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500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曹操横槊赋诗Word格式.docx

“燕人张翼德在此!

谁敢来决死战?

”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

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

“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操便回马而走。

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正是:

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

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

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

后人有诗赞曰: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1、选自名著《》作者。

2、概括情节内容?

3、选文刻画张飞的威武形象不仅仅是从正面进行刻画,还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你分析。

且从关羽的出场看来: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

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丹凤眼,卧蚕眉: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

入眼的关羽自是一副威武忠诚之面目,先教人好感滋生三分。

紧接着桃园三结义,又是一番誓言:

“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

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关羽既于刘张二人结为金兰,自当肝胆相照,又是教人感叹五分。

再随后初出江湖,“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更被世人称赞其真威实勇,再得佩服七分。

一个武艺高强、威勇盖世的关羽形象便映入人的心中。

再看关羽首次独出大显身手、"

温酒斩华雄"

这一段——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罗贯中《三国演义》五回)何其震撼!

何其神勇!

作者并没有描写关羽如何奋勇厮杀,但通过这种气氛的渲染、背景的烘托却足以使关羽勇冠三军的英武神威跃然纸上,同样收到了传神的效果。

骁勇善战,武艺绝伦、光明磊落,如此一位铮铮铁汉,岂不是可得九分!

在《三国演义》的一百二十回中大约有十八回是着重写关羽出生入死,纵横倥偬的戎马生涯:

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直至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在大部分回目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惊险曲折的战斗行动,而是运用"

神似"

的手笔,以精炼的笔墨,渲染人物的精神威力。

这一特点在"

斩颜良诛文丑"

、"

单刀赴会"

过五关斩六将"

等章节中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不同角度的体现。

尤其是在"

刮骨疗毒"

中更是将关羽的威勇表现的淋漓尽致,“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

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

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公大笑而起”(罗贯中《三国演义》七十五回)文中并未用什么精致的言语,单单一个“悉悉有声”就让读者崇拜的五体投地了。

以上这些都是描写他的武勇神威,但是看《三国演义》中关羽,就必须提到“义”,而且全书中有关关羽的描写也都是围绕“义”为主线。

关羽之超越众将、妇孺皆知,独具深远影响者,莫过于"

义"

了。

作者苦心孤诣地描写了他的义重如山,舍生取义的重义品质,把他塑造成"

的化身。

从他的刚一出场的“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可以看到一个一面之交即结手足之缘的凛凛义汉形象。

再到"

屯土山约三事"

这一情节中,作者便突出地表现了关羽在生死危难中义无返顾、视死如归的品质。

当时,徐州失陷,兄弟离散,关羽被围困于土山,迫于无奈,他向曹操提出"

三约"

并要曹操答应之后才肯就降,"

为“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

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

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还有一约是"

降汉不降曹"

,表现了关羽的忠义为骨,义字当头。

对于关羽的“义”的描写在"

身陷曹营"

中得到了最具说服力和最精彩的描写。

其中赠袍一段最为平实亦最为精彩:

“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

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

操笑曰:

“云长何如此之俭乎?

”公曰:

“某非俭也。

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

而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

”操叹曰:

“真义士也。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由此可见其忠义之心。

在其后又有曹操赠马之事亦极富意味,原文为:

操不悦曰:

“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

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

”关公曰:

“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

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尽皆显示关羽之忠义之心。

且关羽还将曹操所送美女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还“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

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便’,关公方退回。

”“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

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等等这些都将一个关羽的形象塑造的伟岸而细腻。

章回目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周黎明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城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零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零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零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零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零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零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零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零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零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一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一十一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一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一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一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一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一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一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一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一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编辑本段人物统计

  在《三国演义》的教学和研究中,有一个习惯性的错误:

说《演义》“总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

建国以来出版的几种比较权威的文学史、小说史,大多如此叙述;

直到最近出版的一些文学史、小说史、辞典,仍然沿袭此说。

以讹传讹,实不可不辨。

所谓“《三国演义》写了四百多个人物”的说法,其实源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那份《三国志宗僚》。

但这里却包含一连串的错误:

  第一,《三国志宗僚》共列508人,以往的学者们并未仔细点数,只是约莫估计一下,便提出“四百多个人物”之说,即使是对《三国志宗僚》而言,也是不准确的。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三国志宗僚》大致抄录自陈寿《三国志》目录(包括纪、传和附传),其中一些人物,如蜀汉方面的陈祗、卫继、常播,曹魏方面的袁涣、张范、凉茂、徐奕、何夔、邢颙、鲍勋、司马芝、温恢、郑浑、仓慈、阎温,东吴方面的孙虑、孙霸、孙奋、士燮、贺齐、钟离牧、胡综等,根本就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

  第三,同样重要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物,也根本没有列入《三国志宗僚》,如蜀汉方面的陈式、邓良、樊建、费观、高翔、胡济,曹魏方面的陈骞、陈泰、邓敦、丁斐、董寻、郝昭、桓嘉、蒋干,东吴方面的乔国老、大乔、小乔、丁奉、全端、全怿、沈莹、张布、张悌、赵咨,其它政治集团的何进、皇甫嵩、韩馥、张济、樊稠、韩暹、杨奉等,都是如此;

至于《三国演义》虚构的许多人物,当然更不可能列入《三国志宗僚》。

  由此可见,所谓“《三国演义》写了四百多个人物”之说乃是粗枝大叶的产物,完全是错误的。

  那么,《三国演义》究竟写了多少人物呢?

在《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出版)的《人物》部分总共列出1258个词条;

除去28个互见条目(如“阿斗”、“后主”、“先主”等),实际介绍《演义》写到的人物总共1230个。

这些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有姓有名,总计大约1000人;

极少数没有姓名者,也与其它人物有明确的亲属关系。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

《三国演义》一共写了1798人,其中有姓有名的大约1200人,确实是古代小说中写人物最多的巨著。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有的评论认为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不足之处是人物性格缺乏发展变化,有的人物渲染夸张过分导致失真。

编辑本段重要人物

刘备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

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是涿郡的一介平民。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刘焉大量征兵。

刘备见军书,念为汉室后裔,却无力挽救汉室,只得哀叹。

这时遇到张飞,二人情投意合,到酒馆交谈,遇到关羽,三人在桃园结义,共讨黄巾。

220年,曹丕篡夺汉室,建立魏国,刘备随即建立蜀国,同年为报弟仇东征孙权,被陆逊打败,223年在白帝城病死。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郡(今

安徽亳州)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

曹操是陈留两大家族曹氏与夏侯氏的后裔。

公元191年,他刺杀董卓失败,逃至中牟遇到陈宫。

陈宫愿意助其一臂之力,后因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陈宫离开曹操。

曹操于是在陈留起兵,聚集兄弟族人。

曹操陆续统一中原各地,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强敌袁绍,北伐并攻破河北,统一北方。

211年,击败马超,夺得西北。

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传位曹丕。

曹丕篡夺汉位,建立魏国,尊父亲曹操为魏武帝。

孙权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

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

孙权幼年

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201年,孙权攻下建安城,统一扬州。

208年,孙权与刘备组成孙刘联军,在赤壁共同抗曹,周瑜用火计击败曹操,这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公元230年,孙权派大臣卫温东渡夷洲,开发今日的台湾。

关羽

  关羽(162-220)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有“美髯公”之称以忠、义、勇、智、信著称。

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

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庙遍及中国,在北京一城就有关帝庙五百多座,民间祭祀众多,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且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拜关公”之说,并被佛道俩家供奉,有加蓝菩萨与武财神之称,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

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有若天神,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文武双全,描写的关羽的事迹多有描写,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战长沙、单刀赴会、举兵北伐围曹仁于樊城、刮骨疗伤、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等,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

在《演义》中关羽被描写为继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将,又为“五虎大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张飞

  张飞(167-221),字益德,蜀汉三杰之一(《三国演义》、《华阳国志》中字翼德),汉族,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有“三国第一条枪“之称,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

张飞是刘

备、关羽的弟弟。

曾与吕布大战俩回,不落下风,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曾怒鞭督邮,并一度拔剑欲刺董卓。

于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吓死夏侯杰。

入川时一路凯歌,义释严颜,并将其收降,直捣成都。

入川后率精兵击败张郃大军,可见其粗中有细,智勇兼备。

刘备称汉中王后,拜为右将军,封五虎大将,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

为夺回荆州,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同年六月,张飞被部将范强(《三国演义》中误写作范疆,之所以会写错是因为强的繁体字写作彊,强与疆很像)、张达刺杀,时年五十五岁。

  至今仍有张飞庙。

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诸葛亮

  诸葛亮(也称诸葛孔明)(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

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

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

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

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

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全书写了1798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

各类人物各有共性;

同类人物各有个性。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

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

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

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

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

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2.它长于描述战争。

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