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329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崇左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C.小李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

“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重阳节的家宴上,小王对爸爸妈妈说:

“爷爷奶奶活不了多久了,我们要多陪陪他们。

6.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里的“六十”和“七十”分别被称为“花甲”和“古稀”。

B.《荷叶·

母亲》作者是冰心,这首散文诗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借景写人,托物寄情,演绎了一曲母爱的颂歌。

C.生肖是与地支相配以纪年的动物名称,“龙腾虎跃”“猫哭老鼠”中的动物都在十二生肖之列。

D.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手足”“桃李”“巾帼”“婵娟”“鸿雁”来指代兄弟、学生、妇女、月亮和书信。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孙悟空到东海强要宝贝,闹地府销毁死籍,于是玉皇大帝准备派天兵天交将去捉拿,是观音菩萨出面劝说,主张招安这个闹事的猴子。

B.唐僧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封为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

C.鲁迅在《无常》这篇文章中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D.清代李汝珍长篇小说《镜花缘》中,描绘了三十多个神奇国度,有好学上进的黑齿国,酸腐吝啬的淑士国,虚伪狡诈的两面国等等,构思新颖,想象奇特。

二、现代文阅读

人类的手

①手是万物之灵的人类特有的一部分肢体,是其他任何生物所不拥有的。

通常我们把手腕以下部分称为手。

手可分为手掌、手指两部分,由手腕与臂相连,在关节允许范围内可以伸曲自如。

具体来说,手掌由掌心、掌背、掌侧和掌根组成,手指则由指节、指肚、指甲和指尖组成,皮下布满了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以指尖处最为丰富。

一般只有手背上长细毛。

②切不必说其他动物,就拿与人类最相似、同属灵长类的猿猴、猩猩来说吧,虽有人手的形状,但一般不能完全伸直五指,且表面覆盖了一层长毛,运用时也不如人手灵活。

与其她动物相比,人手手指间的蹼明显退化,因此人手也更显美观。

人与猿猴在握拳时也有很大不同;

人的大拇指可扣在拳外侧,而猿猴的拇指却只能握在掌心……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为什么存在如此的差异呢?

从起源来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由四肢着地行走变为双腿直立的,手在这时便由上肢转化,从而实现了手与脚的分离。

其间的漫长岁月中,通过人类的劳动,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手。

这种与动物的差异是人类劳动和进化造成的。

③正因为人手有着和其他动物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也决定了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从功能上看,人手能够制造各种工具和进行劳动生产,这一点是科学家们公认的人与动物的最大的本质区别。

又如:

人手能够胜任极其繁杂细致的工作,如雕刻、刺绣、绘画、演奏等。

再如手指的灵巧表现在使用筷子进餐;

手的触觉是极其灵敏的,它可以感觉到不同的物体的温度。

总之,手的功能是难以尽述的,简直可以说无所不能了——当然这有些夸张,但也可以说明手的功能之多。

④手是这样灵巧,这样奇妙,难怪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对它进行研究。

某些高明的医生还可以从一个人的手和指甲来判断病情。

道理并不深奥,众所周知,要是手心冰冷,指甲发青,那一定病得不轻,所以说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个人的生理情况。

⑤科学家们还发现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对公安局的工作帮助不小。

⑥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手,而人类又用手创造了今天的灿烂文明,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否认,手是伟大的!

手象征着开拓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应该努力发扬这种精神。

9.第①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手是其他动物所不能拥有的B.人手的构成

C.人手的功能D.手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

10.下面对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解说准确的是()

A.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的差异是因为漫长岁月演变而来的。

B.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的差异是因为人类的劳动和进化造成的。

C.人类的手与动物的差异是因为人的大拇指不断地进化而形成的。

D.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的差异是因为人类长期劳动带来的。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内容照应了第①自然段“手是万物之灵的人类特有的一部分肢体,是其他任何生物所不拥有的”这句话。

B.科学家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本质区别是人手能够制造各种工具和进行劳动生产。

C.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人手的功能之多,具有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优点。

D.人手是灵巧的,作用很多,高明的医生可以借助人手来判断各种病情,帮助医治很多疾病。

那些雪,那些暖

丁立梅

①南方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雪在南方成灾的时候,她所在的城,也被大雪所困,全城停电停水,一到夜晚,整个城,黑的让人恐慌。

②那晚,朋友下班回家,曾经灯光活泼的窗口,变得黑沉沉一片。

一个城,寂静如荒岛。

朋友家在五楼,黑暗中,楼梯充满恐怖地对着她。

她迈着沉重的步子上楼,想着那长长的楼梯,她该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头,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一大片。

③这时,朋友突然听到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束手电筒的光照过来,暗黑的楼梯上,霎时跳跃着温暖的光芒。

朋友回过头去,灯光处,隐约看见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的身影。

孩子举着手电筒,温暖的光芒,一直把她送至五楼。

④朋友说,这辈子,她都不会忘记那束灯光,于漆黑寒冷中,把她无助的心,焐得温热潮湿。

⑤我的另一个朋友,也给我讲了一个有关雪有关温暖的故事。

那是春节返家的途中,她所乘的中巴车,被大雪困在一座桥上。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一车的人,又冷又饥。

大家焦虑不已,一边抱怨着,一边诅咒着外面的雪。

突然,雪地里,一个农民远远地来了。

肩上担着副担子,担子两头,挑着两只铅桶。

扁担头上,挂着一些白瓷缸,随着他的走动,白瓷缸叮当作响。

车上有人苦笑说,这个农民真聪明,知道趁火打劫呢,准是高价来卖什么吃的了。

⑥近了。

一张黑脸庞,笑吟吟地贴在车窗外。

大雪的天,他的额上,居然沁出细密的汗。

司机打开车门跳下车,他跟司机嘀咕了两句,司机一脸是笑,赶紧把他让上车。

他歇下担子,揭开挑来的铅桶,里面热腾腾的,竟全是生姜红糖水。

他舀满了一瓷缸,端上,憨憨地笑着对车上人说:

“冻坏了吧?

生姜茶驱寒,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

⑦一车人,都喝了他的生姜茶。

一车人的心,都被他的生姜茶烫暖了。

大家要给他钱,他吓得双手直摇,连说,使不得使不得,一点生姜茶,哪能要钱呢。

赶紧挑起他的空担子,走了。

一车人目送他走远,眼前困住他们的雪,也变得可爱起来。

一瓷缸姜茶的温暖,从此留在他们心上。

⑧看报,看到河北唐山市13个农民的事迹。

南方雪灾,让他们坐立不安。

他们自掏腰包,自发组成一支抗灾抢险队伍,于大年三十这天,千里迢迢奔赴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冲到抗灾最前线,吃尽辛苦。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仅19岁。

⑨他们的理由,简单而朴素:

当年唐山大地震时,是全国人民帮了他们的,现在,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

⑩这世上,真诚的付出,从来不会落空。

当你送出了你的温暖,总有一天,它会带着他人的体香,重又回到你身边,慰藉你的寒冷和困厄。

12.文章记叙了“有关雪有关温暖”的三个故事,请你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13.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的妙处。

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一大片。

14.请赏析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15.作者在文章结尾说:

“这世上,真诚的付出,从来不会落空。

当你送出了你的温暖,总有一天,它会带着他人的体香,重又回到你身边,慰藉你的寒冷和困厄”,请结合这一语段,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上文后的感受。

三、诗歌鉴赏

16.阅读诗歌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对这首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

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四、课内阅读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7.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C.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恐前后受其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屠惧,投以骨静以修身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相委而去

C.久之,目似瞑有闻而传之者

D.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做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C.“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D.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所战胜。

20.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五、课外阅读

疑邻盗斧

人有亡斧①者,意②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③斧也;

颜色,窃斧也;

言语,窃斧也;

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列子·

说符》

(注释)①斧:

斧头②意:

通“疑”,怀疑;

③窃: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亡斧者亡:

(2)无似窃斧者。

者:

2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视其行步,窃斧也。

2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句子默写

24.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5)《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诗人王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_________?

_______。

(6)完整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25.我们正值花季少年,正是读书的好时光。

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观点论述)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不感兴趣。

对此你怎么看?

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西游记》中的一段情节有关,请将该故事简要地叙写出来。

字数在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续写对联。

上联:

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八、作文

26.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一次,我很”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

(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快乐、内疚、幸福、自豪等词语。

(2)字数600字以上。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D.屋脊(jǐ),庇护(bì

)。

故选D。

2.C

A.神彩奕奕——神采奕奕。

B.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D.惊慌失错——惊慌失措。

故选C。

3.B

A.反复,拟人。

B.没有运用修辞。

C.比喻。

D.排比。

故选B。

4.A

B.两面对一面,去掉“没有”。

C.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词语顺序颠倒,改为:

我们在生活中要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

故选A。

5.C

A.“务必”太生硬,不够委婉。

B.太随意,不够正式。

D.“爷爷奶奶活不了多久了”说法不恰当,语言不得体。

6.B

本题考查句子的上下文连贯性。

注意语句前后的对比特点。

根据语境分析,应是“宽容与理解——指责与误会,和谐与温暖——争吵与冷漠,真诚与团结——欺瞒与涣散”,故选B。

7.C

C.猫不是十二生肖。

8.A

A.应是太白金星出面劝说。

9.B

10.B

11.D

9.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概括本段内容应该抓住本段的主体内容,虽然第1、2两句话所说的是“手是其他动物所不拥有的”,但是,后面的内容占据了这一段的绝大部分,应该是主体部分。

这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手的构成的,应该是本段的主要内容。

10.本题考查对重要信息的筛选的能力。

纵观本文内容,可以看到在第②段的结尾有“这种与动物的差异是人类的劳动和进化造成的”这样一句话,是选项中的B项。

11.本题考查正确解读文章的重要语句的能力。

注意这两句话:

“某些高明的医生还可以从一个人的手和指甲来判断病情。

道理并不深奥,众所周知,要是手心冰冷,指甲发青,那一定病得不轻,所以说手也能在一定程度表现出一个人的生理情况。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某些高明的医生,注意不是全部,可以借助人手判断病情,但没有说可以治病,D项中的说法显然与原文不符。

12.

(1)小孩用手电照“我”的朋友上五楼。

(2)一农民免费送生姜茶给大雪中困在车里的乘客喝。

(3)唐山农民自费组队赴郴州抢险救灾。

13.“漫”形象地写出了“凄凉”如水般滋生,突出其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内心全被凄凉占据。

14.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了那位农民的淳朴、热情、善良(或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

15.示例: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身处这个世界上,我们应怀一颗感恩之心生活,学会付出爱。

在温暖他人的时候,芬芳自己。

1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若是概括一个简短的故事,按谁的什么事概括即可。

如果故事比较复杂,就需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本文围绕中心一共讲了三个故事,按谁?

做了什么事?

概括为:

②③段写朋友下班回家,小孩用手电照“我”的朋友上五楼。

⑤⑥⑦段写朋友回家途中,被大雪困在一座桥上,一位农民免费送生姜茶给大雪中困在桥上中巴车里的乘客喝。

⑧段写南方雪灾,唐山农民自费组队赴郴州抢险救灾。

13.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词语的能力。

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漫”的本义是“水向四面八方流淌”,这里显然不是要理解其本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其语境意,窗口是黑沉沉一片;

城是寂静如荒岛;

楼梯是充满恐怖,所以“溢”字突出“朋友”当时的凄凉的心情来的快速且多。

14.考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了解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等等。

根据“舀”“憨憨地笑着”,从动作和神态描写中表现出那位农民的憨厚、淳朴;

“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从语言描写中表现出那位农民的热情、善良。

15.本题考查学生谈阅读感受的能力。

是一道开放题。

结合文章的主题“付出总有回报”来谈读了本文的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通过三个故事告诉我们:

身处这个世界上,我们应怀一颗感恩之心生活,学会付出爱。

16.B

B.“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是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营造的是一种悲凉的气氛,更增添了游子思乡的凄凉和愁苦之情。

17.B

18.D

19.A

20.

(1)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7.A.旧,原来/以前学过的知识。

B.都是“再、又”。

C.神情、态度/意图。

D.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敌方。

18.A.把/用来。

B.表转折/表承接。

C.音节助词,无意义/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

D.都是代词,指狼。

19.A.“我们先做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错误,应是:

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不能妥协让步。

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20.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语:

径:

径直。

去:

离开。

犬:

名词用作状语,如狗一样。

变诈:

作假,欺骗。

几何:

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

哉:

语气助词,啊。

耳:

语气助词,罢了。

【点睛】

翻译: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头己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困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肭袋,又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雠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1.

(1)丢失

(2)的人

22.看他走路,像是一个偷斧子的人。

23.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2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亡:

丢失。

2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窃:

偷盗。

23.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

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疑邻盗斧》讲述的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

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

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

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第二天又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告诉我们:

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

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

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后,他(丢斧子的人)在挖他的水渠的时候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24.

(1)何当共剪西窗烛

(2)尚思为国戍轮台(3)峨眉山月半轮秋(4)学而不思则罔(5)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默写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