奏,自1999年以来,市场换手率呈逐年下降态势。

此外,就连券商本身的经营状况也在发生转变,由于竞争激烈,近年来券业的各项业务的利润,尤其是经纪业务的利润率呈走低态势,微利时代的特征逐步开始显现。

券商传统经营思路造成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弊端也已经显露出来,市场的大幅下跌,使问题暴露得更迅速,更彻底。

于是,一些券商开始痛下决心,着手进行资源重新整合,开始艰难而痛苦的转型,改变靠行情吃饭的被动局面。

但是,转型之路并非轻而易举,就以眼下市场来看,券商在转轨的过程中,将不仅要陷于内部体制、管理方式的全面整合,同时,还将面对外部业务举步维艰的困境。

也就是说,在反思券商经营之路时,另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也不能忽视。

那就是作为一行业,券商本身无法超越整个市场的制度环境,制度的缺陷的铬印同样深深地印刻在券商的身上。

长期以来,新股发行额度控制,曾使上市指标大量掌握在地方政府和企业手中,券商不得不顺应企业的“口味”提供“服务”。

而今,这种状况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据粗略统计,至今仍有80%的企业再融资时变更原来的主承销商。

企业与券商的长期关系从何维护?

在一个质量不高的制度环境中,高质量的证券专业队伍和高质量的证券公司的运作成本非常高。

中国证券市场目前陷入低水平的恶性循环,恰恰是因为市场运作质量太差,对专业需求水平非常低,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证券公司的运作素质长期无法提高,券商的资本和人才的优势无从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一家注册资本在30亿的券商,与一家10亿资本的券商没有明显的差别。

这就使得券商时常在考虑如何转型的同时,又不得不质疑这个市场能给予他们的空间有多大?

转型是痛苦的,且不说券商长期经营的惯性、内部的人事、组织整合的难度,外部的压力也非同一般。

券商只是做内部调整,仍无法摆脱市场现实束缚。

比如虽然额度已取消,但在一些地区,上市资源仍掌控在当地政府手中,这使券商内部机构改革时,不得不考虑保留原有按区域划分的制度。

现实环境使券商陷入了不仅缺乏业务创新,更缺乏管理创新的困顿之中。

券商转型是必然,但是这一转型却与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承。

当人们羡慕欧美券商雄厚实力的同时,不能忽略其背后强大的市场基础和完善的市场制度。

中国券商走出困境,需要的不仅仅是魄力,还需要整个大环境的逐步改善。

真的会破产吗?

近来来,证券市场不断传出消息,一些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甚至有的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破产。

已经破产的案例有鞍山信托、大连证券,还有一些证券公司在破产的边缘挣扎,也有不少券商在等待着增资扩股。

显然,券商经营不善有破产的风险,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国外成熟市场上,券商经营失败的案例经常发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1971年至2001年,美国共有299家证券公司经营失败,相当于36000家证券公司的1%,平均每年达7家,2001年为12家。

1988年至1999年,英国有1321家证券公司宣布失败,其中1999年度就有595家。

亚洲金融危机使得日本、香港的券商中有多家“触礁”,如国内投资者十分熟悉的香港百富勤破产事件。

1998年,日本三洋证券及山一证券等一批大型证券公司破产,导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日本寄托证券补偿基金因此破产。

  早几年,广东国投、海南发展银行等经营失败案例的发生,应该已经打破人们对金融机构这只“金饭碗”摔不碎的传统观念。

我国证券公司规模普遍偏小,2001年证券公司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有43家,注册资本不过808亿元,总资产折合约72.5亿美元。

与海外投资银行的总资产相比差距甚大,如美林证券和高盛公司总资产分别达到2110亿美元和1110亿美元。

中国入世以及允许合资证券公司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无疑会使我国证券公司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同时,佣金制度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券商旱涝保收的局面,对经纪业务收入构成相应的压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难免会有一些证券公司退出市场。

因此,投资者听到证券公司破产的消息,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造成券商面临破产的困境,都有哪些因素呢?

资产质量不高依然是重大因素。

2001年,109家证券公司的股本增长46%,但净资产只增长22%,一些券商很难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持续稳健经营受到影响。

近年已有一些证券公司因违规经营导致资产质量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