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0271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

杜甫曾在长安困守10年,《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

其中两韵是: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

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编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酒所生发出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情”与“礼”,而杯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B.自古至今,酒杯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C.杯常被历代文人借以抒怀,其中所流露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也成了当时场景的见证。

D.残杯指盛宴或独饮之后尚余剩酒的杯子,它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也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情景,因而感人至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地位尊贵的祭祀者使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长少饮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所以《管子•弟子职》中有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的说法。

C.《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斟酒祝福,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釂”中的“釂”则是指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

D.陶潜“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以及李白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与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情趣相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这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酒食摆置有序,今天某些宴会上仍看到它的一些遗风。

B.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上”“寿”“釂”等字,“釂”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与“干杯”。

C.杜甫用“残杯”表现困守长安10年期间,追随权贵,误身受辱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情感的起伏,比历代诗人都要深沉。

D.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令人为之凄惨,为之怜惜,同样成为了我国酒文化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深沉情感,引起了人们共鸣。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徐鹿卿,字德夫。

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

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

调南安军学教授。

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

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

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

“是无挠我者。

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

德秀曰:

“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

”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

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

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

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

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

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

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

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

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馀分,皆感泣奉命。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利韩世忠家宝玩,籍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

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州索印纸,惟说笑曰:

“是犹可以仕乎?

”自题诗印纸而去。

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

御史兼二人劾罢之。

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

丞相杜范遗书曰:

“直道不容,使人击节。

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

惟说行将有命矣。

”鹿卿乃出。

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

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上曰:

“去,则中奸人之计矣。

”令临安府根捕,事连势要,狱不及竟。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

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谥清正。

(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八十三》,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无挠我者        挠:

扰乱

B.国计反屈于初屈:

亏损

C.利韩世忠家宝玩,籍之籍:

典籍

D.衢州郑逢辰以缪举缪:

错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B.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C.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D.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鹿卿博通经史,名扬乡里。

参加廷试因文章过于直率遭到详定官贬抑;

在担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尊重士人,重视教化,抚恤农民,在盗贼作乱时使学宫幸免。

B.徐鹿卿孝敬母亲,忠于职守。

他征得母亲同意才答应真德秀请自己去南安任职的要求,使县邑大治,得到已担任福建路长官的真德秀的赞许。

C.徐鹿卿爱民如子,不畏强势。

岳珂驻守当涂时,横征暴敛,陷害平民,商旅不通;

徐鹿卿受命核实,官吏闻风逃窜,受害百姓感激涕零,将余财分给他人。

D.徐鹿卿性情耿直。

他因错误举荐人而遭御史弹劾、罢免,经丞相杜范劝说才出来任职;

因皇上的恩遇招致越来越多的人的妒忌,请求罢去官职但没有得到皇上的允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4分)

                                    

(2)直道不容,使人击节。

(4分)

三、小说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4分)

刻碑名手

聂鑫森

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到古稀之年了。

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

他从刻石社退休十多年了,可一直没闲着。

儿子还在刻石社,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

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范致远也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父亲说:

“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

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他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

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

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等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做“四旧”毁掉了。

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

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这些刻碑人驱赶回了老家。

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

儿子说:

“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去。

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

范玉成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

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

儿子该阅稿了,那文章是谁撰写的呢?

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

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

选好了石,先要用砂石打磨平整,再用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

接下来,儿子该“上墨”了:

用磨浓研匀的上等墨汁刷在石上;

墨汁干后,再用烙铁烫上白蜡,薄薄地在墨上覆盖一层。

下一道工序应是“过朱”:

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墨本上,双钩临描,然后再用银朱做红线双钩。

待做完这些,就该“打样”了:

把“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在上过蜡的碑石上,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让双钩红线清晰地印下去。

范玉成乘车赶到邻市的望江楼公园,在一间工作室里,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好完成了“打样”。

“爹,我正准备打电话哩。

“爹知道你的功夫,该用多少时间,我心里有数。

儿子笑了:

“知子莫若父啊。

范玉成开始阅稿,文章是本市市长华声撰写的,还不错,情文并茂;

墨本是请北京一位老书法家几个月前书写的,那老书法家写好寄来后因心肌梗塞竟鹤归道山了。

字真好,行书,有《兰亭序》帖的味道,可惜天不悯才啊。

再看一遍文章,范玉成头上冒出了一层热汗,文中说望江楼毁于1967年春,这就失实了,分明是1966年冬!

听说市长还年轻,不到五十岁,又不是本地人,恐怕没有细细考察,就轻率地作了结论。

范玉成说:

“这碑暂不能下刀,一定要改过来。

儿子急了:

“爹,我们只管刻就是了,这不是我们的错。

再说,人家市长会改吗?

再说书写的人都死了,谁能把墨稿改正过来,而且风格丝毫不差呢?

“若市长不肯改,这个活儿我们退了!

碑者,史也,是留给后人看的,不能以讹传讹。

儿子不做声了。

顿了一阵,儿子说:

“爹,您还没去望江楼吧,我陪您去。

范玉成一甩手,说:

“不去!

第二天一早,范玉成让儿子把公园的负责人找了来,当面说明了情况。

主任姓陈,很年轻,不到四十岁,大学中文系毕业。

听完范玉成的话,说:

“我就去找市长,谢谢范老的提醒。

中午快吃饭时,陈主任兴冲冲地回来了,说:

“华市长让我转达对您的敬意,而且交代一定要改!

范玉成呵呵地笑了。

“文章好改,只是这墨本上的字怎么改写过来呢?

”陈主任问。

“你放心。

这位老书法家的字,我熟悉,要改的字,我可以补写得和他分毫不差,这个功夫我还是有的。

一个月后,《重修望江楼记》碑刻好了,看过的人都啧啧称赞。

父子俩走之前,认认真真地登上了望江楼,看古色古香的横梁直柱、飞檐翘角,抚红漆栏杆、雕花门窗,品匾额、楹联的内容和书法,确实可称之为杰构。

他们登到顶楼,骋目远望:

湘江如带,白帆点点;

远山似簇,村镇笼烟。

范玉成对儿子说:

“刻碑的人,责任重大,历史是不能作假的。

否则,我不敢登上这望江楼,我怕前人责怪,后人唾骂!

“爹,我会记在心里的,您放心。

(选自《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品以洗练的笔调叙述了范玉成的刻碑历程和精神世界,反映了追名逐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担当精神的颂扬和浮躁世风的不满。

B.范玉成艺高技精,所以能见人之所未见,敢发人之所未发,以犀利的眼光发现市长《重修望江楼记》的失实之处,并坚决要求更正。

C.儿子对市长文章失实之处明哲保身、少管闲事的态度很有时代代表性,有力地反衬出范玉成认真负责、严谨耿直的职业操守。

D.文章写“范玉成在心里的计算”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刻碑的整套工艺流程,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对儿子在刻石社准备工作的叙写。

E.文中范玉成对老书法家的字的赞叹和人死墨稿无法再改的情节,为下文范玉成的补写埋下了伏笔,烘托出他深厚的艺术功力。

(2)作品中范玉成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范玉成的故事的?

(4)作品以范玉成父子登临望江楼为结尾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语言知识积累与应用(共40分。

9—15题,每小题2分;

16—20题,每小题3分。

9.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愠色桀骜委曲求全殒身不恤雀巢鸠占

B.倜傥鼓枻广有羽翼轻而易举食不果腹

C.慰籍莞尔推贤进士惨淡经营偃仰啸歌

D.焚烧绯红暗然神伤芸芸众生淡烟暮霭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之二虫又何知②顷之,持一象笏至

B.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①呱呱而泣②渔父莞尔而笑

1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举酒属客

B.用之所趋异也用心躁也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响穷彭蠡之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⑨其翼若垂天之云

⑩去以六月息者也⑾三餐而反⑿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A.①②④⑧⑨⑿ 

 

B.②③④⑥⑧⑨ 

 

C.①③⑤⑦⑾⑿ 

D.③④⑤⑥⑧⑨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是名词作状语的一项的是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②刘病日笃③而后今将图南④前辟四窗⑤东犬西吠

⑥乳二世⑦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⑧雄州雾列⑨襟三江而带五湖

⑩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⑾徐孺下陈蕃之榻

A.①②④⑤⑦⑧B.①②④⑥⑦⑩C.②③⑤⑥⑦⑧D.①②④⑦⑧⑩

14.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兄弟之亲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④下流多谤议 

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⑦重为乡党所笑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⑨莫之夭阏者⑩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⑾彼且奚适也

⑿当其欣于所遇⒀唯利是图⒁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A.①⑤/②③⑦⑧/③④/⑤⑨⑾⒀/⑥/⑿⒁

B.①⑩/②③④⑦⑧/⑤⑨⑾⒀/⑥/⑿⒁

C.①⑥/②③④⑦⑧/⑤⑨⑩/⑾⒀/⑿⒁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⑨⑾⒀/⑩⑿⒁

1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其《孔乙己》《药》《阿Q正传》均选自《呐喊》。

B.序是文体的一种,书序是用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还有赠序、饯别序、宴集序等。

《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序,《滕王阁序》属于饯别序。

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

D.《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他朋友的一封信,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电视剧为了塑造武媚娘的完美形象,也是__________,牺牲了以韦贵妃、徐惠、高阳公主为首的三位女性形象,帮武媚娘完成“洗白”之路。

②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之下,高校教师__________搞课题、写论文,而教学势必沦为“副业”,致使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削弱,高等教育质量滑坡。

③他说,酒是他进行书画创作的催化剂,有时__________不得其法,略饮几杯,马上笔下生花。

不过,他强调喝酒要小酌,而不能大醉。

A.煞费苦心挖空心思搜索枯肠B.搜索枯肠煞费苦心挖空心思

C.挖空心思搜索枯肠煞费苦心D.煞费苦心搜索枯肠挖空心思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日结束的北约成员国防长会议重点推出4项扩军和改革计划,这种“秀肌肉”的做法对于缓解乌克兰危机可谓是。

②日本众院7月16日强行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

日媒对此撰文批判安倍,指其“动摇了民主政治的根基”,走上了一条与战后日本路线的路。

③加拿大一项网上民意调查显示:

1年级至12年级的家长中,超过三分之一认为学校给予子女的功课太多,并感到不满,而华裔家长的看法则,抱怨作业太少。

A.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大相径庭B.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背道而驰

C.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大相径庭D.大相径庭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一项是

A.一般而言,衡量一次国事访问成功与否,自然离不开取得的具体成果,但更关键的是相互之间由此增强的互信以及在此基础上关系的稳定。

B.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C.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带着浓郁的乡间俚俗味,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杂役。

D.面对大学校园信仰缺失、开口闭口“股票”“金钱”,林建华指出:

大学只有保持宁静,才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引领社会进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B.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C.中国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表明维护二战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D.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不仅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晨间听蝉,想其洁。

,,,,,。

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B.④⑥②⑤③①C.③④⑤⑥②①D③①④②⑥⑤5、

21.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胜利日阅兵空中梯队呈现的亮点的解说,请概括其中的三个亮点,每点不超过15个字。

(5分)

9月3日胜利日大阅兵中,陆、海、空三军航空兵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有五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①。

历次大阅兵见证了共和国航空力量成长壮大的足迹: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空军只有17架飞机;

1999年国庆阅兵,三军航空兵首次联合受阅;

2009年,14型151架飞机受阅,规模超过了以往。

这次阅兵,空中梯队规模更大,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空军航空兵机型和数量都超过了历次阅兵,创下历史之最。

二是②。

这次阅兵,一些老旧机型没有了,增加了不少引人瞩目的新装备,新一代预警机、轰炸机、歼击机、舰载机、直升机等多型飞机均为列装后首次参阅。

三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编队队形新颖震撼。

……

四是拉烟、空中护旗等呈现方式增强美感。

五是③。

“领导带头参训、第一架次受阅”是空军历次阅兵的优良传统之一,在本次阅兵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有的将军担任梯队机长,有的担任梯队空中指挥员,有的既担任指挥部领导,又驾机直接受阅。

还有多名师长、团长直接上阵带飞。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题一分,共6分)

(1),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3)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

(4)人固有一死,,,用之所趋异也。

(5)安能以身之察察,?

(6)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

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

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

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

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人:

都云霞

审题人:

张家战

1.B“造型各异”针对的是“古代的酒杯”,而“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针对的是“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属于礼器的饮酒器。

2.C主观臆断,三者本质上都是写闲情的,不能说情趣相异。

3.D“比历代诗人都要深沉”错。

4.C 籍:

登记,这里指抄没。

5.C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

“我相府人。

”鹿卿曰:

“行法必自贵近始。

”卒论如法。

6.D 徐鹿卿是因为“委使不当”先自己奏请免职,又同郑逢辰一起和冯惟说的题诗,才使得御史把他们二人弹劾、罢免。

7.

(1)豪富之家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快,正值同乡人中住着一位谏官,于是嘱请其弹劾冯惟说。

(“快”“言路”“属”各1分,句意1分)

(2)遵循正确的道理却不能被人所容,能够令人激励节操。

你不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