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43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员设备管理 创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TPM被定义为“:

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下的生产设备整体效率的持续改造。

”。

在这一前提下,TPM还涉及使生产设备效率的最大化以及包括一个广泛的、每一个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的预防维修体系的建立。

其1111心是“维修”与“员工的参与”。

上述定义的1111心在于生产设备的整体效率而非维修,在于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管理人员。

TPM体系不仅涉及维护和操作人员,而且还应包括诸如研发人员、采购人员及领导在内的全体员工。

生产设备整体效率所带来出来的效益将通过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之间的良好合作加以实现。

四:

做法。

通过公司领导引入项目为契机,设备管理科为管理、推进机构,各个生产车间为执行单元,设备员为传输纽带,来推进设备TPM下的自主保全活动,使公司全体员工建立TPM的概念,发挥TPM的作用,从而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自主保全定义:

自主保全是指现场操作人员对设备所进行的日常养护、点检、维修、简单的部件更换、异常情况的处置等维护活动。

二、通过自主的保全活动将生产设备维持在正常的使用状态,迅速排除由于异常造成的设备恶化的情况,逐步达到设备零故障的目的。

车间通过开展保全自主活动,逐步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1、逐步将各种设备故障减少到零

2、加深操作者对设备知识、性能及运用的掌握,提升员工自身的保全技能和改善能力。

3、通过以上两点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组织构架,提升企业文化和管理概念,提升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三、自主保全管理与推进的组织保障体系

车间上至主任下至操作员工建立起组织保障体系,明确体系内成员的组织责任,保证自主保全活动的有序开展。

例如XX班的组织保障图:

四、自主保全内容

1、初期清扫

以设备主机位中心清扫灰尘、污损、撤掉不需要的物品。

2发生源困难部位对策

对灰尘、污染的发生源进行重点清扫,并分析对策,实施改善,防止灰尘、污染的产生;

对设备加油困难的部位进行改善,缩短加油时间。

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目视化标记的方法进行,及通过对日常生产运作中涉及的某种元素(设备、工作场所、产品、安全防护、工具等)实施改善,将尽可能多的信息转化成人的“视觉”的效果,可以立刻获得的形式,以求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这样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由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例如对设备上会发生松动的部位采用划线标记的形式,点检时,若发现标记线错误,则表明松动;

或在压力表上,对于合格范围内的度数区域采用绿色标记,非合格区域采用红色区域,若指针在绿色区域内,为合格,反之则不合格。

以上改善方法可以提高点检效率,实现目视化点检。

3制定标准

(1)《设备保全台账》

内容包括自主保全实施项目、判定基准、点检理由、周期等。

《设备保全台账》规范格式

《设备保全台账》表头规范格式

《设备保全台账》内容规范格式

《设备保全台账》随着设备的变化而不断修改、修订,使其更贴近设备的客观本质。

(2)《自主保全作业要领书》

内容包括自主保全项目的实施方法及安全质量注意事项,

《自主保全作业要领书》表头填写方法

《自主保全作业要领书》具体内容的填写方法

 

《自主保全作业要领书》具体内容的具体样例

(3)《设备4S标准》

内容主要为设备卫生的清洁标准及清洁周期,

4建立自主保全管理看板

自主保全管理看板是开展保全活动的工具之一,主要目的是现实活动状态及效果的目视化,达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的目的。

自主管理看板内容包括:

组织体系图、日常活动计划、定期点检表、定期整备计划、微小缺陷记录表、频发故障记录表、突发及长时间故障记录表、本质对策活动(PDCA)改善计划表、自主保全宣言、改善事例,其中管理看板的格式见下图:

5综合检查

综合检查是指从外观对设备的主要零部件进行检查,复原裂化,提高可靠性。

该过程主要检查完善零部件编号、名牌、色泽、恒温表等,通过对以上提到的目视化标记项目的检查,实现所辖设备目视化管理,使设备便于检查,达到检查的目视化管理。

6、自主检查

(1)生产前自主保全活动

编制《日常活动计划》,内容来自《设备保全台账》中需要每日检查的项目,车间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其中所列项目的点检方法并根据自身保全活动的情况,确定自己的保全宣言,填写在看板的《自主保全宣言》上,并按

插入31-1

进行保全宣言的管理。

员工掌握《日常活动计划》中所列的点检项目后,开始一天工作前,进行自主保全活动,通常为15分钟左右,既对现场设备按照《日常活动计划》所列项目的要求,进行逐一检查(具体见《设备4S标准》、《自主保全作业要领书》),保证每一项符合要求,15分钟自主保全活动结束后,员工开始生产活动。

(2)定期点检

编制《定期点检表》,内容来自《自主保全台账》中检查周期大于1天,并且只需用五官判断,不需实际动手操作的项目,《定期点检表》张贴于自主保全管理看板上。

编制《设备定期点检卡》内容来自《定期点检表》,相同周期的项目填于一张表上,并张贴于设备的现场,员工按照《设备定期点检卡》对所列项目及要求周期进行点检,保证其符合要求,点检合格后再《设备定期点检卡》确认。

点检结束后,班组长对员工的点检情况进行确认,在《定期点检表》对本班组点检情况进行确认。

《设备定期点检卡》表格具体填写和管理情况见24-1

24-2

《定期点检表》见

(3)定期整备

编制《定期整备计划》,内容来自《设备保全台账》中点检周期大于1天,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项目,《定期整备计划》张贴于自主保全管理看板上。

编制《设备整备自主保全卡》,内容来自于《定期整备计划》中周期相同的项目,张贴于设备现场,员工在规定的周期内按照《设备整备自主保全卡》对设备进行定期整备,保证期符合要求,在进行整备工作前,在设备上挂《停机牌》并上安全锁,确保安全,整备结束后,在设备《设备整备自主保全卡》表上进行确认,班组长对设备整备情况进行确认,并将结果填写在,《定期整备计划》上,设备正常,则取掉《停机牌》和安全锁。

附表《设备整备自主保全卡》26-1

25-1《定期整备计划》

34-134-2《停机牌》

(4)微小缺陷的消除

点检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漏油、松动、污损的微小缺陷以及设备出现故障,员工报班组长对其确认,班组长填写于看板的《微小缺陷记录表》。

(27)对于班组可以清洁修复的,班组进行自主修复,设备符合要求后,班组长对其进行确认并将修复措施及结果填写于《微小缺陷记录表》,对于无法自主完成的修复的设备,填写《设备报修卡》(CNMC-WX-09),33-133-2,并将其贴于《平面图》22上设备故障位置,报修保全班进行修理。

27

33-1

33-2

22

(5)故障处理

设备员每前三个工作日内,对上个月设备的故障情况进行统计汇报,并发至各工段工段长,个工段对设备故障情况进行分析,若上个月本工段内设备存在故障频次>2次/天,或3次/月,将该设备的故障情况填写于《频发故障记录表》28-1,若故障造成的停机时间达到1小时至1天(突发),超过1天(为长时间),则填写于《突发及长时间故障记录表》29-1

28-1

29-1

(6)本质对策的PDCA改善活动

  员工每月通过对频发故障或突发长时间故障的统计分析,针对重点问题,组成改善小组,通过对设备问题的分析研究,找到可以杜绝此类故障再次发生的方法,则可以开展PDCA改善活动,通过过程记录于《本质活动对策PDCA》30-1,在活动者参与活动的员工对改善过程进行跟进,问题解决后,提交《改善事例》32.公司统一组织进行评比。

30-1

32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指标,很好的执行了年设备方面的预算,没有超过预算的金额,

社会地位,与世界先进企业同步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管理水平,很好的学习、运用世界先进企业管理设备方面的的工具,提升了本企业的管理水平。

产生效益。

合理的设备维修预算,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的素质,同时在学习和运用该管理方法的过程中,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储备量得到很好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