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617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时政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7.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

8.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9.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

10.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

三、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11.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

12.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

13.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四、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14.振兴发展农业教育。

15.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16.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五、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

17.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18.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19.加快农业机械化。

20.搞好生态建设。

六、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21.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22.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23.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基层自治机制,健全农村法制,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

一、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发展环节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人达到8.3万亿元;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人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塞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三)主要目标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2)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3)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4)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5)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

〈6〉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7)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贏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四)政策导向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3)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4)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5)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6)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7)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8)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9)加快城乡居民收人增长。

(10)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二、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人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1)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4)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人持续较快增长。

一是要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

二是要努力增加工资性收人;

三是要大力增加转移性收人。

(三)改善农村生产生生活条件

(1)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4)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1)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

(3)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三、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改进提升制造业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四)构建综合文通运输体系

(五)全面提高升信息化水平

(六)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二)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三)推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节

五、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2)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3〉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4)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

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发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3)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

(4)建立健全衔接协调机制。

(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两横三纵)。

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

(2〕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六、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3)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二)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1)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2)加强水资源节约;

(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4)加强矿产资源勘査、保护和合理开发。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

(2)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

(3)推广绿色消费模式;

(4)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

(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1)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防范环境风险。

(3)加强环境监管。

(五)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1)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两屏三带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2)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六)加强水利和防灾減灾体系建设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

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七、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1)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2)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3)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4)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二)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1)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2)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健全以政府投人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三)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1)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2)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3〉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八、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人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一方面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三)合理调整收人分配秩序

(四)使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七)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九、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二)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四)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五)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十、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二)推进文化创新

(三)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一、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改善基本经济制度

(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三)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四)深化金触体制改草

(五)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十二、互利共羸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改善区城开放格局

(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三)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

〈四)职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十三、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十四、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一)保特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十五、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二)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201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11年工作回顾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

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区域协调、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一些反映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实现了重大突破,跨上了新的台阶。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人突破1000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万件,粮食总产突破660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突破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8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2.6万元和1万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1.千方百计稳增长控物价,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

3.毫不放松强基础促增收,“三农”工作全面加强

4.坚持不懈重统筹促互动,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5.更加注重办实事建体系,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6.多措并举增和谐促稳定,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二、2012年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越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民人均纯收人实际增长10%。

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

(三)主要工作

1.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着力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消费是基础,有效投人是关键。

(2)着力强化实体经济发展优势。

(3)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物价关系民生,也影响全局。

2.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3.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4.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5.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6.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7.以创新社会管理为着力点促进和谐稳定

8.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四)十件实事

一是帮助困难群众就业;

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三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五是推进文化惠民;

六是加强养老服务;

七是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

八是加大助残力度;

九是便利城乡居民出行;

十是提高饮用水安全和空气环境改善的保障能力。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一、科学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十—五发展成就

(二)十二五阶段特征

(三)“十二五”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发展阶段的新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毫不动摇地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开辟“十二五”发展更加美好的前景。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一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

一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一一以实施六大发展战略为重点。

坚持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

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把城市化战略拓展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

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把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深化改革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十二五”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人基本现代化,人民群众普遍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为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

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步伐,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到2015年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1)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2)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

(3)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2.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

3.发展现代农业

4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三)建设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

1.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2.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三、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形成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1.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2.积极扩大有效投入

3.合理配置财政资源

(二)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2.水利建设

3.能源设施建设

4.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四、惠民优先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

1.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

2.实施居民收人七年倍增计划

3.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

4.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5.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6.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二)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1.提升法治江苏建设水平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3.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4.提高人口服务水平

1.提髙全民文明素质

2.推进文化创新

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5.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五、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城多发展一体化

1.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有序推进合条件的农民转为市民。

4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5.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二)促进区域互动协调发展

1.培育三大区域发展新优势

2.建设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3.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4提升援建援助和合作水平

(三)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1.构建空间开发战略格局

2.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

3.完善绩效考核评价

六、绿色引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资源节约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资源节约有效机制

3.发展循环经济

4.推进低碳发展

(二)持续改善环境

1.实施“清水工程”

2.实施“蓝天工程”’

3.建设清洁家园

4.强化环境管理

(三)维护护生态平衡

1.提升绿色江苏建设水平

2..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七、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

1.建设服务型政府

2.完善所有制结构

3.深化财税金融价格体制改革

(二)增创开放新优势

1.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3.优化对外开放环境

八、凝聚力量实现发展宏伟蓝图

(―)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时政热点

―、国内部分

2012年6月

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6月18日下午在京开幕。

6月14日至16日,我国家元首首次访丹

6月16日18时56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上太空。

6月14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以确保学生“营养餐”计划能有效实施。

“2012-国际合作社年”主题报告会6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国际合作社年。

2012年5月

5月25日向社会公布《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人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国企改制重组。

21日上午在京发布,蓝皮书对2011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竞争力指数进行了排序,位列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

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中国作家协会5月20日在京召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座谈会”。

5月18日,赖昌星被判无期徒刑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5月16日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

2012年4月

―箭双星:

4月30日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人预定转移轨道。

“海上2012”中俄海上联合演习:

“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演习4月22日起在青岛举行。

4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2年3月

职业道德公约:

中国文联于2012年3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

钓鱼岛主权:

2012年3月17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在完成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的维权巡航执法任务后,转向东北我东海油气田附近海域巡航。

本次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的维权巡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颁布实施后,以及国家海洋局经授权发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标准名称后,中国海监开展的一次例行巡航。

“四黑四害”:

2012年3月,公安部部署今年继续严打食品药品犯罪专项行动,明确2012年将组织三大战役,进一步深化打击“瘦肉精”、“地沟油”犯罪,全面开展打击销售“病死猪”犯罪,打击制售假药犯罪破案会战,作为今年深人推进“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的重中之重,全力保卫广大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